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場情報誌】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學習進修課程等內容,讓你提升職場競爭力!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瞭解高雄市吃喝玩樂好去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3/22 第42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他旅行,你付費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從善款之爭看中央冷對花蓮震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未來40年…中國還有多大成長潛力
民意論壇 台旅法利多? 川普恐難期待
誰被九二共識糾纏?
善意對待國共論壇 為兩岸融冰
聯合筆記/誰需要褒揚令?
學測新制…怕總級分還魂
思維待改 詩贈陳主委
願景回響/老人當自強 銀世代別顧人怨
願景回響/專業+態度 青世代擺脫薪貧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他旅行,你付費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台灣旅行法》不是玩假的。川普剛簽署了這項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不數日,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即翩然抵台。他的到來,和高雄市長陳菊正高調訪美,恰成輝映。

陳菊訪美,黃之瀚來台,雖非《台旅法》通過後才做的安排,卻極符合該法鼓勵美台高層官員互訪的精神,也因而放大了其意義。無論如何,對於在外交上久被壓抑的台灣而言,此法案應是一項值得振奮的突破。至於應振奮到什麼程度,則又是另一回事。

若對照同日的新聞:我國無望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恐將成為「新常態」,以及中共航母「遼寧號」通過台灣海峽,如此穿插觀察,人們對於《台灣旅行法》的意義感受可能更真實些。亦即,我們不能把《台灣旅行法》單純看成一場勝利,它只是開設了一個新的外交博弈機台;在這個遊戲機上,玩耍當然還是有風險的。更別忘了,這個賭場的主人名叫川普。

《台灣旅行法》的名稱,可能有些誤導,但這正是它想要的效果。事實上,這個法案跟一般台灣民眾或美國民眾都沒有關係,兩國人民本來就可以互訪來去,它只是解除了極少數台灣官員訪美的不成文限制。當越多官員想要藉此顯威,人民要付風險及代價就越大。

簡單地說,對民眾而言,《台旅法》就是一個「他旅行,你付費」的概念。高官去美國亮了相,然後台灣被報復、斷交或擋在國際組織門外,則由人民埋單。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從善款之爭看中央冷對花蓮震災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花蓮處理民眾震災捐款,決定將八億善款用於補助觀光及石材業者,因而引發捐款者不滿,不少人要求退還捐款,社會也有不同正反議論。對此,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希望地方政府好好處理,務必讓每個捐款者感受到捐款有被善用。賴揆的態度,彷彿事不關己;事實上,要協助花蓮災民及地方產業重建,中央政府難道一點責任都沒有?

如果大家不健忘,賴清德前不久才以「特別統籌分配稅款」的名義,向全台各縣市發出一百廿億元的大紅包。其中,各縣市一律五億元,各鄉鎮則為一千萬元。由於此舉被批評為「選舉綁樁」,賴揆解釋說,因為去年稅收有盈餘,且「未發生颱風等天然災害」,因此將餘額平均分給地方,不分藍綠都是同樣的金額。這種說法聽似公平,其實卻不合理,也違背了「特別統籌分配稅款」的運用規定。

根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的規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中,有九四%為「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另六%為「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其中,「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是依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各縣市鄉鎮運用;至於「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則是作為支應「地方政府緊急及其他重大事項」所需經費。

花蓮發生震災,除了多棟大樓倒塌,居民受難,橋斷路毀,整個後山觀光產業也受到重創。面對如此嚴峻的天災,行政院竟僅核撥區區三億元供其賑災,這不嫌苛刻嗎?或者,行政院長要把錢省下來,以便到了年底可以當成自己的私房錢再向各地發放紅包?

花蓮縣府將民眾捐贈善款用於補助產業,確實是不智的決定。民間捐款不論多寡,多數人心繫的是受苦的災民,而不是廣義的地方經濟或產業,後者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也因此,花蓮收到廿億捐款,卻將八億元用於觀光及石材業的紓困補助,當然會引起捐款人的不滿。一般民眾同樣會感到不解:產業紓困應該是政府的責任,為何拿民間善款去撒?

這樣的疑問,如果越過花蓮縣府,直接質問行政院,或許能找到更清楚的答案。如同前述,對於地方緊急災難的救助,中央擁有豐厚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可供運用。觀察以往的作法,歷年都有三、四十億元用於天然災害救助。然則,難道花蓮的震災還不夠嚴重,否則中央為何僅撥給它三億元?賴清德批評花蓮未好好處理善款,但作為全國行政首長,他自己真的有把花蓮的災情放在心上嗎?或者以為一句「地方政府的責任」,就可以把中央的職責推得一乾二淨?

震災發生後,花蓮的救災、捐款及重建問題屢屢被拿來與高雄氣爆及台南震災相提並論。從某個程度上看,這有助於彼此參考與改善;但某個程度上,卻也易於過度等化不同本質的事件,而產生盲點。例如,高雄氣爆和台南震災均獲得四十多億元的捐款,而花蓮卻僅廿億元,少了許多。再看三個縣市的財政及產業發展,後山的花蓮高度倚賴觀光和石材加工等初級產業,這兩項產業卻是維繫花蓮地方經濟及就業人口的支柱,與工商發達的高雄、台南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何況,一次震災,僅損毀台南的一座大樓;但對花蓮而言,觀光客止步卻讓全縣傷筋動骨,久久難以復原。

二月上旬當震災還高度受到關注時,行政院震災重建專案小組召集人陳美伶也曾高談要拯救花蓮的觀光和石材兩大產業,並提供兩百億專案融資。而今,中央應做的是,重新檢視承諾,與地方攜手解決民瘼。捨此不為,卻把重擔全都丟給地方,還在一旁冷言冷語,真是於心何忍?

將民間捐款用來濟助觀光和石材產業,這是花蓮思慮欠周,誤用了善款。相形之下,行政院把特別統籌稅款拿去均分紅包,卻不用來幫助眼前的地方急難,更是濫用了人民的血汗錢。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未來40年…中國還有多大成長潛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兩會時參加廣東團會議,被一位年輕代表的發言激發出連串金句,習近平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臨場不經意的幾句話,恰恰就點中了中國新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要害,也為幾年前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最佳注解。

中國的經濟增速近年明顯地緩慢了下來。從中共19大開始,以追求「高質量發展」取代以往的「高速度增長」,凸顯了執政當局不再執著於高速增長的心態。這樣的調整是可以理解的,在理論上,中國GDP總量基數已大,持續高速的難度自然不小,在現實上,以早前的美、日,及稍後的四小龍為例,也是由高速而中速而低速,難有例外,是以現階段中國已把增長的預測值調低為6.5%,至於長期,恐怕對進一步的調低也做好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但畢竟這衹是一種直覺,或最多是一種經驗法則,中國未來還有多大的增長潛力,恐怕還是有必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觀察與評估。

不妨就先以過去改革開放以來40年,分兩個階段作一回顧分析,從1979年到2012年共34年,是大約年平均10%的高增長階段,近五年即2013年到2017年,則是大約年平均7%的中增長階段。前34年高增長之所以為高增長,緣由有四:一、中國走向開放與全球接軌之時,正迎來全球化最新一波的高潮,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數以億計廉價的勞動力,為中國在此一巨大市場中取得了核心競爭優勢;三、體制的持續改革不斷釋放出1978年之前被壓抑住的巨大生產力與能量;四、對環境生態及對農工低階勞動力權益的巨大透支。年均10%的增長,既來自前三者的正面貢獻,也來自第四者的負面貢獻。如扣掉來自透支的不健康貢獻,那麼2012年之前34年的增長應低於10%;換言之,高增長時代的10%,實際上是偏高了。

其次看2013年到2017年。增長明顯減緩,必須看到這是在矯正之前政策錯誤之下的結果,包括對環境生態的透支、對農工權益的透支、過度的擴張政策。這三類矯正均不利於增長卻又不可能迴避,所以理論上,近五年的增長理應高於7%。

對過去40年作了這樣的檢視之後,就可以在這樣的基礎看未來了,比如說下一個40年。

根據經濟學理論,經濟增長一取決於需求面,二取決於供給面,前者通過貨幣與財政政策更多地影響短期,後者一如生產函數所示,靠人才、資源、資本、技術,更多地影響長期。中國執政當局顯然已從過往過度的擴張性宏觀政策中總結了經驗,過於擴張的總需求政策固有利於短期一時的增長,卻不利於長期健康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中就進行了調整,開始強調「供給側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若就供給側的形勢與條件進行觀察及評估,中國未來中、長期展望,具有相當雄厚的潛力。

首先是人才,中國人的智商本就處於世界前沿,教育科研投資又大,大學畢業生一年約800萬,一半是理工科,規模是美國的五倍,印度的十倍;還有許多海歸。近年來中國在許多科技及產業領域突放異采,絕非偶然。

其次,資源(含土地)就人均概念比較,中國不高,但交通運輸飛速發展,鐵路八縱八橫、124萬公里,含高鐵2.5萬公里(全球六成以上),加上公路深入偏僻,土地與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大幅提高。

在資本方面,儲蓄率高是優勢,金融發展相對落後則是短板,要靠改革、政策與人才迎頭趕上。

最後,再看需求側。中國與各國一樣,雖然都將面對「逆全球化」的潮流,但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有14億的人口及已然形成的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

綜合以上分析評估,未來的中長期,中國應有很大機會避過美、日及四小龍的軌跡,持續維持中速以上的增長,並在2030年前後GDP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民意論壇
台旅法利多? 川普恐難期待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聯合報

美國外交政策一向都有延續性,而且不受政黨輪替影響,哪一位總統擔任白宮主人,都很少發生劇烈震盪與自相矛盾的情形,而就算有不一致,頂多也是涉及次要政策的轉變。

近年幾個較大的轉變,包括歐巴馬上任後從伊拉克撤軍,並移軍阿富汗。又如民主黨柯林頓與一九一國簽訂《京都議定書》,共和黨布希總統上任後不但未入法,甚至不再認可此締約行為。

不過不管怎樣,這些外交政策的改弦易張,遠不如川普「急轉」歐巴馬的中國政策。

猶記得川普甫上任,先來個川蔡通話,在美中緊繃之際,去年四月六日川普又邀請習訪美,原本看似就要舒緩,川普竟然出大絕,對敘利亞政府發射五十九枚戰斧飛彈,發射時間更是選在川習晚宴交錯觥籌酣宴時,給習近平洗臉。去年十一月八日川普又變臉,訪中大讚習近平能力,川習倆在故宮茶敘聽戲,蜜月期呼之又來。

習近平大概還在適應川普的擺盪慣性,今年初《台灣旅行法》竟在參眾兩院倏地通過,川普大可十天不簽讓它自動生效,沒想到川普倒是大方簽署入法。這過程中,中共從有點不敢出聲,到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忍不住開始叫囂,「美國軍艦抵達高雄港之日,就是解放軍依照《反分裂國家法》武統台灣之時」。

《台旅法》生效後,這兩天美國亞太副助卿黃之瀚訪台,並且在美國商會晚宴見蔡英文總統,中國官媒嗆聲「武統越來越近」。黃之瀚是否一改過去美國基層官員低調訪台?這很難評估,因為畢竟黃在機場入關時並未發言,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件事情發生的背景,是在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不像俄羅斯普亭還會選個舉做做樣子,在中國威權體制下,習近平站在人大面前,彷彿光明正大要稱帝就稱帝,連向自己創造出來的民意鞠個躬都不必。

川普對付像金正恩這樣恣意跋扈的獨裁者很有經驗,對付習近平會沒有能耐嗎?川普當然有,因為他自己也是民選出來的獨裁者。黑道社會裡,儘管兩個幫派都有老大,但重點在於哪一個才是老大的老大?這一點川普不會放棄,習近平也不會不知道。但是才修憲完,習必須抒發內部壓力以維持穩定,因此最近任何美國官員訪台的動態與對台言論,就算再小,中共勢必都要罵上兩句。

現在的關鍵是,川普這波《台旅法》對台釋出的利多是否已經出盡?如果沒有,川普是否還要向中共要什麼?如果中共忽視川普擺盪回來的力道,川普是否有可能又出大絕親訪台灣?如果真的發生中共只能叫囂不敢怎樣不是很糗?這就是對付川普最難之處,不能不預想有如好萊塢式的電影情節發生在面前。

但神龍擺尾有去有回,不會只擺向一邊,如果中共沉住氣,川普下一步又會回來摸頭,到時候習近平是否能接受?如果習耐住性子繼續陪君演戲,則中國就真的進入了「大國外交」。

蔡政府聰明一點就應該學習文在寅,不跟川普玩但回頭親北韓,川普對這種柔情攻勢,目前為止倒是沒有硬回來的紀錄。因此蔡政府除了被動接受川普這個波段的小惠,對川普倒是不用有過多期待。

   
誰被九二共識糾纏?
陳揮文/飛碟電台主持人(台北市)/聯合報

去年九月,行政院長賴清德自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遭國民黨立委批評閣揆不應該有個人立場,賴清德回應,非常希望後續立委對他的質詢,「千萬不要問我個人的立場。」

前日在立法院答詢,賴清德說,「中國把大門關起來,中國認為唯一的鑰匙是九二共識,這在台灣是找不到。」

請問,這是行政院的立場,還是賴清德的個人立場?

從選前到選後,蔡總統口口聲聲「維持現狀」,馬總統交棒的兩岸現狀,最關鍵的前提是九二共識。二○一六年就職演說與雙十國慶,蔡總統宣示,依照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

中華民國行憲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成立,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是「一個中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其實是簡稱,法案全名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這是「一國兩區」的概念。

換言之,蔡總統沒說出口、或說不出口的潛台詞是,依照「一個中國」、「一國兩區」處理兩岸事務。然而,這兩個原則與九二共識互為表裡,蔡總統雖無九二共識之名,卻行九二共識之實,這就是蔡總統一再向對岸強調的「善意」。

兩岸事務是總統職權,行政院長一而再、再而三,藉由立法院總質詢,針對兩岸關係侃侃而談,獨派大老聽了固然鼓掌叫好,可是,就行政倫理來說,這對總統不敬。

真正當家執政,扛著兩岸重擔的是蔡總統。爾後又要對兩岸高談闊論之前,建議賴清德想想「看人挑擔不吃力」這句話。

另一方面,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立法院答詢說,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主張,這名詞有很多爭議,「這個社會還需要為這個名詞糾纏這麼久嗎?」

在野的時候,民進黨把九二共識妖魔化,執政的時候,無法自圓其說,只好搬出憲法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於間接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政策幾乎「馬規蔡隨」,真正的問題在於,蔡總統拉不下這個臉,在選票壓力下,民進黨無法對獨派與特定媒體交代。

被九二共識糾纏的,不是這個社會,而是民進黨自己。

   
善意對待國共論壇 為兩岸融冰
馮國豪/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聯合報

高雄市長陳菊廿日於美國表示,台灣希望用更多善意讓兩岸之間能有更多對話,她非常擔心現階段兩岸不溝通、不往來造成兩岸停滯的狀況。

然而,暌違一年多年的國共論壇預計將在四月登場,總統府是否放行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仍未可知;如果民進黨政府真的有心釋出善意,建議不妨從核准吳敦義赴大陸開始。

蔡政府會不會放行,目前正反兩方面的看法都有。其中多數認為不會放行,因民進黨政府不會給國民黨任何壯大機會,兩岸關係一向是國民黨強項,如果中共透過國共論壇放出更多善意,對國民黨今年選舉會加分,因此擋下吳敦義讓國共論壇破局,符合民進黨最大利益;但也有學者認為,在兩岸僵局的今天,讓吳成行,也算對中共當局釋出善意,讓兩岸有融冰機會,民進黨政府也可趁此化解兩岸僵局。

其實兩岸僵局已造成台灣經濟上重大損失,這樣的僵局不應該再繼續下去。這次國共論壇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未來國共要談的問題,如台商投資保障,恢復開放兩岸觀光人數及陸生研修或者就讀,甚至大陸廠商來台投資問題,亟需一一解決。

筆者以為民進黨政府不妨利用這次機會,對國共兩黨都釋出善意,建立一些管道突破兩岸僵局,如同二○○五年連戰赴大陸破冰之旅一樣,為兩岸關係突破,帶來兩岸榮景。

筆者也希望國民黨不要把國共論壇當成未來選舉的工具,應該從當前台灣同胞需求的角度去了解,尤其是在大陸對台卅一項政策公布之後,台灣還應該向中國大陸爭取哪些東西?而更要防止大陸掏空台灣。例如台商台生到大陸去之後要怎麼樣有效的保護他們?

筆者呼籲,國民黨和民進黨政府間是否應該在國共論壇前,先坐下來談一談有什麼東西是政府可透過國民黨去向中共爭取的,不要一味排斥國共論壇,同時國民黨應要主動了解有哪些問題可協助政府與中共溝通的。

如果川普和金正恩都可以坐下來談,兩岸沒理由繼續現在的僵局,而國共論壇累積過去十多年的經驗,也應該讓此一平台繼續下去。國、民兩黨也應有雅量為了台灣民眾共同利益進行建設性討論,只要對台灣民眾有利應當可透過國共論壇完成,兩岸僵局也許可融冰。

   
聯合筆記/誰需要褒揚令?
林河名/聯合報

作家李敖、詩人洛夫日前相繼辭世,文化部第一時間都表示將呈請總統褒揚。但去年辭世的詩人余光中未獲褒揚令,文化部長鄭麗君說「沒有不友善的想法」,文化部官員卻坦承「沒有討論過要簽辦」,這些回答讓外界疑惑:褒揚標準何在?

就在李敖、洛夫辭世之前,余光中未獲總統褒揚令剛好引起文壇議論。家屬認為余光中生前未汲汲營營於獲獎聲名,身後也不會在意總統是否頒發褒揚令;但因不久之前,同為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永平、鄭清文辭世,均獲頒褒揚令,余光中獨無,讓文壇抱不平。

依現行「褒揚條例」第四條規定,「明令褒揚或題頒匾額,除總統特頒者外,須經行政院之呈請。」也就是說,除經由行政院呈請總統褒揚外,總統亦可自行決定是否特頒褒揚令,過去也不乏總統特頒的先例。

對於余光中未獲褒揚,府方強調「只要符合相關規定,由各單位依法來請頒,總統府都會依法頒發」,但總統府卻不提總統有權「特頒」。

由於余光中在一九七○年代曾引發鄉土文學論戰,一篇「狼來了」的文章被認為打壓台灣鄉土文學,文壇猜測,當年的歷史公案讓詩人形象受損,或許是未獲褒揚的主因。

但依褒揚條例,條文列舉可獲褒揚的情形多達十種,只要對國家社會有特殊貢獻即可,並非「完人」才可獲得褒揚。例如,蔡總統去年曾褒揚法務部前部長蕭天讚,而蕭天讚是在一九八九年法務部長任內,因涉及第一高爾夫球場關說事件黯然下台。可見,褒揚標準並非只能「有功無過」,否則要論一生功過,幾人夠格獲褒揚?

李敖辭世後,蔡總統特別稱許他對權力者不假辭色;鄭麗君也說李敖是對抗威權體制的一代文人,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卻認為李敖「不斷公開傷害台灣、傷害中國民主運動」,絕對不該受到褒揚。由此更可見,功過言人人殊,各有各的評斷;結果,不待綠營內訌,家屬已婉謝褒揚,讓李敖身後繼續笑傲江湖。

文章千古事。作家留存作品,能讓後人捧讀,已是至高無上的殊榮。余光中或李敖,其實都不需要褒揚令。

到頭來,最需要褒揚令的,反而是執政當局。執政者透過「選擇性頒發」,好其所好,惡其所惡,也讓外界見識何謂「政治正確」。

   
學測新制…怕總級分還魂
鍾邦友/高師大兼任助理教授(高雄/聯合報

學測總級分將於明年走入歷史,最高四科也只有六十級分,未來同級分人數勢必增加。為此招聯會擬三種篩選新方案,但多半換湯不換藥,屆時第二階段加考筆試的機率恐大增。

學測設計是將各科考試原始分數,轉換為模糊化的十五級分,倘若死守這個緊箍咒不改,就算再怎麼加權,還是在錯誤的地基上疊床架屋。

解決之道是增加級分數至廿五至卅,或是通過第二階段的學生便直接比較原始分數,則所有問題便能輕鬆解決;然而這又犯了分分計較的忌諱,所以增加第二階段的筆試成績便可能是唯一途徑,最後學生的負擔怕是依舊無法減輕。

廢除總級分後,還需提防某些校系用變相方式綁住各科均優學生,如熱門的台大物理系,今年雖然不看總級分,但國文、英文要前標、社會要均標的門檻,第二階段再加考數學與物理的筆試,所以各科都跑不掉。假使遊戲規則不改,有更多校系都用這種方法暗渡陳倉,總級分依然可以還魂,學生豈敢輕易放棄某一科?

   
思維待改 詩贈陳主委
許文彬/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陸委會/聯合報

陳年思維待改變

明察墨綠謬觀點

通情達理來面對

兩岸危機在眼前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陳明通新官上任,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大陸涉台系統人事也更替,新任者可謂皆為歷練過國際場面的政務菁英。而美國總統川普亦於斯時,正式簽署了「台灣旅行法」。

台灣、美國及中國大陸的互動情況,進入波濤起伏的新階段。陳主委如何發揮「以小事大以智」的先賢智慧,讓台灣走上一條安穩繁榮的正確道路,正考驗著「陳教授」轉換生涯為「陳主委」角色的能耐。

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乃是歷史遺留問題,必須找出「往前看」的最大公約數。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曾就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所稱「固有之疆域」領土範圍界定作出第三二八號解釋,提及「歷史上」及「政治上」問題之概念,正可啟發執政當局處理兩岸事務的智謀,值得深思。

   
願景回響/老人當自強 銀世代別顧人怨
余曉梅/家管(南投市)/聯合報

我是三年二班的,看了十九日聯合報願景工程,我把「青年看長輩:努力跟上時代 不是很動人嗎」的報導拍照LINE給十二位朋友,從五年級生到八年級生都有。

五年級生的女兒回:「小學同學知道妳會用電腦打文章、寄電子郵件,會用LINE,覺得妳很厲害,有跟上潮流」;六年級顯示已讀或回貼圖;七年級的圖書館志工夥伴回:「您是最棒的長輩楷模」;八年級的圖書館員回:「我覺得妳很厲害,會用LINE跟我們互動,分享資訊給我們,所以我不會排斥喔!」

報導中王漪老師說,年輕人在社群上看到長輩加入,就驚呼「你媽來了,快跑」,我覺得超好笑,所以把它畫線。

我贊同王老師的說法,「老不老,潮不潮,是個體差異,不是世代」。我常對跟我抱怨年輕人的老人家說:「老人要自強,別成為惹人怨的老人家」。

老人要自強,要把自己身體顧好,養成運動的習慣,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走出戶外,不要老待在家裡,容易胡思亂想,結果想出病來。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去做,如交通方便的話,可以自己搭車去看病、出遊,一回生兩回熟,習慣成自然,我現在常背著背包搭客運全台跑透透,有時自己,有時三五好友。

老人要放下、少囉嗦,更別依老賣老,晚輩的事有能力就幫,沒能力就放下,免得把自己身體弄壞,更增加兒女負擔;兒孫自有兒孫福!

   
願景回響/專業+態度 青世代擺脫薪貧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聯合報

從聯合報願景工程「世代共好」系列報導中,不難發現各世代間最大的歧見,乃在因價值觀不同所產生的認知差異,自然面對事情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也截然不同。如何透過對話、聆聽與溝通,是屏除成見相互了解,讓台灣更好的方法。

對走過兩岸對峙風雨飄搖的銀世代而言,手提一卡皮箱跑遍全世界,開疆闢土,造就「台灣錢淹腳目」的奇蹟。那一代企業家交棒到第二代手上,某些人因眼光獨到跳脫窠臼,開創有別以往的企業版圖;也有人判斷失準毀掉江山。

現在年輕人因薪資倒退,過著「不得不斜槓」的生活,正面想是發展多元職能,然而現實卻是有太多人身兼數職仍窮忙。

同樣一批人走出校門,有些人步步高升收入節節看漲,有些人卻過著低薪過勞生活!這是一個靠專業素養和任事態度賺錢的時代,年輕人若無一技之長,又不肯努力學習,看時薪較高就跳槽,永遠只能當個打工族。

大學文憑貶值,剛步出校門初期當然得忍受薪貧生活。但只要態度正確不怕吃苦,眼光放遠,在職場上如同脫水海綿般用力汲取經驗,有一天當你在專業領域中懂得比別人多時,走到哪都不怕沒飯吃!

俗諺說「溜溜瞅瞅,食兩蕊目睭」,當年有個十多歲的小伙子到都市找頭路,在香腸肉鬆鋪工作。頭家不願意配料秘方外洩,幾斤肉加多少料沒人知道。小伙子很用心,長期下來終於抓出個頭緒。多年後成為知名肉鬆香腸企業的老闆。這故事告訴我們,專注、努力、用心,就可以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地方。

如今房價高漲,若非家有恆產,年輕人要十幾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因此筆者並不反對青世代追求「小確幸」,偶爾犒賞自己,吃頓美食或出外旅遊,均能儲備再出發的能量;但是若入不敷出,工作幾年都湊不足一筆旅遊經費,甚至還得借錢度日,原因何在?自己應該心知肚明。

   
善用"shape"這個字 就連懷孕、喝醉也能用!
Shape是形狀、輪廓,可以表示身材的「曲線」、個性的「樣子」。而shape還有一種可能,是婉轉表達懷孕了。口語中,則是還可用在一種狀況,就是喝醉了。

如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很多孩子只要遇到一點點不稱心的事,就會開始大吼大叫,亂鬧脾氣。好的情緒管理是孩子一生必學的課題,爸媽可利用五個方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