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7/11 第434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他者」的心情
人文薈萃 故事與新聞/護衛少數的尊嚴
經典文本重寫武俠/三步一殺
慢慢讀,詩/南京2013

  今日文選

「他者」的心情
方梓/聯合報

田裡採野菜原住民婦人的不安,不正也是「他者」的心情?在這幾乎以漢人為主的住宅區,一、二百年前,這裡是七腳川,是阿美族人的部落……

農曆年後,春意愈來愈濃,父親休耕的農地尚未撒下豆藤,浸滿個把月冬雨的田地,幾日暖熱的春陽煎煨下冒出一片鮮綠的野莧、咸豐草、龍葵等各種野菜、野草,泥土潤澤蒸騰著霧氣,一隻白鷺鷥自在啄著土裡的蟲子,偶爾抬頭看著遠方或望望我,似乎不在意我的窺視。晨霧還未完全散去,濕潤的空氣有淡淡的草菁味。

這些年鄰近的農地全都蓋上社區式的住宅,父親這塊地是這區僅存的農田,其實我也很清楚,這塊休耕三十多年的農地,過兩年也會是一棟棟的透天厝。三十多年前這裡全是稻田菜園,中間一條窄仄小徑從東延伸至西邊的山坡,如今是十六米寬的大馬路,房舍一棟比一棟新潮。僅存的這塊農地就像天井般,被壓縮得無法轉圜,朝天張口努力的呼吸。

也許是晨霧,也許是春天的濕氣,霧濛濛的田野顯得十分虛幻,彷彿一幅山水畫動畫,在僅有的窗口緩緩播放。

霧終於散去,田裡有位婦人彎著腰採摘新嫩的野菜,她不像白鷺鷥那般自在,不時抬頭或起身以不安的神情望向庭院,父親說她在採野菜。會在這裡摘野菜的大都是原住民,我想她是阿美族人。這樣的畫面讓我想起黑人女性攝影家波拉德(Ingrid Pollard)的自拍像,自傳式的註記指出照片是對種族、再現和英國地景的自覺評論。

波拉德在英國鄉間,透過她為「黑人攝影師」的身分,在田園化的白人心臟地帶空間,她以圖像表現自己的不安、憂慮,以及沒有歸屬的感受,也就是「他者」的心情。

波拉德呈現的是一種不同觀看英格蘭地景的位置;似乎也宣示置身那兒的權利,以及被再現和製造再現的權利。

田裡採野菜原住民婦人的不安,不正也是「他者」的心情?在這幾乎以漢人為主的住宅區,一、二百年前,這裡是七腳川,是阿美族人的部落,歷經不同的統治者,頻繁的遷徙,場景、語言、文化的一再變換,他們多半不是混雜融合的新鮮感或解放,而是產生迷惑與焦慮。

我刻意走到田裡和婦人攀談。

「妳在摘什麼?」我看見婦人塑膠袋裡都是野莧。

「摘野莧菜,很好吃咧。」婦人見我不是來驅趕她,很開心的揚起手上的塑膠袋。

「是喔,怎麼煮?」我的野莧料理幾乎是以快炒為主。

「煮湯啦,跟蝸牛下去煮,真的很好吃!這裡也有黑鬼菜,也是煮湯,妳也摘來吃吃看。」

「野莧阿美族語怎麼說?」

「Kareban,聽得懂嗎?」

「常吃這些,妳身體一定很健康。」我搖搖頭。婦人將野莧和龍葵分成兩大袋。

「哪裡喔,年紀大了,也是這裡痛、那裡痛,摘完這些野菜,要去看牙醫,牙齒都快掉光了。」婦人臉色黝,缺了一顆門牙,笑起來反而有童稚的神情。

婦人一邊和我聊天一邊教我分辨一種長得很像龍葵的野草,她說這種野草雖然長得跟龍葵很像,但煮了後有很臭的味道。她說阿美族人最會吃野菜。

的確,阿美族人是最懂得吃野菜的族群,他們自喻是「吃草的民族」,拿來食用的野菜有二百多種,所以才有「凡是阿美族經過的山,一定光禿禿」這則笑話。

原住民主要是透過故事、家族史與族譜、神話、儀式和回憶,來了解環境和生活方式。在阿美族的神話就有「海龜教導阿美族人吃野草」的故事。

相傳一位阿美族的小孩Kalang,父親早逝,母親改嫁,Kalang的繼父非常不喜歡Kalang,有一天繼父故意帶Kalang去捕漁,並將他推入海中,幸運的Kalang被海龜救了,Kalang肚子非常餓,沒有東西吃,只好跟著海龜吃海草,但是海草實在很難吃,海龜看到Kalang難過的表情便對他說:「去山上吧!山裡的動物會教你吃好吃的食物。」

到了山裡,Kalang看到野生動物吃什麼,他就跟著吃什麼,他學會吃各種野菜、野果,也學會求生的能力。年長後,Kalang隨著海龜回到他的家鄉,他的繼父非常的害怕,認為Kalang是回來復仇。其實Kalang從動植物身上學習到仁慈與智慧,他很感謝繼父這麼多年來照顧母親。

因為懂得吃野菜,阿美族的祖先每到一個地方居住,不是急著翻土種作,而是先烹煮食用當地的植物,看看哪些好吃,哪些不適合食用,再經由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例如艾草、兔兒菜、野莧及龍葵都是阿美族的老人口傳下來很好吃的野菜。

和阿美族婦人聊天中使用的是國語、一兩句台語及野莧的阿美族語,在後殖民理論中,遷移的新流移人群「必須學習至少安居於兩種認同之中、說兩種文化語言,並且在它們之中翻譯和協。」但在台灣的(或者可以說全世界的原住民都是如此)原住民卻比新移民的處境更困難,因為不同的統治,而必須使用國語、台語及自己的母語等三種語言,他們就像「文化之間的遊魂」不斷的穿梭。如同孫大川在〈母親的歷史,歷史的母親〉中,他的母親生於日本時代,只會講卑南語和日語,在孫大川留學比利時,對不會日文的兒子,母親想念的信都無法寫,看著電視上的新聞、戲劇及綜藝節目,不管國語或台語,她都聽不懂茫然如在異國。原住民的「文化之間的遊魂」這樣心境以安佐杜雅(Glori Anzaldua)的〈住在邊界意味著你〉最能表述。

住在邊境意味了要

把紅番椒放在羅宋湯裡,

吃全麥tortillas,

用布魯克林腔說德州墨西哥話;

在邊界檢查哨被移民官攔下來;

食衣住行等生活方式都被迫混雜了原住民、白人/漢人,而且原住民本身的文化逐漸遞減至消失。

這是兩年前無意間和阿美族婦人聊天,也從此逐漸鍾愛野莧,每月回花蓮一定到黃昏市場的原住民攤位,幾個攤位上也都一定有野莧和去了殼的蝸牛,不管哪個季節這兩樣都不會缺貨。而我回回都挑了一大袋的野莧。野莧只要稍稍晾乾,在冰箱可以貯放兩星期。不管炒、煮湯或加在麵湯裡,都比莧菜有滋味。

其實不只阿美族,布農族也吃野莧。布農族的的日常飲食主要以小米(maduh)與藷芋(tai)、地瓜(utan)為主食。也常食用野菜,非族人栽種而生長的野生植物,包括箭竹、刺莧、桂竹筍、黃藤、野莧、薊纇、一枝香、山萵苣、昭和草、山芹菜、龍葵等。

野莧,並非台灣原生種,長期來已經馴化,台灣各地田間,路旁都可見它的蹤跡。野莧也稱為豬莧、綠莧、山莧菜、山杏菜、山荇菜、糠莧、細莧、鳥莧。

野生的莧菜,人可食,多作飼料,又名豬莧。 唐杜甫〈種萵苣〉詩:「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宋陸遊〈園蔬薦村酒戲作〉詩:「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莧紅。」可見野莧的確可口,做成羹便是詩人的佳肴。蘇軾不僅懂得吃,也略懂野菜的藥理,在他的《物類相感志》:「蜂叮痛,以野莧菜搗敷之。」

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莧》〈集解〉:「頌曰:『細莧俗謂之野莧,豬好食之,又曰豬莧。莧三月撒種,六月以後不堪食……細莧即野莧也。』」野莧老了的確難以下口,除了餵豬,也可來做為臭豆腐的發酵素。

現在,父親的農地終於成了一棟棟的房舍,這個一、二百年前原住民的部落,近百年前日本的移民村,幾十年前的貧窮的農村,現在再沒有可長出野莧的農田,彷彿抹淨了許許多多原住民、日本人、漢人生活的跡痕;父母親的農民生活、我的成長歲月,女兒的童年,也全埋在一間間屋厝底下,成了憑弔的歷史。

我再度想起那日在田裡採野莧的阿美族婦人,在田地不斷變成住屋,很多的野菜只能偷偷長在菜園裡,往後即使連要有那種不安、憂慮,以及沒有歸屬「他者」的心情感受,恐怕也難了。


  人文薈萃

故事與新聞/護衛少數的尊嚴
楊照/聯合報

 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畢竟還是要教會人平等地尊重他人,不管他屬於多數那邊、還是少數那邊……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去到新罕普夏州的小學,參加警示兒童肥胖問題的公益活動。幾百個小孩聚集在學校的體育館裡席地而坐。主辦人員提供了關於這個問題嚴重性的講解,然後邀請柯林頓上台。

2004年柯林頓差點死掉,緊急動了心血管繞道手術才救回一條命。他長年保持慢跑運動的習慣,然而儘管如此,多油脂多糖的飲食習慣,還是讓他的心血管無法支撐。死去活來後,柯林頓運用其影響力,首先專注從學校的自動販賣機下手,禁止販賣機賣含糖飲料。

關注這個議題的經驗,讓柯林頓知道有些什麼可以吸引孩子的訊息。在新罕普夏州的演講,他就建議孩子們去看Nickelodeon頻道的一個節目,叫「Let’s Just Play Go Healthy Challenge.」。

簡短說完後,開放發問。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握著麥克風,用微微發抖的聲音問:「但如果家裡沒有那個頻道呢?」這孩子的問題一講完,體育館裡冒出了眾多笑聲,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孩子同時反應:「什麼?沒有那個頻道?那是最基本的頻道!」

柯林頓立刻用堅決、強調的語氣制止了騷動:「很多人家裡沒有那個頻道。這的確是個好問題,是個再好不過的問題。」接著,他列舉了好多其他方法,包括可以到圖書館找哪一本書,可以如何檢查自己每天吃的午餐……那個原本明顯緊張的發問學童,臉上露出了笑容。

事實是,美國絕大部分家庭都有「那個頻道」。事實是,發問的小孩顯然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而且在此之前,他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這樣的少數。在那個當下,柯林頓做了一件很簡單、卻又很重要的事,他制止了多數的孩子嘲笑這個暴露出自己少數身分的孩子。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柯林頓不是立即如此介入回答,這個孩子那一天,甚至往後好多日子會有多難過。他會一直記得自己是個被大家公開嘲笑的怪胎。

多數忽略少數,多數嘲弄少數,依照多數的利益理所當然犧牲少數,這種事情無時無地都會發生。在美國新罕普夏州的小學裡會發生,在台灣的苗栗大埔也會發生。然而,不能因為無時無地都會發生,我們就視之為對的、視之為正常的。

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畢竟還是要教會人平等地尊重他人,不管他屬於多數那邊、還是少數那邊。一個正常、健康的社會,畢竟還是應該要有更多人抱持這種態度與基本價值立場,在每一個關鍵場合,直覺地選擇護衛少數的尊嚴,制止多數自以為是的態度。


經典文本重寫武俠/三步一殺
蘇煬/聯合報

原著:《莊子•田子方》、《莊子•說劍》

「禁武令?天下英雄多如螞蟻,他禁得了?」

「你聽我說嘛!那皇城裡的說了,天下真有這許多英雄?能接皇城裡的三招,方能帶刀佩劍,否則,把那些嚇唬人的傢伙都收了吧。」

「接三招就接三招,老子還怕他接不了老子三招呢!」

「你不知道!皇城裡的有一手功夫,叫『三步一殺』!他走三步,出三招,殺、殺、殺!便把你殺了!」

「……收了、收了!老子玩刀還陪皇城裡的玩命呀!玩命的蠢才!」

自皇城裡傳出三步一殺後,天下沒了劍棍刀槍斧鉞鉤叉,也沒人去追究到底有沒有三步一殺這等武功。天下英雄果然多如螞蟻呀!


慢慢讀,詩/南京2013
鴻鴻/聯合報

──兼致黃梵、明慧、蘇小北

金陵王氣

被拔地而起的高樓

踩在腳底

吞聲無語

一片降幡

以房地產廣告的面目

興高采烈地

將整座城市獻出

詩人壓低帽沿

像民國初年的小孩

等在路邊

把商賈的鞋面擦亮

八九年的學生

重新投胎

在一樣的年紀上街

卻迷失在新建的地鐵裡

每個街口,電子監控著

任何違規違法犯行

堵在路上,司機搖下車窗

驀然聽見老梧桐的低吟

今天最危險的

可能是停車場的車輛

是埋在書中的詩行

是挖泥船還沒挖起的淤沙

偉人閉門謝客

他的名言四處懸掛

「天下為公」的「天下」

如今也許只意味著「天天下雨」

雨忽大忽小

就是不肯停

所有人踩著濕了的鞋襪

行過圍牆的告示:「有困難找警察」

我脫下襪子

走進書店

在撲鼻的咖啡香裡

尋找窩藏的切格瓦拉


  訊息公告
世界金庫——蘇黎世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境外基金都存放在瑞士的帳戶裡——其中一大部分都在蘇黎世——無怪乎該國的銀行業被稱為「國教」。不過,近年來因歐盟的要求,該國在銀行界的王位開始受到其他城市的覬覦。

閱讀幾米空間
位於宜蘭火車站旁的台鐵舊宿舍,將改裝為幾米廣場,開放民眾自由參觀。在廣場中,幾米作品畫面是舊宿舍間的新故事,穿梭其間的每個人,都是故事線中的鮮活主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