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6/11 第 2779 期
 
直接訂閱
 
  聯合報黑白集 不是大王椰的錯
  聯合報社論 提升人民納稅的認同感
  經濟日報社論 西班牙紓困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聯合晚報社論 哇,清晨一場地震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懷舊與歷史感
計畫、駐團並行 非撤守
對名校反思/看不到的根…椰子樹威武不能屈
對名校反思/名校生,弱勢學童需要你
油價連十跌 世事難料…應嘆愧俸錢
對名校反思/遲到者抗議 守時被懲罰
 
不是大王椰的錯
黑白集/聯合報
劉兆玄在台大畢業典禮致詞,他以校樹為喻,形容台大學生像椰林大道上的椰子,「只顧自己往上長」,卻無法提供一點樹蔭;相形之下,成大校園的榕樹枝繁葉茂,亭亭成蔭。這一番話,饒富深意。

劉兆玄一家兩代十幾人畢業於台大,他回母校演說,並不是故意要挫台大學生的銳氣。但從近年社會的「反菁英」氛圍看,菁英人才如何將自己的優勢變成樹蔭,讓其他社會成員也能分享智慧和創意的涼快,才能使台灣形成積極的共同體生態。這是劉兆玄的語重心長。

過去的教育,一味教學生要如何「出人頭地」、如何成為「人上人」,卻忘了教人如何善盡個人角色來支撐自身所處的群體。在炎炎夏日,人們需要的,不過是幾許可以遮蔽烈日的樹蔭;大王椰再高,只是讓人仰望困難,豈比得過榕樹的涼爽親和?

台大的椰林大道,從日據時代台北帝大時期即已種植,旨在凸顯校園軸線的奮發精神。歷經光復、解嚴、民主化至今,台大校園早已增添了杜鵑花、楓香、阿勃勒、流蘇等各色各樣的花木;而台大歷任校友也出了三名總統、七八位閣揆、及數不清的部會首長;要說台大人仍無法擺脫「孤高」形象,那絕對不是大王椰的錯,而是校園裡沒蘊育出豐厚的多元價值。

撇開上課睡覺、吃雞腿不談,那天畢業典禮有學生未依規定準時進場被關在門外,便在外面大聲叫罵:「這是我的畢業典禮!」不錯,這些學生的自我權利意識很高,但他們對別人權益的尊重呢?

最後,簡單問一句:台大人,你上一次給別人方便,是什麼時候?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提升人民納稅的認同感
社論/聯合報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諫政府,針對所得前三百名的富人開徵「分配正義稅」,讓證券交易所得稅畫上句點,政府可以集中全力發展經濟。郭台銘的豪情令人欽佩,但要落實,恐爆更多爭議;相對的,郭台銘的建言掀開了一些被「公平正義」這頂大帽子遮住的問題,更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政府推動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究竟所為何來?從馬總統到行政院長陳冲再到兩任財政部長,反覆陳述的就是「公平正義」這個關鍵字,或再附加說明「量能課稅」的簡單原則。可是,政府首長對「公平正義」的闡述太少,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加以開徵四大原則彼此矛盾、課徵方式忽鬆忽緊,以致讓反對開徵的企業家或富人,被貼上規避證所稅、既得利益反撲等標籤,甚至挑起些許仇富心理、貧富間的對立,整個社會為此爭吵不休,政府運作也因此受困。在這種情況下,經營全台最大民營企業、曾是台灣首富的郭台銘站出來,主張以針對富人課徵的「分配正義稅」當做新版證所稅,取代針對全市場課徵的證所稅,以消弭紛爭。

但是,稍加思索就知,這個又有「三百壯士稅」之稱的稅目,是以三百人課稅,換取不確定多數人的免稅,亦即成就買賣股票獲利的人,這是公平嗎?此外,加重少數富人的稅負,形同進行財產重分配,也不是所謂的「正義」,不然,全球實施民主制度的國家都可任意以多數的表決優勢,對所得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富人加稅,其影響不只可能觸發富人用腳投票的經濟效應,更涉及是否侵犯財產權的道德思考,美國哈佛大學知名課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即曾有過深刻的討論,因而「富人稅」的爭議性恐更甚於證所稅。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據以挑選「壯士」的所得,究竟包含那些?含不含證券交易所得?這就又回到證所稅問題了,也是整個開徵案最該被強調、凸顯的主軸。

台灣的稅制有很多矛盾的現象,稅目之多,被謔稱為「萬萬稅」,但國民賦稅負擔率卻曾是世界最低,僅約百分之十二,其關鍵之一就是「免稅所得」這個池子,當年基於發展經濟、照顧軍公教人員等各種理由,挖得又大又深,因而稅目雖多、稅率也不算低,但稅基不大,稅收自不豐。在這個免稅池子中,證券交易所得是其中一項,原本是小小的一塊,但隨著經濟發展,這一塊愈來愈大,其免稅待遇相對於勤勞工作所得錙銖必較形成的巨大反差,才是社會認定當前稅制不公不義、心生不滿的源頭,而非針對富人。

因此,開徵證所稅的最大意義,是證券交易所得就此從「免稅所得」除名,使稅制公平性得以向前邁進一步,增加人民納稅的認同感;當然,縮小免稅池的努力更不是到此為止,因為所得稅法上列出的免稅所得還有廿多項,而在軍教所得、證交所得一一納入課稅後,這更是政策一貫性的實踐,當例外的免稅減到最少最小時,「公平納稅」才有可能獲得民眾最大的認同。

要提升人民納稅的認同感,除了公平的稅制,政府支出的效能是另一關鍵。人民繳稅給政府,不只是盡國民義務,也希望政府提供符合需要的公共服務,例如維護治安、改善教育、普及醫療網,以及最重要的優質公共決策,以引領國家施政方向。如果政府治理井井有條、國家經濟蒸蒸日上、國民所得水漲船高,讓人民納稅覺得是「物超所值」,自可降低痛苦、增進認同;反之若經常出現國家研發經費被濫用或盜用、政府決策紊亂等情事,即使只繳一塊錢的稅,都會讓人民厭惡。

此外,郭台銘董事長對政府支出提出的結構問題,例如刪減國防經費、增加教育及社福支出等,亦有深究必要。政府支出結構理應與國家發展需要配合,是一個重大課題,也非說改就改,但我國現行政府支出結構變化能否符合社會變遷的需要,確實需要檢視,尤其國際間亦正研究調整財政收入使用模式,逐步強化公共服務,以降低人民的教育、醫療等負擔、減少謹慎預期,增進當期經濟活動,已是舒緩公眾稅負感、增進認同感的重要路徑。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西班牙紓困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社論/經濟日報
歐債問題愈演愈烈,大火已延燒到西班牙。西班牙9日同意接受紓困金援方案,金額上看1,000億歐元(1,250億美元),成為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繼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後,第4個接受緊急援助的國家,也是經濟規模最大的接受紓困國。

由此顯示,歐債問題已形成一個可能逐漸擴大的惡性循環,甚至還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亂或崩潰。因此我們要嚴肅地要求歐盟負起責任,積極解決歐盟和歐元所面對的問題,不要讓歐盟內部的問題繼續對國際經濟帶來嚴重的傷害。

部分歐洲國家償債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使這些國家失去振興經濟的能力,也失去國內外對它的信心,因此該國的經濟更為虛弱。而另一方面該國倒帳的可能性又讓國內外許多金融機構受到損失,甚至失去放款能力,因此信用緊縮的壓力也進一步使經濟惡化。全球股票市場對這些情況的憂慮和走跌,則壓縮了全球的投資及其他支出,全球經濟也會減緩。而各國經濟的減緩又回過來使那些遭遇財政及就業困難的國家陷入更大的困難,也更無償債能力。

在這基本惡性循環之外,各國和歐盟處理危機的態度又創造了另一個惡性循環。這次危機中某些國家顯示已無法完全償還債務,但相關國家和金融機構卻不願承認這個事實及承擔難以避免的損失,而讓問題繼續耗下去,造成市場更多的波動,使經濟體質和信心更加虛弱。

至於難以還債的國家在得不到協助和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不只不願積極解決問題,甚至認為要讓問題變得更大才能得到協助。例如希臘退出歐元區雖然可能使希臘遭遇銀行擠兌及資金外逃等嚴重問題,甚至使經濟崩潰,但希臘人可能也瞭解,希臘的退出可逼使其他國家跟進,因而引發這些國家的擠兌和資金外逃,西班牙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些讓問題惡化的惡性循環目前已發展到不易自動停止,甚至可能引發更大危機。而歐盟既然想建立一個經濟同盟乃至政治同盟,而且又已利用歐元及歐盟的整體力量,取得其在國際上的特殊影響力,歐盟各國不能把歐債問題推給高負債的國家,而應該承擔起大部分的責任,以積極的政策阻止正在擴大的惡性循環變成不可收拾的災難。

歐盟提出的財政改革,長期而言或有必要,但在目前的危機中卻可能使各國的能力更受限制,並使問題更為惡化,所以應非當務之急。很多專家所建議的信用擴張政策,包括歐洲央行購買更多各國公債,以及補足金融機構資金等,都可以增加支出並降低倒債和金融危機等風險,因此可能減少目前惡性循環擴大的風險。所以信用擴張政策確有必要。不過在不造成太大的通貨膨脹壓力的前提下,信用擴張並不足以解決目前有些國家負債過多及國際競爭力偏低的長期問題,甚至不足以解決有些國家無法償債的立即性危機。

目前有國家被認為應該退出歐元區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藉自己貨幣的貶值來降低債務負擔及提升競爭力,但退出歐元的威脅卻如前述不只將重傷各國,而且形成難以挽回的困境。這次西班牙紓困,可以說是惡性循環的結果,是歐債問題的重大危機,但也可能是一大轉機,促使歐盟更積極提出具體的辦法,以去除有些國家將退出歐元區的疑慮。我們上周曾建議,高負債而低競爭力的國家應可建立一個虛擬貨幣單位,做為公債和工資的計價單位,而藉此一貨幣單位的適度貶值來降低實質負債和工資。歐盟應可將此方法和其他政策併用,儘速停止歐債問題的惡性循環。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哇,清晨一場地震
社論/聯合晚報
清晨一場地震,不但震醒了中北部許多睡得正熟的民眾,也再度提醒了台灣社會:地震是常態,時時要有居安思危的準備啊!

宜蘭外海的這起地震,芮氏規模6.5,距離宜蘭縣府僅七十多公里,地震深度為61.9公里。目前為止大致沒有傳出災情,僅僅虛驚一場,但假如是淺層地震,則恐怕後果嚴重。我們身處「地震國家」,相關地震不管怎樣的「假如」狀況,都應具有警惕意識。

過去,台灣民眾對地震的感受,多半覺得天災難防,頂多對於地震引發的建物倒塌、火災意外等災情,增加物理性預防措施與緊急救難。但1999年的921地震,提醒我們台灣中部近斷層地區的脆弱;日本311大地震更顯示,不止境內陸地的地震災害駭人,從海上引發的海嘯之破壞力、震撼力,亦十足可怖。台灣儘管多年來並無海嘯災情,可是沿海地區遇大地震之鄰國殷鑑不遠,尤其地震肇致的複合式災變,例如去年日本核電廠的意外,是台灣要時刻不忘的教訓。

台灣沿北海岸到東北海岸都有核電廠,過去也僅重視萬一受地震波及時,整體建築的耐震度。可是日本教訓告訴我們,對海嘯衝擊的耐受度,亦萬萬不可輕忽。類似發生於宜蘭外海的強烈地震,可能引發什麼樣的狀況,我們是否已作好未雨綢繆的準備?如何設定警戒線,以最快速度發出警訊,撤離民眾,是否有充分的標準作業程序和應對措施?危機處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化危機於無形,就是要借鏡他山之石。台灣對於沿海的核電廠,顯然需要新的安全意識,這絕非危言聳聽。

最近由於藝文界人士發起「我是人,我反核」的快閃行動,意外引起了言論自由的爭議。其實,這議題哪裡只是言論自由的範疇呢?除了言論自由應受保護之外,核能是公共政策,牽涉人民身家財產和世世代代的家園安全,必須以科學證據充分討論,定奪政策選擇。清晨一場地震,讓很多人從睡夢中驚醒之後,再次思及核安問題,現在都應納入地震防災的思考,務實防備才是正道!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聯合筆記/懷舊與歷史感
陳宛茜/聯合報
一群攝影工作者最近組成聯盟,呼籲文化部成立國家攝影博物館。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聲援說,在世界各大城市旅行,常看到城市用歷史照片述說它們的過去,台灣卻漠視老照片。缺乏歷史感的台灣,也難以凝聚文化認同。

說台灣人缺乏歷史感,許多人可能會舉手反對。你瞧,最近暴紅的台中宮原眼科,不就是靠古蹟翻新的魅力吸引大批遊客?電影賽德克巴萊、艋舺等片場改造的懷舊景點,也創造了許多觀光產值。這些,不都是台灣人熱愛歷史的鐵證?

但懷舊並不代表歷史感。很多時候,懷舊只是滿足了現代人回顧遠處的美好幻想,常摻雜了商機和欲望。台灣人懷舊,但並不珍惜歷史。宮原眼科的歷史影像依然模糊,它的日據時代背景定位更曖昧。在人們眼裡,古蹟和迪士尼樂園的差別何在?人們喜歡為歷史塗脂抹粉,卻拒絕與素顏的歷史相見。

那麼,城市一定得背上歷史包袱嗎?柏林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要大規模更新的城市需要歷史感,一個擁有太多裂縫和陰影的城市更需要歷史感。

共產陰影下的柏林,在推倒圍牆後進行都市更新。柏林人可以選擇拋棄過去,但他們決定將歷史留在新造的城市裡,讓一代代市民生活其中、凝聚共同的歷史記憶。與過去和解的柏林,浴火重生為歐洲最具文創能量的城市之一。

柏林人相信,一個不能和過去和解的城市,邁向未來的腳步也無法從容自信,分裂的記憶將成為城市與過去和解的障礙。反觀台北,連在人權文化園區展出的藝術都無法達成共識,能產生打動全民心靈的文創作品嗎?

台灣不只需要國家攝影博物館,還需要與歷史面對面的勇氣與智慧。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計畫、駐團並行 非撤守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台北/聯合報
關於十日「立委:駐外技術團撤守令人不解」之報導,謹此補充澄清。

該報導表示有立委指出我國派遣的技術人員在邦交國贏得許多珍貴友誼,本會亦感觸深刻。過去因外交艱難,駐團制之技術援助方式變成最好的選項之一,但時空演變,受援國的需求不斷改變,過去派遣一群農業技術人員以「搏感情」、「時間換取空間」在同一個國家,幾十年執行相同性質計畫的方式,已漸無法因應友邦所需,亦無法符合二○○五年巴黎宣言之「在地化」等原則。

以巴拿馬為例,二○○七年UNDP評定該國人類發展指數為高度,二○一一年全世界排名第五十八。若不能確實瞭解其需求,而僅派遣推廣或生產專長的技師,無法對巴拿馬有更佳貢獻,對邦交幫助亦有限。因此巴國提出環保類型計畫之需求後,我方即前往評估,另有區域性柑橘黃龍病防治計畫亦即將執行。為使納稅人的錢花得更有效益,本會才運用成果、目標導向的計畫經理人制與駐團制並行,推動技術合作計畫,並無撤守情形。

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計畫因階段性任務達成而結束,但雙邊技術合作並未結束,我們仍以計畫導向方式推動巴格雷農田水利及水稻生產計畫、醫療服務。此外,評估中包括稻種公司計畫、台布職訓畢業學員微額貸款計畫,我方投入人數看似減少,但總計畫規模是提升的,因此能更有效率的運用經費以符合友邦所需。

外交部委託技術合作業務係本會援助經費的一部分,並非全部(一○一年度該項預算反增六•九二%),本會向來重視妥善運用外交部委託援外資源,而在各友邦的新興計畫亦持續開發中。對任務結束且績效良好之團員,亦協助進行能力建構並輔導轉任其他適合工作。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對名校反思/看不到的根…椰子樹威武不能屈
李源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劉兆玄院長在台大畢業典禮上語重心長指出,台大學生如同校園的椰子樹,只顧自己往上長,連一點樹蔭都不給。我這位老朽回憶從前年輕的自己,想到現在的眾多台大人,對椰林大道的美好未來憧憬,不應幻滅,因為椰子樹沒有這般負面。

椰子樹同傅鐘及梅花是台大校徽的圖樣,取其鍥而不捨向上抽芽、生息不斷的大學教育精神。椰子樹筆直挺立,在烈日艷陽照射下,從不因缺水枯萎;在暴風雷雨襲擊下,從不彎腰因應求全。過去五十多年,我所見到的台大椰林,仍舊以優美姿態頂天立地,偶有大片樹葉掉落大道,從沒有敗絮殘局,乾脆俐落瞬即清理。

椰子樹可向上成長二十到三十公尺,沒有分枝,看得到只有頂部十多片羽狀長葉,細膩觀察才看到每年生長四、五片葉片脫落的痕跡,只有老去新出的葉片,才能生生不息。儘管葉片有限,遮蔭不顯,但垂落的枝葉,常以多角度迎接黃昏,把握有限的陽光,努力作光合效能,都是為著明天找到生機。挺立的椰子樹幹,環境好則粗狀,環境劣則細長,歲月會把粗細消長,從不故步自封。

地面上看不到的根,才是椰子樹「威武不能屈」的道理。這些根毛叢生四方,為著生命鞏固,可伸長四、五十公尺,不易摧倒斷裂,且能通權達變與根瘤菌和衷共濟,借力使力,在貧瘠土壤上,在乾枯地形下,根長根,永不懈怠,在惡劣環境時刻雌伏,等待機會向上成長,另為樹幹。

椰子樹仍舊應該是台大人的精神寄託,是人才孕育養成的最高境界,正直挺立,不畏艱難,竭盡心力,創造生機,生息不斷。獨立成長的椰子樹,樹葉有限,遮陽不足,成列的椰子林,仍舊可以遮蔭避雨。尤有進之,在孤獨成長的樹幹,留有生息不斷的抽芽,永續創新成長,向上頂天昂揚,向下扎根立地,給台大人更多的期待,他們可以扮演社會的良知,達成國家明天的希望。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對名校反思/名校生,弱勢學童需要你
陳邦富/中山大學教授、華遠兒童服/聯合報
近日媒體報導窮人的小孩進不了名校,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如果弱勢生無法翻身,將變成國家安全問題,教育部的想法是給予學費補助增加繁星名額,弱勢生進名校的機會就能改善。

蔣部長對弱勢貧童真實困境的體察恐太過表淺了。弱勢生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者為了生活,無法多用心關注小孩,在學校因為其經濟弱勢,學習資源匱乏,很難有好表現,更不易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肯定,他們的學習歷程是充滿挫折且缺乏自信心的。所以他們的學業基本能力,從小學時就落後了。

我們在華遠輔導的小孩,有很多到了國小六年級,其數學與國語程度仍停留在小四甚至於小三。他們升上國中完全跟不上,在國小時還有攜手計畫幫助他們學習,但到了國中,這些跟不上的弱勢學童其實根本就是放著擺爛。

如果上大學是人生的另一段學習列車,台清交成可能是高鐵,中字輩國立大學是自強號,但弱勢學童從小到大的真實困境導致的巨大落差,使他們根本上不了上述任何一列車。

我們還是得從小就陪伴,及時補救他們落後的學業。過去十四年來華遠兒童服務中心,招募高雄市超過十所大專院校的大學生,來擔任弱勢學生的課輔老師,每年輔導超過三百名學童,已有非常多成功的例子,有學業後段生因為志工的輔導進步到全班前三名,數學不及格的同學段考進步到九十分,國文更逼近滿分拿了九十九分。部分弱勢學童的學業可能進步緩慢,但品格沒變壞,因為感受到愛與關懷,華遠的小孩也變得更有自信,也願有自己的夢想。

全國弱勢貧童千千萬萬,可是願意走出校園的大專生比例少得可憐,中山大學學生人數逼近一萬人,可是擔任課輔志工的人數不超過百分之二。台北的名校比例恐更少。大學生每天掛在網路上的時間每天平均超過五小時,若能一周撥出三小時來幫助弱勢學童,既幫了弱勢也藉由服務經驗,可體察到自己來自上天給的恩寵,而能更珍惜與感恩,將來進社會也會更願付出及更有愛心。真心期待我們的社會能有德高望重之士登高一呼,讓大學生願意走出校園去幫助弱勢學童,讓十萬青年十萬志工成為民國一○一年的新生活運動。

資質好、願意自我上進的弱勢生其實也不少,但是他們上不上得了高鐵,應不會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真正危險的是放著擺爛的弱勢生,才會是國家安全問題。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油價連十跌 世事難料…應嘆愧俸錢
許文彬/律師、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國內油價在政府一次漲足後,國際油價卻連續十周下跌,引發決策失當的議論,馬總統感慨「世事難料」。

在公共政策的抉擇、制訂過程,必然有許多不可預料的因素,因此決策者必須集思廣益,發揮智慧,察納雅言,最終負責任地作出決斷,且要避免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

美國開國政治家傑佛遜在所著「聯邦論」一書嘗言:「政府的政策,往往須在『兩害權其輕』或『兩利權其重』之間作出抉擇,而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國家領導人或行政首長必須作好事前的利弊得失評估,然後有所取捨,一旦定案則向人民充分說明,切忌朝令夕改,致失公信力。而在野黨也不應「只見其弊,不見其利」,致流於「為反對而反對」,不利於百姓福祉。

以證所稅為例,決策當局以「公平正義」為大目標,以為課富人稅以增國庫收入,可以嘉惠百姓;卻未見如此稅改將致股市交易萎縮,反而課不到稅。這種情形,與「世事難料」無關,倒是應驗了美國十九世紀大法學家霍爾姆斯的名言:「法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有關稅法的變革,不可迷失於數學計算的邏輯,而應思慮到市場運作的經驗。

那麼,「邏輯」與「經驗」究竟如何不同呢?試舉一例:樹上有十隻鳥,用槍打下一隻,樹上還剩幾隻鳥?按邏輯回答是「九隻」,按經驗回答是「零」;因為那九隻鳥聽到槍聲都飛走了。

唐代詩人韋應物寄友人詩亦曾謂:「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旋即感慨「邑有流亡愧俸錢!」為官者要時時懷抱體恤百姓的襟懷,常常反省領取公家俸祿是否無愧於心。馬總統前述「世事難料」的感慨,或可比美古之賢者乎?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對名校反思/遲到者抗議 守時被懲罰
葉清銘/服務業(新竹市)/聯合報
九日參加朋友婚禮,大部分賓客都依喜帖所訂入席時間在十二點前入席,參加過許多喜宴,筵席正式開始時間多落在十三時,這次稍早,十二時四十分開席。國人依約赴宴,到場還須耗等至少半小時,守時者反倒變成「被懲罰者」!

對照昨天報紙「沒準時進場 畢典暫閉門 台大生抗議」標題,配上一張學生被擋在門外的照片,這是我們最高學府即將踏出校門成為社會新鮮人一個不小的諷刺,是什麼因素讓這些畢業生不注重時間觀念?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北京胡同裡的好滋味
作為一國之都,北京齊聚各省各派好滋味,許多美食往往藏身在蜿蜒難找的胡同巷弄當中。讓我們鑽進北京老胡同,一窺這些不為遊客所知的秘密美食。

該不該送孩子去補習?
免試入學後,比考試更重要的將是孩子對自己特質和生涯的認識。身為過來人的高學歷媽媽梁旅珠,會如何看待看待小孩的學習路?及該不該去補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