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19 第614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小說特區】黃錦樹/他說他見過魯迅(中)
【小詩房】小令/失眠
【俄羅斯筆記】王幼華/沒有舌頭的鐘
【極短篇】鍾玲/神秀拜師

  今日文選

【當代小說特區】黃錦樹/他說他見過魯迅(中)
黃錦樹/聯合報
圖/阿尼默

其時四十來歲的他,有時也把自己裝扮成魯迅的樣子,魯迅眉,魯迅極短篇小鬍子,魯迅吊帶褲,演出魯迅本身的故事,把〈無花的薔薇〉、〈淡淡的血痕中〉改編成話劇……

一隻毛蓬蓬的大黑貓悄悄的過來磨蹭我腿肚,尾巴高高翹起,低聲咕嚕咕嚕。

我們坐定後,和他確認一些基本資料,出生年,籍貫,原生家庭背景之類的基本資料。他父親是柔佛州小鎮的咖啡園主,自家經營咖啡豆加工,把生豆加工炒成咖啡粉。除了咖啡園之外,有十多畝的橡膠園,有店屋(後來都讓他弟弟繼承了。他強調),家境算小康。自小很會讀書的他,小學畢業後即到新加坡念中學。

一些作者難以確定的舊文章剪報,請他看看哪些是他寫的。周君隨即戴上老花眼鏡,仔細瞄了瞄,只確認其中四件,其他的,說太久了,他都不記得了。

接著拿起《文人的另一面》,從目次中找到〈在廣州見到魯迅〉,掀開某一頁,示意我們看,還挑了一段念給我們聽:


魯迅的口才和他那滿口紹興口音的普通話,實在不是只懂方言的廣東學生所能聽得懂的。起初大概是好奇,後來大概是聽不懂,於是聽眾也就漸漸少了下來。原來擠得座無虛席的現象,也漸漸變得寥寥無幾的冷落。老實說,上他的課還不如讀他的書。


「況且,魯迅的日記沒有出現過他的名字!」

他接著批評了馬華前輩作家、三○年代遊學民國的溫梓川那本《文人的另一面》,見到那麼多五四名人,好像沒學到什麼東西,遊學看來只是去看熱鬧而已。那書寫的都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印象和小道消息,文筆很普通,文字相當不簡潔。那麼幸運見到魯迅,但魯迅對他來說不過是個「滿口黃牙」的無趣老頭。那些關於魯迅的段落我們都讀過的,也同意他對溫氏文字及那本書的批評。

「真正見過魯迅的人不該是那樣的!」周先生斬釘截鐵的說。

以下有的段落我們讓他親自現身說法。


要不是你們為了那個「魯迅在南洋」的研究計畫,帶來那許多資料向我求證,尤其是那一大疊泛黃的舊照片,我還真的忘記了那位闊別四十年的唐老師。雖然照片說明寫著的「唐堯」不是我記得的名字,但他的怪樣子(顱形特異,像遭車子反覆撞擊的薄鐵桶,或初學者手拙沒能捏好的變形陶罐,手指用力過度留下的捏痕)令我畢生難忘——雖然我真的把他給忘了,可是一見到照片,也就想起他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左眼費力睜大,右眼皮無力的簾垂,休眠狀;有時顫抖著勉強睜開一道細縫,不確定是不是看得到東西。

徐君為照片寫的說明手稿上說(你說徐君說他也不是很確定是不是同一個人?),本名李青嵐的他是「南洋魯迅研究會創始會長」,該會於1940年成立,那年他二十二歲。1943年被迫解散。1946年再度成立「星馬魯迅研究會」,1948年被英殖民政府解散。1950年再度成立「星洲魯迅研究會」,再度自任會長。1955年再度被捕,並驅逐出境。其間用了十多個筆名,寫了數百篇雜文。據說他曾三度被遞解出境,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再度入境。但最後一次,再也沒人見他回到星馬。而我,當然再也沒有見到他那高瘦、走路時一肩高、一肩低的身影。

唐老師來華僑中學短暫的當我們的華文老師是1955年,也就在他最後被「遣返祖國」前那半年,上學期還沒結束,就被抓走了。他給我們最深的印象,除了古怪的形象,就是對魯迅的狂熱,他的口頭禪就是嘶啞低沉的「我見過魯迅!」更常用的表述是「我見過大先生。」唯恐我們不懂,才特地強調「我們都是那種尊稱魯迅為先生的魯迅的弟子。」仔細的為我們分析魯迅的小說和散文,他文學的革命性,和革命的文學性。還帶領同時是華文學會的積極支持者的學生演話劇,〈故鄉〉、〈孔乙己〉、〈祝福〉、〈阿Q正傳〉都是常演出的戲碼,其時四十來歲的他,有時也把自己裝扮成魯迅的樣子,魯迅眉,魯迅小鬍子,魯迅吊帶褲,演出魯迅本身的故事,把〈無花的薔薇〉、〈淡淡的血痕中〉改編成話劇。但由他擔綱演出的魯迅,總讓人覺得怪怪的,似乎飽經凌虐,一臉苦相。主要當然是因為他怪異的長相,以及可能真的被嚴重虐待過的身體。他的瘦弱,似乎拖累了他演出的魯迅,多年以後,還有同學記得那種難以言喻的滑稽感。那時馬來半島宣布緊急狀態已經一年多,林有福政府也把網收緊,同學裡也疑似有密探潛伏,唐老師應該就是那樣被抓起來的。最荒謬的是,唐老師被逮捕的那個夜晚,正在舞台上演出〈無花的薔薇〉,念著


──這回可要開花了?

──嗡嗡,──不見得吧。


然後,連同那些躺在舞台上,演出被槍殺的學生一併被臉上沒表情如戴著面具的灰衣便衣拉著架走。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一跛一跛的身影,雙手被緊緊反剪,垂著頭,小鬍子好像也被硬扯掉了。

兩年後我中學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反五反」,令我父親非常擔憂。恰好在台灣的蔣介石政府向南洋招收僑生,我就搭上航向民國的慢船。不料就此走上不歸路。那之後,我就一直留在這曾經自稱是民國、越來越不被當作民國的島上,不知不覺也過了大半生了。

周先生還提到,他在新加坡念書那些年,華僑中學、南洋女中附近,多的是華文書店,那盛況,可能一直延續到七○年代,當華小、華中都被英文化之後,華文的讀者銳減。他來台灣後,偶然走過牯嶺街的舊書攤,讓他油然生起故鄉之感。

談到書攤時,周先生的嘴角微微抽動,但那抽動並非一瞬即逝。沒有人料到,它像是個漣漪,沿著他臉上的皺紋漾開。那顫動沿著每一道刻紋,讓他的臉突然間像風吹過竹林,竹葉和它的影子抖動著——那十數秒間,好像變幻過千百張臉孔(也許是他這一生顯現過的所有表情),爾後慢慢穩定下來。

說到唐老師十八歲那年到上海拜見魯迅時,周君特地向訪客展開準備好的《魯迅日記》,翻開做好標記的頁面:


一九三六年九月三日。雨。午後晴。台灣青年張我軍攜十八歲南洋少年李君來,贈予《墳》一冊。少年黑而瘦,髮鬈而亂,目光如星火。唯似微鴃舌,語甚難曉。略云:先祖自金門南下新加坡,種植橡膠致富,甫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所贈榴槤糕味甚惡,唯廣平甚愛之。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一日。小雨。南洋少年持紅毛丹一串來贈,似荔枝而多毛,廣平甚愛之。回贈以《故事新編》一冊。


他即打開紅色鐵匣,掏出兩本薄薄的舊書,蓋回去的瞬間可以看見裡頭有好些書信照片。翻開泛黃的扉頁,赫然題著:「贈南洋少年 迅,二五,九,三」「贈南洋少年 迅,二五,十,十一」。「大先生……」。忽然,淚水自K衰老的雙眼汩汩湧流,差點就滴著了《墳》。他迅速把兩本書小心翼翼的放回匣子,藏回抽屜裡。

當他抬起頭時,在我們面前出現的,竟是張陌生的臉孔;聲音也變了,變得低沉嘶啞。外頭的風和雨都變大,好像瞬間入了夜。他彷彿陷入回憶,口中喃喃自語,而話語破碎。東北季風……鯊魚被大浪打上岸。好像是魯賓遜漂流過的無人島,幸好有條小溪。烏龜很快就吃完。二十五年。冷藏行動。多年沒有女人很辛苦。與毛髮柔順的母猴子同居多年。剝下公猴的皮,夜晚天涼可當外套。四腳蛇皮可製鞋。大南洋人民民主國。辭源。不斷重寫那不曾經歷的回憶的回憶錄。撿拾漂流木,順著木頭的剩餘狀態雕刻魯迅和毛澤東。

他突然拉開嗓子,輕輕哼唱起〈虱母備嫁家蚤兄〉。空氣中傳來一股異香,熏人欲醉。M抽身說去上個廁所。那是我們事先商量好的,告別的訊號。

自某房間走出來的大黑貓恰好撥弄著某個乍看似罐子——噴漆或罐裝瓦斯——的事物,我和M面面相覷,那不是仿女性生殖器而特製的手持自慰杯嗎?

趁周君恍神沒注意,給笨貓屁股一掌,用腳尖使勁一踢,讓它滾進書櫃底下深處。(中)

【相關閱讀】

【當代小說特區】黃錦樹/他說他見過魯迅(上)



【小詩房】小令/失眠
小令/聯合報
棉線不停分岔

硬穿不過針眼




【俄羅斯筆記】王幼華/沒有舌頭的鐘
王幼華/聯合報
鑄造一口很好的鐘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很大量的金屬和高超的技巧。

古時候人們家裡沒有計時器,就靠鐘知道大概的時間。

鐘是放在教堂上的,每天參與神聖的宗教儀式,準確的報時,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所以教會宣布將要鑄鐘的時候,很多人願意做出貢獻,除了捐錢之外,有些人會把身邊的蠟燭台,戒指,項鍊交出去,以便融合在那個鐘裡面,因為這樣就可以獲得神的庇佑以及非常多的祝福。

每天鐘聲響起,有貢獻一點力量的人就會感到幸福。

鐘是很重要的,負責報時之外,發生緊急事件時能夠通報大家,需要召喚眾人集合時也需要用鐘。

那時大家都依著鐘聲來作息,鐘聲是不能犯錯的。

在軍械博物館內看到一口鐘。

這口鐘據說是常常犯錯的,因此被拔掉了舌頭,變成一個沒有用的鐘。

鐘的舌頭就放在它的旁邊,當作教訓。



【極短篇】鍾玲/神秀拜師
鍾玲/聯合報
那是西元655年,神秀法師行腳已經三年了,正在攀爬黃梅縣城之東十二公里屬大別山脈的馮茂山。他聽說去年就在這馮茂山上,弘忍禪師興建的東山禪寺開山了。神秀在山徑上駐足眺望,山腳下壯闊的長江閃爍著波光,長江對岸就是江州城,雖然在視線中縮成一個拳頭大小,但城中的房屋歷歷可見。

神秀高大而昂揚,身長175公分,眉毛像刷子,一雙明亮的眼睛,耳垂有大拇指長。他五十歲了,年齡增添了他的威儀。三年前他由僧籍所在的洛陽天宮寺出發行腳,去大江南北深山中的古剎名寺尋訪大德。他參訪過盧山的東林寺、終南山的化感寺、風穴山的香積寺、天臺山的國清寺、崛山的法華寺等。當他跟這些寺院的住持、首座或教授師討論佛經時,就知道這些高僧對經義的了解只是字面上的,對經文背後的修行境界,並沒有身體力行,這方面神秀自己都比他們強。

神秀聽聞東山禪寺的弘忍禪師修為很高,就立意去見識這位禪宗的五祖。他繼續攀登蜿蜒的山徑。前面出現由三根長條巨石搭成的山門,橫石上面刻著東山禪寺四個字。入山門沒多久,看見右邊順山坡而上有五塊梯田,種了各種蔬菜,三十多個僧人正在出坡。路旁一位中年僧人正在用小鋤在除草,神秀向他合十問說:「貧僧是洛陽天宮寺僧神秀,來此參學,請問弘忍住持今日是否在寺中?」

那位出坡的僧人用袖口擦額頭的汗望著他:「法師是來參學的?你可以逕去方丈寮,向侍者求見我們住持。」

神秀想,弘忍住持真是胸納百川,凡是來參學的,他竟然都肯親自接見。他愉快地大步拾石階而上,繞過天王殿、客堂、大雄寶殿、禪堂,直奔方丈寮。方丈寮的門開著,神秀跨入小院落,一位年輕的侍者由方丈會客的寢堂走出來,說:「你是洛陽來的法師吧!住持說過你可以直接進方丈室。不過他正在入定,你進去要安靜地等候。」

神秀愣了一下,弘忍住持竟然知道他今天會來!他對侍者說:「住持正在入定,我不應該進去打擾他的。」

侍者說:「不礙事,接見你,是師父兩天前入定之前吩咐過的。師父又說他今天會出定。」

神秀躡足進入方丈室,看見一位僧人在胡床上端然靜坐,法相寧靜祥和,猶如淨土的一朵白蓮,全身散發一種柔和的銀白色光暈。神秀再仔細看弘忍的面容:滿月一般的臉、厚實的唇,神秀大吃一驚,他不就是方才在田邊除草、用袖子拭汗的僧人嗎!一剎那神秀悟到弘忍所現的諸相是為了點醒他,修行不在經文,而是專致在生活中的勞作和靜坐上。他全身汗下如雨,心中明白弘忍大師的境界自己這一輩子是修不到的,雖然弘忍只比他大五歲,出家三十年來第一次遇見修到菩薩境界的高僧。這時蒲團上的弘忍睜開雙眼,眼中射出銀白的光芒,慈祥地直視神秀說:「你來了。」

神秀五體投地向弘忍三拜,說:「弘忍大師,懇請你收神秀為弟子。」

弘忍點點頭。

神秀向師父自請去做勞役,他被派到浴室院工作,到山林中去拾木柴,到山泉去挑水。神秀認真勞役以後,放下了滿腹的經綸、消弭了傲氣,打坐時都能專心一致。弘忍看他沉潛下來,就授他《楞伽經》,神秀這才知道經文中的「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因」,是教修行人要如何去追溯到、掌握到心念初起的前因。弘忍公開向大家師稱讚神秀對《楞伽經》的領悟。不久升他為教授師,幾年後升他為首座,神秀成為帶領東山禪寺一千名比丘和沙彌的首席弟子。

到673年,神秀在東山禪寺已經常住十八年了,他時時刻刻都在調整導正自己的心念。因為他刻苦修行,因為他對師兄弟們都一視同仁,懇切指導,東山禪寺的諸比丘對他心服口服。許多居士因景仰他而出家,成為他的弟子。但是這年有一天出現他命定的磨難,那天他由弘忍住持的方丈寮走出來,跨過門檻的那一刻,跟一個矮小黝黑,來求見住持的在家人打了個照面,互通一句寒暄,神秀不由自主對這粵人起了嫌惡之心,覺得他人醜、覺得他腔調難聽。神秀跨出方丈寮,就發現自己起了垢念,起了偏執,他立刻「住心看淨」。等他回到自己的僧房,打坐靜慮,察覺這個粵人能引起他的垢念,一定有深遠的原因,他想起兩人打照面時,粵人眼中流露的清澈,神秀全身打了個顫,這個粵人不簡單,未來他會持續挑動自己的思緒,這粵人可能是他此生的功課。神秀還沒有修到能預見自己在老耄之年會聲譽隆盛,會接受兩位皇帝參拜,尊為天下國師。



  訊息公告
和你聊天的是人 還是機器?
人工智慧理論源自於英國的數學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他曾在著名的論文《計算機器和智能》中提出值得深省的問題:「機器能夠思考嗎?」。

有時理解比教導更重要
常常聽到有人說,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兩種教養方式顯然不同,若走向極端卻又都未必適合,若能互相兼顧,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理解孩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