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生活報】透過醫師及各領域專家,提供生活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05 第3114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推裡大解密/禍從口入
心情札記 天然的尚好/現代牧羊人
青春名人堂/李欣頻:知識的上游
 
 
 
今日繽紛
 
推裡大解密/禍從口入
既晴/聯合報

有句日本俗諺是這麼說的:「欲河豚之肉,思致命之危,遲疑再三。」生動地描寫了吃與不吃的舉棋不定……

食物中毒事件時有所聞。可是,美食當前,很少人能夠抵擋這色、香、味俱全的誘惑。然而,愈珍奇、愈罕見的料理,很可能也是愈危險、愈致命的料理。幾年前,台南曾經發生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地點是在一家日本料理老店,有四名顧客因為食用河豚料理,結果出現舌頭麻痺、四肢無力、頭暈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在緊急送醫、住院觀察後,所幸,都沒有生命危險。

猛毒的食物

最強的凶器

河豚,又稱河魨,自古即為極品珍饈。河豚的魚白(即精巢)細嫩如酪、滑爽如膏,有「西施乳」的雅稱。西施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生於春秋末期的越國,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使夫差無心政事,終致亡國。河豚魚白以「西施乳」為名,固然是因為它的美味無與倫比,但另一方面,也是意指只要稍有不慎,它的劇毒就會讓人魂歸九泉、一命嗚呼。

事實上,河豚魚白是無毒的,最毒的位置,在肝臟及卵巢。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一種神經毒,極為致命,據說一公克就能殺死三百人,而且沒有解毒劑。在清朝王又槐撰寫、阮其新補注的《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1844)卷三〈意外諸毒:河魨風藥竝食毒〉一節中,即有「昔有人招友晨餐者,烹河魨為饌,友以故不食,遺歸饗妻,妻方平明服藥,不以為慮,啜之甚美,即時口鼻流血而絕。」一事,可說是奪人性命於一瞬間。

日本人愛吃河豚,河豚生魚片為傳統料理,距今三千年前繩文時代的貝塚,就可以發現河豚的魚骨殘骸。死亡的河豚,毒素會擴散全身,無法食用,因此,處理食材的廚師,必須持有特別執照。然而,至今每年仍約有十數人死於河豚之毒。因此,有句日本俗諺是這麼說的:「欲河豚之肉,思致命之危,遲疑再三。」生動地描寫了吃與不吃的舉棋不定。

如此猛毒,對推理作家來說,自然是渾然天成、萬中選一的最強凶器。知名的美國推理影集《神探可倫坡》(Columbo)就有一集《致命的美味》(Murder Under Glass,1978),講一位美食評論家威脅一家餐廳主廚,如果不願提供賄款,評論家就會給餐廳劣評,但主廚不為所動,反擊說要公開評論家的惡行。於是,評論家遂在談判過程中,在主廚的酒裡掺了河豚毒,並在主廚喝下前離去,以製造不在場證明。當然,這番費盡心思的詭計,最終還是被可倫坡識破了。

波蘭人嗜菇

難免為食亡

除了河豚肉,還有一種致命的珍奇美味,是紫石南(Rhododendrons ponticum)的花蜜。紫石南為常綠灌木,杜鵑花科,原產於西班牙,分布於南歐到西亞,黃色花蕊,花瓣呈紅紫色,含有一種稱為梫木毒素(grayanotoxin)的植物毒,毒性並不甚強,一百公克的量,約能毒死一個孩童。

首先養殖蜜蜂,專採紫石南花蜜,精鍊後的蜂蜜,滋味濃郁,入口即化,絕妙無比。但是,處理過程中若有不慎,食用者將會肌肉無力、嘔吐、陷入昏厥。這種蜂蜜,稱為「狂蜜」(mad honey),原本是毒物,但在電影《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2009)裡,則被福爾摩斯用來詐死,欺騙對手。

西元前六十七年,龐貝(Pompey)與本都(Pontus)交戰,本都不敵,國王密特里達狄四世(Mithridates IV)在撤退時,故意留下狂蜜給龐貝軍。龐貝軍不察,慶功宴上將狂蜜入酒飲用,全員暈眩、抽搐,本都軍乘機回擊,將敵人殲滅。這場戰爭,廣義而言,可能是史載最早的生化戰了。

此外,分布於全球、充滿劇毒的白鵝膏蕈(Amanita verna),由於外貌與食用洋菇相似,經常被誤食。溫帶地區的冬季較長,人們習慣醃製蔬菜以長期保存,而菇類則是最易於採集、取用的新鮮食材。波蘭人嗜菇,每年約有五十人死於誤食毒菇。

白鵝膏蕈全株為雪白色,外觀甚美,含鬼筆毒環肽(phallotoxin)及瓢蕈毒素(amatoxin),只要吃了一小株,數小時後,就會出現腹瀉、下痢等症狀,幾天內,更會引發內臟出血、肝腎機能障礙,嚴重則致死。不過,有一份食譜,是先將洋蔥以奶油炒過,加入鹽、胡椒、小茴香,再把這種毒菇磨碎,與洋蔥一起蒸十分鐘,最後再與酸奶油、麵粉加水混合,製成醬料,就能為一桌佳肴增添極上風味。然而,這恐怕會是一頓極需勇氣的饗宴吧!

 
 
 
心情札記
 
天然的尚好/現代牧羊人
馬麻/聯合報
現在的食安教人畏怯,花生油沒花生、蜂蜜用糖漿混充、米酒其實是工業用酒……不禁讓我回想以前,寒暑假總愛到鄉下阿姨家長住,不僅因為阿姨視我如己出,更是因為阿姨有「天然的最好」的概念。

因為表弟妹的氣管不好,異想天開的阿姨居然在自家搭棚舍,養了兩隻母羊,天天擠羊奶給表弟妹喝。阿姨說《本草綱目》有記載:「羊乳甘溫無毒,補寒冷虛乏、潤心肺、治消渴、療虛勞、益精氣……」世售的羊奶,不知添加了什麼,於是她選擇當牧羊女,天天帶著羊咩咩到山上放牧,黃昏時再去接回家。

神奇的是,遠在山頭上的羊兒,只要遠遠看見阿姨的身影,就開始咩咩叫,狂奔下山。我以為,羊看人,應該都覺得長得一模一樣。但牠們偏偏就認得主人。

表弟妹長得頭好壯壯,都是阿姨的功勞。表弟每天興奮地到雞舍撿雞蛋,那是最滋補的早餐,餐桌上香味四溢的白斬雞則是阿姨慰勞我的佳肴。

阿姨的小型農場,有雞羊,還有菜圃。只要幾粒蒜頭,大火快炒,一盤空心菜上桌;番薯葉以開水燙過,灑上蒜蓉醬油,美味一級棒;絲瓜蛋花湯,百吃不膩……這些是我最甜美的回憶,雖然要幫忙剪、曬牧草,清掃羊雞舍,每天早晚澆水,但那段鄉居歲月,真令人回味無窮。

青春名人堂/李欣頻:知識的上游
李欣頻/聯合報
我在18-35歲「智能成長期」時,藉著廣泛且大量的閱讀拓展我的觀點與視野;在36歲之後就只讀「會關鍵啟蒙我的書」,仔細精讀、隨時停下來再三反思,並佐以人生閱歷,來提煉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最近聽許多出版社的朋友憂心地說:「現在台灣年輕一代的孩子不大閱讀,總喜歡耽溺在電玩或手機的世界中。」自私地想:我們這一代擁有廣大的閱讀量,讓我們的優勢還可以維持很多年,形成一道不喜深度閱讀的下一代很難超越的鴻溝。

但麻煩就在於:當閱讀人口不足,撐不起豐盛的出版業,我們就會看到現在的現象:書愈來愈貴,買書的人愈來愈少,出版社只願意出版翻譯自國外的暢銷書,不敢冒險出版國內作家的另類作品或純文學、純藝術的創作;於是不但出書量愈少,出書的品類也愈單一(例如一窩蜂的「成功學」或「吸引力法則」),對於原來這一群愛買書的人而言就是無妄之災、無力回天的最大損失。

當留在書店醒目暢銷書榜上都是減肥瘦身美容書、明星偶像寫真書時,大家美美地上街卻都頂著空空的腦袋,文化水平開始陸沉;或許將來會形成一種新現象:富人有能力自費出版,知識選擇權與發言權都落在有錢或有權者身上,形成了另一種知識失衡。

此外,每當我在網路上即時推薦一些書或電影,就會有讀者問這樣的問題:「你推薦的書與電影,在網路上找不到耶,你能告訴我在哪裡買嗎?最好你能傳電子檔,或是幫我找影片連結給我!」這樣的讀者還不少。或是我在課堂上講完課,就會有學生拿隨身硬碟上來,想把所有的教材都拷貝回去,這讓一個創作者如我感到匪夷所思,他們可能以為:拷貝了相同的東西回家,他們就能擁有等量的知識,這形同把知識當成了買菜那樣的可購物品,況且他們連「買」知識都沒有,直接拷了,就更顯廉價。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得最精闢:「如果買書之外還能買些時間來閱讀它的話,那就太棒了;但人們往往誤以為,買了書就可以獲得其中的內容。」我對於那些想要拷貝教材的學生說:最珍貴的不是這些資料,而是這段我自己找到、親眼看到作品時的那種興奮與感動,以及沿途我意外發現的新素材、新觀點、新路徑。

這就像去買現成的設計師衣服,你可能以為買了這件,就擁有了這位設計師的創意風格,但你買不到這設計師的原創腦、買不到他創作這件衣服的精采過程──所以我很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知識的上游,往產生知識或啟蒙智慧的最源頭去探尋,而不是一直守在下游,拿著過濾網撈現成的。

 
 
 
訊息公告
 
 
 
 
美元保單 加倍繳納 加倍奉還
美元保單掀起「加倍奉還」熱潮;多家壽險公司陸續推出「保額加倍」與「還本加速」的美元保單,投保後第3年,保額就加倍,並且開始還本「活多久、領多久」,最長壽可以領到105歲。

周渝民:無預期地愛上演戲
單看周渝民,第一時間很難讓人不將重點從那花美男的外表中移開,但是只要多一點時間慢慢地探索下去,你會發現他的內心藏了另一個世界,那是深邃、有想像力、情感極為豐富的領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