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一次旅行Bon Voyge電子報】邀您啟動旅行夢想,傳達旅行主題化的新概念,賦予每一次旅行新的觀點與玩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9/05 第440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聯副故事屋/明媚
人文薈萃 如何個好死法?
小詩房/臉
初探張家界

  今日文選

聯副故事屋/明媚
凸凹/聯合報

一如山裡的太陽太鮮豔,月亮太潔淨,這柔順的女娃子心裡也藏著絕不溫吞的刀鋒……

故鄉的太陽出得遲,但鮮豔,紅彤彤的,耀眼;故鄉的月亮落得早,但潔淨,白嫩嫩的,養眼。與之相對應的,是分明的四季,有毫不含糊的季節特徵——熱就熱,冷就冷,雨則雨,晴則晴,清明爽利,不教人費心揣摩。於是,人也就有了與之相對應的性情——質直、率性、透亮,愛恨分明。

譬如老姑。從記事起,就分外地明白事理,穿得破舊,吃得寡淡,也從不抱怨。因為她知道,故鄉所有不過是瘦山與薄地,自然窮;其中所產不過是玉黍和小米,自然餓——既然都是沒有辦法的事,自然要安於忍。所以,她為人處世,一直是心胸坦蕩,隨遇而安。譬如夏旱,吃水緊張,洗漱類的用度,自然是廚炊後的剩水,她則安心享用,無額外憂煩,她說,只要臉子長得好,汙水也能洗得白。譬如秋澇,田堰衝垮,玉米伏倒,眾人哀號,她卻從水裡撈上來泛青苞米,放在柴草上燒烤,吃得近乎忘情,紅唇之上沾滿炭灰。她說,已然是澇了,不如撿回來一點兒快樂的心情。

到了上學的年齡,祖父找她商量:擺在你面前有兩條路哇,一是混學堂,二是隨你母親伺候豬狗。她脖子一梗,響脆地說道,當然是混學堂。她知道父親的心思——他內心深處重男輕女,覺得女娃子早晚是別家的人,花錢上學純屬白搭,不如早點務農幫襯家境。把一樁堂堂正正的事體,用一個「混」字形容,他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絕不能讓這種不公得逞。她想,該上學就上學,該嫁人就嫁人,人生一世,應該過的日子,都是應該認真地過的,絕不能人為地節省。

初中畢業,就「運動」了,各地學生扔掉書本到處「串連」。她自然是隨潮流而動,去了南方的幾個聖地。但不久,即便是全國山河一片紅,但她還是悄悄地回到了家鄉,安心地務農。問她原由,她說,原因很簡單,即便是動機很動人,但坐車不給錢,吃飯不給錢,住店不給錢,還理直氣壯,咄咄逼人,大道理背後就沒道理了。之於她個人,高聲大嗓背後,感到的總是內心的不寧。

祖父乾乾一笑,說,不教你混學堂,你偏要混學堂,混來混去,只混了一個造反有理。老姑只是搖搖頭,沉默無語。然而她甘心務農,無論是颳風下雨,也不休歇,直至被評為「五好社員」,樂在疲苦之中。

那時節,天天有最高指示發布,大隊(村)部便配備了一台半導體收音機。為了落實上級傳達不過夜的硬性規定,便先由村幹部收聽一下,然後再站在山的巔處,向村落裡吼。也是因為山偏地遠,收音機裡的聲音總是被雜音遮掩,一天,村幹部吼道:社員同志們,偉大領袖就是跟咱貧下中農心貼心,跟咱山裡人一樣實在,他說,路上有根樁,樁是木樁。就是說,要想抓革命、促生產,就是要把攔在路上的木樁徹底拔掉才行。

老姑聞之,忍俊不禁,咯咯地笑個不停。祖父說,有什麼好笑的,難道老人家說的不是實在道理?老姑說,經是好經,可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人家那是: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一經解釋,祖父說,我說的,領袖是站在高處的高人,怎麼會講像廢話一樣的大白話?原來是村幹部自己編排的哩咯隆啊。

老姑適時地給了祖父一句:說什麼混學堂,你看見沒,這混學堂的跟不混學堂,到底是不同。祖父無言以對,白了她一眼。他始有所悟,一如山裡的太陽太鮮豔,月亮太潔淨,這柔順的女娃子心裡也藏著絕不溫吞的刀鋒。

由於老姑有文化,數算得準,字也寫得好,大隊(村)就讓她當了庫房保管員。有個叫柱子的青年,看上了老姑,便常常編排個理由來庫房裡找她。老姑也喜歡他,每一見他來,總是笑臉相迎。喜歡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柱兒清潔——即便是家境貧寒,衣著破舊,但總是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身上總是有淡淡的皂莢的香味。她認為,有這樣的外在,必有潔淨的內心,他尊重自己,必然會尊重別人。她對柱子說,來儘管來,別再編排什麼不鹹不淡的理由。柱子說,這麼單刀直入,多不好意思。老姑說,連表達感情都這麼曲裡拐彎的,生活的路,也不會走得直。

多虧了當著保管,給了他們愛情發育的空間,月明星稀的時辰,他們不必尋覓與躲閃,能自自然然地「黏」在一起。但愛情如火如荼,肚腹卻饑腸轆轆,那時節天公刁難,口糧歉收,總是不給人以飽。看著庫房裡的種子糧,柱子總是若有所思。終於在一次溫存之後,柱子把心中的用意明確地表達出來——他把褲腿紮嚴了,灌上燦黃飽滿的玉米。但當他走到庫房的門口時,老姑叫住了他,請你把褲腿的東西倒掉。柱子說,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老媽年邁,不耐饑。老姑說,這我自然知道,但孝道的背後,應該是乾淨的人心。柱子有些惱,說,我把整個身心都給你了,還不值你幾粒玉米?老姑說,你的身心是私,庫房裡的玉米是公,不能混為一談,要公私分明。

這雖然讓柱子頓生尷尬,但還是依了。只不過臨走前說了一句話,我以後就不來了。老姑一笑,說,你敢!隔了數日,柱子還是來了。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敬重。因為他不來老姑這裡,自己就輾轉難眠,折磨自己一番之後,他突然大悟:這個女子內心周正,能辨曲直,有靠得住的好,假如日後有愛情之外的愛情,她也是不會動心的。

果然就是那樣。

當柱子到十三陵修水庫,旬月不歸的時候,有一個人總是編排一些藉口,不請自來。那個人是村裡的隊副,也是一個有堂皇顏面的人。老姑知道他的用意,卻也不點破,因為她知道,每個人都有臉面、都有尊嚴,她尊重尊嚴。那天那個人喝了酒,說起話語無倫次,老姑雖然心生厭煩,但還是笑容以待。到了後來,那個人連無倫次的話也不說了,只是不停地在老姑身後踅來踅去,終於從背後抱住了她。

老姑果決地掙脫了他,說,你也是有身分的人,哪能這樣造次?

那人說,誰讓你長得這麼好看呢,我就是管不住自己,不管不顧地想。

老姑抄起一把利剪,毫不含糊地說,那好,你既然管不住自己的卵子,那我就替你管一管。

那個人嚇壞了,落荒而逃。

一如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來;月亮缺了,還會圓——再見到那個人,老姑還是晴朗無雲,微笑以對。因為她有的是日月性情,不掛陰霾。那個人也就很快恢復了原有的自在,悄悄地對她說,本來是想報復的,把你的保管給抹稀了(撤掉),但看到你依舊是尊重的表情,我自然也就找回了自重與敬重,咱還是相敬著做一輩子好兄妹吧。

日後,那個人果然為人周正,不僅對老姑好,也對鄉親們好,經商發了大財,也無暴發戶盛氣凌人的樣相,而是很謙和地為村裡修了一條水泥馬路,走進人心裡去了。

敘述至此,我心中有光,不禁想到,好的日月,自然要孕育出好的人。換句話說,透亮孕育透亮,明媚孕育明媚,在溫暖的作用下,曖昧和陰冷,是難以存在的。


  人文薈萃

如何個好死法?
陳克華/聯合報
雖說根據許多宗教的說法,一個人的死期並非定數,但歷史上記載許多生死自在的「大師」們卻可以「預知死期」,甚至自由來去,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而在西方最著名的例子非「靈界大師」艾曼紐•史維登堡莫屬,他死於1977年3月29日,為了證明他有這個預知能力,他在死前數個月寫下自己的死期,寄給當時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請對方在他死後再拆信公證。

而在東方,這類故事發生在諸高僧大德身上的,應該更多,這裡無法一一詳述,倒是近日讀到《水滸傳》裡魯智深的死法,倒開了眼界,一方面既不失他生平爽快俐落的英雄本色,一方面卻又暗合禪門深意,教人對這樣的死法擊節讚嘆,心生嚮往。故事記載於《水滸傳》第119回:

且說魯智深自與武松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戰鼓響,賊人生發,跳將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

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洒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洒家沐浴。」

之後魯智深洗浴更衣,又問寺內眾僧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法堂上捉把禪椅,焚一爐好香,自疊起兩隻腳走了,宋江還不及見他最後一面,已經「天性騰空」。

蒙作者厚愛,魯直無文的酒肉和尚竟然也在死前一反常態,文謅謅地寫下這首耐人尋味的頌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而前來火化遺體的徑山大惠禪師,卻指著魯智深又道了幾句意味深長,頗為相稱的法語︰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這段描述和佛經裡釋迦牟尼教化殺人魔王盎掘魔羅的故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盎掘魔羅當下便開悟了,成為一名阿羅漢,而魯智深卻在死前迴光返照,明心見性,頓悟「今日方知我是我」。

固然對於凡夫俗子如我,猶自參不破生死,更不解其中深意,但看魯智深這般死得俐落,仍不禁要吆喝一聲:死得好!


小詩房/臉
陳仁華/聯合報
1.

沒人知道

我為什麼喜歡打赤腳

沒人知道

我把真正的臉藏在腳底

沒人知道

我是那麼急著把自己的臉磨掉

2.

剪掉我的枯葉吧

別怕!

哪裡有傷痕

哪裡就長出

一張新的臉

3.

從荒野淺淺的水塘中

抬起頭來

獸的飢渴

猶在齜牙間滴淌

但對於天空的仰望

已給了牠

一張天真的臉

而牠也給了天空

一張廣闊的臉


初探張家界
劉克襄/聯合報
黃山險奇、桂林秀美,卻因分屬花崗岩和喀斯特地形,我總是存在遙遠距離的美感。唯獨張家界,以砂岩地貌為主體,讓人聯想起台北盆地東邊,三四淺山之隔的平溪。

初次抵臨,眼前群峰以柱狀砂岩的傲岸迎面而來。我便彷彿它鄉遇故知,看到了平溪石筍尖。但平溪只有那麼一座,張家界卻是成百上千,以峰林的巍峨、高聳,四面攏集,再八方呼嘯而去。好似朱銘的雕刻,又更加大膽簡潔,幾斧勾勒,一座山的磅礴和粗獷都渾然躍出。

迷霧繚繞的群峰還不斷提示我,平溪的砂岩勉強形成才不過數百萬年,張家界可是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積累。這一時間的巨大差異,若換成地貌對照,或許更清楚。當古老的造山運動底定,眼前的群峰形成像兵馬俑般的層嶂巒疊,那時平溪才露出一點點於海面。

砂岩之山更善於積蘊森林的蓊鬱。我們喜愛的中國山水畫,多為林木稀疏的貧瘠之境。張家界因位於大陸崇山峻嶺和平原湖泊交界地,森林覆蓋稠密,動植物多樣而複雜。此生物相,猶若台灣中海拔某些難以接近的山區,諸如烏來桶後溪上游。在大陸要覓得,唯有到接近青康藏高原之腹地,方有邂逅的可能。

再說,群峰如石柱,自蒼翠林海中詭異冒出,此乃張家界更加珍貴之處。而砂岩垂直陡峭的崖壁,多以獨特的武陵松為多。此松險中求安,堅毅挺拔地矗立,更是岩山絕美的關鍵。台灣也有相近的馬尾松遍及火炎山脈,或者二葉松廣泛分布高山。怎奈平溪的砂岩之山,再怎麼物種青綠,就是缺乏此類松樹的眷顧,旅人便難有潑墨山水的想像。

昔時此一武陵桃花源,遂成土家族依山傍林的美好家園。所謂南山絕非憑空虛構,而是有其地理環境根據,才會讓不少古往騷人墨客視為歸隱之地。進而之,形成繪聲繪影的傳說,隔絕於崇山峻嶺間,直到半甲子前方得宣傳開來。如今因電影《阿凡達》在此取景,更成為旅人嚮往之境。

走逛時,我常用望遠鏡注意岩山石壁的植物和菌類,巴望從中尋得岩耳,或者某一嫻熟物種。

張家界和台灣的植物,十有二三近似。遠在它鄉,遂常有回到家園的欣喜對照。譬如馬告,此地稱為山蒼子,肥碩得可以榨油,在此已是經濟產業。台灣卻只以馬告香腸和馬告咖啡,聊備一格。

若避開人群,循山亂轉。運氣好時,一群藍鵲飛來,如阿凡達的巨鳥,「嘎嘎」地盤繞垂直柱狀的石英砂岩,預示著美好一日的到來。又或者,台灣溪流常見的鉛色水鶇,以活潑的小小飛羽,輕跳於娃娃魚隱身之溪,告知著水質的清澈。

想要看到張家界的內裡,若由從台灣的生態旅遊視角連結,凝視如詩似畫的岩山之林,勢必會遇見更豐富的地景。80年代初,它會被劃為中國第一座國家森林公園,十年後又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奠基在此多樣的奇麗。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辦「聽劉克襄.走入張家界裡風光生態美學5日之旅」,詳細內容請洽(02)2756-9063。活動網址:http://www.udncollege.com/learning/travel/Avatar/


  訊息公告
中小企業的共同難題:募資之路
中小企業由於本身資本額通常較小,如果缺乏營運資金,通常會面臨營運困難的窘境。因此,週轉用之資金是否充足,現金流是否運用恰當,是中小企業能否順利發展之關鍵。

天然麵包,食材原味最美味
吳寶春師傅選用更能增添荔枝與玫瑰香味的荔枝酒,精選的霧峰糯米荔枝乾,Q彈有嚼感;加上山形玫瑰的甜蜜清香,這些珍貴食材都是他親自從產地特選而來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