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眾文生活英語報】給您最實用的生活英語,豐富有趣的題材、嚴謹紮實的內容,讓您無負擔的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1/28 第554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吳妮民VS.黃信恩( 四之四)孤獨死之味
【花草的詩語.駐站觀察】徐國能/詩意的棲居者
聯副文學遊藝場.花草的詩語 優勝金榜
【墓誌銘風景】李敏勇/卓越的哲學家,勇敢的實踐者
幾米/空氣朋友
詩人與學者的對話座談會
聯副11-12月駐版作家:與廖鴻基對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吳妮民VS.黃信恩( 四之四)孤獨死之味
吳妮民、黃信恩/聯合報
真正孤獨的味道,我聞過。它的味道聞起來像,被遺忘……

吳妮民:

幾年前,我讀村上春樹的《1Q84》,奇怪的是小說情節全不記得,獨獨對其中一座海邊療養院印象相當深刻:「療養院有三棟建築,依病情進行的程度,區分進住的棟別……患者多半從『輕度』棟住進來,轉進『中度』棟,然後移到『重度』棟。好像門只朝一邊開一樣,沒有反方向的移動。從『重度』棟以後就沒有別的地方可以移了。」

當然,因為等在後面的是火葬場。

或許正是讀了這些文字,之後,待我真正進入了社區醫療的訓練,有許多機會見識各式機構,我總會多留意那院所的規模、設備,觀察老病住民們的生活情狀。

可能,我在探勘未來終老的場所,就像一頭大象,預先行經了象群的墓地。

近來,台灣養生村紛紛成立,我偶爾上網瀏覽,看房型、查價格,頗似旅遊訂房的比對之舉——你說,一個三十幾歲的人這麼做,是不是未雨綢繆得有些可笑了?而我驚訝發現,稍有規畫的機構,確實就如小說中所寫,設有老人公寓、養護區及長期照護中心,如無意外,且經濟無虞,住民或能順著這單程路線,往長照區移動,但,這是豪華版結局。

我實際的經驗是普羅版。住院醫師時代隨學長每周同至安養院,好一點的,乾淨整潔,尚有餘力提供住民活動;差一些的,至少盡了照顧功能,失去意識、身插數管的老者,五六人並陳一室,有人定時來翻身、餵食。

然我亦見過報章上寫,台北市某區有老舊公寓一棟,隔成眾多單位,內住孤苦無依的長者,房東每月向個人收取租金數千元,裡頭卻漫斥壁癌、霉與尿臊味——我想,這是悲歌版了。

黃信恩:

老人公寓、自宅、機構、臨終。大約有十多年的時距,我從我阿嬤身上,察見這樣的移轉。

我的親族散居海外。有一年阿嬤決定搬離紐澤西,理由是老了,比起美國,台灣相對有較多人在身邊。

那時她生活獨立,輪居兒女家。日升,兒孫皆出,守空巢;日暮,兒孫皆歸,一桌家常配電視。飯後洗碗、清掃、卸假牙,早早躺床,翻呀翻,晚晚入睡,規律循環數春秋。

幾年後,有天阿嬤說喜歡熱鬧,盼入住老人公寓。我們將她送往仁愛之家。她在課表中作畫、吟唱、舉箸、種植,取得一種踏實的存在。然而這段期間,她有幾次跌摔。兩年後,又覺落寞,辦理退住。父親將她接返家。

數月後,再次跌跤。一摔,髖關節骨折,從此臥床。那時的我還不知道,而後就是老年醫學裡常討論的deconditioning(功能漸失)狀態。

此際父親已退休,自覺能照料,不雇外勞,不送機構。就這樣,我看著他每日換尿布、餵食、分藥、擦澡。有時在床邊屈身蹲下,阿嬤跨其背上,起身,從二樓慢慢背下一樓,安置於輪椅上。假日則背上車,墾丁或四重溪兩天一夜。如此一晃又數載。

有天,父親送阿嬤去養護之家。我問為什麼?媽說,爸背疼,累了,已無力負荷。

入住後不久,某次我問機構阿嬤的狀況。

「『阿堂、阿堂』,她醒來會喊幾聲,然後繼續睡。」護理師說。

我沒應。但我清楚知道,那是父親的名。

兩個月不到,阿嬤就過世了。

吳妮民:

但看來,你的阿嬤直到最後,都仍保有親緣,終究,她是幸福的了。

說到親緣,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魚之味》。我總覺得,裡頭的老父親是在和自己的寂寞拔河,妻早逝,大兒子已成家,身邊剩下適婚的女兒及尚未獨立的么子。貼心的女兒是多麼好啊,直到後來他才驚覺,這樣的自私造成了女兒的不快樂——身為女兒的道子也是有心儀對象的,雖然道子不說。

就因父親太晚察覺女兒心事,導致道子願望落空,男方已轉與別人交往,父親無比歉疚;片末,道子嫁予他者,電影結束在父親燈下獨坐的畫面。才剛送走愛女的他該失落傷感吧,而我由這已逾半世紀的作品聯想到的是,喪偶、子女離家,孤獨死因的前兩名,老爸爸都齊備了,待小兒子也成家後,這父親是否擁有堅強生活的質素?他能好好老去嗎?誰又會在人生盡頭陪伴他呢?

黃信恩:

近來,因工作與長照密不可分,一周內除了醫院門診,就是外勤:居訪、護理之家、養護機構。日前因內科主任邀約,我也加入社區安寧團隊。

常常,我在那看似被世界閒置的房間裡,發現守候人生末哩路的,半數以上是外傭。

我想起有次看診,人多。「趕時間」、「現在很不舒服」、「11點公所的車要來」、「年紀大無法久坐」,叩門頻頻,跟診人員起身,微啟門板,從縫裡接收各式希望安排插號的理由。

這診讓我感到焦慮。約莫十一點多,一位阿公被外傭推進來。他中風失語,外傭不諳中英文。無法溝通,只能回溯病歷,重建始末。很快地,輪廓浮現,他是慢性病患,原醫師離職,掛號櫃台將他轉介給我。

我問了近況,阿公似能理解。點頭,搖頭,或發出唔、呃、啊。然後伸食指朝外傭,反覆屈伸指關節。

我心凜了一下:這手勢是死翹翹的含意嗎?他在咒詛外傭嗎?

我不清楚他們之間發生什麼事,但告訴阿公別這樣,外傭很辛苦,得珍惜。他隨即眼神渙散,口角流涎。而外傭只是傻笑,遞上阿公量測的血壓。我看一下,赫見紙張上印著08:23。我記憶深刻,就是八二三,很金門的數字。

整整三小時,他們等了三小時!因為失語,無法表述;因為幫傭,被教導屈就。在善於爭論又意見尖銳的島上,他倆顯得如此寂靜。

而他們之間,或許無真正「互動」,僅能以灌食、抽痰、滌穢、拭涎的單向動作聚合生活。阿公也許想著,咫尺家人何時歸來?外傭或許想著,天涯親人經濟翻身了嗎?他們挾帶各自的孤單。孤獨遇上孤獨,天涯之邊,咫尺之緣,彼此作伴,又對望彼此的力薄,於是不發聲地等待。

老衰或失能,或許最終要尋一種方式來安棲。我曾以為陪伴是最牢固的。然而有時不是,而且更孤獨,因為話往肚裡吞,即使兩人,即使形影不離,心已遠走,本質上還是一個人。

吳妮民:

「終究,是孤單一個人啊。」是《秋刀魚之味》中的一句喟嘆。

就像你說的,孤單與形單,似不等同,也不純如表象那般。九五年秋天,張愛玲在洛杉磯公寓被人發現,上了晚報頭版;那年,我國三,站在信箱前看著這條令人愕然的新聞。就在彼一當下,我發覺死亡有時會以一種寂寥的方式襲來、呈現。

可後來想想,張愛玲真的孤單嗎?她只是以一個人的姿態迎向死亡。至今,甚至到未來,仍會有許多人讀她,記得她,討論她。

真正孤獨的味道,我聞過。那時,探訪一居家病人,中年男子,半身不遂,獨居小套房;該人前半生不知如何,親族皆背離,僅一友不定期帶食物來探。他插尿管,發出汗酸,下肢滿是褥瘡;紗布掩覆著的傷口,分泌膿的甜,血的腥。為減少悶熱,冷氣機鎮日轟轉著;為蓋去冷清,屋內電視也哇啦啦開著。

立在房裡,我想,最最極致的孤獨,或許是這樣的。

它的味道聞起來像,被遺忘。

十二月《文學相對論》預告

朱國珍VS連明偉 敬請期待!


【花草的詩語.駐站觀察】徐國能/詩意的棲居者
徐國能/聯合報
聯副文學遊藝場「花草的詩語」小品詩徵稿,自10月2日至11月3日,一個月內,共收到來稿1321篇,展現網路龐大的能量。由詩人小熊老師(林德俊)初選40篇進入決審,再由駐站作家徐國能選出10首優勝作品,今日同步刊出得獎作品。(編者)

植物太美太豐富,永遠給我們靈感

紀伯倫說:「生命是島,岩石是慾望,樹是他的夢,花是他的孤獨。」生命不能沒有夢,也必然享有孤獨,就像樹與花為我們的環境創造了美,如今我們也要用詩來禮讚它們。

植物是地球真正的統治者,它餵養陸地上的生靈,讓疲倦的動物棲止於其中,將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獻給人類,使之得以溫飽。然而植物還給予人們審美的形象,世間沒有一棵樹是醜陋的,沒有一朵花是難看的。人在植物的世界是詩意的棲居者,在靜中傾聽風的話語;在美中感受存在的奧義,同時植物所表現出來的品格,也成為人間偉大的象徵:香草以喻美人君子、松柏象徵幽貞堅忍、梅花代表磊落清高。白玉苦瓜、翠玉白菜,這些模仿田園物產的藝品,成為絕世珍寶,撫慰了多少人疲勞而困頓的心靈?西方人說的故事裡,玫瑰凋零之前需要懂得愛與被愛才能解除魔法;詩人雪萊對著一朵枯萎的紫羅蘭詠嘆:「這朵花失去了香味,像妳的吻,曾對我呼吸」,梵谷的向日葵、莫內的睡蓮,都是我們熟悉的藝術典範;女畫家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專以繪畫花朵聞名於世,奇異深邃,不可方物。信知人類對植物的詠歌從不止歇,因為植物太美又太豐富,永遠給我們靈感。

也許是因為花草樹木和人類如此親密,這一次「花草的詩語」徵選,來稿非常踴躍,其實西方早有「花語」的傳統,鳶尾花代表仰慕與暗戀;雛菊則是清純開朗的少女,這些遐想顯示人類對花草的無限幽思。這一次以花草植物為主題的徵稿只限五行,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詠物短詩是最難寫作的,要在極短的篇幅內描繪植物的形態,並寄寓情思,相當不容易。來稿的作品大約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從花草植物本身的形貌或生態來書寫,並寄託感悟;另一類則是透過生活所遇或典故形象來做表現,無論是哪一種類型,都展現了濃郁的詩情。我們雖然只能選出十篇,但精采動人而值得反覆回味的作品,卻絕對不止這個數目。

小型的紙上/網路植物園

來稿中所描繪的主題相當多元,統計估算有上百種的植物入詩,可說是一個小型的紙上(或說網路)植物園,有些描寫常見的花木,如牽牛花、櫻花、睡蓮、桂花、柳樹、竹、梅、木棉、野薑花、含羞草、仙人掌……等;也有些描寫比較特別的植物,如小手毬、棋盤腳、虞美人、蕾絲公主(一種多肉植物)、燈籠花、光臘樹;有人關心細小如浮萍、蘚苔、落葉,也有人喜歡香草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或九層塔;有人透過咖啡、罌粟等植物的描寫來傳達對人類社會的關懷,也有人用玉蘭、含笑或桂花來寫親情與思念;滿天星作為陪襯的心情、含羞草的寧靜自得、孤挺花的傲然不屈,都將植物成功擬人化,表現了豐富的想像與觀察;亦有作者以鹿子百合或台灣阿嬤體現出台灣植物生態的驕傲。當然,玫瑰是永恆不變的愛情象徵,曇花以喻短暫、松柏寄託長久,蔦蘿、常春藤、爬牆虎等藤蔓植物也一一入詩,火鶴、鬱金香、彼岸花、曼陀羅、菩提這些充滿故事與象徵的植物也沒有缺席。整體而言,正應驗了中學課本裡面說的:「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可見諸多的植物在我們心中,都蘊含了一份深幽的詩情。

杜鵑以無聲占領台北

來稿中有不少相當傑出的詩作,想像設喻都很動人。例如〈杜鵑花〉是取材於我們最熟悉的花卉,詩中對應於杜鵑鳥的啼叫,以「無聲」來「占領」台北,充分表現了花朵繽紛的特質,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這篇作品在聲色之間,讓多雨的台北春天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金針豆腐湯〉這一篇的詩歌技巧相當好,取「金針」的意象,用乾燥的金針暗喻母親的心事,將思念與感情「縫」在一碗湯裡,貼合了所要表現的主題,將植物與感情繫念於一碗湯中,詩人雖說「淡薄」,但讀者應可感受其中濃郁的美味。

蒲公英、含羞草是多次出現的主題

〈禾〉這一篇不同於其他作品以審美的眼光來欣賞植物,而指出了大地對人類的餵養,「養在水中的一碗飯」是非常精巧的詩句。詩不能離開生活,植物之於人類的意義也不純然是寄情而已,〈禾〉這首詩表現了對植物的另一種思考。在食用之外,植物多也是品格的象徵,〈竹〉這一篇即是回歸傳統,將「竹」譽為「隱士的詩」,作者很巧妙地用「這片土地沒有地址」來呼應隱士的意象,的確,在記憶裡,吹過竹林的風總是悠然自在,不需要說些什麼而能給人無限清涼,那記憶中的一片翠綠,的確不需要人為的地址來標註它存在的意義。至於〈楓香果〉這一篇,則把生滿尖刺,其貌不揚的小小果實想像成「希望」,也表現了作者的巧思。

〈蒲公英〉和〈含羞草〉是這次創作中多次出現的主題,寫「蒲公英」多是重在它隨風飄散的意象上,而這一篇的作者在簡約的篇幅裡,幾乎只用了一句話,就寫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想像,散播與綿延正是生命的常態,但又何嘗不是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呢?作者對生命的看法與眾不同,也十分精到地掌握了植物的生態。而這篇〈含羞草〉則是帶著童詩的趣味,「眼皮」和「草葉」在形象上十分類似,「午寐父親的眼皮」是沉重的,但閉合的草葉比之更重,巧妙的譬喻與有趣的形象使人會心一笑。同樣具有童趣的作品,是〈銀柳〉這一篇,「銀柳」是新年常見的應景植物,紅褐色的枝條上點綴白色的絨點,插在長瓶裡帶著春節的喜氣,到了春天,白色的絨點長出新綠的葉子,又是另外一種盎然的姿態。這篇〈銀柳〉著眼於枝條上白色的絨毛,喻之為雲為貓,筆法相當新奇。

枯燥的現代生活中不能沒有綠意

〈松〉和〈榎〉這兩篇氣韻不凡,〈松〉很像一篇日本俳句,寒冬落雪,其聲何其寂寥,其境何其冰冷,但正因此寂寥冰冷,更顯出了松樹的超凡品格,全詩才十四個字,但有象有聲,意境悠遠,作者對詩與生命境界的體會都很高妙。〈榎〉描寫的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溫帶國家如日本頗為常見,榎樹枝柯繁茂,葉片蒼翠,是很美的樹種,此篇連用四個「以」字,然後接以「巍巍的夏天」,表現出了榎樹的神態和氣韻,在幽微之美的花草描寫外,表現了植物磅礴的壯美之情。

能夠靜觀植物而得到詩句,是人生裡相當快樂的事,我在閱讀中,也深深領略了植物之美與詩句之好。我們枯燥的現代生活中不能沒有綠意,就像我們的心需要深深淺淺的詩情。讀罷諸多的詩篇,我也想為窗台上幾盆植物寫下詩句,或是到山裡親近那些草木。在這一次的徵文,無論最後有沒有獲獎,我相信美麗而芬芳的文字,都已盛放在所有人的心中。


聯副文學遊藝場.花草的詩語 優勝金榜
本報訊/聯合報
聯合報副刊◎主辦 熊與貓咖啡書房◎策畫 駐站詩人:徐國能、小熊老師

杜鵑花/吳永備

是無聲的啼叫

我們企圖以繽紛的

色彩,占領整個

台北多雨的

春天


金針豆腐湯/嚴小默

簷前浮雲切丁備用

摻少許淚的結晶

母親底心事未及盛開

乾燥成繡針 祕密

縫一晚故鄉淡薄滋味


禾/陳曜裕

養在水中的一碗飯呵

多少人仰賴你,垂在風中

成串而金黃的果實

你說不是,那只是單戀盛夏

剝去後,餘下的半透明身世


竹/小覓

攜風掩護

與霧縫合

這片土地沒有地址

只有失眠的貓熊知道

每一葉都是隱士的詩


楓香果/顧健民

小小流星鎚 滿地落

似淚眼望天 離情無限

不需怨嘆 雖然

渾身汙泥

每一顆都懷抱希望


蒲公英/路人甲

所有繁複的青春都將是

年老時,一把

迎風而起的

自由的夢


含羞草/莊生

小童拿著草莖

試著挑開緊閉的葉片

「奇怪,這細小的葉子

比午寐父親的眼皮

還重」


銀柳/林瑞麟

雲瘦了

縮成一隻貓

骨碌碌的

賴著

等待春天


松/巧薇

我是寒冬裡

最寂寞的

雪落的聲音


榎/黃玠源

在大阪城的歷史前

以沉默以森然

以風雪以蟲鳥

站著

就是一座巍巍的夏天了


●聯副文學遊藝場http://blog.udn.com/lianfuplay/article


【墓誌銘風景】李敏勇/卓越的哲學家,勇敢的實踐者
李敏勇/聯合報

對人類的痛苦素有悲憫之心

──羅素(1872-1970)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兼具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身分,更是和平主義社會運動家。他被表彰的獎辭是「對西歐思想、言論自由的勇敢實踐,以及活力、智慧、感受性等代表諾貝爾獎的宗旨及精神」。

出生時是高峰時期大英帝國,人生結束於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英國不復強盛之際。在劍橋大學學哲學、邏輯學和數學的羅素,曾與美國哲學家杜威一起在中國講學。對於中國,他曾留下一句「中國是一切規則的例外」的名言。在許多語錄中,顯現他的文采。

他認為數學不只擁有真,也有至高的美。有冷而嚴謹的美,屹立不搖的美,如同雕塑,不被人類軟弱的天性動搖的美。比起繪畫和音樂,數學純淨而無修飾。呈現偉大藝術的完美,既科學又藝術,既純粹又介入。羅素的一生影響是多面向的。

台灣在1960年代,1970年代,譯介了許多羅素的著作。影響當時的許多青年。1920年代他在中國時,與毛澤東在長沙有些因緣際會;中國的詩人徐志摩在劍橋大學想求教羅素,但因羅素離開而未果,1939年,羅素到美國多所大學任教。後來,因為之前的一段婚外情,被以道德欠缺而未能留任。在1944年回到美國,再於三一學院任教。他的學術成就和社會參與讓他人生既充滿光輝又陷於爭議。

自由主義者的他,也有社會主義者色彩。從數學而哲學,並在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探索,羅素是巨大的存在,顯現知識分子的光輝。一直到他人生之路走到盡頭之際,羅素發表對以色列擴張行動的譴責。享壽九十八歲的羅素,墓碑上刻著他人生的形跡,彰顯他人生的字句蘊含其中。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

詩人與學者的對話座談會
桂樨/聯合報
12月3日星期六下午三點到五點,由淡江中文系與秀威資訊聯合舉辦「詩人與學者的對話:《血仍未凝》新書座談會」,邀請向明、尹玲、殷善培、李癸雲、陳雀倩與談,討論書寫與記憶、戰爭、性別間之關聯,由楊宗翰主持。座談會地點在國家書店(台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免費活動,歡迎與會。(桂樨)

齊東詩舍歲末講座

齊東詩舍「詩的復興」今年度最後兩場講座,將於12月3、4日(星期六、日)下午舉行,邀請知名詩人蘇紹連、向陽演講。活動免費參加,查詢及報名請洽官網:http://poeticleap.moc.gov.tw/


聯副11-12月駐版作家:與廖鴻基對話
本報訊/聯合報
想與廖鴻基對話的朋友,請於11月30日前以email提出書面問題,本刊整理後將交作家本人,擇要回答刊於聯副。聯副信箱:lianfu@udngroup.com


  訊息公告
創新科技體驗幾米故事 跨界創舉登上國際舞台
幾米品牌推出文創與科技的跨界創舉 —「幾米繪本VR新視界」,結合現今當紅的 HTC Vive 虛擬實境技術與設備,讓讀者能夠走入繪本與角色進行互動,親身經歷幾米充滿渲染力的幻想世界。

舒國治:觀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有感
一年多前,即聽聞李安要拍一部「伊拉克戰場回來的兵的故事」之電影。如今,電影出來了,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本片最震撼我的,便是以最清晰的鏡頭呈出最不著痕跡的平常,端的是別開生面的觀影經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