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12 第422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遠方的鼓聲
人文薈萃 味之道/條理
極短篇/英雄本色
慢慢讀,詩/邊角上的眉批

  今日文選

遠方的鼓聲
梁雲霞/聯合報
古德拉《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未來的展望》書影。

古德拉 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

在台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101年度國科會經典譯注講座「人文藝術與社會環境」

台灣教育改革中紛亂的現況,並非國際世界中的唯一,也非教育史上的偶然。如何從國內外的經驗中,為自己的教育問題定位和分析呢?……

學校:熟悉又陌生的場所

「學校」,你我成長時期,度過了十多年時間的地方;成年後,牽著孩子的手,又將他或她送進這個場所,但是,我們了解它嗎?

這本書《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未來的展望》,作者是美國學者古德拉(John I. Goodlad),原書出版於1984年,1985年便榮獲美國教育研究學會傑出著作獎,以及Kappa Delta Pi的傑出著作獎;1999年,獲選為「本世紀經典書籍」之一。進入21世紀,這本書仍名列美國教師與教育領導人員的經典,在2004年全新出版。橫跨數個世代和國界,教育著作何其之多,《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為何一再被閱讀?

理由之一在於這本書的論述基礎,是來自於長期大規模研究而產生的厚實資料。它細膩的論點,為關心學校教育的人描繪出不可忽視的畫面,書中所描述和評論的現象,沒有因為時間的變化而失去意義,至今仍然普遍地存在。

起而行,了解「我們以為了解」的學校

這本書是根據古德拉領導的「學校教育研究」而形成,這是美國學校研究中首次最大規模的現場研究。古德拉主張,學校改革計畫必須建立在對學校實際的認識基礎上。古德拉指出:「許多人對於學校的批判,缺乏針對學校重建所需的診斷。」古德拉認為如果隨一般風行的批評起舞,只是在瀰漫失望的情緒之下,救急的盲目投入錢財和手段,可能會招致更多的失望。

古德拉也不贊成以學生的測驗分數作為學校效能的指標。他將測驗分數類比為體溫計,只量出體溫高低,卻無法知道身體的健康情形。然而他也了解,要完全知道所有美國境內的中小學情況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古德拉經過三年的籌畫,依照學生種族、家庭收入、城鄉區域和學校規模等條件,分別在七個州十三個社區選出位於同社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作為研究分析單位;共計有38所學校參與研究,1,016個班級接受觀察、1,350位老師、8,624位家長和17,163位學生接受調查訪問。為了能獲得有效的資料,研究中的各種問卷和觀察量表,都先經過預試修改才正式採用。研究人員親自赴每個地區進行資料收集,而且由受過嚴謹觀察訓練的教學觀察人員親自到教室中進行觀察,以取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

整個研究從設計、執行和完成分析,長達八年,共有十四個基金會先後支持這個研究。古德拉曾如此描述當年的困難:「有幾項問題如影隨形跟著我們:對我們研究方法的批評,尤其我們選擇了與當時截然不同的研究進行方式;研究經費無所著落的不安全感、不斷地找新的經費支持者,也不斷地給經費支持者寫研究進度報告、不斷地面對研究團隊的成員因為經費刪減而必須離職。」

如此搏鬥之下,最大的成就,就是根據研究結果寫成的《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

然而,古德拉不只是在寫一份研究報告,他想要的是:「寫給非常關心學校、想要多了解學校,並且想要多了解如何改進學校的讀者。」因此,這本書的內容並非充斥著統計數字,而是針對學校教育的變化、決策立法、立論原因、成功和不成功的嘗試,翔實而具體的娓娓道來。

當年正值美國大力反省學校教育成效的時期,各方提出的教育報告書中,最著名的就是《國家在危機中》。相對於《國家在危機中》是一本36頁正文的報告書,《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光是正文便有十章,361頁。

兩份報告書的讀者是一樣的:「認真關心的大眾、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訂者。」兩本書傳遞的訊息,截然不同。美國學者泰納說:「如果當代公立教育報告書的浪潮中還有些能不流於諷刺、責難,並且真正尋求建設性改革之道的,那就是古德拉的《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

那麼,讀了這本書,我們能了解學校的全部了嗎?

古德拉在原書的前言裡,非常謙遜地說:「我們不要期望讀了一本書就了解了所有的學校,甚至是你的孩子所就學的學校。」「但是我有信心當你讀完本書的前八章時,會比現在對於學校的現況和學校教育理解更深。這樣一來,你才能充分地找出學校改進的優先順序。」

擊出不同的節奏:古德拉,其人其事

古德拉,1920年出生於加拿大,1949年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60年起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擔任教育學院院長達十六年。1985年起他轉任華盛頓大學,目前是該校的榮譽教授。

古德拉著作豐富,專書著作有39本,300多篇期刊與專章論文。美國大部分的老師至少都讀過一本他所寫的書。他成長於經濟蕭條時代,高中畢業後無財力進入大學,因此接受教師訓練課程。他第一次任教時有學生34名,但能力程度從一到八年級皆有,且全都在一間教室中上課。在這個混齡班級中,古德拉進行了他首度的「學校更新」計畫。他在有限的學校資源下,要求校方在教室中增加了一個沙子平台,然後利用這個平台,他統整了歷史、地理、藝術、閱讀以及其他科目,進行教學。他也設法擺脫年級的僵硬限制,讓程度不同的學生可以依照他們的程度來學習。這個起點醞釀了他第一本為學界矚目的著作──《不分級學校》。

古德拉對於有些人抱持「研究者的責任是認識,改進則是實務者的工作」的觀點,深不以為然。他認為,認識和改進教育實踐,不僅是教育研究的功能,也是評價教育的標準。所以他不僅著作立言,對於自己主張的信念,勇於投入實務工作。他呼籲以「更新」來取代「改革」。他指出,「改革」意味著「學校沒有能力、學校做錯事情、學校必須受外人指揮來改變」等負面意見,而「更新」則是認為每一個學校基於知識、基於自己探究出來的問題、自我導向地進行改變。

古德拉提出的見解,例如,不分級學校、課程的實然與應然問題、學校是改革的主體、將學校視為生態系統、主張超越各學派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師資培育的改革,以及對中小學的支持等,許多觀點都和同期的研究者不同調,形如同一時代中的不同鼓聲。然而有趣的是,在後續的教育研究和實務上,古德拉先前的許多見解卻逐一得到支持。美國課程研究大師泰勒描述古德拉:「能夠融合研究者、預言家和行動者三種角色於一身。」這樣的特質,讓他獲頒二十個榮譽學位與許多獎項,表彰他「卓具遠見的研究工作徹底改變了公立教育系統」,並且影響了兩個世代的教育工作者。

紛亂的改革,冷靜的閱讀

台灣教育改革中紛亂的現況,並非國際世界中的唯一,也非教育史上的偶然。如何從國內外的經驗中,為自己的教育問題定位和分析呢?

古德拉在書中說:「那些關於學校應該怎麼經營的口號,改變的速度要比教師的信念和實務快得多,也強烈得多。如果能少將學校的弊病都怪罪在進步主義,或其他什麼『主義』上,我們就能給學校更多建設性的關心。」他也曾如此說:「表面上的改變,可以用立法和下命令來取得。但是,兒童和青少年獲取知識、求知的管道,則無法如此做到。」

古德拉關心在改革中浮沉的孩子,他說:「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學校更有效率,但是,我們的學校如何讓成長中的孩子感受到學校和他們生命的相關性,這才是我們最困難的挑戰。」他坦誠地寫著:「學校在培養學生『實際地評價自己,與自己的局限和優勢共同生存』的能力上,到底做了些什麼?有一些學生年復一年地嘗到失敗的苦頭,很難把這種苦頭看作是有益的失敗。如果學校努力設想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那麼學校將會與現在的樣子大所不同。我們不可能長久忍受一名醫生把我們生病的孩子遣送回家,而不給予他恢復健康的任何幫助。」

古德拉和《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這本書已有許多的獎章,本書的中文譯注,不在於錦上添花,也不在於讓你喜歡另一個國家的學校。而是,讓關心教育人士能有機會了解學校教育的本質和問題,擴展自己的觀點。最後,這個中譯文本的小小心願是:「讓有心了解學校的每個人,不局限於西文閱讀的語言門檻,也能享有經典的學習權。」


  人文薈萃

味之道/條理
吳岱穎/聯合報
凡物有條必有理,尤其是送入口中的食物,因條而成理,似乎是道之必然。揉麵成糰,搓以為條,入湯煮之,東漢稱之為「索餅」。湯麵本為主流,但唐代宮廷在夏日必吃「冷淘」涼麵,而宋元時期更發展出乾式的「掛麵」。形制不同,其理則一,無非就是使未發酵的麵糰藉由搓揉產生筋性,或擀平而切,或拉扯伸長,製成易入口耐咀嚼的麵條,再以各式各樣的湯頭澆頭豐富味覺,連吸帶啜,放肆飽餐。至於煎至焦黃的廣式炒麵,多了一份酥脆麵香,似乎又回到餅的本質了。

麵是思緒的延伸,揭露存在的真相。無論寬窄粗細,扁薄厚實,都是下水前各自成理,沸湯中轉相纏縛,但齒牙切咬之後,同樣一一斷離。至於刀削麵片騰飛落鍋,看似奇技淫巧,到底師傅手中的麵糰由重而輕而虛無,心情也就輕鬆了。

我喜歡在陰鬱的天色裡端著一碗熱湯,湯中白麵條條分明,菜葉或舒或捲點綴其間,原本紛雜難解的心事遂變得清朗起來。解憂無須杜康,痛飲沉醉過後,問題總還是在的,不如一碗清湯麵,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也就有了解脫之道。


極短篇/英雄本色
廖桂寧/聯合報
他的眼光穿越重重人群,門口透出大片白光,卻遙不可及。

秒針停拍,空間瞬時凝結。他要冷靜,時間將再度移動,而在此之前他得找出逃離方法。

思緒一如門口泛透的白光。

如果這是電影,白光之中將出現人影,好友前來搭救,拋出槍支,主角翻身竄步,上前接住,殺出重圍。

主角,他多想成為主角啊,帥氣,男子氣概。

來pub是臨時起意。走進來時,他覺得自己還滿有樣子的,墨鏡、風衣,嘴裡叼著一根牙籤,只差沒佩把手槍,坐下瞬間他有種感覺:自己就是英雄。

點了杯酒,仰頭,一飲而盡。酒水順著喉嚨一路熱騰騰地奔向胃裡。這燒燙還不如早上的事情令他灼熱。

「再來一杯。」他微伸兩指召喚酒保。

就像影片中的英雄,鬱悶的酒要一飲而盡,吞下的剎那,吐出一口濃郁氣體。但心裡那口怨氣卻怎麼也吐不出。

「那酒瓶好漂亮哦,你點那個來喝嘛。」女人手指架上的方身酒瓶,搖晃他的手臂嬌聲說:「人家想拿它來裝浴鹽。」

他轉身看她,滿意微笑。英雄才能被愛慕,而女人不就該是這模樣?甜美,溫柔,需要被呵護……他眉頭緊皺,飲下第三杯,空杯重重敲擊桌面。

現在的女人是怎麼了?還是只有他比較倒楣,辦公室裡那群女人完全不懂得尊重男人?

「這個計畫的重點在哪裡?」女主管中斷他的發言。

「就是我們要聚集人潮,然後就會有媒體效果。」

「我覺得這個活動一點都不有趣,為什麼會有人潮?」說話的是負責文字記錄的女孩。

他朝她望了一眼。她懂什麼?不過是個會議記錄的小女生,憑什麼插話?

接下來的三十分鐘,他一點也不記得自己說了些什麼,整個會議室的女人跟他有仇似的,順著女孩的意見往下延伸議題。企畫案被說得一無是處。

會議結束,他笑笑對女孩說:「妳對這個企畫似乎很有想法嘛,要不要來試試啊。」

「好啊。那我晚一點就去蒐集資料。你要把你的檔案寄給我嗎?我把它整合在一起。」女孩說。

沒有禮貌的傢伙。他維持笑容。他是大哥,不能動怒。站在原地著火般目光穿刺女孩背影。

「可惡!」碰地杯子撞上桌面,酒液從杯中飛灑噴濺,沾上他的手腕。

不知不覺,瓶中內容只剩下三分之一。女人走近,整個身體倚靠在他身上:「那王八蛋摸我屁股。」

「哪個?」

她朝斜後方努了努嘴。

酒意正濃,他握著女人的手走向對方:「混蛋!敢碰我女人。」

對方抬頭斜視,看來不甚友善,身上蒸散出的酒氣不比他少。

外圍頓時形成一圈人牆,等著一場好戲。

先下手為強,電影都是這麼演的。

抓起身旁酒瓶,手高舉過頭,用盡全力朝對方頭頂捶下。影片慢動作放映,男主角朝匪類敲擲,玻璃瓶在對方頂上碎裂,一道鮮紅瀑布往下流布臉龐。

瓶身「咚」地發出木魚般聲響,時間凍結,他的酒醉瞬間清醒。

敲在對方頭上的,是支空寶特瓶。

心裡的秒針,停止一拍。該怎麼辦?凝結的瞬間即將恢復流動,而他的腦中只有一片白光漫溢。


慢慢讀,詩/邊角上的眉批
碧果/聯合報
我愛 雲。也愛 松。

更愛獨坐松下的那個 我

這場景 已由我的眼中進入

慾望旨在反觀或窺伺

直抵我深深深的深處

乍然巧遇獨坐松下的那個 我

背影如一段仿宋的字體,迷濛

此刻 他沒有看雲

僅見他正專注的閱讀著

那 始終站在場景之外的 我


溶入

淡出。


  訊息公告
這樣教,孩子不失禮!
在團體中大受歡迎的小孩之所以能進退合宜,往往取決於是否具有為別人著想的同理心,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工作職場上也會較為順利。本次帶你了解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同理,讓孩子更受歡迎!

朝聖與人文
在多數人的眼裡看來,所謂的朝聖之旅不過只是一種追星的延伸,然而,對一個能實際站在自己心愛作品中的人而言,心中的悸動與歡愉,其實早已超過了對單一人物或物品喜愛的衝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