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13 第446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墨韻穿越
人文薈萃 九份(四帖)

  今日文選

墨韻穿越
侯吉諒/聯合報
1.墨的穿越

中國大陸近年流行「穿越」,不但穿越的古裝戲成為風潮,也有人致力墨的穿越。

墨的穿越,是指用高壓鍋水蒸煮、或用微波爐,使墨條快速退膠的方法。

墨條的退膠,一般是指墨條中的膠在經過一定時間之後(通常要數十年),膠性退化的結果。

很多大陸書法網站的文章都大力推薦,說用微波、蒸煮之後,墨的表現更為漂亮。但我實際測試過,對用微波、蒸煮墨使之退膠,可以增加、改善墨的表現能力的說法,非常不以為然。

歷史上做墨的名家,以李廷珪最為著名。李廷珪,南唐易州(今河北易縣)人。唐末遷居歙州,製墨絕佳,深得南唐後主李煜賞識,任墨務官,賜國姓,易名李廷珪。

李廷珪在繼承祖輩技術的同時,努力創新。他經反覆研究和無數次的實驗,發明了新的配方:松煙一斤、珍珠三兩、玉屑一兩、龍腦一兩,和以生漆、鹿角膠、珍珠、 犀角、藤黃、巴豆、桐子油、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等物,搗十萬次。所以他做的墨,膠不變質、墨不變形,品質大大超過了爺爺和父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遂又形成了新的品牌——「李廷珪墨」。

據說李廷珪所製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而且堅硬如石,「其堅利可削木,墜溝中,經月不壞」。墨磨後的邊緣如刀刃,可以裁紙。有人做過實驗,用這種墨抄寫《華嚴經》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還有人研磨習字,「日寫五千」,一枚墨竟整整用了十年的記載。「有貴族嘗誤遺一丸(李廷珪墨)於池中,逾年臨池飲,又墜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並得墨,光色不變,表裡如新。」

南唐李後主文藝多才,極為講究文房用品,「諸葛筆」、「李廷珪墨」、「澄心堂紙」、「婺源龍尾硯」稱為「文房四寶」,李廷珪墨的品質精良,在蘇東坡、黃山谷等人的筆記中也經常提及。

李廷珪的墨之所以能夠「其堅利可削木,墜溝中,經月不壞」,簡單來說,就是墨裡面的膠和其他物質混合、完全乾燥後,堅硬、不溶於水。且不深究墨條在水中不化是否表示墨比較好,但無論如何,在墨色表現上,膠的好壞對墨的質量影響最重要。

膠在墨中主要有三種作用:1.製作墨條時定型,2.使用時以膠的黏性讓墨粒子附著在紙上,3.以膠的光澤度,讓墨在紙上表現出溫潤的效果。

因此,墨中的膠性退了以後,理論上說,對墨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然而,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追求退膠的墨呢?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對老墨的迷戀。

張大千曾經不只一次說過,乾隆以前的墨條最好,道光時期的墨還勉強可用,再晚的,就不好了。

張大千是近代書畫成就最高,也最講究筆墨紙硯的畫家,他一輩子都在追求書畫材料的極致,以他的經驗說墨,當然有極為精到的地方。

而大家對張大千說墨的理解是:墨的年代愈久愈好,至少老墨比新墨好就幾乎成為定論。然而這種觀念並不正確。

新墨,定義很清楚,是指剛剛做出來一兩年內的墨,墨條甚至還沒完全硬化。

老墨的定義就非常模糊,甚至完全沒有標準,有的人認為,10年以上的墨就是老墨,也有的人主張要20年以上,至於百年以上的墨,更是珍貴。

數年或數百年的墨當然珍貴,但那是因為時代愈久,東西的取得和保存就愈難得,所以從文物的角度來說,老墨是珍貴的,明墨比清墨好而貴,元墨比明墨好而貴,以此類推。

但就使用上來說,卻未必如此。

老墨的好壞,就使用效果而言,首先要看原來做墨的品質如何,而後看墨的保存狀況,再來才是看墨的年代,墨並不是愈老愈好。

就算是原來做得極好的墨,也不見得愈老愈好。如果墨退膠了,再好的墨也沒用。

張大千說乾隆時期的墨最好,道光時期的墨勉強可用,再晚的,就不好了,主要原因在乾隆之後做墨的原料、工法愈來愈差,而並非年代愈久的墨愈好。

所以以前的人如果得到已經退膠的墨,會用新墨「再和」,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墨的煙料好,丟掉可惜,但已經退膠的墨不能用,所以要用新墨(膠)再重新做過,使之可用。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熱衷墨的穿越?我覺得,一是表示自己講究,二是可以藉此糊弄其他的同好,三是穿越過的墨的確比較好。

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說,穿越過的墨,的確比較好,尤其在淡墨的通透性上非常突出。

穿越過的墨,由於膠性的被破壞或分解,墨色表現會和原來有所不同,這是一定的,但是是否比較好,我覺得見仁見智。以我實際操作的結果,差別不大。

墨的使用是不是可以發揮到讓人覺得層次分明、賞心悅目,最主要靠的還是書畫的技術和能力,而不是材料本身,對高手來說,墨汁也可以有很好的表現,臺靜農、江兆申先生也用墨汁寫字,他們寫出來的作品,墨色一般都極為漂亮,乾濕濃淡的變化非常豐富。

即使以材料本身的好壞來說,墨的表現,還要看載體(紙張、絹)的性質如何,書畫風格的種類,也影響墨韻的表現,說墨經過微波、蒸煮之後就如何如何,坦白說,唬人的成分居多。

寫字畫畫要講究筆墨紙硯,但主要的目標還是應該放在書畫技術、人文內涵的養成上;筆墨紙硯的追求,也應該是講究品質上的精良,可以因此增加作品的表現深度,一味追求強調筆墨紙硯的稀罕奇巧,完全沒有意義。

2.墨分五色

中國書畫皆以墨為本色,即令工筆繪畫之重色濃染,亦必先得墨稿。墨稿好壞,影響後續上色工序以及最後的繪畫成果,不能「墨分五色」的墨稿,必然是次等之作。

墨之為用,其奧妙之處,非精於書畫之人無以致之。墨匠能做墨,自然了解墨的基本好壞,但墨色之精微究竟到什麼程度,只有書畫家可以掌握。畢竟墨匠不善書畫,未能窮究墨的各種使用效果。

例如,以墨的黑度來說,理論上與墨的濃度成正比,然而實際應用並非如此,過度焦濃的墨,想像中應該是最黑的,因為其中的墨量最多,所以應該最黑。在水墨繪畫的應用上,最後的步驟也就是用焦墨或濃墨「提醒」可能過於平淡的畫面,增加一點高濃度的墨色,可以讓畫面立即有精神起來。

然而過濃的墨就會黏在筆上,不容易從毛筆移到紙張上,因此太濃的墨反而無法適當表現出墨的色調。

每一條墨的性質不同,墨本身就有不同表現,而同樣的墨在不同的紙上有更多變化,同樣的紙,用不同的墨固然會有不同表現,同樣的墨,在不同紙上通常墨色也都不一樣,墨的使用,何其困難?

3.墨的韻味

墨韻之難,在完美之墨韻須確實掌握紙、筆、墨、字四者之最佳關係。

古人寫字,墨以筆畫流暢為宗,晉唐書法墨色之佳,於今見之,則仍亮麗如昨日書就。宋人用墨最講究,其烏黑沉厚,令人驚豔。

2013年3月在東京博物館,見趙孟頫行書真跡,紙色古老而墨色如新,凝視久之,如在夢中。

宋朝黃山谷、米芾的墨色一向以濃厚著稱,近距離觀察他們書法的墨色,真可以說是深沉如夢。

古人用墨大抵如是,總之以濃黑為尚,到了明董其昌才開始用淡墨,溫潤妍美,略無暈滲之病,非用筆精妙而善知紙墨關係之精微,無以致之。

明末傅山、王鐸輩用筆粗放豪邁,用墨淋漓盡致,墨色濃淡濕燥,極盡變化之能事,後學者目眩其技,風從者眾,於是書法用墨之道,至此為一大變,而「惡墨」橫行,滿紙烏煙瘴氣,亦由此風行矣。

傅山主張寧醜毋巧,字法支離破碎,王鐸用筆豪邁,往往一筆數字連綿而下,觀者以為神、能,傅山、王鐸影響所及,則二王精研行草、唐代謹嚴楷書之千年經典,竟被棄之如敝屣,以是書道正統竟式微三百年,於今猶見其害也。

以時代風格論,傅山、王鐸之書法主張、書風呈現,確有其正面意義,但兩者之論過於偏激,未明書法之根本原理者,極易受其名聲、地位、影響所迷惑。

傅山、王鐸字法支離破碎、行氣隨意變化,後學者迷於其中酣暢,模之仿之,漸入魔道而不自知也。

傅山、王鐸何許人也,一稱「晚明第一寫手」、一稱「筆神」,其於書法技藝,精妙嫻熟可知,以其精熟,雖放手縱意,自有規矩在焉,常人既無彼等功力,而妄為豪邁,必然粗俗,卻以傅山、王鐸之言洋洋得意,大言以醜為美,其中惡質劣法,真不知伊於胡底矣。

以我看來,老實磨墨,墨濃了再寫字,還是最為重要,墨色一旦濃黑深沉,自可穿越時空,感動不同時代的觀眾。


  人文薈萃

九份(四帖)
白靈/聯合報
 緣起

一座當年礦工的銷金窟、青樓酒家賭場林立的百年山城,如今參差錯落著茶館、小吃、商家、民宿、藝坊,成了遊客擦踵摩肩的觀光景點。卻很少人去注目,山城之南的小金瓜深處靜置著三百公里長糾纏如微血管的坑道,其上是廢了村的大、小粗坑遺址,其旁是孤立古道的「無緣之墓」;也甚少人願登上山城之北淨爽無垢的大肚美人山,或細察其東群立西望、老礦工們魂魄所駐紮的「夜總會」,以及四下遍野正等待深秋白頭的芒花海,那裡藏著更多底層、淒美、動人的故事,是更原始更九份的九份,卻一件件如鐵鍬、鑽子和頭燈正在生鏽、剝落……。我與一群社大的學員,十年來多度探身,試著以詩和攝影打開這座「記憶微潤的山城」。而不變的,哦,是日日在變的,唯海、風、和落日……

1 這座城

是一扇扇的窗

打開

這座山城的

一雙雙金魚眼

自數不盡的窗口

高角度射向青空

最瘋狂的歲月裡

被坑道伸出的魔幻的

金手指 紛紛敲落

湯圓般叮叮咚咚

滾落豎崎路的數百級石階

滾掉三教 滾走九流

但窗子內被捻亮的

心啊 整整一百年

沒有一盞

沒有一盞

肯 闔一下

2 所謂金子

所謂金子

不就是千百個礦工掏出的矽肺

熔在一起打造的嗎?

堅硬如敲下夜空的額頭

碎 碾 淘 洗

被熔被捶被煉被鍛造

之後可以任意延展 變形

一條條如熔岩金閃閃蛇行的

貪婪

進出指頭或脖頸

豪門或墓門 在世上

永劫不復地 流浪

所謂金子

不就是千百人挖下來的眼珠子

熔在一起打造的嗎?

˙註:當1000公斤石頭裡含有3克金時,就有開採價值。


3 夜總會

狐獴一般集體起立

站在礦山的坡頂

朝西 張望

白天只等待天上雲朵

拉動它 投下的

柔軟的黑毯

鋪一段,收一段

為上萬位張望的魂

一一闔 目

夜晚看雙城

在左右兩腋揮霍

亮出一方方燈製的 金磚

他們以雙臂盡情搜刮

賭博 划拳 幹架 罵三字經

並居高臨下偷瞄

偷瞄世上每塊金磚上他們以汗

和淚刻的 暗號

然後捏熄菸屁股上的殘夢

萬籟俱寂時 最吵的

正是他們在礦坑底繼續

四處縱橫的 腳步聲


4 坑道圖

——長4米×高3米,台陽礦業事務所所見

那礦脈是地球布置的一顆

華麗的心臟

貼近者 無不停下呼吸

傾聽它 嘹亮的心跳

心機則密密麻麻 布畫四周

建構無數條微血管鑽進去

又鑽出 鋤頭加鐵鍬

鑽子加炸藥 圍攻它

直到礦脈和人 非亡

即傷 卻不知誰是贏家

直到時間停下大小心跳

直到小鐵軌運走了

礦和礦工的 血塊

直到淘金人擰乾了夢

哄地散光

一座地底神祕的光明頂

在小金瓜下方


  訊息公告
舌尖上的科學
味覺與你想的不同。每個孩子都學過,味覺是五種感官之一,是嗅覺、視覺和觸覺的好夥伴,也是食物撩撥了味蕾、把重要訊號送達腦部所產生的結果。真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春夏秋冬四季保養重點
很多媽咪懷孕後,就不想打理自己,但原本出門就有化妝習慣的媽咪,不保養的結果,可能連自己照到鏡子都會被嚇到。本次教妳如何10分鐘搞定保養,讓妳孕期出門有好氣色,輕鬆無負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