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07 第710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周志文/明天會更好
【瘟疫蔓延時】李孟豪/封鎖
【詩在瘟疫蔓延時】陳育虹/在家
【文學遊藝場】我想對聯副說……徵文辦法
【我想對聯副說……示範作】吳鈞堯/聯副故事館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周志文/明天會更好
周志文/聯合報
民國七十四年也就是1985年,我正在淡江大學教書。

那時的淡水一點還不繁華,是個有點寂靜的小鎮。學校在一個叫五虎崗的山坡上,面對的是淡水河與觀音山,後面靠著更高的大屯山,感覺很安全,學校航海館旁邊有一斜坡草坪,當時十幾層的商管大樓還沒蓋,坐在草坪上可以看到更遠的海,這裡學風自由,學生也清純可愛,我在淡江過了一段風高日暖的日子。

對我是好日子,對台灣與世界就不能用「好」這一字來形容了,嚴格說來都有點大變來臨前的不安。台灣戒嚴很久了,反對者抗議日亟,迫於壓力,好像不得不改,整體而言,秩序鬆動了,氣氛有點浮躁;大陸也傳出不穩的消息,不少地方有了杌隉之象,四年後終暴發了六四天安門事件。歐洲方面顯示將有更大變局,東、西德快要統一了,而捷克與斯洛伐克要分家,南斯拉夫亂事頻傳,分崩離析似乎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自1917年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十幾個加盟國也意見不合的在鬧分手,幾年後,終於讓空前強大的蘇聯徹底解體了。

有的動亂正在醞釀,有的動亂正在發生,危機四伏,但久了,就覺察不出了。就在1985這年,非洲的衣索匹亞發生空前大饑荒,其實整個東非都陷入危機,這次饑荒引發了全球各地的人道救援活動,美國娛樂界組成USA For Africa,推出合唱歌曲We Are the World(我們就是世界),由紅極一時的如巴布□狄倫、史提夫□汪達、麥可□傑克森等率六十多位知名歌手共同演出,專輯版稅捐作賑災用途,回響極為熱烈,也募得了鉅款,是一次成功的公益活動。當年十月,台灣的羅大佑寫了首〈明天會更好〉,也用眾歌星輪唱的方式,推出後也轟動一時,不論從哪方面說,〈明〉歌受到We Are the World的影響,這是無庸置疑的。

〈明天會更好〉不是為賑災而寫,原先是為了團結音樂製造者為自己爭取音樂產權而作的,當時台灣翻製唱片、盜印書籍十分氾濫,藝術與知識產權沒人顧。這首歌由許多歌手聯合接唱之後,快速火紅,成為台灣校園民歌興起後最轟動歌曲,影響就不只在爭創作產權了。歌名令人聯想到是首讓人積極奮發的歌,可是後來有人問作曲者羅大佑,他說寫〈明天會更好〉,是每個人看到台灣當時的處境,都覺得明天會更不好啊,可見歌中的「好」也有反意。他說的對也不對,台灣的處境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跟世界是一樣的,壞的一面令人不得不唱衰,但好的一面,也足以讓人覺得該好好的走下去。

歌詞的重心,大約是這幾句:「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看得出有積極奮發的一面,其中「擁抱著你的夢」,又「擁有你真心的面孔」,這些句子都有點似是而非,也有點不通,但流行歌曲,是不很講究這方面的,也就別挑剔吧。

〈明天會更好〉不但風靡了當時的台灣,也傳到香港跟大陸,同年香港的一個頒獎大會上,由許多歌星明星上台接唱這首歌,當然已改成粵語唱出,竟也造成高潮,在youtube上,可找到很多大陸的年度大型活動上在合唱這首歌的,而且經歷了二三十年迄未衰減。

兩年前我在大陸開會,晚上幾位朋友來我旅館房中聊天,正聊到兩岸對峙與僵局的話題,一位激情的大陸學者說,要是「武統」的話,就免不了血流成河了。想不到房間電視正在播這首歌,對這首歌,大陸學者比我更熟,有一兩個竟跟著唱了起來,當他們唱到歌裡面「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使真情溶化成音符,傾訴遙遠的祝福」時,我說,我就住在這個有玉山的島上呀,你願意看到河裡流著我的血嗎?剛才發言的學者立刻改容說,周教授,真對不起。我當時覺得,假如更多大陸人唱這首歌,兩岸既存的鴻溝都會化為烏有的。

我再說另件事。今年四月底,新冠疫情在歐美已稍控制住了,但巴西、中南美與印度都還在肆虐之中,情況比之前還要嚴重許多。這時台灣還是很安全的,一般活動都正常舉行,不久前中部幾縣市有媽祖出巡遶境的活動,動輒上萬人參加,不是也沒事嗎?一天我孫女以言跟她弟弟以立來我家,以言已小學六年級,今年六月畢業了,弟弟二年級,他們在同一國小上學。

那天以言特別高興,說她跟幾個同學已被選定好要在學校畢業典禮上唱歌,我問她唱什麼,原來就是這首〈明天會更好〉。以言歌聲嘹亮又甜美,我想一定會唱得很好的,但想到這首歌很長,幾個同學上去唱,一定要分段來唱吧,問她唱的是哪一段呢?她說她要獨唱兩段,其中一段是「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拋開記憶中的童年;誰能忍心看他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另一段我忘了,當天她應我們要求,把要獨唱跟合唱的都唱了一次,家人聽了都拍手叫好,場面十分愉快。

但過了兩星期,到五月中旬,卻傳出不好的消息,台灣原本和緩的疫情一下子轉劇了,學校被迫停課,所有活動都停頓下來,今年的畢業典禮也確定要取消了。我們分居兩地,為免感染危機,平日多以電話聯絡,一天我問以言,畢業典禮取消了會不會失望,那首歌準備了兩個月卻不能上台,不是很可惜嗎?想不到她竟淡淡的說還好啦,語氣倒像在安慰我。

這首歌的旋律,那幾天總縈繞在我腦際。我常想起,我們的「明天」,是不是會如歌詞裡說的「更好」呢?

這該先確定更好的含意。好與壞是對應的名詞,沒有壞就沒有好,就跟光明與黑暗一樣,如果人一直處在光明之中,從未經歷過黑暗,就不知道光明的意義,便也不知道光明的「好」了。有人說這次新冠流行跟目前極端氣候都是大自然對我們發出的警告,要我們不要貪婪,要更加謙虛,我覺得這說法很好。人類一向妄自尊大,以為任何事都可以由我們操控,想不到這次碰到小小的病毒,整個世界就慌了,弄到全球的人一時之間都不知所措。

只是警告而已,要是我們不好好反省改過,更大的災禍可能接踵而來。我們把地球視為己有,卻從未好好的對待過它,又把地上地下的資源開採殆盡,不要說不留給其他生物使用,甚至還要債留子孫,這就是自私與貪婪,現在的警告,不是來得恰是時候嗎?以言小時候曾問我,她說老師說我們是炎黃子孫,炎黃是公公你嗎?我說不是,炎黃是更早的人,她問那炎黃有沒有公公呢?這話問倒我了。是的,炎黃之前還有炎黃的,人類最早的炎黃,應該是十幾億年前潮間帶的微生物吧。所有的生物,都源於一樣的祖先,這事實告訴我們,地球不單單是人類的,而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生物間相互依存,也就要彼此尊重。

以言小學畢業了,她人生的前景跟她的新書一樣,將一頁頁的在她面前展開。她的畢業典禮取消了,她跟同學不能站到台上唱〈明天會更好〉,對她們而言是個損失,但這小損失並無大礙,她們的明天是否能變得「更好」,這才是主要的問題,而解決這問題,你我都有責任。

一時的壞,不見得必定終究壞,反之亦然。假以時日,再糟的疫情,也應會逐漸平復的,人要懂得不再汙染環境,海平面不會不斷上升了,氣候也可能回到正常。但到時大自然的警示與危機不會真的斷絕,處處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好的科技可以改變生活,讓人怯病延年,然而這不是人生的究竟,人還需有更高的素養,包括品德與美學的歷練,要痌瘝在抱的把所得的善,普施到眾人眾物,這樣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到此境界,人類的明天才可能「更好」。

所以只要是人類,都還要更努力。


【瘟疫蔓延時】李孟豪/封鎖
李孟豪/聯合報
近日北城疫情凶險,連著好些天都待在家裡,非必要不出。這種類似封城的日子,總讓我想起去年在倫敦的經歷。

去年此刻,封城也近兩月餘。從來沒想過自己有能耐,待鎖在家這麼久,生活單調,過到沒時無日的。最期待的是兩周一次的外出,得坐公車到較遠的亞洲超市採買食糧。短短十餘分的車程,我總望著車外,雖然只是尋常的都市風景,也抵過房裡的那扇窗。

總愛在洗澡時,播著音樂,跟著大聲唱,很舒暢。手機裡的音樂,大抵都是些過往的歌,隨著心情挪移,歌曲也跟著調動。彼時熱愛著梁靜茹的〈接受〉。不曉得為什麼,那陣子也特別念舊,總會在跟著唱時,想起在北藝大的日子。日落關渡平原,放了課,總騎車踅出校門,油門扭到底,在筆直的大度路上飆著,兩側廣闊的農田,偶有飛鳥掠過,整個人翕然,就快凌空而上,好快活。

因緣際會,那陣子也迷上了BL動漫劇。長久以來對於霸道總裁愛上俏祕書的主題,特別迷戀。雖然劇情總是千篇一律,但看著看著,還是會不自覺地在螢幕前露出姨母笑,就代表還能感知吧。封鎖的日子已經快將我磨平。

手札上記著那陣子的夢。大多數都渾沌且不知所云,只有一個特別具體。夢到跟朴敘俊坐在路邊,一起吃著炸雞排。難得夢到自己的偶像,卻做著好平凡的事。如果說夢反映了現世的不滿足與願望,彼時封隔在房裡的我所想望的,實在是很卑微。


【詩在瘟疫蔓延時】陳育虹/在家
陳育虹/聯合報
在大太陽下看書

文字和維他命D讓我心安

後院的樹一片青綠

綠,大自然的,讓我心安

遠方有芍藥盛開,餐桌旁

雲一樣的貓仰躺著

風扇穩定旋轉,旋轉

闖進屋裡的蜜蜂

終於飛出窗口;龍船樹上

一窩黃胸藪眉長大了,離巢

一條碎石子路隱沒

在草叢,一些未及的事

在我們不安的五月

錯失與猝死,解盲不解盲


【文學遊藝場】我想對聯副說……徵文辦法
聯副/聯合報
今年適逢聯副70周年,有什麼話想對聯副說?請以300字以內(含標點符號)的篇幅留言給聯副,包含讀聯副的記憶、剪報經驗、參與活動等美好時光,以及您想對聯副說的話。請上「聯副文學遊藝場」部落格,在徵稿辦法之下,以「回應」(留言)的方式貼文投稿,貼文主旨即為標題(標題自訂),文末務必附上e-mail信箱。每人不限投稿篇數。徵稿期間:即日起至2021年8月15日24:00止,此後貼出的稿件不列入評選。預計9月中旬公布優勝名單,作品將刊於聯副。

投稿作品切勿抄襲,優勝名單揭曉前不得於其他媒體(含聯副部落格以外之網路平台)發表。聯副部落格有權刪除回應文章。作品一旦貼出,不得要求主辦單位撤除貼文。投稿者請留意信箱,主辦單位將電郵發出優勝通知,如通知不到作者,仍將公布金榜。本辦法如有未竟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布。

聯合副刊╱主辦

駐站作家:吳鈞堯、朱國珍

聯副文學遊藝場:http://blog.udn.com/lianfuplay/article


【我想對聯副說……示範作】吳鈞堯/聯副故事館
吳鈞堯/聯合報
是宇文正的邀請,讓我在台北故事館,擁有一個朗誦夜。我與前輩周芬伶同場,一問不得了,她找來學生楊富閔、林徹俐、周紘立,站台人數高達三位,我若單兵上陣,怎麼比都吃虧。

活動前,我找了李昀蓁同學幫忙。當時我接受張曼娟請託,於東吳大學帶散文課,昀蓁支援朗誦,還在日後幫忙採訪《陣頭》導演馮凱。故事館備上點心,我跟她使眼色,不用客氣啊。宇文正全程陪伴,像個小女生,欣喜溢於言表,更像是待會要上台的人。入夜不久,周紘立人未到聲先到,我心想這小夥子是誰啊?幾年後,他們三人陸續得獎、出版,而今都有自己的演講場,當年的朗誦猶如文學宣言。

我的記憶準頭不足,忘記事在哪一年。但我仍記得,主持人是詩人許悔之。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

  訊息公告
來不及說再見 疫情期間該如何面對突然的告別
從媒體報導中得知,有許多死亡案例,從發病、確診到死亡,時間只有短短幾天;甚至,有很多是到院前死亡,或者,死後才確診。在這波疫情的衝擊下,有大量痛失至親的家屬,完全沒有心裡準備,就要面對親人驟逝的事實。

“Just my luck.”不是說自己很幸運
大家應該很熟悉luck這個字,意思是“運氣”。Good luck這字也經常出現在日常口語中。但如果聽到有人說Just my luck. 千萬不要誤解,以為那是說自己很幸運,意思剛好相反,有一點自嘲地說“我一向就這麼倒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