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體驗家:T.cat
探訪領域:武術教練
「跟著達人過一天」是繽紛版為各位讀者端出的熱血企畫,每回邀請一位「樂活系」青年作家,跟著一位達人過一天,動感式探索達人的工作生活和他一級棒或一級寶的「態度」。
如同電影《葉問》捲起一陣「詠春風」,《鋼鐵擂台》上映後,休傑克曼和機械人亞當的拳擊也牽動了每一位觀者,令許多人步出戲院時依舊心跳加速,雙手握拳,目中有神而躍躍欲試。我和男友小謙自那天起,約會的地點便從電影院移至道館,加入「自由搏擊」的訓練課程,並因此認識了于志宇師父。人稱「最後的武癡」的他常說:自由搏擊可以自衛禦敵,強健體魄,促進闔家平安,附贈健康快樂!
超級英雄隱都市
餵招想跑躲不掉
就像電影中的超級英雄,白日隱身於都市,于師父平時也和你我一樣要為生活打拚。
跟著師父過一天,總情不自禁進入「熱血漫畫模式」,即使眼前街景平凡無奇,卻彷彿隨時都會冒出兩、三個小混混,上演一齣「你給我記住」撂狠話收尾的戲碼。即使待在道館,也總狐疑那進門來的陌生面孔是否「來者不善,意在踢館」。不過,這些想像都沒有發生,師父熱身回來後,便帶著大家一起做操。
師父經常比我們早開始訓練,但總是最後一個離開。他說:「我每天下午只要有時間就會做自主練習,跑步、打沙袋和重量訓練。一方面是自己喜歡這運動,另一方面是晚上要教學,常會沒辦法專心練習。而且,指導這些黑帶選手,自己必須保持體力和技術,才能勝任這工作。」出於對武術的喜愛,師父把多數時間都投入在道館。「這不是說我多麼偉大,是我的取捨。」
待暖身過後,大家會各據一方,複習上次所學。生嫩如我,必然從基礎的踢腿練習開始。踢腿有學問,踢的是腿,動的是腰──將力量交付於腰部,以「近乎甩出身子」的扭動來製造殺傷力。自從我學會這招式後,女孩子氣的跺跺腳就統統轉成沙包砰砰響,是發洩壓力的好方法。
然而,當師父示範踢腿動作的細部,我便發現自己剛才使出的只是「力道比較大的跺腳」而已。憑著那一點點姿勢的微調,殺傷力全然不同。扶著沙包「接招」的我,感受到劇烈震動,不禁想起「隔山打牛」四個字……這也是為什麼每當師父要找小謙示範新招式,小謙立刻「熊熊想起」別的地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打算臨時告退。可惜這藉口多半無效,師父說:「先接下這招後,再去忙吧!」所以除了技巧上的心得,小謙還有個「切身」體悟:一拳痛一周,一腳瘸七日。
擂台上拳腳如風
茶桌前氣定神閒
師父教學嚴謹,不論指導的對象是誰,雙腿絕不隨便站,穩穩地像正式比賽一樣,然後吆喝著:「左,右,邊腿!」看似簡單又規律的幾個動作,沒站在擂台上實地操作,實在很難想像自己的身體竟是如此不敏捷,只要師父稍微更動口令順序,我就會腦子打結。
有時以為自己終於抓住了運動節奏,哪想得到師父突然要我以滑步向前,他喊出:「跳!」我一時腦袋放空,像任天堂電玩裡的瑪莉歐一樣騰空而起,沒有把毒菇踩扁,倒是破綻一覽無遺。
擂台上,師父的吆喝和拳法十足到位,才有那響亮觸擊的「啪」一聲;而擂台下,我著迷地看師父與眾師兄對打。師父雖然是老手,也未必總是占上風。認識武癡以來,我看過他被摔一次,人還沒有落地,即爆出一聲:「╳你╳。」真是武林中人,不拘小節。當然,能讓師父如此「不拘小節」的,都是得過全國冠軍的師兄們。師父解釋道:「我今年四十一歲,體力已不如年輕人,但我的訓練風格就是自己下去和選手對打,這樣才最能明白選手的狀況和優缺點。」
師父教導門下弟子的終極秘笈——除了投入還是投入,與武俠小說如出一轍,聲調鏗鏘激昂:「你到底在猶豫什麼,肩膀再放輕鬆,不放鬆怎麼出拳,腳再重一點,不要保留!」後頭還伴隨著拳拳到肉的觸擊聲。兩方大汗淋漓,只是一方激動昂揚,另一方是困獸之鬥,全場都被這氣氛給懾住,屏氣凝神,看得膽戰心驚,卻又無法將目光轉移。
下了擂台,師父坐回茶几前,擺幾把講究的茶壺,立即「轉性」成悠然自得的文人雅士,神情從容閒適。縷縷茶煙,讓位處熙來攘往車站鬧區的道館,頓時也有了山嵐繚繞的氛圍。
●達人小檔案:于志宇
中華民國搏擊散打協會的執行總教練。旗下選手的獎杯從道館木桌、木櫃一路延伸到地上,「搞到最後,不得獎變成很奇怪的事。」于師父私下表示:「不要瘋狂迷戀俺,哥只是個傳說!」訓練弟子絕不光出一張嘴,從裝備到指導事必躬親。
●要知道:自由搏擊
為傳統國術徒手相搏技巧之整合,並集結了拳擊、角力、跆拳與柔道等多種武術的實戰對抗技術,彙整打、踢、摔、壓、拿功夫全套。技術審核分為:入門菜鳥「白帶」、有進步「黃帶八級與七級」、再深入「藍帶六級與五級」、練很勤「紅帶四級與三級」、衝入雲霄「紫帶二級與一級」,最後是掛名助教、實力教練級的「黑帶」一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