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選系列社論/八之四
投票前夕,李登輝在台上主動將蔡英文拉入懷中。這一抱,抱出了台聯三席不分區立委,卻給中間選民留下蔡英文畢竟甩不掉李登輝挾持的印象。
這一幅圖像,其實可謂是蔡英文整個大選的縮影。一方面,她要社會相信,她是不同於民進黨刻板印象的「非典型」,是清新的小英;但是,她又處處顯示「民進黨改變了蔡英文」,只是女版的李登輝或陳水扁。
李蔡一抱,迄今仍是一個謎。是蔡積極力邀李出馬站台嗎?難道她不知道這會令中間選民警覺「站在蔡英文背後的是誰」?或者,難道是李登輝執意要來插花而蔡營無法婉謝嗎?這正顯示了蔡英文無力甩掉她的「背後靈」。
切割,是蔡英文整場大選的基本難題。她對競爭對手馬總統說:「站在你面前的是蔡英文,不是陳水扁。」但馬總統回問:「站在妳背後的是誰?」在整場選戰中,蔡英文非但無法切割陳水扁、李登輝、李遠哲(這些人皆是綠營的傳統招牌,卻受中間選民質疑),也無法切割完全以扁團隊為主體的「競選團隊」,且無法切割民進黨的國憲論述、兩岸路線,甚至也無法切割民進黨撕裂及硬拗的選舉操作手法。
蔡英文此役落敗,敗在三方面。一、輸掉了大選;二、未能帶領民進黨轉型,即蔡英文未能改變民進黨;三,輸掉了自己的人格形象與社會信任,亦即讓民進黨改變了蔡英文。
這三方面,其實是互為因果。正由於民進黨的政策架構扭曲(如否定九二共識),使得操作此政策架構的蔡英文之人格形象亦告扭曲;又因蔡英文操作民進黨的選戰技巧(如將「老闆」與「員工」撕裂),更使民進黨難以獲得中間選民信任。
總括而言,有人認為蔡英文在此次選戰中仍然展現了非凡的政治魅力;但也有人認為,蔡英文因此次選戰而扭曲了她的人格形象,失去了社會信任,這對她是難以療癒的創傷。
然而,蔡英文走到今日,也反映了綠營頂尖人物的共同宿命:由於政策架構在本質上的缺陷(如台獨),使得主張此類政策架構者的人格形象亦告扭曲;亦由於權謀操作的手法低劣(如陳盈助事件、兩元柿、農舍案、宇昌案、抹紅財團),使得操作此類手法的人格形象必趨淪落。
綠營頂尖人物無一不是墜入此種宿命。李登輝從「國統綱領」的締造者變成「台獨旗手」,陳水扁從「清廉、勤政、愛鄉土」變成貪汙犯,李遠哲從「向上提升」走到「向下沉淪」,謝長廷從支持「憲法一中」走到操弄「蔡馬馬」的分羹者……。整個綠營的政治主軸是:因政策扭曲(台獨),所以手法撕裂(統獨鬥爭、階級鬥爭),所以態度閃爍(宇昌案),以致政策反覆(國光石化)、民粹抬頭(老農津貼,三隻小豬)……。任何人在這樣錯亂汙濁的情境中,人格形象皆無可能維持清正,因而也難以獲致社會信任。
此次大選顯示,蔡英文亦非例外。蔡英文改變民進黨者少,民進黨改變蔡英文者大。
如前所述,民進黨政治領袖的宿命是:政策路線扭曲,因此政見論述扭曲;操作手段扭曲,以致人格形象扭曲,最後的效應是失去了多數人民的社會信任。仍以蔡英文為例:為了堅守「否定九二共識」的扭曲政策,一連開出「台灣共識」、「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安定經濟對策小組」、「大聯合政府」、「協商式民主」、「在地經濟」、「新的出口市場」一大疊空頭支票,又發動「財團、中國、馬政府『壓迫』台灣人民」的撕裂手法;事態至此,政策扭曲了人格形象,人格形象亦失去了社會信任。即使以蔡英文的清新,也禁受不起政策的扭曲與操作手法的汙染。
正本清源,民進黨仍應導正政策路線。民進黨花了幾十年時間,培育出一個數十萬人集會見不到一面國旗的群眾;這是民進黨過去的資產,卻也是民進黨欲突破瓶頸的重大負債。這使得民進黨一方面要爭取中華民國的政權,另一方面又要撕裂中華民國;亦即如馬總統在選季所說,「一方面要利用中華民國,一方面又否定中華民國」。此種扭曲的政策路線,與世界潮流牴觸,與兩岸發展對抗,與多數民意背離,自然無法產生人格形象不被扭曲的政治領袖。
李登輝的宿命如此,陳水扁如此,蔡英文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