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2/11 第4344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惠風醫言堂】洪惠風/招弟、罔市、罔腰,後來呢?
【青春名人堂】林華勁/採音賊:取樣的藝術
【12月話題:交換禮物大驚奇】李月治/情人的禮物
【生活進行式】掬馥/那些以生命陪伴生命的醫師
【職場生存之道】黃致潔/玻璃缸裡的小金魚──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
 
 
 
心情札記
 
【惠風醫言堂】洪惠風/招弟、罔市、罔腰,後來呢?
洪惠風/聯合報
Emily Chan

有的病人會向我感嘆,還好那時生了好多個女兒,不然現在真的會沒人照顧……

每次看到「招弟」希望下一胎是弟弟,或是「罔市」、「罔腰」這些感嘆命運多舛又是女生,只好將就著養,或是名字中有「完」啊「款」啊,這些希望停止再生女兒的字眼時,我都會有些憤憤不平。我覺得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年代,這些歧視的名字,表現出長輩的偏頗,父母的不公平。看到這些名字時,我也好像聽到了在臍帶還沒剪斷時,父母與親友們發出的那個長長惋惜聲;但同時,我也覺得這些名字有種「未完待續」的感覺,看到這些名字,我都很想問一聲:「後來呢?」是男生還是女生?父母的願望有得到滿足嗎?


還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人生嗎?

認識一位笑瞇瞇、和善親切,從沒見她不耐煩過的外省長輩,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出口:「不好意思,可以請教妳一個私人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啊,你說你說。」

「請問妳的名字叫作『招弟』,後來有成功生出弟弟嗎?」

「哈哈哈,有喔有喔,我前面是三個姊姊,所以父母幫我取了這個名字,我後面的,都是男生了。」

「還不只一個?」

「後面有四個弟弟,因為在我之後個個都是男生,爸媽覺得我帶來了好運,對我特別好,特別疼愛我。」

我看著她臉上洋溢著滿滿幸福的表情,不禁為她感到高興。

「前幾年回家鄉,發現有兩個弟弟已經過世了,畢竟我們年紀都大了。」

病人平鋪直敘地說著,我卻覺得好像見到了她快轉的一生;不知是什麼機緣,她年輕時離家來台,骨肉分離,現在親人紛紛過世了,卻是天涼好個秋。

有一年冬天在門診時,有一位八十幾歲的太太對我說:「我們剛剛去北海道回來!」

「蛤?」我有些驚訝。

她每次來看診時都坐在女兒推著的輪椅上,笑口常開。

「我們三姊妹陪媽媽去的。」

「好棒,可是北海道不是一直在下大雪嗎?」

「是啊,雪地裡輪椅超難用的,我們姊妹輪流推,回來手都快斷掉了。」

想到冬天的北海道,走路都要滑倒了,還要推輪椅?

「吃很好吧?有變胖嗎?」我想到血糖血脂,不知有沒有失控。

「我們這個團沒有吃很好,但媽媽還玩了雪上摩托車那些活動!」女兒興奮地分享,我卻十分狐疑,看了一下病人的輪椅。

「雪上摩托車?」

「是啊,媽媽玩得可開心了,笑個不停,日本人真的很體貼。」

我看著臉上發光、露出燦爛笑容的病人,為她感到非常高興,還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人生嗎?

「享受人生,活在當下。」說得容易,能做到的人真的不多,在傑克尼克遜跟摩根費里曼主演的《一路玩到掛》電影中那麼灑脫看得開的人,畢竟少見。


當下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安排

在醫院看到陪著來看病的,女生比較多,不是女兒,就是媳婦,男生往往都在拚事業,也常常沒有那麼貼心。有的病人會向我感嘆,還好那時生了好多個女兒,不然現在真的會沒人照顧。從這個角度看來,似乎生女兒才應該放鞭炮、開酒席慶祝,生兒子時,反而應該幫他取名作「罔腰」、「罔市」、「招妹」。

當然,男生也是有貼心的。最近有個母親疼惜地看著兒子,對我說:「從來不知道他為了帶我看診,到底需要幾點起床?」

每次門診,她兒子都要從桃園大溪出發,到羅東載了媽媽,再到台北士林的新光醫院。雖然路途遙遠,他們卻常常九點多就到醫院了,看完診領好藥,兒子會送媽媽回家,再開車回大溪。這樣的行程已經好多年了,我算過,這樣單單開車的時間,每次都至少在六、七個小時以上,這位兒子卻數十年如一日。他表情一直都酷酷的,話雖不多,卻從不抱怨,看著他們母子出診間的背影,我都會有種暖暖的感覺。

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病人子女工作上的成就愈大時,愈不容易待在父母身邊。當病人洋洋得意地向我吹噓他小孩在美國的豐功偉業時,也許是想像吧,我會看到他眼神中閃過的那一絲寂寞。常見富裕的家庭為爭產反目成仇,也常見平民百姓的家庭和樂融融。

生出來的是兒子還是女兒,他未來一生是幸福還是艱苦,在他出生時都很難預測。人的一生往往是福禍相倚,或許在開始時,我們只需要接受,不需要預測,也不用帶著「罔腰」、「罔市」那些羨慕別人的遺憾,當下我們所得到的,就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青春名人堂】林華勁/採音賊:取樣的藝術
林華勁/聯合報
取樣(sample)絕對是影響二十世紀後半迄今的音樂最重要的技術。起源於七○年代末期,Disco音樂舞蹈已達強弩之末的時間點,許多年輕人開始排斥這個曾讓全美瘋狂的舞曲風格。在舞會播放音樂的DJ,注意到不少這時期的潮男潮女,特愛在音樂的過門(break)片段中才跳進舞池,隨著律動強烈而不規則的節奏舞動。於是,開始有DJ突發奇想用兩張唱片來回反覆地接續播放這個片段,讓舞客跳得過癮,不僅形塑了後來的碎拍音樂(breakbeat)及霹靂舞(break dance),更成為取樣的前身。

在專門用來取樣的取樣機出現後,饒富創意的音樂家開始對既存的爵士樂、放克音樂、靈魂樂進行片段取樣,加速、放慢、調整音高、剪裁變形,甚至將不同的取樣結果進行拼貼,這些原有的音樂因而被賦予不同的生命,變成全新的創作。由取樣技術發展而出的兩大音樂類型:電子音樂以及嘻哈音樂,於八○年代後逐步取代搖滾樂,並在當代成為顯學。由近年爵士樂手紛紛跨界與電子及嘻哈音樂融合,甚至一些九○年代的搖滾樂團也投降轉型加入電子元素,可以得知大勢所趨。

取樣的範例眾多,特別對於嘻哈音樂來說,爵士樂絕對是個非常大的寶庫。小號名家Miles Davis在七○年代融合爵士時期多首深具放克風格的曲目,就經常被取樣。舉例而言,他在專輯《Big Fun》中的〈Lonely Fire〉曾被嘻哈藝人The Notorious B.I.G.使用於〈Suicidal Thoughts〉一曲中,在《Bitches Brew》的同名曲〈Bitches Brew〉則被嘻哈團體The Roots使用於〈Grits〉一曲中。然而,傳統爵士樂也並未逃過嘻哈採音賊的染指。樂團A Tribe Called Quest的專輯〈Low End Theory〉中就取樣了Art Blakey、Jimmy McGriff、Joe Farrell、Dr. Lonnie Smith、Cannonball Adderley等一票硬式咆勃名家的音樂,甚至還邀請到貝斯大師Ron Carter在專輯中演奏,堪稱是最受爵士影響的嘻哈作品。

不過爵士樂中,被取樣最多的,反而不是黑人音樂家,而是白人鋼琴大師Bob James。這位在七○年代以精湛後咆勃演奏著稱、在八○年代轉戰流行爵士的鍵盤好手,靠著被取樣於三百多首嘻哈作品中的1974年創作〈Nautilus〉拔得頭籌。有趣的是,現年七十八歲的Bob,在屢屢被洽詢其作品的使用權之際,靈光一閃地想到為什麼他不取樣自己呢?於是他今年的新專輯《Espresso》中,就借用〈Nautilus〉譜寫了新作品〈Submarine〉,終於把自己也排進這個超長的取樣名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看看,能否辨識他的自我取樣成果!


【12月話題:交換禮物大驚奇】李月治/情人的禮物
李月治/聯合報
整理抽屜時,發現一枚毛澤東頭像的徽章。拂拭掉上面的灰塵,凝視著那枚薄薄的金色徽章,思緒飄到年少時的青春情事。

是在那個亮晃晃的夏天,初嘗了戀愛的滋味,他是高中同學。青澀的戀情其實也僅止於一起複習功課,一起放學回家,抄錄一些風花雪月的詩句贈送對方而已。

那一陣子,家鄉流行佩戴毛澤東頭像的徽章,據說,被神化了的毛澤東頭像可以避邪。他居然也相信,不知去哪裡弄了這一枚徽章,在七夕情人節當天送我,我不置可否收下。這也是他唯一送過我的禮物,但因為戴著那枚徽章實在有點突兀,我一直小心翼翼收藏著。

後來的故事是無言結局,他是「海底月不可撈,心上人不可及」。

回憶始終美好,我不禁嘴角上揚,把徽章悄悄放進抽屜最深的角落,也把初戀放進心靈深處的某個角落,然後在心裡默默對他說:「無緣的情人,現在好嗎?」


【生活進行式】掬馥/那些以生命陪伴生命的醫師
掬馥/聯合報
年輕時我因為跳樓,導致腳踝內側有個傷口。去的第一間醫院處理不當,兩天才換一次藥,有次換下來的敷料還像一條大毛毛蟲,黃中帶點綠,於是我轉到大醫院。大醫院的實習醫師一天來換兩次藥,我的傷口漸漸癒合,也因著與她哈啦,撫慰了當時鬱悶的心。

跳樓的後遺症是慢性骨髓炎,那些年腳常常出狀況,需要開刀。有一回傷口遲遲不癒合,骨科醫師幫我拿掉腳底一小塊被細菌感染的骨頭,整形外科醫師則幫我接神經和血管。開刀前,我告訴醫師自己很害怕,他便在我麻醉前播放西班牙情歌,助理醫師們一聽,紛紛好奇追問他為何會西班牙語,我的情緒不知不覺跟著放鬆下來。

2010年我住進精神科病房,主治醫師用了好些方法幫助我,每次向他訴苦,他總是有辦法讓我哭成淚人兒。他從不給我八股答案,每每用自己類似的經歷安慰我,若說他以生命陪伴生命,一點也不為過。後來,他因為父母生病將我轉介給他的學弟,氣質與他相仿,人也很好。

我遇到的好醫師很多,如果要一一寫下來,可能要花一萬字的篇幅了。


【職場生存之道】黃致潔/玻璃缸裡的小金魚──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
黃致潔/聯合報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與騰訊合作,首次結合AI與同步口譯技術,即時將發言內容翻譯成中英雙語,再透過投影布幕展示內容。不過,AI的翻譯內容「笑」果十足,把「一帶一路」翻譯成「一條公路和一條腰帶」。另外,「Yes, please」則成「是的,求你了」。

又不久之前,一位中國口譯員在網路上發文,揭發「科大訊飛」這家公司將她與同事在現場的口譯,假冒成AI翻譯的內容。當天會議在官網上進行直播,號稱使用「智能語音技術,實現國際高端會議的中英文頻道切換、智慧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可是實際上,該公司聲稱的「AI同步口譯」,只是把口譯員現場譯出來的內容,經語音辨識,用電腦將同樣內容「念出來」罷了。AI與翻譯的議題引起討論,也關注到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

從事同步口譯工作多年,我的工作型態就是穿梭各種國際會議、學術研討會、記者會以及演講,在現場提供同步口譯服務。所謂的「會議口譯」工作,指的就是在眾人集思廣益的重要會議中,透過口語翻譯,協助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溝通。國際會議中最常使用「同步口譯」的翻譯型態,指的就是譯者一邊聽現場演講的實況,一邊透過麥克風,將翻譯出來的訊息傳達給現場觀眾。

同步口譯過程中,演講者不會停頓下來等待譯者翻譯。譯者一心多用,邊聽邊說,聆聽發言的同時,大腦立即吸收、理解、瞬間轉換成另一個語言,在時間壓力下產出流暢、精準的譯文。由於同步口譯必須高度專注以及立即反應,標準「配備」為兩位譯者一起搭配工作,大約二十分鐘換手一次,才能確保最好的品質。

同步口譯的現場,譯者得聽其聲、觀其人,眼睛必須看到演講者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才更能精準傳達訊息。所以,譯者的工作空間,時常是在會場內搭建玻璃材質的隔音空間,一來讓譯者看得到現場,二來隔絕外在雜音與干擾。

透過玻璃從外往口譯室內望去,人們會看見口譯員嘴巴動個不停,好像玻璃缸裡的小金魚一樣,嘴巴一開一合。因此,觀眾在會議現場看到玻璃隔間,不免好奇張望,可能上前拍照,或湊近一探究竟,有點像觀賞動物園裡的珍禽異獸。

語言深刻且複雜,有太多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以及無法用字面翻譯的內涵與重點。優秀的譯者,會適時透過語氣、音調和聲音表情,將演講的「感受」或「氣勢」一併傳遞。口譯過程中,譯者甚至會跟著演講人一起哭、一起笑。口譯員並不是機器人,身而為「人」的特質,也讓優秀的口譯員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玻璃缸裡努力工作的小金魚,是貨真價實、有血有淚的國際會議幕後之聲。


 
 
 
訊息公告
 
 
 
 
韓風吹出來的潛力股
高雄市長承認九二共識,可能是中國率先注資以刺激經濟樣板;另一方面,中國被美國貿易制裁提高關稅,部分大陸設廠公司紛紛離開中國轉向東南亞及台灣,台灣有這兩股資金可望回流刺激,價值股股價也將逐漸抬頭。

汽座放錯位置 寶寶送命機率恐大增!
基於省事、嫌麻煩而不用汽座,正是造成孩子重大意外傷害的元兇。而汽座不按安全位置擺放,孩子送命機率甚至和不坐汽座一樣高!汽座不僅要用,更要「用對」,才能充分保障孩子的乘車安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