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奇蜜0-3歲育兒報】提供育兒教養資訊、和孩子共處的好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多元教養育兒內容。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2/26 第41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吳志揚為何例外?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無感改組與深情慰留間的私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內閣改組應體察民意
民意論壇 衛生紙、燒餅、牛奶…漲聲四起 勞工荷包縮水了
我懊惱、我失職…我搶不到衛生紙
遏阻囤貨 衛生紙可換新裝
從漢城奧運到平昌冬奧 韓國「三十而立」
聯合筆記/是北京違背美國的預期嗎
花蓮震災復原中? 重建問題開始湧現
偏鄉教育 只能「特色」到底?
不擅學術研究 孩子會動手做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吳志揚為何例外?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打迷糊仗的功夫始終一流。立委吳志揚確定不參選桃園市長,依照當初朱立倫提名他出任不分區立委所簽的切結書,他違反「兩年後參選」的協議,應該當即辭職謝罪。但吳志揚賴著不走,黨主席吳敦義竟也說,他的情況要「另外考慮」。

黨主席行事要公正合理,對內才能讓黨員信服,對外才能爭取社會大眾認同,而吳敦義卻在和稀泥。試想,當初一堆立委都簽了切結書,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今吳志揚不願履行責任,已經夠難看了,而主席卻說他可以享受特殊待遇。這說得通嗎?

當初朱立倫提出「二加二」的構想,要求被提名不分區的政治組立委須「切結」在兩年後辭職參選,將位子交給下一棒。其目的有二,一是提供當事人發揮的舞台,二是為二○一八選戰預作部署。現在,張麗善和徐榛蔚都依約參選,吳志揚卻退縮不前,更戀棧立委不退。

這紙切結書涉及兩要件,「參選」與「辭職」,前者的優先性更甚於後者。現在,國民黨卻在其間勾勾纏,打迷糊仗。吳志揚拒絕參選就是違約,不僅應立刻辭職,還須追究其違約責任,但吳敦義卻企圖為他留個巧門。如此一來,遵守協議參選的立委要辭職,不遵守協議的立委卻可以賴下去。吳敦義的賞罰原則,還真逆天。

徇私總要有個限度,和稀泥也得注意觀瞻。吳敦義護航吳志揚的作法,恐怕連死忠支持者也會唾棄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無感改組與深情慰留間的私心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這次內閣人事異動,無疑是民眾歷來最無感的一次改組,扣除國安部門的調整,內政相關部會僅更換了一名勞動部長。勞動部前部長林美珠以罹病為由堅決求去,自難勉強;但卡住台大校長任命案一個多月的教育部長潘文忠,以家庭因素提出辭呈,最後卻在府院苦苦慰留下留任。

該換的不換,不該留的卻強留,是這次改組最令人失望之處。例如,經濟部長沈榮津的知名度僅○.八%,衛福部長陳時中一.三%,教育部長潘文忠二.四%;一般民眾不知道這些部會做了什麼事,連首長姓名都沒印象,賴清德卻讓這些閣員如同隱形人般地做下去。內閣發言人徐國勇說,賴揆原先其實根本沒有改組的打算;弦外之音,是賴揆對這個內閣團隊的表現感到非常自豪嗎?或者他不在乎人民的不滿?

比起「無感改組」,更令外界感到扼腕的,是府院對潘文忠的深情慰留。潘文忠在教長任內唯「政治正確」必從,他把高中生納為課審委員,秉持「反中」原則刪改教科書,任意推翻課審會既定決議。最近,他更假藉程序爭議,將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的人事案卡住,引起社會側目。除此之外,人們看不出他在教育施政上盡了什麼心力,或表現了什麼專業。這次潘文忠或許厭煩了幫民進黨再當政治打手,主動請辭;但不止賴揆三番勸說,蔡總統也極力慰留,彷彿內閣缺他不可。唯一的解釋,就是潘文忠上述作為皆是遵從上命而為,既是「功臣」,當然要好好重用,豈可讓他「抱屈」而去。

這次內閣改組,有一批民進黨青壯世代進入接班梯隊,如海基會秘書長柯承亨出任國安局政務副局長,國安諮詢委員林良蓉出任北美事務協調會主委等。從人才培育的角度看,讓新世代菁英有更多機會上陣,是可喜的事。但是,如果人才的晉用僅著眼於執政黨本身的新陳代謝,而非從全國人才庫中尋覓拔擢,那就只是一黨之私。尤其,黨派性格太強的官員可能僅執行符合政黨利益的決策,未必照顧國家利益,這非僅不是國家之福,更可能損及行政體系的士氣及中立。

觀察這次內閣微幅改組,勞動部長由高雄市副市長許銘春接任,營建署長由台南市府秘書長吳欣修接任,分別為陳菊和賴清德的人馬。可見,此次用人除有「獎功酬勞」的目的,也有派系繁衍之作用,更反映內閣用人圈有內縮的傾向,而已不再講究創意、格局,遑論大開大闔的政治突破。此類布局,政務官的事務化,中央官員的地方化,用人唯親信的「血緣化」,都不是讓人樂見的發展。更何況,這些人事集中於新潮流系的擴張,連民進黨內其他派系都有不滿的聲音,要說其間沒有私心,其誰能信?

原本傳出陳菊將接替吳釗燮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因故暫緩,應該也與擔心黨內外不滿權力過度集中新系的觀瞻問題有關。照理說,如果蔡政府治國的藍綠成見沒有那麼深,如果民進黨內派系爭逐的門戶之見不要那麼嚴重,陳菊出任府秘書長,確實可為蔡英文化解不少黨政歧見。但話說回來,總統府秘書長的工作位高權重,應該不只是為了解決執政黨內部爭端而設,而是為了協助總統推動國政而設。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需要陳菊出任府秘書長的作用,若只是為了借重其元老資歷擺平黨內派系問題,豈不是誤將國家公器拿來當黨的私器運用了?

從這次內閣改組,人們沒看到主政者為國家化解困局、開拓契機的企圖,沒看到內閣整飭隊伍、強化服務績效的規劃,這顯示執政黨對民意的輕視。與此同時,府院卻不斷將職位釋給派系新人,又殷切慰留頗滋爭議的閣員,卻不顧爭議中的問題究竟要如何解決。無感的改組,對照深情的慰留,於是私心畢露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內閣改組應體察民意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蔡政府府會人事改組名單已經公布,今天將進行交接。這次改組國安體系包括外交、國防、兩岸及國安會人事作了全盤性更動,反倒是屬閣揆權責的財經、內政等內閣人事僅勞動部長一人更換。這樣的調整有其關鍵性和重要性,但和民意普遍期待仍有一定落差,政府必須體察這種社會心理,在施政上大開大闔,形塑國家願景,才能真正回應民意期待。

事實上,廣大民眾最關心的核心事項,是生活安定以及所得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政府施政及人事改組必須有力回應這種期待。這次國安人事大幅更動,是因應國際及兩岸情勢變化,讓關鍵位子更能適才適所,但更重要的考量,很顯然是回應綠營民眾對國安首長血統純正的期待,鞏固民意基本盤。這樣的人事改變,如果能夠強化各項政策的說服力及執行能量,當有助於穩定內部,讓政府有更多餘力處理財經、內政等施政不足之處。不過,外交、國防、兩岸皆可視為「泛兩岸」之範疇,若人事調整影響到兩岸政策的穩定性、一致性及可預測性,就可能衝擊社會人心乃至經濟正常運作,這也是國安人事改組成敗的關鍵所在。

和閣揆有關的內閣人事部分,賴清德院長去年9月上任時,更動了副院長、秘書長、國發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及補實經濟部長等職位,再加上這次勞動部長更動,廣義的財經首長已大幅換血,這次改組未作進一步調整,可以理解。至於內政、交通、教育等部會,未作任何更動,則較出乎意料之外,也反映賴揆和內閣成員仍須作進一步磨合;到520蔡總統任滿兩周年、今年九合一選舉情勢更趨明朗後,內閣是否再作更大幅度改組,是未來觀察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府會人事調整,事前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從賴揆上任迄今,政府施政滿意度由明顯上升到再次回跌,反映施政和民意出現落差的根本問題,改組內閣以回應民意,有其必要;二是國際情勢出現很大變化,挑戰有增無減。川普上任迄今,美中關係經過一段蜜月期後,又回到「一山不容二虎」的博弈格局,美中貿易戰如箭在弦上,對全球貿易增添很大變數,再加上近來全球股匯市劇烈波動,一場全球經濟的新變局似正快速醞釀形成,現在內閣應變及開創能力的侷限,已不足以肆應需要,故而要求改組呼聲愈來愈高。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國內變化,是歷經政黨輪替及藍綠不同施政路線後,國人對台灣未來發展的焦慮依然如故,但藍綠意識形態分野卻大幅淡化,中間選民的政治板塊愈來愈大,已有超越藍綠之勢。換句話說,誰有能力領導國家打開新的局面,尤其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將社會焦慮感轉化為追求發展願景的意志力,就會受到最多數選民支持,而不再陷於藍綠意識形態對立。

從這個角度來看賴內閣及蔡政府,或許更能找出施政和民意落差的原因。和林全內閣比較,賴內閣在施政上確實有更強的執行力,尤其在回應企業訴求包括解決五缺問題、勞基法修法等,賴揆展現了無比意志力和高度協調能力,將執行長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不可諱言,內閣整體施政仍不脫前年520蔡政府上路後的既有框架;再和前朝比較,蔡政府經濟施政路線最明顯的不同,是在兩岸、能源等較具爭議性的政策,其他施政看不出有重大實質差異,只是包裝不同而已。

現在國際及國內情勢都出現劇烈轉變,蔡政府最需要的是形塑可以帶領台灣走出經濟困境的新願景,並規劃出一整套有別於過去的新作為,這比內閣改組更為迫切,因為有了新的政策藍圖才能依需要找最適合的人才來執行,不致落入「為改組而改組」的批評,也才是人民真正的期待。

   
民意論壇
衛生紙、燒餅、牛奶…漲聲四起 勞工荷包縮水了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聯合報

近日,國內造紙業者宣布最快將於三月中旬調漲衛生紙價格,引發搶購。其實,不只衛生紙漲價,新年伊始,已有不少民生物資悄悄調漲,如筆者家附近的早餐店,其燒餅蛋價格即由廿三元漲至廿五元,漲幅達百分之八點七。除此,超市的雞蛋、鮮奶等多項民生物品價格也全上漲,民眾荷包縮水,感受尤為深刻。

主計處於二月初發布的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僅百分之零點八八;但與民眾最有感的十七項民生物資平均漲幅卻達百分之三點二七,創下二○一五年三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足可印證。

民眾應瞭解這一波的民生物品價格上揚,其來有自:

一、國際原物料行情居高不下:近二年因受到國際景氣復甦之故,國際原物料行情擺脫了自二○一一年以來至二○一六年的空頭走勢,轉向多頭。最近,摩根大通的研究亦指出,由於通貨膨脹回升,原物料行情將受益,特別是大宗物品行情。若進一步觀察國際紙漿行情,確實明顯上升,如「長纖紙漿美國現貨」行情由二年前的九四○美元 (每噸)一路漲至今年二月的一二一八美元;一年內整整漲二成、二年內則漲了三成。無獨有偶,同時間的「短纖紙漿中國現貨」行情在二年內漲了三成六,近一年內竟大漲三成一,研判其走勢,仍有持續上升可能。準此以觀,業者宣稱反映國際紙漿上漲而調漲衛生紙價格似乎有理,亦非空穴來風。

二、油價上升助長通膨壓力:國際油價波動大,影響因素實不一而足;我們觀察西德州原油價格在二○一六年一月跌破卅三美元,而北海布倫特原油則大跌至卅二美元。近二年間,歷經多空震盪,價格驚驚漲。目前,前者已漲至六十二美元,而後者更漲至六十六美元,未來繼續上漲的機率頗高。油價上漲、推升企業成本,進而轉嫁給消費者;最後,帶動民生各項物品價格翻升。

三、基本工資及薪資調升,牽引物價上升:一方面,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工資上升;另一方面,基本工資調漲下,資方成本上升,只好將成本反映在售價上。國內今年軍公教及不少大型企業調薪,也助長物價走升。據統計,二○一一至二○一七年間,國內每月基本工資由一七七八○元調升至二一○○九元,上升一成七五;而每月經常性薪資則由三六六四六元增加至三九六七九元,漲幅為百分之八點二;但同時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為百分之九點五。換句話說,雖然基本工資及經常性薪資上升,但考量物價購買力結果,實質所得不升反降。聞此,勞動階級真是欲哭無淚啊!

有鑑於上述,公平會應調查是否有業者藉機拱抬物價,或有聯合漲價及壟斷,甚至囤積的現象。此外,政府在考量基本調漲的同時,亦應注意物價調漲狀況,勿讓民眾名目薪資變大,荷包卻縮水了。再者,全球通膨壓力漸增,美聯準會在三年內五次升息,今年預估會有三至四次升息,政府及民眾應該做好通膨準備。

   
我懊惱、我失職…我搶不到衛生紙
何茹/家管(高雄市)/聯合報

一早到超市採購日用品,驚訝發現原本堆積如山的衛生紙,無論什麼品牌都被搶購一空,面紙、廚房紙巾…都空空如也。

回家看報才知「開工日萬物齊漲」,不免為自己的後知後覺、應變不及而懊惱。想到今後不知多少日子,家人要因廚廁小事而困擾,就慚愧不已,一切都因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失職而起。

既而又覺荒謬,號稱科技進步、民生樂利的國家,居然發生萬民囤積衛生紙的事情,我們政府效能真是強啊,難不成大伙要恢復昔日物資缺乏時「挖糞塗牆」的原始生活?國際紙漿原料漲價訊息,政府也跟我這個失職的主婦一樣後知後覺,或者忙於內鬥外鬥,無暇理睬此等芝麻小事?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趁日頭尚早,趕往鄰近賣場搶衛生紙才是正事…

「叮咚」,兒子傳來LINE,洋洋得意地展示前夜的戰果-卅包衛生紙。原來平日不識柴米油鹽的年輕人,在網路同儕鼓動之下,也投入搶購行列!

現實生活比荒謬劇更荒謬。令人不知該哭還是該笑,似乎每個人都「走位」了,家庭主婦買不到衛生紙,毛頭小子倒搶購了一堆。一年初始就發生這麼多匪夷所思的事,真是「貓鼠仔無洗身軀-有鼠味」(有趣味)啊!

   
遏阻囤貨 衛生紙可換新裝
葉昱呈/公(屏東市)/聯合報

衛生紙即將調漲價格,造成民眾搶購。業者如涉及聯合壟斷行為,公平會即應主動查察,以維持市場秩序及保障消費者權益。

另為防範不肖業者大量囤積居奇,等待衛生紙漲價後再釋出,以賺取價差牟利,造成衛生紙一袋難求的現象,建議政府應協調廠商,於調漲價格時更換產品外包裝樣式,並於明顯處加印放大字體之製造日期,與先前生產之衛生紙外包裝區隔。增加的成本由政府補貼,以利消保官、司法單位稽查及消費者辨識,遏阻囤積歪風。

   
從漢城奧運到平昌冬奧 韓國「三十而立」
黃煜/清華大學體育系教授(桃縣楊/聯合報

平昌冬季奧運落幕,距離韓國上次辦理夏季奧運剛好是卅年。這段期間,韓國充分發揮賽事辦理的主場優勢,結合國家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韓國運動界也自豪稱呼自己是全球第六個國家完成大滿貫賽事(指冬夏季奧運、世界盃足球賽及世界田徑錦標賽)的辦理。

事實上,韓國學術界也將這些大型國際賽事的辦理分為三階段,不同階段都有特定的使命。

首先,漢城奧運的辦理是形塑國家的品牌形象。當時韓國政治體制從專制逐漸朝向民主轉型,而奧運會的辦理可以給國際社會了解政治轉型的現況。對內可藉由地主運動員的表現爭取國內各界對政府施政的認同;韓國在當屆奧運獲十二面金牌,排名第四,是歷屆奧運的最佳表現,這也凝聚韓國人心。同時,韓國在地文化也藉此平台介紹給國際社會,包括韓式料理以及影視娛樂;研究也指出幾個國家級企業一方面贊助賽事,另一方面大量引用韓國演藝明星做代言人,這些作為奠定了韓流國際化的基礎。

第二,世界盃足球賽的辦理是提升國家品牌價值。這是世足賽第一次在亞洲辦理,韓國再次展現其國家能量;況且是與日本共同辦理,對曾經臣服於日本統治的韓國能夠平起平坐,對其提升國際地位有所助益。再加上九十年代末期的金融風暴,韓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韓國足球隊充分利用地主優勢踢進前四強,也是史上最好成績,世足賽的籌辦也有助於加速韓國經濟復甦。

第三,平昌冬奧的籌辦則是城市品牌的國際化。進入廿一世紀後,除世足賽及大邱世錦田徑賽外,還辦了兩次亞運會(仁川及釜山)及兩次世大運(大邱及光州);在首都之外,其他主要城市也想利用賽事辦理進行城市再造及國際行銷,此次平昌亦不例外。韓國總統文在寅更利用本次奧運與北韓演出「大和解」戲碼,一方面打造奧運會成為促進和平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則是在國際政治角力戰中擴大自己的籌碼並掌握發語權。國際奧會更樂見自己賽事成為和平的推手以彰顯運動多元價值。

從漢城夏季奧運到平昌冬季奧運的卅年間,韓國政經發展已不可同日耳語,而運動與這些蛻變似乎有一定關聯;不僅大幅提升競技運動水準並帶動運動產業,對於在地文創、經濟發展以及國際政治實力等都有具體建樹。大型國際賽事的辦理需要事前縝密的規劃並結合國家、城市及產業的長期發展,這正是透過運動進行發展的重要思維。

國內過去十年分別有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到台北世大運等國際綜合型賽事,而韓國的賽事策略思維可說是既深又廣,或許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聯合筆記/是北京違背美國的預期嗎
郭崇倫/聯合報

美國前國務院亞太助卿坎貝爾與拜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雷特納,在《外交事務》發表〈中國重估算:北京如何違背美國的預期〉專文,反省美國數十年來企圖導引中國的發展,結果證明徒勞無功。

近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西方政治人物也有類似看法,批評北京不遵循自由民主,警惕北京違反國際規範。坎貝爾他們具體歸納了四方面:經濟上,因為對外開放,爭取市場,經濟自由化開始,但近十年,這個過程停頓,國進民退,國家資本益形鞏固,排斥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

經濟發展令中產階級興起,但不像台灣或南韓,促成了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在經歷過天安門事件與目睹了蘇共崩潰後,中共加強維護統治,政治倒退至不如鄧小平時期,新科技不能促成訊息流通,反用來加強管控。

美國的軍事實力與外交作為,直到二○一○年代初都還能有效震懾大陸,讓中共僅敢稱和平崛起,但是中共逐漸覺得,美國企圖壓制中國崛起,尤其威脅中國在台灣、東海、南海與朝鮮半島的利益,讓大陸別無選擇。

美國曾經企圖將中國的力量導入國際秩序,希望中國能夠扮演「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但北京開始與莫斯科聯手,在國際上與美國作對,甚至建立自己的國際組織與巨型計畫,與西方分庭抗禮。

這些描述也許對,但都流於表面。與其說是北京違背了美國的預期,還不如說是美國違背了國際上的自由主義傳統,無論是自由貿易或巴黎氣候協定,川普政府一個一個退出,反倒是大家歡迎大陸仍然留下來。

其次,北京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是選擇性的遵守國際規範,其中西方批評最厲的是南海仲裁法庭判決,但是美國同樣也是選擇性的遵守;不要忘了華盛頓迄今未通過仲裁庭所依循的母法:國際海洋法公約。

第三,坎貝爾其實最沒資格批評,他在美國政界學界廿餘年,有許多機會把「美國期望」由藍圖化為政策,美國期望的落空,就是坎貝爾與這兩代美國外交菁英的失敗,責怪中國無濟於事,美國需反省自己錯在哪裡。

最後,美中如果是場競賽,卅年下來,美國沒有佔上風,但是中國也沒有勝出。最近大陸越來越夜郎自大,如中央黨校教授曹立稱,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反轉,「如今的中國已經在走一條超越西方傳統的現代化道路」;清華的胡鞍鋼更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現今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早已超越美國,而在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上,不是位居第二,就是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一方面自我檢討,另外一方面洋洋自誇,最後勝敗,不問可知。

   
花蓮震災復原中? 重建問題開始湧現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經過農曆年假,進入復原期的花蓮震災逐漸從媒體消失,事實是進入復原、重建期的震災問題正一一浮現。官員休年假去了,災區只剩少數非政府組織不眠不休地解決災民各式問題,急需公部門、社會給予關注。

震災搶救過程社會普遍肯定,蔡總統的民調甚至止跌回穩。至於防減災,始終未獲重視。花蓮震災救災、復原、重建做得理想嗎?國際上有許多防救災例子可比較,迄今專家給予的成績實在不好看。大官穿梭災變現場毫無意義;現場搜救人員熱忱可感,傾斜危樓掌握不夠,策劃不足,致事倍功半。

救災權責單位最高原則除了搶救人命,另不被輿論左右救災軸線,必須主導民眾的關心走向。例如二年前台南震災,導引民眾聚焦土壤液化、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進而在老屋健檢定調。只見媒體長篇累牘,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花蓮震災則成功聚焦在米崙斷層、「我家在斷層帶上嗎?」土木、結構、建築三領域技師爭搶話語權,試圖主導地震原因往自己專業領域靠攏,敏感且聳動的「斷層」獲媒體青睞,掀起一陣斷層帶關心;經濟部地調所現場勘查,發現米崙斷層是「被錯動」,源頭至今不明,但社會關心度已消失。

進入災民安置、重建、復原階段,問題急遽浮現,但解決的時間相對有限,難度很高。眼前問題集中在「住」。家倒了、紅單子危樓,回不去了,怎麼解決住房?

安置處所關得急促,一八○餘戶、五百多無家可歸民眾租屋需求立刻湧現。尤其縣府明講只提供「短期」租屋補助,房東怕租屋者日後付不出房租,出租意願不高;兩年前台南震災經驗,老人、弱勢、單親、失業等最需要租屋者反而頻遭拒絕。

縣府的慰問金發放對象是死傷、房損,對謀生工具毀損則愛莫能助。一位國中生家長貸款買了輛拖板車,平常靠開拖板車養家,車子砸壞了,只能打打零工,問題是花蓮沒有多少打零工機會,何況銀行催貸款沒有寬限空間。類似因謀生工具毀損生活陷於困境的民眾也是受災戶,且為數不少,能否協調出扶他一把的方式?

天災的復原及重建至少為期兩年,不止是硬體復舊,精神面的復原更是高難度。期待民眾繼續關心花蓮震災後段的復原工作。

   
偏鄉教育 只能「特色」到底?
王麗雲/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聯合報

六龜高中學生學測成績無人超過四十級分,引發社會關注。六龜高中師長強調學生不一定都是讀書的料,希望社會肯定他們讀書以外的優點,六龜高中的老師也願為學生的成績扛起責任。不過,偏鄉高中的問題這樣就解決了嗎?

在六龜設立高中,是政府的教育德政,政府和民間也投入不少的資源,如果沒有這個社區高中,學生可能會放棄升學,六龜高中穩住偏鄉學生,也給他們再三年的機會,培養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長處。由校務評鑑報告及學校網頁也可看到,六龜高中的老師在培養學生上都相當盡心盡力。

不過,學測成績反映的是升學機會,學生回家需要幫忙家務,在學校又要努力發展特色努力得獎,學測成績無法提高,應不意外。政府期望學校設定的教育核心目標為何?應先釐清,才能不勞外界議論,學生與老師的心力,也才能放對地方。

另外,高中已是基本教育學習的尾端,國中小未能彌補的學習落差,常常成為高中教學沉重的負擔,也只好一路「特色」到底,對於各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落差變化情況,我們略知一二,但仍無法完整掌握學校教學的效能,更遑論對症下藥。

最後,學校學生學習的問題,常不是學校造成的,要讓學校做好被賦予的任務,對於教學困境的源頭,例如家庭功能的支持或社區的發展,也要投入有效的、整合的策略,不要讓對弱勢學生的協助,常只是燒半開的水,無法許給學生美好的未來。

   
不擅學術研究 孩子會動手做
鄭榮郎/正修科技大學工管系副教授/聯合報

六龜高中因沒有學生學測超過四十級分,引起社會大眾熱烈討論偏鄉地區是是否有必要設立綜合高中,其實重點不在於設立綜高是否正確的問題,而是城鄉資源差異的狀況。

筆者身為私立科技大學教員,高中職招生是職責之一。在東部知名的高職學校,也是碰到類似問題。學生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就讀科技大學,而是家人給予的觀念就是「畢業後就趕快賺錢」,很多人在入學時就決定畢業就要簽志願役或去工廠工作,這就是偏鄉地區高中職目前狀況,持續升學反而變成少數。

在負責高中職招生宣導過程中,也發現偏鄉地區高中生還是以一般型大學為主要升學管道。其實學測成績作為一般學術型大學入學的依據,是用來檢定學生是否適合走學術路線,但是學測分數並不是一個學生總體能力的指標,分數低並不表示未來的成就比較差。假設實作能力是本身的強項,適合走技術路線,選擇科技大學也有其適合的學習及發展方向,這就是教育的適性原則。

偏鄉地區的高中職學校,也要進行自我改造轉型策略,更不要期待「高中職優均質化」個別學校競爭型補助經費帶來的轉型,反而要根據地方特色,就學生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性發展。如設立產學專班,照顧偏鄉弱勢學生:像六龜高中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設立台水專班,保障學生進台水工作的管道,反而對偏鄉地區的學生更有實質的意義;或是引進技職教育與大學資源,引導學生多元化學習,建立學校間垂直合作的基礎,讓偏鄉地區學生能更了解技職教育的優勢及特色,促進其選擇大學及技專校院就讀之意願。

其實偏鄉地區的老師因資源不足,反而更努力投入教育反轉工作。學測分數不理想,表示學生不適合走學術研究的方向,偏鄉地區反而更需要技職教育,這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其實高中職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就已明確,因此應該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縮短城鄉差距,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加強投入軟硬體設備,鼓勵多元學習,而不是放棄偏鄉學生;更必須跳脫考試分數本位思考,擺脫學測成績至上的觀念。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薛承泰/聯合報

今年參加學測總數十三萬六千人,比去年多了近八千人;不過,大家別高興太早,因為這批大學新鮮人,一部分在二○○○千禧龍年出生,是自一九九八年生育首度跌破卅萬之後,唯一一次有卅萬規模。因學年度的關係,明年大學新生應該和今年差不多。大學招生可鬆一口氣,然後準備迎接後年開始連著十年的摧枯拉朽!教育部更應有積極作為,不要整天把打完球賽的影片,反覆地看,找出誰犯規而裁判沒有吹哨!

一個世紀以來歐美國家迅速發展大學,乃因為大學可作為國家發展的引領;很不幸,一九九○至二○○六年間台灣高教擴張,忽略了人口因素,帶來大學的平庸化與資源的稀釋。近年的國際評比,台灣頂尖大學的排名一直倒退嚕,不要說日韓與香港的大學,中國就有十數所大學超越了台大,連馬來西亞大學也後來居上。

尤令人憂心的,一方面看到台灣的優秀人才加速外流,另一方面台灣培育人才的速度也變慢了,而新科技不斷在他國崛起發展,台灣該如何因應呢?

春假閱讀了李開復與王詠剛所著「人工智慧來了」,書中提到科技的歷史,若把將人類過去六千年濃縮成為一天,○○:○○蘇美人、古埃及人、古代中國人在凌晨發明了文字,一直到二○:○○才有北宋畢昇發明了印刷術,接著二二:三○歐洲人發明蒸汽機,二三:一五有了電力,二三:四三有了電腦,二三:五四有了網路,二三:五七互聯網普及,二三:五九:五○人工智慧到來。這段文字比喻科技創新的快速,這一天雖然剩下十秒,相信還會出現新科技,而每項創新的時間差距,以微秒計算。

對人類來說,永遠要問What is next?如果歷史不是終結在AI,必然會有下一波新科技,誰先想到研發,誰就可以引領世界。面對此,大學能做什麼呢?

兩千多年前,周禮與孔子都曾提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作為學習的內容,至於學習的順序,都是從德行開始。如果不喜歡中華文化,那麼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柏克對大學的期許也可參考。他認為大學教育並非單一的目標,而是多元發展;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負責的態度,批判觀點與思辨能力,均不可偏廢,這些都是學子們進入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他建議大學當局認真思考,學生能從大學帶走什麼?大學又如何協助年輕人成長與發展?

誠然,大學不等同於職業訓練,可是當多數畢業生沒有就業專長時,大學難道不需要檢討?大學當然也可肩負社會改革的責任,可是當我們告訴學生社會存在著不正義,先要訓練其思辨的能力,而不是躁然進行選擇性的批判。一旦知道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退步了,學校不要全怪罪經費不足,不妨也檢視教授們的研究題目是否「為賦新詞強說愁」,研究經費是否灌水?

古人說「相由心生,相由心改」,每天想什麼,面格就會長成什麼;大學校長腦子裡想的,就會影響校格與學風。傅斯年擔任台大校長不到兩年時間,留下「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作為台大校訓,走過近七十年,這八個字今天如何詮釋?國格也是一樣,如果領導階層只知道搞權與爭利,國家又如何能有前瞻性國格?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記得的請舉手!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台灣227萬糖尿病友,照護為何輸日韓、新加坡?
台灣堪稱有最先進的糖尿病藥物,健保也給付,但為什麼治療不盡理想?2017年5月,知名的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分析全球195個國家與地區從1990∼2005年的醫療品質,台灣在慢性病照顧方面,表現不理想,在A段班75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45。

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日本有一家公司,提供「帥哥幫你擦眼淚」服務。壓力大的女性,可以到這家公司看一部催淚影片。感動到掉淚時,一名帥哥會悄悄走到身邊,拿出手帕,拂去你的淚水。這是機器人目前還做不到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