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9/29 第408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不自殺」很幽默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賴清德撕毀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生技業申請上市櫃 審查要嚴謹
民意論壇 沒有「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被過繼的「反共基因」
知青黨部要先「知青」
挽救台灣競爭力 關鍵在職業教育
教師最美桂冠 是孩子給的
提高給付 留住偏鄉醫師
酷經濟/莫讓環評成經濟發展絆腳石
日眾院解散 「希望」能否凝聚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不自殺」很幽默嗎?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繼張花冠與陳明文的糾紛中發出「不自殺聲明」,立委邱議瑩也在爆料統促黨事件時聲稱感受到人身威脅,並笑問「是否該發出不自殺聲明」。「不自殺聲明」被民進黨人接棒使用,儼然是個「潮」字眼。但「不自殺」一事,果真那麼幽默,那麼「政治便利」嗎?

若有自殺事件,可想見當事人多麼痛苦;例如,像李新這樣平日鬥志旺盛的人,誰曉得他有活不下去的理由。近年出現的「被自殺」說法,是指鑑定為自殺但死因蹊蹺,疑似遭加工自殺;因而有了「不自殺聲明」的說法。使用這一說法的,多是專制政權下的異議人士,擔心身遇不測,只好發表「不自殺聲明」以明立場。大陸民運及維權人士,曾有「絕不尋求自殺解脫,若有不測,必有嫁禍」等公開信,就是一種「不自殺聲明」。

若知此來龍去脈,應可想見發表「不自殺聲明」者的處境險惡,對人身安全的掌握無能為力,心情痛苦絕不下於自殺之人。有此認知,「不自殺聲明」可拿來當作開玩笑的題材嗎?

但果然台灣大不同,越是公眾人物更擅長譁眾取寵,沒知識、沒同理心的程度令人咋舌。電視主播報導了一則沒什麼大不了的新聞,也要公開發出「不自殺聲明」。地方首長和立法委員這種層級者,為了是否性騷擾,為了未經證實的傳言,都言之鑿鑿「不自殺聲明」,是不是太高估了自己一命的重要性?

自殺非玩笑,「不自殺」更不好笑!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聯合報社論
聯合/賴清德撕毀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剛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強調兩岸要採取互動新模式和新論述,賴清德就在立法院公開申明台獨主張。賴清德的談話,逾越了蔡英文兩岸政策與論述的框架;如果賴清德不是誤闖兩岸叢林的小白兔,那就是打臉蔡英文,僭越總統的兩岸職權。或者是他以為如此可以為蔡英文加分?或者是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人對「維持現狀」政策大扮黑白臉?甚者蔡英文要借重賴清德來確立兩岸互動的新模式?

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川普訪問北京的行程已定,兩岸議題更加敏感。賴清德越線表態台獨,既踩踐總統與行政院長權責的憲政分際,更關乎兩岸互動與國家安危,府院應作澄清。

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中共已不抱希望,兩岸僵滯待變;賴清德乾脆撕毀蔡英文那張「未完成的答卷」,恐讓兩岸關係加速墜崖。尤其,總統府曾為賴清德的「親中愛台」之說背書,力稱賴「和政府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如今對於賴清德的台獨表態,府方也不斷澄清說「政府立場始終明確一致」,但這是挺賴立場或駁賴主張?蔡英文的「政府立場」,等不等於賴清德的「台獨立場」?賴清德一石激起千層浪,蔡英文不能只會跳針重述詭辭,也不能只用「尊重閣揆個人理念」來閃躲,更不能只以「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來搪塞。

在兩岸關係層面上,賴清德自稱「務實的台獨主義者」,因而有「親中愛台」的主張。「親中」之說,的確有助於翻轉綠營反中的心態和仇中的氛圍,在紅綠森嚴的高牆上打開一道呼吸的隙縫;然而,台獨而親中,可能嗎?以對岸不可能接受的分離分裂方式遞橄欖枝,這是蔡政府「維護現狀」的善意與誠意?賴清德「老實說」,打破了蔡英文力持的「維持現狀」。當閣揆的主張對兩岸關係、台美互動與區域情勢造成衝擊,蔡英文的國安團隊準備好什麼因應劇本?

在政治社會層面上,賴清德出任閣揆,固然讓蔡英文向不斷逼宮的獨派有所交代,但行政院長公開主張台獨,卻將加劇台灣社會的撕裂。最近《中國新歌聲》音樂活動在台大校園引爆流血衝突,反映統獨對立下的社會焦慮情緒已經急遽升高。賴清德的台獨表態,固然助長了一方的氣焰,卻也會把另一方更往極端的方向推去。統獨相互激越尋釁,台灣豈有寧日?

至於在憲政運作層面上,賴清德在立法院的台獨表態,亦將衝擊憲政秩序。賴清德還是台南市長時的相關談話,外界只視為具有接班雄圖的地方諸侯搶占兩岸話語權。如今賴清德以行政院長身分,依據憲法職權赴立院備詢,卻公然倡議違背中華民國憲法精神的台獨主張;在憲政分際上侵犯了總統的兩岸權責,在實質內容上也越過了總統的兩岸底線,在府院關係上更破壞了從屬的政治倫理。府院兩岸政策立場歧異,府方挺不挺台獨都尷尬,賴清德更陷蔡英文於不義。

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宣布啟動憲改,賴清德也對憲改是否涉及台灣正名及變更領土表示:社會力量進步到什麼程度,憲改自然會到那個程度。而今外界不免懷疑,蔡政府將藉著憲改把台獨推進到什麼地步?現行修憲與變更領土程序,須經人民投票複決;但只要想想當年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不僅導致內部動盪、兩岸緊張,更招來美國公開羞辱。如今蔡英文的憲改工程,倘由賴清德攻堅,會把台灣帶向什麼歧路?

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規範進行的行政立法詢答,卻由台獨旗手踩著紅線稱親中,撕裂社會喊愛台,這是何其乖謬的景象。五二○周年前夕,蔡英文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互動新主張,難道賴清德正以「務實的台獨主義」為蔡英文創造兩岸新情勢、建立新模式?或者他在撕毀這張問卷?

【相關閱讀】

□ 創閣揆首例 賴清德在立院:我主張台獨
□ 蔡賴「兩個太陽」 提早體現在兩岸論述?
□ 自稱台獨主義者 賴清德:總統知情
□ 憲改潘朵拉盒與台獨頭過身就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生技業申請上市櫃 審查要嚴謹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近年來,有一些生技業自行撤銷或被退回股票掛牌申請案,市場傳出原因是生技業上市上櫃的審查日趨嚴格,也因此證交所、櫃買中心被批評為有礙生技業的發展,究竟如何看待生技業的申請案,值得討論。

近年來許多生技公司申請掛牌時,多處於連續虧損的狀態,甚至無營業收入。政府基於鼓勵新創公司能到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特別訂定只要生技公司到經濟部工業局取得科技事業證明,即可免去上市上櫃條件之獲利、設立年限的門檻;然而取得科技事業證明,即可保證可以上市上櫃?答案當然不是。

政府政策確實大力扶持生技產業,特別制定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提供所得稅抵減優惠,包括:投資於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金額35%限度內,可在五年內抵減各年度營所稅額。若當年度研究發展支出或人才培訓支出超過前二年度平均數者,超過部分得按50%抵減營所稅額。而投資人得申請最高20%購買生技新藥公司股票金額的營所稅抵減;另外,高階專業人員認股權或技術投資人技術作價,得延緩至轉讓時以轉讓價格扣除成本課徵個人所得稅。

上述提供所得稅抵減優惠,高於適用所有產業的產業創新條例,我們要問的是,特別給予生技新藥業較高的優惠,該產業是否相對其他產業,帶給台灣較高的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的貢獻?事實上,過去鼓勵生技新藥業上市上櫃,審查條件寬鬆,造成生技新藥業普遍有市值、缺乏產值,且僱用員工人數少,以致對經濟成長貢獻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生技業申請上市上櫃掛牌給予特別寬鬆條件,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案件,包括:股價大幅波動、相關人士由家人或以外資身分持股、資訊揭露不明、股權隱藏、內部人疑似在高價出脫持股等爭議。最根本的問題是生技新藥業資訊揭露,該產業有關新藥市場規模、市占率的估計、各開發階段的成就要件等,都充滿不確定性;過去經常看到的是業者過於強調遠景的夢,而忽略下方風險的告知。

上述爭議的嚴重性,還要端視台灣股票市場投資人結構;如果投資人結構偏重於一般投資人,則需要更嚴謹看待。目前生技業有八成在櫃檯買賣中心掛牌,而自然人占該市場交易量約八成,因此在思考是否給予生技公司掛牌申請的優惠,則須慮及對投資人權益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櫃檯買賣中心生技指數近六年來的標準差(衡量風險),是其加權指數的2.13倍,可見生技產業是屬於高風險的行業。

今年5月台灣證券交易所退回一家生技公司的上市案,其審議結論,首先是該公司成立僅三年餘,目前主要營收來自前身公司移轉之產品,自主研發產品的市場價值尚待觀察。其次,目前銷貨高度集中主要股東集團,未來開拓其他客戶或市場的銷貨能力尚待觀察。再者,該公司股票於興櫃市場交易異常,恐影響上市前承銷之競價拍賣結果,有損及投資人權益之虞。

同時,一些上市上櫃申請案存在的疑慮,還有申請公司產製原料的關鍵技術來源交代不清,且對列為最高營業秘密的技術文件真實性存疑。而且,有申請公司為母公司代工生產,其餘多為閒置產能,該公司與母公司財務業務尚未具獨立性。再者,一些申請公司取得經濟部工業局科技事業意見書之產品已上市多年,惟市場接受度不高仍呈現虧損。

綜合評估生技產業股票掛牌後的爭議與最近申請案顯示的問題,我們支持生技產業的上市上櫃申請案,宜與一般產業(包括科技事業)相等的標準進行衡平處理。政府在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考量投資者權益的保障,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民意論壇
沒有「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王亮/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說:「我是台獨工作者,我主張台獨,在每個職務都不變。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民國,不必再宣布獨立」。從論述看來,他好像認為,只要不宣布台灣獨立就是務實。

假如這麼簡單,那你在每個職位上都做什麼台獨工作呢?只在店門口掛張「獨牌」招攬顧客(選票)嗎?你輕率、異於前輩、老闆的話術,大膽的說出「主張台獨」四個字算「務實」嗎?賴院長,你是學醫的,請你把國際政治及兩岸關係的課修完後再作語驚四座之舉,在此之前,請耐心聽你大老闆的指導吧!

賴院長,作為中華民國總理級的院長要主張台獨,是要有擔當的,不必借殼「中華民國」。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上,「中華民國」只有在「九二共識」下才有論述助力。「主張台獨」是沒有務實空間的,兩岸主政者都不是傻瓜,只有務實的兩岸關係工作者,沒有你所謂「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你說你要做一個稱職院長,我們是樂觀其成,但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稱職院長,是能把經濟搞好的院長。在兩岸關係上,「主張台獨但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院長」與大陸堅持主張不折不扣毫無模糊空間的「九二共識」是相矛盾的,這個聯立方程式是「無解」的。

要有「解」,一定要修正方程式中各變數的權數,也就是降低意識形態比重,提高經濟發展、關心年輕人未來以及台灣安全等比重;作為院長,無論如何都要讓這個方程式有解,兩岸如無解,不要再找藉口、推責任。作為一個院長是不能任由仇中、仇台情緒發展下去的,但這不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所能完成的。

賴院長,請把「主張台獨」招牌庫存在心中,一切以全民福祉為念,並把全民利益置於個人利益前,你必定是有歷史定位的院長。

走筆至此,我的心境使我想你我都很熟悉的歌詞:「…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不斷重複地叮嚀:篳路籃簍,以啟山林;他們不斷重複地叮嚀:篳路籃簍以啟山林…」。

【相關閱讀】

□ 創閣揆首例 賴清德在立院:我主張台獨
□ 蔡賴「兩個太陽」 提早體現在兩岸論述?
□ 自稱台獨主義者 賴清德:總統知情
□ 憲改潘朵拉盒與台獨頭過身就過
   
被過繼的「反共基因」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聯合報
看著電視上那些位聲嘶力竭呼叫著:「中國滾回去」的孩子臉龐上所表現的仇恨和激情,心中確實泛起了幾分似曾相識的場景,而主角就是自己。

我們是在反共仇共氛圍中成長的。當年教育主軸都是圍著「反攻復國」為中心,一切離不開「反攻大陸」。作文的結句必然是:「我們要反攻大陸,解救大陸苦難同胞」,如果加上一句:「解民於倒懸」,老師是會在句旁畫紅圈圈的。

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全鄉演講比賽,當背完老師寫的講稿最後一句:「大陸在我們的手中失去,也一定要在我們的手中拿回來」,全場掌聲雷動!我心中暗舒一口氣:「終於背全了,而且沒有出錯」。覺得有幾分荒謬,國府一路敗退時我還沒出生,怎麼會變成在我手中丟掉了呢?但是我知道我不該問也不能問,會挨揍。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位強人相繼過世,加上老一輩逐漸凋零。原本揹負著仇和恨的第二、三代,這個「反」和「仇」逐漸褪了,淡了。

代之而起的,反而是與中共政權根本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的本土人士,倒是對中國大陸恨得咬牙切齒!我們可以分析出很多可能原因,但也只是「可能」而已,所有的「可能」加在一起,也兜不攏這個反共仇共恐共的基因是怎麼形成的?

國民黨如今氣息奄奄,但是當年的反共仇共教育反倒薪傳不息,這還真是始料未及的。

   
知青黨部要先「知青」
李東雲/退休教師(台東市)/聯合報
國民黨吳敦義主席指示,將全面重建「知識青年黨部」並重返校園,同時知青委員會主委將由大學教師擔任。此事會讓人聯想早年在學時,被教官及導師強迫入黨的不愉快經驗。國民黨知青委員會主委由教師擔任,會不會為求績效又重蹈當年覆轍?

要獲得年輕人的支持,應先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要什麼?黨的政策方向、作風作為若能契合年輕人的思想,讓年輕人有感覺、會感動,自然蜂擁而至;反之,黨的政策偏離年輕人思維太遠,畫的大餅看得到吃不到,讓年輕人對未來沒信心,即使已入黨的黨員也可能掉頭而去。

重新成立「知青黨部」招募黨員,需要先讓年輕人有理念認同,否則成效難期。

   
挽救台灣競爭力 關鍵在職業教育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年度競爭力報告,台灣較去年下降一名,來到全球第十五;亞太排名第五,顯然競爭力在衰退中,值得警惕。筆者認為,這與我們教育不重視學以致用與創造發明有關。

台灣國際競爭力若要不落人後,企業界要發揮創意,開創具獨特性的產品與附加價值,也就是在「紅海」中,創造別人沒有的「藍海」市場。現代社會,學歷不等於能力,態度才能決定高度,只有畢業後不斷學習者,才是未來贏家。蘋果的賈伯斯、臉書的祖克柏與阿里巴巴的馬雲,都是有創意的企業家。為何台灣沒有這樣的人?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發明大國,主因是他們教育重視啟發與創意,學習過程按部就班,不偃苗助長,急於速成,且技術傳承重視師徒制之做中學,以致生產的商品都極為精緻與耐用。其勞工待遇與福利,比一般公務員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很少人會以當公務員為榮,這樣的國家才有競爭力。反觀我們,大多數人只重視學歷,不重視技術,熱衷於當公務員、捧鐵飯碗,這樣國家又如何有競爭力?

近年來大家不夠重視職業教育,連以往培養技術人才的技職專科與學院,也紛紛轉型為科技大學,並紛紛向普通明星高中招手,讓高職生升學管道更為狹窄,而教授平時只重視理論教學與論文發表,輕視技術操作,以致有汽車系畢業生到業界上班時,居然不知怎麼換輪胎的怪事!

總之,行行出狀元,技術重於學歷,態度才能決定高度,當然政府的政策也應配合,如效法歐美國家,鼓勵學生從事創造與發明。同時司法上,確實保障發明專利權並減少稅賦,這樣各級學校才會重視學以致用與創新發明,台灣也才能如同德國一樣有國際競爭力。

   
教師最美桂冠 是孩子給的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聯合報
一個朋友給我看臉書上有位校長貼出他得獎的相片,那是不容易的獎項,但他的留言卻讓人很莫名:「很抱歉在大家努力下才得到第X名而已。」

「阿桃你看,他的團隊看到後,心裡一定有點缺憾:沒幫校長拿到更好名次,看在我們這些根本沒入圍的人,心裡一定更是一堆○○XX,我們也不是不認真,他獲得提名參選,就該感謝長官厚愛呀!」朋友話裡有些不是滋味。

教育主管單位每年都設置獎項來鼓舞及嘉勉老師,從師鐸獎、校園芬芳錄、模範教師等,獎項雖多但名額有限,審查機制無法讓每個人滿意,獲獎者雖高興但也須面對他人審判的眼光,認真卻沒被提名的,也難免哀怨沒獲得關愛的眼神。

「哎呀!那些獎項都是虛的,真正的獎項不是教育部長給的或是縣長給的,而是學生給的」,我跟朋友提到,我的國小導師廖文海,我忘不了他在下課時間幫癩痢頭學生擦藥;也提到我國中導師黃秀桃,我也忘不了她靠雙腳走遍鄉野,一家家家庭訪問,苦口婆心引導學生往上爬,改變命運。

他們二位雖往生,但同學聚會聊起,總一再稱頌他們的好。他們這一生沒得獎,他們不需要靠獎讓人記得,他們靠作為奪得教師的至高獎項,那個獎是用自己的教育生命、用學生的改變來製作的,上面沒有功在教育等俗言,有的是一個個的生命禮讚。

「是呀!我高中老師,根本不理我們,畢業後同學會他也只記得前三名學生,即使他得獎,我們也覺得不屑呢!」朋友再提到一名同事為改變偏鄉學生未來而努力,學校幾次要提名他參選師鐸獎,都被他拒絕,他的理由是「我做我該做的,只求無愧於心,若為得獎而辛苦整理資料,一切感覺就變調了」,朋友說到這裡情緒較舒緩。

我告訴朋友,努力被看到而獲獎是一種肯定,讓大家有可學習楷模,那是很棒的事,我們也不用酸人家,而是看獎背後的故事,問自己我當老師,是否做到該做的?我是否有負老師這稱呼?

「學生在教師節前夕,製作卡片、編節目慶祝,好不熱鬧!退休就感受不到教師節的氛圍了,會不會寂寞?」朋友這一問,讓我笑了出來。

我想到卅年前教過的學生帶著孩子來看我,興奮地抱著我跳,告訴孩子:「這是我老師耶!這是我老師耶!」我還想到一個年逾不惑的學生抱著我,哭說忘不了我說的話「只有你可以決定你是誰!」我更想到夜半打電話哭訴走不出情傷的大男孩,一遍遍問「校長媽咪我該怎麼辦?」還有噙著淚問我能不能當她媽媽的孩子,在我懷裡顫抖,哭訴遭遇傷害卻無力抵抗的孩子…,所有的這些難忘回憶,都豐富了我的生活。

現在,我已經不在乎教師節是哪一天?有沒有慶祝活動?有沒有禮物了?

   
提高給付 留住偏鄉醫師
徐超群/醫師(嘉縣太保)/聯合報
聯合報廿七日報導醫界也出現「不山不市」現象,離島與山地鄉醫療資源獲改善,但在既非都市又不是山地的鄉鎮醫療卻出現嚴重缺口。

我在鄉下執業,長期關注偏鄉醫療,城鄉醫療差距一直被低估。隨著行政區域的劃分,大都會像大磁鐵,鄉村愈來愈萎縮,剩下老人、外籍看護和狗。鄉下的基層醫師也因生活、交通、孩子教育條件不良,加上不易找到藥師、護理師等人員配合、人口減少業績下降等執業環境惡化,也紛紛求去,造成資源更惡化。

老人因高齡化多病而行動不便,年輕人外出就業,加重老人就醫障礙,這種情形在嘉南平原最明顯。根據內政部公布,老化指數今年二月首度破百,嘉義縣一七七最高,穩坐「最老」縣市,第二為雲林縣。

就醫療資源言,衛福部將執業醫師和當地人口數比值,稱為醫人比。這個比值大於四千三百人的區域稱「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全國有四十六個鄉鎮,嘉雲南占十一個,接近四分之一;大於二千六百人地區稱「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全國有一百一六個鄉鎮,嘉雲南又占卅八個,約三分之一。還有幾個鄉鎮醫人比更超過六千。

我從民國九十三年起參與健保局偏鄉醫療政策的規劃和討論,開車帶著藥師、護士和藥物到醫療資源不足鄉鎮「巡迴醫療」。篳路藍縷一路走來,現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鄉鎮幾乎都有醫師去做「巡迴醫療」。根據一○五年統計,參與醫師達到一百卅九人,護理師三百○一人,藥師五十七人,巡迴村數二百八十一個。

偏鄉醫療最大困境是,執業醫師流失比進駐更快速。政策應該要有前瞻做法,不只是點的提供,更應有全面性醫療輸入;如何留住原執業醫師,並鼓勵新醫師進駐是首要思考的。

增加公費醫師是選項,但治標不治本。醫師的訓練期長,緩不濟急,且服務期滿一樣會回都市。最迫切需要的是改善偏鄉醫療執業條件,提高誘因,但交通、教育、生活品質的改善是漫長的,提高偏鄉執業的醫療給付,應是最為快速有效的作法。

如果在都市和在偏鄉工作領一樣的薪資,除了愛心和醫療使命之外,誰願到偏鄉執業?況且都市民眾多,偏鄉醫療執業成本高,永遠達不到都市的執業收入。

「窮不能窮教育,窮更不能窮醫療」,特別是偏鄉醫療,因為這裡是弱勢的,他們只有寄望政策制定者悲憫看到他們,或許如果他們是你們年邁的父母,是不是更應該幫幫他們?

日前到衛福部參加下年度總額協商會議,心情沉重,爭取多年希望能保障在「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執業的基層院所方案,還是未能得到支持。這個案子保障的院所不多,都是偏遠的院所衛生所,所需費用也不多,但是有指標意義;至少可以證明我們關心偏鄉醫療,踏出了第一步!

偏鄉醫療的悲歌,政策制定者和付費者代表不知聽到了嗎?

【相關閱讀】

□「不山不市」鄉鎮苦找不到醫師 居民:我們是三等公民嗎?
□醫師偏鄉巡診薪水剩三成 黃乙絜:大家把我當家人
   
酷經濟/莫讓環評成經濟發展絆腳石
林建甫/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宣示要提振國內投資,以「三實」來解決「五缺」問題。環保署日前也預告,環評法翻修將是廿二年來最大的幅度。如何解決外界長期對環評制度的質疑,讓標準更益明確、結論更加清楚、過程更為快速,實為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我國的環評制度讓環評委員會擁有決定開發與否的最終權力,在各國間獨樹一幟,審查內容包山包海,只看風險卻不看帶來的利益。甚至往往一拖就是數年,其高度不穩定性讓產業界無所適從,無論是內資或外資投資者,感受均十分深刻。連行政院前院長林全任內也曾表示,現行環評法是一個矯枉過正的環評制度,也因此推動此次的修正。

環評已成為近年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舉例來說,經濟部曾力倡的國光石化投資案,始自二○○五年開始籌備,原預計在雲林縣離島工業區興建石化工業區。後因環評未過而於二○○八年轉往彰化縣,未料二○一一年又因環評問題最終放棄該案投資。政府在做重大國家政策時,竟到最後一刻才讓環評意見左右,等於前面整套計畫與決策都白做工。

同樣的狀況也見於台塑六輕在二○一二年所提出的擴建改善案,其中台化四.六期送件迄今超過六年;四.八及四.九期送件也超過四年仍未審查通過,已讓原規畫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影響產業界的投資意願。

弔詭的是,本次環評法修正草案出爐後,環團認為不能只為了拚經濟而「小案鬆綁、大案嚴審」,修法不夠嚴謹,面向不夠完整,因此醞釀提出更嚴格的版本。相反的,產業界也質疑修正案為大型投資案的開發行為增加諸多項目,甚至讓法院有判開發案生死的權力,反而更趨嚴格。鑑此,我們不禁擔憂此次修法是否反而治絲益棼,讓問題更為複雜。

我們認為環評的意見及其結果是很重要,但環評的速度及其效率性都要考量。然而最終的決策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而其決策的依據應該整體考量。大型投資案關乎社會競爭力,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及未來子孫的福利甚巨,過去幾年歷史經驗已證明,目前法規有問題,藉由修法讓台灣可以進步,刻不容緩。

   
日眾院解散 「希望」能否凝聚
陳鵬仁/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廿八日宣布解散眾議院,預定十月廿二日舉行投票和開票。安倍說為因應北韓先前核試爆,把此次解散叫做「國難解散」,其實是「聲東擊西」作法,根本是安倍認為這時解散對自民黨最有利。

為什麼對自民黨最有利呢?因為最大反對黨民進黨四分五裂(它是為反對自民黨,臨時由幾個政治理念不同的政黨湊合起來成立的),雖然民主黨九月一日才改選黨主席,由前原誠司當選。可是前原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合作,甚至要和前幾天才成立的小池之「希望之黨」合併。前原甚至說,民進黨預定提名的候選人,統統取消,要他(她)們向小池之「希望之黨」申請提名,這說明民進黨給小池「希望之黨」吞沒了。

果爾,小池之「希望之黨」有沒有前途呢?

今年七月東京都議會改選,小池「都民第一會」得到五十五席,自民黨自五十九席減少到廿三席;民進黨自十五席變成五席,蓮舫就是因此辭民主黨魁的。

目前,小池「希望之黨」收容了脫離民進黨之眾議院議員松原仁、笠原史、若狹勝、柿澤未途等,脫離民進黨中山恭子參議員(可能換跑道競選眾議員),加上東京都附近之神奈川、埼玉、千葉的一些縣議員可能都會問鼎眾議院。

日本有這樣一句俚語:「政治一寸面前是黑暗的」,這一次大選將是日本政治勢力的大洗牌。無需說,小池百合子的目標是做「日本的柴契爾」,十月廿二日投票結果見分曉。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李清志/聯合報
我一直認為,從某個角度來看,美感不是培養的,美感其實是被喚醒的!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美感,沉睡在靈魂深處,只需要適當環境及引導,即可讓美感被喚醒。

從小到大我們有許多美感教育,不過這些課程經常被誤導,不僅沒有真正體會什麼是美,甚至被錯誤的教學折磨,導致對課程產生厭惡與排斥。

其實詩詞教育本來就是美感教育,教師本來應該教導學生體會什麼是美?詩詞中描述的美是什麼?但在考試制度壓力下,教師只教古文的解釋,學生只學習如何在考試中拿高分,完全忽略詩詞的美感,怪不得讀再多詩詞,也不懂詩詞的美!

我必須承認,京都是我詩意美學的啟蒙者;京都的美,讓我真正感悟到唐宋詩人的心靈。第一次到京都,在高瀨川看見垂枝櫻的美麗,我整個人著迷於白色櫻花滿開的絢爛,春風吹起,櫻花花瓣就如雪片般飄零,我感覺時間似乎片刻暫停,我突然想起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解詩人的心境,雖然從中學開始就背誦詩詞,為考試背得滾瓜爛熟,甚至連詩詞旁的注釋都要背誦,在中學教育裡,詩詞不是美的事物,只是考試的素材;朗讀詩詞不是美感教育,只是為了得高分。我真的懷疑有多少人在中學朗誦詩詞時,真正體會其中意境?有多少老師會真正引導學生去體會詩詞中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容易了解詩詞內容?

我想起以前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死詩人詩社」(Dead Poet Society)(台譯:春風化雨),教英國文學的老師厭惡學校課程只是死背考試,沒有讓學生體會詩詞的美感,因此第一堂課就要學生將課本撕掉,然後帶學生出去朗讀詩句,甚至摸黑夜遊,只為了解詩人寫詩的心境。

升學主義的確害死人,抹殺文學的美意,忘記我們學習,並不是為了考高分,而是為了體驗探索人生,尋找生命意義。羅賓威廉斯在電影中說:「No matter what anybody tells you, words and ideas can change the world.(不管別人怎麼說,語言和想像的確能改變世界)」

然後他繼續說:「我們讀詩寫詩,並非因為詩很可愛。我們讀詩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人類是充滿熱情的。」

「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京都讓我體會詩的真實與美感,讓我感受詩詞的存在意義。

我想京都就是這樣一座詩意城市,若不是來過這裡,或是在這裡居住過,我可能永遠無法理解詩詞裡的美學意境,這樣的城市也讓人興起寫詩與讀詩的欲望,讓人開始懂得享受詩詞的美好。

京都是美學救贖的城市,我那些被升學主義國文考試荼毒摧殘的詩詞美學,那些麻痹無知的美感官能,在京都這座詩意城市裡,竟然被救贖療癒了!(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我是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曾擔任過台灣駐法國大使的楊子葆先生,曾寫過一些文章紀錄他在法國生活的所想所感。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兩個小故事,很能代表法國人對於『表達』的看法。每個人都希望能在世界上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想一想,我是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超級鐵道迷的高雄軌道記憶
現職服役海軍的鄧志忠,對高雄的印象與一般人有別,因為他總是從海上看高雄。鄧志忠眼底的高雄,是有臨港線火車經過的高雄港,喜愛鐵道的他,這曾經是最特別的一道風景。海軍是工作,而鐵道交通卻是興趣。前者磨練責任,後者培養耐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