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2 第3494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掃除恐狗陰影,迎接天使入門來
治咳小偏方
青春名人堂/給孤獨一份希望
即刻救援
 
 
 
心情札記
 
掃除恐狗陰影,迎接天使入門來
文/佐渡守/聯合報

母親的隔離政策

認識阿泰,是在一次名為「善待」的公益活動上。那次活動辦得十分倉促,被要求五天就要成形,但直到活動前一天,我們卻連主持人都付之闕如。沒想到阿泰及時出現了,救了焦頭爛額的我及志工團一命。他穩健的台風、好青年的模樣以及多國的語言能力,留給大家很好的印象。

阿泰是台菲混血兒,從小在菲律賓長大。問他:「你喜歡動物嗎?」他說:「很喜歡啊,不過直到我上大學前,我連『一隻動物』都沒碰過。」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阿泰的爸爸經商,長年在國外跑來跑去;媽媽是醫護人員,從小就教他們不要接觸動物。

時間拉回到二、三十年前。那時,菲律賓的鄉間曾發生過狂犬病,年輕時的阿泰媽媽因為職責關係,必須跟著醫療團隊赴第一線服務。當年疫苗不普及,親身接觸並照顧發病的病患,帶給她很大的衝擊,所以多年後結婚生子,便將動物視為禁忌。尤其阿泰爸常不在家,她將保護小孩的重責大任攬在身上,嚴厲執行人與動物的「隔離政策」。

直到舉家搬回台灣後,阿泰慢慢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動物,尤其是校狗和同學家的狗。

但事情一開始並非那麼容易。起先他很驚訝為何台灣同學可以對狗又摟又抱,後來見多了,喜歡與好奇跟著蠢蠢欲動,他鼓起勇氣,克服恐懼,開始在學校背著媽媽「碰碰」牠們。等到逐漸掃除了「恐狗」的陰影,才知道原來動物沒有媽媽說的、小時候想像的那樣可怕。

當喜歡的感覺越來越深,阿泰便和爸爸一起決定先斬後奏,帶了隻小狗回家。

「我的狗都五歲了,媽媽還是跟小狗保持距離,我家的Angel(狗狗名)從腳邊走過,她都要閃得遠遠。」養狗後的頭兩年,媽媽十分恐慌,後來因為阿泰在外地念書,爸爸又常出差,不得不留下媽媽跟Angel朝夕相處,她才逐漸卸下心防。

為了Angel太飽而挨餓

「狗狗超乖的,五年叫不過兩三次,而且叫的時候都是在跟你打招呼,希望引起注意。」阿泰笑說。「不過,媽媽直到現在幫Angel洗澡,還是會穿雨衣、戴手套,全副武裝。」

他形容Angel體型小、食量大,是小胖妹,走在路上小朋友會以為是迷你豬。Angel在阿泰眼中是愛撒嬌的開心果,他將牠當成自己妹妹一樣看待。

「有了Angel之後,我每次回家都要先打電話問爸媽牠吃飽沒?如果剛吃飽,我就得在家門外混一兩個小時才能回去。」Angel每次看到哥哥回來,就會興奮得跳跳跳,跳到都吐了,阿泰心疼妹妹,便設法避開牠的用餐時間,在外晃蕩等牠消化。

「有時要混到好晚,在外頭等得我都餓了。」為了妹妹太飽而挨餓,這件事情害我大笑,心想必須趕緊找話題帶過,便正色問起阿泰的社會觀察心得。

根據阿泰在台菲兩地皆生活過的經驗,他認為時代在進步,風氣跟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他說:「有規範是最好的,當它變成法律,對動物的生命就有保障。」

他也提到一次很駭人的經驗。五、六年前他曾回到菲律賓,在鄉下親眼看見有人拿獵槍獵殺流浪狗,當街烤來吃。這種事情很少見,現場也有不少人反對與阻止,然而礙於沒有法律規範,所有人莫可奈何。「很多人跟我一樣站得遠遠的不敢看,非常害怕。」

別說阿泰在現場,我光聽就傻掉了,口裡只能喃喃:「過去台灣的鄉野,好像也有類似的傳聞,老一輩還傳說吃狗的人死後,狗群會去刨他的墳墓……」這樣一說,更把阿泰嚇壞了。

對不起,阿泰,我忘了跟你說,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如你所言,時代在進步,現在的法令對虐待、傷害動物都有罰則,即便規範得還不夠周全,但發現這樣的惡事都可以舉報,遏止犯行。

讓我們一起相信,明天會更好──這個世界終有一天能讓所有本地人、異鄉人、動物與環境都和諧共存。外籍人士來台無從得知的法令,我們所有在身邊的人,無論雇主或親友,都應該善意的相互提醒。因為「友善,是最值得追求的美好價值,且不該因國籍或物種,而有所分別」。

治咳小偏方
李子/聯合報
有一年,班上來了一個國二學生,清秀、微胖、大眼睛裡藏著戒備。她是家扶中心轉介過來的,我把她介紹給班上後,想拍她的肩膀表示歡迎,她卻驚惶閃躲,讓我有點尷尬。

她上課不太專心,成績也不好,找她個別談話,她的態度只有防備。她是破碎婚姻下的受害者,父母離婚,把她交給阿嬤照顧,阿嬤過世後她搬去與母親同住,卻慘遭母親同居人家暴,於是社會局介入安置。

我不捨又疼惜她的遭遇,利用午休幫她課輔,並請活潑的同學帶她加入同儕活動。漸漸的,她有了朋友,上課也變得專注許多。

有一回,我感冒了許久,上課時咳個不停,咳嗽聲與粉筆齊飛揚。下課後,她遞來一張紙條,粉色紙上有一個可愛娃娃圖案,上面寫的是治咳嗽偏方,她說:「小時候我咳不停,阿嬤都這樣把我咳嗽治好的。」當下我好感動!她終於願意相信老師,願意走出陰霾,讓陽光照進心扉。

青春名人堂/給孤獨一份希望
梁瓊丹/聯合報
長居街頭的他,沒有家、沒有親人。也曾有過甜蜜婚姻,終究與妻兒離異,「她可能只是賭氣撒嬌,我卻以為簽字離婚才是體貼灑脫。」他淡淡說起往事,血脈親情至今沒有任何聯繫。

年邁雙親早已不在,兄長各有家庭妻女,不便再叨擾,更不想自己成為他人負擔,他決定就這樣一個人生活下去。「還好是在值班時刻倒下。否則生命告終之時,可能沒人發現。」他的語氣清淡如一杯薄茶,卻仍帶有一點感謝上天安排的慶幸微甜。

這位街友告訴我很多故事,包括那晚輪班的夜裡,如何無預警的中風倒下;生病之後自理困難,既無法工作自持,身心障礙條件更不足以通過嚴格的社會救濟與福利審查。對未來,他早已失去堅強的理由,多次選擇自殺卻沒能成功,只能勉力生活著。

現下他孤獨,但並不孤單,起碼有份販售雜誌的工作讓他可以與社會聯繫。販售敦促著他的生活,獲得收入,得到友誼,有讀者關心他的存在,有一種被肯定的自尊與存在感。「在生命終結時,知道曾經有人關心著你。」我點點頭。我明白了,所以即便生活在街頭,他也不喜歡「施捨」與「同情」,因為唯有工作才能讓他與社會產生交集互動,有了活下去的渴望與支持,儘管有一天必須向生命告別,他也不致於再次對世間失望。

然而我也明白,這樣的情節,並非只是街頭故事。原本的他,不正如你我,只是過著簡單生活的平凡人,卻無聲斷線失去與社會的連結,一個人孤獨活著,然後也許悄悄的、孤伶伶的死去。

我想起了一個社會現象,叫作「孤獨死」。在日本,沒有工作、失去家人,了無希望的長者獨自生活,沒人與之往來,死前幾乎足不出戶,死亡多日後才被發現。當社會邁向小家庭組合與高齡化時代,伴侶中總會有人先行離開,子女未必能照料到最後,這樣的深刻景況再也沒有階級或血緣的差異,甚至至親與你我,都可能成為「未來的遊民」,流落在街頭。

是故無論是最邊緣的族群,或是自己的血脈至親,需要的都不過只是份關心。「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真義,也許就在這裡:別讓我們遺憾沒有付出行動,且坐下來聆聽他,給孤獨者一份希望。

即刻救援
王少瑄/聯合報
在高雄讀書,機車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這是我四年來深刻的體會。有一次載一位朋友去高鐵站搭車,回程的路上,我的機車油表壞掉了,等發現時已經沒有油了。午夜十二點的高雄,我一個人牽著車一路往南走,不禁感到鼻酸。

一輛車忽然停了下來:「嘿!小兄弟,能幫你什麼?」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探出頭。「喔,原來是你的車拋錨了。把你的車停好,上車吧。」

大姊買了一瓶礦泉水,叫我喝完,喝不完的倒掉,然後用那空瓶去一間半夜難得有開的加油站裝油,連油錢也硬是幫我付掉。「反正這錢喝罐啤酒就沒了,哈哈哈,沒關係啦。」她拍著我的肩膀說。

「你哪裡人?」「我台北來的。」「我從屏東來的。在外討生活的人本來就該互相幫助。改天去你學校門口超商坐坐,請你喝咖啡,我在那邊上晚班。」接著便揮手騎走了。

原來,以前課本裡那些人與人互相幫助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這天被我幸運的遇到了。離開了課本,離開了學校,這些東西誰會記得呢?我暗下決心,以後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要伸出援手,互相幫忙。胸口帶著暖意,我騎著機車,順利回到了宿舍。

 
 
 
訊息公告
 
 
 
 
搶先看!幾米創作全新繪本作品
越後妻有的風土人文特色,啟發了幾米的創作靈感,在實地探訪之後,幾米以JR飯山線為故事場景,加入當地獨特的生活與環境風貌,創作了全新繪本作品《忘記親一下》。

飲食革命 「我們吃的」影響我們未來
「飲食革命日」發起人、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認為,讓孩子學會烹飪技能,知道如何選擇真食物,棄絕加工品,做出更好的飲食選擇,「是我們能教給下一代最有價值的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