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從某個角度來看,美感不是培養的,美感其實是被喚醒的!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美感,沉睡在靈魂深處,只需要適當環境及引導,即可讓美感被喚醒。
從小到大我們有許多美感教育,不過這些課程經常被誤導,不僅沒有真正體會什麼是美,甚至被錯誤的教學折磨,導致對課程產生厭惡與排斥。
其實詩詞教育本來就是美感教育,教師本來應該教導學生體會什麼是美?詩詞中描述的美是什麼?但在考試制度壓力下,教師只教古文的解釋,學生只學習如何在考試中拿高分,完全忽略詩詞的美感,怪不得讀再多詩詞,也不懂詩詞的美!
我必須承認,京都是我詩意美學的啟蒙者;京都的美,讓我真正感悟到唐宋詩人的心靈。第一次到京都,在高瀨川看見垂枝櫻的美麗,我整個人著迷於白色櫻花滿開的絢爛,春風吹起,櫻花花瓣就如雪片般飄零,我感覺時間似乎片刻暫停,我突然想起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解詩人的心境,雖然從中學開始就背誦詩詞,為考試背得滾瓜爛熟,甚至連詩詞旁的注釋都要背誦,在中學教育裡,詩詞不是美的事物,只是考試的素材;朗讀詩詞不是美感教育,只是為了得高分。我真的懷疑有多少人在中學朗誦詩詞時,真正體會其中意境?有多少老師會真正引導學生去體會詩詞中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容易了解詩詞內容?
我想起以前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死詩人詩社」(Dead Poet Society)(台譯:春風化雨),教英國文學的老師厭惡學校課程只是死背考試,沒有讓學生體會詩詞的美感,因此第一堂課就要學生將課本撕掉,然後帶學生出去朗讀詩句,甚至摸黑夜遊,只為了解詩人寫詩的心境。
升學主義的確害死人,抹殺文學的美意,忘記我們學習,並不是為了考高分,而是為了體驗探索人生,尋找生命意義。羅賓威廉斯在電影中說:「No matter what anybody tells you, words and ideas can change the world.(不管別人怎麼說,語言和想像的確能改變世界)」
然後他繼續說:「我們讀詩寫詩,並非因為詩很可愛。我們讀詩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人類是充滿熱情的。」
「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京都讓我體會詩的真實與美感,讓我感受詩詞的存在意義。
我想京都就是這樣一座詩意城市,若不是來過這裡,或是在這裡居住過,我可能永遠無法理解詩詞裡的美學意境,這樣的城市也讓人興起寫詩與讀詩的欲望,讓人開始懂得享受詩詞的美好。
京都是美學救贖的城市,我那些被升學主義國文考試荼毒摧殘的詩詞美學,那些麻痹無知的美感官能,在京都這座詩意城市裡,竟然被救贖療癒了!(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