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之眼〉網路心理學大陸篇
單從數據上看,大陸網路文學發展的速度、規模與整合力道,可說是令人驚心動魄。但是從文學創作的品質與題材觀察,中國大陸網路文學創作偏向大眾與通俗的趣味……
2008年的一個下午,我到一個副刊去評審,在報社走廊遇見一位資深的編輯,也是知名的散文家與詩人。他為了表示對我的認識,主動說:「還在忙文學網站的經營?」
「只有維持網站的基本運作,沒有更新的能力了。」
他意味深長地說:「你的工作是在文字焚化爐裡資源回收。」
我能理解他話中的深意,副刊是文學作品重要的集散地,知名作家的作品經過編選,受到讀者與評論者的肯定後,有朝一日出版成書籍,有機會成為暢銷書或是文學經典。相形之下,方興未艾的網路文學創作環境,多半是學生寫手與新銳作家的天地,狂飆與不成熟的文字充斥。副刊編輯的責任是淘金,網站編輯的工作是資源回收,似乎是極為貼切的譬喻。
2008年七月「盛大文學」網站成立,匆匆八年經過,網路已經不再是一個文字焚化爐了,從幾個數據觀察,文學網站早就成為一座「文字煉丹爐」。
剛剛公布的2013第八屆「網路作家富豪榜」,中國大陸作家唐家三少以新台幣一億三千兩百萬蟬聯冠軍,天蠶土豆、血紅及我吃番茄分別占據排名二、第三及第四位,分別也有新台幣一億元、七千兩百萬元以及六千五百萬元的收入。
在網路文學作家富豪天文數字的收益背後,其實經歷了極為激烈與複雜的競爭過程,他們幾乎都來自中國大陸知名的「盛大文學」,截至2013年上半年,「盛大文學」擁有超過200萬名作家,創作出逾600萬部作品。也就是說,每一位有著千萬甚至億萬收益的作家,孜孜不倦寫作與發表,每月已超過十萬字的寫作速度,才能從數以百萬計的寫手中脫穎而出,持續吸引讀者的注目,古代的成語「一將功成萬骨枯」,大概已經不足形容戰況的激烈了。
讀者的閱讀媒體也已經快速地從報刊、電腦移動到行動通訊載具,也就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了。在2013年,「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每月的用戶可以達到1點5億,讀者願意付費在網路上閱讀, 已經蔚為風氣。
最讓人吃驚的是,網路作家在實體出版市場上的斬獲,唐家三少《鬥羅大陸》單行本發行量近1000萬冊,《鬥破蒼穹》書籍銷售量突破500萬冊,漫畫單行本累計發行量突破300萬冊。奇幻、武俠與冒險的大眾文學閱讀市場,已經從網路上延燒到書市。
真正帶給網路作家更高收益的是著作權管理機制以及經紀制度。傳統的報刊與出版社只負擔刊登與出版的工作,跨媒體推廣,將小說進一步拍攝為電視連續劇、電影或製作線上遊戲,都要靠作家自己努力。而時至今日,在原創文學網站發達的今天,在網路書寫與發表的作者,一旦接受網站與出版公司的經紀契約,也就有機會將創作轉為影視作品。以「盛大文學」為例,2012年售出版權作品近1000部,籌拍和即將上映的作品近100部,陳凱歌的《搜索》、趙薇的《致青春》、江蘇衛視的《裸婚時代》、湖南衛視的《步步驚心》等熱門影視劇,都來自盛大文學旗下版權作品。受到青年歡迎的線上遊戲,諸如《鬥破蒼穹》、《鬥羅大陸》、《異世邪君》等,也都出自同一個文學網站。
當台灣的新生代作家摩拳擦掌爭取各種文學獎,焦慮作品找不到出版社發行的時刻,大陸的年輕寫手正努力分工於不同的說故事任務上。在小說創作之外,編劇的龐大需求,也成就了另外一批文字煉金術士。從2011年開始,「盛大文學」就開設了編劇班,吸引近一千位網路文學的寫手學習電影與電視劇的編劇。從小說、劇本到影視劇本的創作上,一個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鍊就此打造完成。
不讓「盛大文學」一枝獨秀,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網路巨頭也在2013年開始,紛紛投入網路文學的戰場,分別成立與收購了「創世中文網」、「縱橫中文網」以及「360」等網站,希望積極開拓網路文學與影視結合的鉅大市場,也為網路文學環境投下了莫大的變數。在各方資金爭取網路寫手時,提供作者更優渥的分紅、福利與經紀契約,在在成為寫手間的熱門話題。年輕的素人作家只要肯努力,獲得網路的粉絲肯定,一旦和文學網站簽約後,由網站和周邊企業負責行銷、出版、以及版權管理以及改編劇本等工作,作家可以專心寫作與收益,甚至可以和藝人互爭光輝。
在中國大陸網路文學風起雲湧的八年當中,台灣的「原創文學」網站發展顯得有氣無力,城邦集團的「POPO數位書城」設立,義美聯電電子書平台的建構,都沒有帶動新生代創作者與讀者快步邁向新的大眾書寫與閱讀的市場,更不要說為作家謀求嶄新的跨業結合的經紀合作。在網路無疆界的狀況下,會不會造成大量的青年寫手從台灣轉往大陸的網站發表?在去年的盛大文學第二屆「尋找中國100座文學之城」活動中,分析盛大文學160餘萬名作者,來自台灣的作者數量名列第26位,不難發現大陸原創文學網站的磁吸作用。
單從數據上看,大陸網路文學發展的速度、規模與整合力道,可說是令人驚心動魄。但是從文學創作的品質與題材觀察,中國大陸網路文學創作偏向大眾與通俗的趣味,加上網路言論的高度管制,也使得作家自我設限,缺乏紀實與社會批判的深刻作品,選題上多偏向奇幻、武俠、愛情與歷史題材,這是時代與環境交互衝擊下的弊端,新科技也無法矯正。
我猜想如果再遇到那位文壇前輩,我提問:「你覺得網路還是文字的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