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新新聞》是國內政治新聞雜誌的第一品牌,閱讀【新新聞電子報】,讓您洞悉局勢變化,成為時代領袖!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4/11 第421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吞掉的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言論自由與石文傑被噤聲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低薪問題沒有捷徑可走
民意論壇 憑什麼批評葉俊榮在陸講學
卡管違法亂紀 監察院應該彈劾
聯合筆記/國土計畫的哀愁
陸拒洋垃圾 蝴蝶效應恐撼台
夾娃娃機店的隱憂…
政客的話 就像隔日作廢的車票
一言能喪邦… 賴揆台獨說太直白
轉換賽局 重返兩岸協議模式
余天女兒、紀政姪子… 政二代參選 別當「靠爸族」
林中斌/金習會的潛因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吞掉的話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在陳菊力邀下,蘇貞昌出馬競選新北市長,似已箭在弦上。民眾立刻翻出八年前的錄影,當時蘇貞昌在保安宮前宣布角逐台北市長,強調自己不選第三次台北縣長,是為了「樹立民主典範」,將力拚選上首都市長做好做滿。然而,八年前的承諾,綁得住蘇貞昌嗎?

其實,人們不必擔心蘇貞昌吞下自己的話會消化不良。「不選第三次」的承諾,就算蘇貞昌吞不下去,他也太容易吐掉了。甚至,已有網民幫他想好台詞:當年承諾不選「台北縣長」,如今北縣已升格「新北市」,所以他是「第一次」挑戰這個職位。

對政治人物而言,食言而肥原是易如反掌的事。去年初傳聞陳菊要高升中央,她以自己「對高雄市有責任」為由否認,並強調她和團隊會做好做滿。而今她即將接任總統府秘書長,也僅撂下一句「關鍵時刻需要去協助」就走人,行前還把多名團隊成員送到中央任官,志得意滿。二○一四年賴清德參選台南市長,也誇下海口一定做滿四年任期;但他去年把擔子丟給代理市長,對台南鄉親可曾有過一句交代?

因此,要用八年前的話綁住蘇貞昌,其實是枉費心機。事實上,細心的選民還可以發現,蘇貞昌當年在保安宮的誓師稿,今天拿來用仍然力道飽滿:「貞昌參與每一次選舉都是神聖的,絕不苟且;黨要我承擔這個使命,我就力拚,選就要贏,贏就要做滿。」但那一次,他以十二%的差距敗給郝龍斌。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言論自由與石文傑被噤聲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政府把四月七日鄭南榕自焚日定為「言論自由日」,今年此日雖隆重慶祝,氣氛卻大大變調。所謂的「言論自由」,在政治操弄下,呈現出衝突和諷刺交織的荒謬感。

賴清德出席內政部舉辦的言論自由研討會時說,現在是民主時代,政府的角色已從言論自由的「殺手」,轉變成言論自由的「推手」。他身為行政院長,也能在立法院說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並提醒中國要保障言論自由。他夸夸其談,立即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從國台辦到官媒都強烈批判,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賴清德企圖辯稱「我沒說我主張台灣獨立,……我是去做這工作」,但他去年在立院說過「我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豈能抵賴?他不僅漠視閣揆的言論責任,又無限放大言論自由。

政府首長的言論往往帶有政治意涵,其政治效應遠超乎一般民代的談話;因此賴清德發言更應注意其言論責任,不能以為這就是言論自由。賴清德去年在立法院自稱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蔡英文曾為他辯白:「相信賴清德知道分際和整體政策走向」;但他仍繼續發言,無視自己的發言侵犯了總統職權,更不在乎自己口出狂語引發台海生波,也對僵峙的兩岸關係火上加油。賴清德明顯僭越憲政的角色分際、蔑視自己的政治責任,也混淆言論自由的內涵。

事實上,言論自由作為基本人權,並不是為了讓政府官員自我誇耀說嘴;其主要意義,在要求權勢人物應聽取異議者或弱勢者的不同聲音,讓不同的意見享有表達的空間。誰料,民進黨卻顛倒因果,把言論自由當成自己的特權,卻不容許他人發表不同看法。賴清德破壞憲政分際、輕忽政治責任,而夸言「閣揆的言論自由」;但蔡英文總統卻輕描淡寫稱賴揆只是「一個誠實的人」,還說他「政策上支持維持現狀」。果真如此的話,蔡英文能再教賴清德公開說出「支持維持現狀」之語嗎?

諷刺的是,就在賴清德誇示民進黨政府是言論自由「推手」時,國家人權博物館卻上演了一場「扼殺言論」的大戲。起因是,國家人權博物館要採購戒嚴時期查禁書刊,因經費不足,退休國中教師石文傑慨然捐出畢生珍藏的幾萬冊圖書雜誌;今年言論自由日所展出的禁書,主要為石文傑所捐。然而,開展當天,石文傑應邀出席卻被禁止發言,現場只剩「官員的言論自由」。

一場實施言論管制的「言論自由展」,這還是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的活動,多麼可笑?可以看出,這項展覽的實際目的,其實只是為了消費戒嚴時期的言論審查,以凸顯自己的民主績業;它卻沒想到,自己採取的手段與威權時代別無二致,而且還更為心虛。讓人不解,這個政府到底在怕什麼?試問:如果只有閣揆和官員的言論自由,卻沒有民眾及異議者的言論自由,民進黨政府在自豪什麼?

正因為民進黨的言論自由是「選擇性的言論自由」,所以對某些類型的言論自由刻意無限放大,於是太陽花學運的占領和破壞行為都可以被縱容,慈湖潑漆也可稱為政治意見的表達,這實則是在破壞法治。其間之區別,民進黨難道無法理解?否則,為何賴揆能將自己的恣意越權誇示「台獨」說得那麼冠冕堂皇?包括教育部三個月來極力「卡管」,除了濫用權力,當然會造成大學校園的寒蟬效應。這些讓人噤聲的濫權作為歷歷在目,蔡政府敢自稱是言論自由的「推手」,不是謊言,而是笑話。

賴清德將其「台獨」主張說成「言論自由」,只顯示他在「民主」這堂課上恐怕還是個小學生。至於石文傑在人權博物館「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上遭到消音,則說明在今天,噤聲仍是日常。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低薪問題沒有捷徑可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蔡英文總統將解決低薪問題,列為2018年政府施政首要任務,行政院也積極研議具體對策。據報導,行政院近期將提出解決低薪策略方案,從調漲基本工資下手,把調高「時薪」列為今年第3季基本工資調整重點,由國營事業及承攬政府公共工程採購者帶頭,為臨時工及派遣勞工調高薪資。

政府很想解決低薪問題,也努力在找方法,但經過長時間檢討,可以拿出來的處方,似乎只有調漲基本工資這帖特效藥,其他措施及中長期做法好像僅是陪襯,主事者也沒有認真看待。政府態度何以如此?追根究柢,是因為基本工資調整操之在政府,而且有具體數字,在今年這樣重要的選舉年,開這張支票既容易看得見,也可以討好勞工階層,對選情有加分效果。

例如,今年初蔡總統與媒體餐敘時表示,勞工最低薪資3萬元,是她心裡的夢想。隨後,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接受廣播專訪時即表示,如果基本工資每年調升6%到8%,在四至六年內就可提高到3萬元,達到總統的夢想。雖然小英稍後回應,基本工資調幅跟經濟現實還是要有一定程度連結,相關談話「只是一種數學的算法」,但行政部門的盤算,始終沒有脫離調高基本工資的方向,媒體報導也再次說明政府打這張牌的強烈意向。但為避免對企業衝擊太大,擬從調高和臨時工及派遣工相關度高的時薪著手,希望舒緩基層勞工低薪問題。

然而,調升基本工資既操之在政府,何以歷任政府未善用這項工具來解決低薪問題?是因為過去政府向資方傾斜,而蔡政府才重視勞工的聲音?還是調升基本工資並不等同於解決低薪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分析及解答這些問題,希望也有助於蔡政府重新思考解決低薪問題的正確處方。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低薪是台灣的普遍現象,和保障勞工最低生活水準的基本工資不必然相關。根據主計總處去年11月統計,國內受僱者平均月薪37,703元,約為基本工資的1.8倍;如果包括非經常性薪資則為49,989元,約為基本工資的2.4倍。所以,大多數勞工薪資都超過基本工資,但和其他國家比較,台灣薪資水準明顯偏低,和同為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南韓差了一大截,去年甚至被北京超越;如果薪資停滯的惡性循環不打破,很快就會被許多開發中經濟體趕過。

其次,台灣低薪問題約從2000年開始惡化,當年台灣平均薪資水準還高於南韓,和新加坡、香港差距也不算太大;但18年後的今天,台灣平均薪資約僅南韓的一半,和新加坡比更是望塵莫及。十幾年的巨變,可說肇因於結構性因素,是過度依賴代工出口成長模式造成的後果。

第三,因為經濟長期貧血式成長,且代工模式側重於降低生產成本,因而企業聘用廉價外勞、臨時工及派遣工的數量大幅增加,進而使低薪問題加速惡化。

第四,民間投資長期低迷,企業擁有龐大現金,也不願加碼投資台灣。投資不足成為提振國內就業和薪資的最大阻礙,但政府卻無力扭轉形勢。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歷任政府即使同為綠營的扁政府時期,對調升基本工資都極為謹慎,深怕傷害了眾多企業及經濟成長,反而影響企業加薪意願及就業機會。蔡政府師法中國大陸、南韓等做法,要從提升基本工資來改變低薪結構,其立意固佳,但如何避免各種可能的後遺症,似乎缺乏評估及精確計算。

我們要提醒行政團隊,解決低薪問題沒有捷徑可走,政府必須從改變經濟成長模式、產業發展及勞動市場結構等作通盤考量,採取綜合性對策及精準有效的長短期措施。調高時薪或一般基本工資,只是輔助性做法,不能、也不應當成解決低薪問題的特效藥。

   
民意論壇
憑什麼批評葉俊榮在陸講學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葉俊榮部長遭到藍營踢爆,說是在浙江大學列名為兼職教授,情節一如管中閔。於是,藍營政治人物以及挺管的台大教授,立刻要求比照卡管,同樣對葉俊榮進行全面的起底清查。天啊!你們乾脆加入民進黨算了。

教育部對管中閔在大陸高校列名兼職情事,假裝不知內情,要對管中閔全面起底清查,是鬥爭他,背後動機是協助特定人士爭搶台大校長,採用的手段是法西斯加共產黨慣用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在道德上是錯的,在價值上是褻瀆的。

教育部從部長到人事處長這樣低級模仿極權政黨,不但侮辱台灣整體,也侮辱他們想要幫助的那位候選人,就算他們最後成功摧毀管中閔,人家也不會還想要這個位子。管中閔垮了,不論誰最後勝出,都會是眾人嗤之以鼻的小丑,連帶下一任遴選委員,也會成為公認渣滓。

葉俊榮在浙大講學,對兩岸都是好事。大陸法學發展不如台灣細緻,在葉俊榮挹注下必然精進,也能縮短兩岸法律文化差異。反過來說,葉俊榮在大陸講學內容,也會用來檢視他在台灣作為,因此對葉部長政治生涯多少起一些道德制約作用。因此兩岸都受益。

如果眾人記憶猶新,葉部長在九零年代最強調的是正當程序,民進黨執政後,他立刻改變,提出全球化時代一定要重視行政裁量權。這樣的轉向,對律師或政客而言是靈巧,但對學術而言,是不忠。要是葉部長在大陸多講學,受到大陸重視,他就會更尊重自己的學術,不會跟風調整自己的學說。

無論如何,對葉部長在大陸講學採取政治騷擾是不智、不道德、不合理。對葉部長在大陸講學的紀錄,不但應保留,而且應讚賞。大陸學術界不因他是台獨,就抵制他,而他自己也不因政治立場,就保留所學,不予傳授。這是學術超越政治的典範,是兩岸交流的佳話。

如果為了政治,要求教育部把對付管中閔那套,照樣對付葉俊榮,那豈不是一丘之貉?全台法西斯化?並且鞏固教育部卡管的正當性?如果真要質疑葉俊榮,也絕不能以他從事兩岸學術交流為對象。充其量,可針對他說沒有領取演講費這點,懷疑他誹謗浙大對學術倫理不尊重,對台灣學者不尊重。

   
卡管違法亂紀 監察院應該彈劾
胡致中/律師、退休法官(台北市)/聯合報

管中閔校長聘任案,教育部成立跨部會諮詢小組,使爭議愈加複雜。

管中閔當選校長,在場包括部派遴委三人及其他遴委未有人異議,落選四位候選人尊重選舉結果。足證遴選過程符合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並無違法無效之事由,應認管合法當選台大校長。

大學法對遴選委員,未有迴避規定,依校長遴選辦法之限制規定,遴委蔡明興雖為台哥大副董,與獨董管中閔僅為同事,亦無迴避必要。管中閔在競選前向台大報備兼任獨董,自難認有隱匿;當選後辭去獨董,如有利益衝突,亦屬當選校長後之議題,與本次當選無涉。

至於論文爭議,不僅台大誠信辦公室開會認抄襲不成立,復經暨大調閱張姓研究生碩士論文,確有列註出處屬實。中研院亦說明該論文用自己研究材料,無列註必要。足證明論文並非抄襲。

管中閔卸任後赴陸三次均係參加國際會議或短期講學,有台大人事室查證屬實,教育部也直認此非法所禁止。廈門大學亦函復台大:「未聘管中閔兼職授課,沒有支薪,也未擔任該院碩、博士指導教師」,自不能以無確切證據之爆料,據為廈大兼職之認定,拒發聘書,顯非正當。

國立大學校長應由遴選會遴選產生,報由教育部聘任,為大學法第九條所明定,法條僅曰「聘任」,未稱「核聘」,旨在排除公權力介入校園自治,保障憲法學術自由。遴選會遴選校長,非校內其他單位所能取代。校務會議無權推翻遴選會選舉結果,教育部尤不能藉監院調查及檢察署偵查或其他事由拒絕校長聘任。

管中閔一月五日當選台大校長,教育部長迄今藉故不聘任,筆者認有左列之違法失職,監察院應行使監察權彈劾之:

一、遴選會遴選管中閔為校長,部派遴委三人具有監選角色,當時並無任何異議,足證遴選程序並無違法,況遴選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確認管中閔當選校長資格「毫無疑義」,潘文忠部長延宕三月未聘任,顯屬違法亂紀。

二、潘部長藉未證實之報導,進行卡管,使台大校務決策陷入空前危機,有明知應聘任不聘任之違法失職。

三、教育部一再製造事端,阻擋管中閔就職,其玩法弄權,尤見目無法紀。

台大非一人之台大,屬全國青年之台大,其上升或下沉,關係國家之榮辱,摧毀台大,皆為國賊,蔡政府不能縱容違法。

教育部前後八次下令卡管,口說依法行政,實為違法亂政,踐踏遴選會,貶損遴選委員在學術界地位及高貴人格。台大校務會議對校長爭議提案作出擱置決議,緩和師生對立,展示台大對良知、正義、公道之堅持,教育部應迅速聘任校長,為國家留住正氣,更讓台大在世界排名向前。

   
聯合筆記/國土計畫的哀愁
鄭朝陽/聯合報

兩年前公布的「國土計畫法」即將在本月底公告子計畫「全國國土計畫」,成為國土利用最上位的法定指導原則,政府宣稱要藉此重建國土秩序,環境團體卻批評「放水」、「給縣市過高的自行裁量權」,面對挑戰,這部「國土計畫」也映照出台灣在土地利用、政治制度等矛盾現象。

很多人都嫌台灣擠、亂、醜,主要亂源就在於沒有國土計畫,從長在農地上的違建工廠,到中央和縣市一起養出來的「蚊子館」,都能歸咎國土計畫的殘缺,搭配逐漸茁壯的民粹政治,讓殘破的環境難以收拾。

喊了多年的國土計畫法完成立法後,尚有三個「兩年任務」,除了本月底公告「全國國土計畫」,民國一○九年要實施「縣市國土計畫」,一一一年四月底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後,國土計畫才算大功告成。

全國國土計畫是台灣首度用農業發展、城鄉發展、國土保育及海洋資源四大功能分區,取代過去區域計畫繁複的土地分區,分類較為簡明,最大的效用是成為改善縣市都市計畫浮濫的框架,明訂國土可開發、有條件開發、絕不可開發的層次與範圍。

但以十二萬家違法工廠占據農地的現象為例,環境團體主張清楚定義優良農地,確保農業發展地區和糧食安全,並全面清理違法農舍、工廠。政府對優良農地定義略有出入,也自認對違章工廠較為務實,考量農地汙染難以恢復、在地就業與產業價值等因素,容許縣市政府自訂農地清理計畫,讓已群聚的農地工廠付出合理代價才能就地合法。

另一個大爭議是授權縣市自訂國土功能分區與空間計畫,依目前諸侯坐大的政治生態觀之,環境團體自然擔心未來國土利用恐更無法無天。

其實,這些擔心其來有自,也都難以解決。好比取締農地違章工廠,權責就在縣市,縣市長、民代都有選票考量,中央的國土計畫做得再好,也敵不過地方的不作為。台灣的制度就是規範不了貪婪的人心和腐敗的政治。

環顧先進國家的國土計畫,最終都在第一線的城市落實,中央以原則性指導居多,成功關鍵仍是城市首長與決策幕僚的遠見。

另一個能救國土的,就是強大的公民社會,這也是中央在制度面要設法落實的機制,讓資訊公開、公民能真正參與,才能由下而上,讓國土計畫不再是黑箱與密室的遊戲。

   
陸拒洋垃圾 蝴蝶效應恐撼台
沈迺訓/服務業(高雄市)/聯合報

今年是全球垃圾災難元年,原因是中國大陸環境意識抬頭,不再接收海量洋垃圾,已使歐美日等眾多國家陷入窘境。大陸原是全球最大資源回收中心,短期內勢難建立去化管道;目前台灣仍無傳出相關災情,但恐將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隨經濟起飛,中國大陸廢棄物問題日漸嚴重,加上近年環保意識高漲,終於提出限制和禁止固體廢物進口措施,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特定紡織品廢物進口。禁止洋垃圾入境,是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個人造業個人擔,各國產生的垃圾理應自行設法處理。

但中國大陸作法已在全球形成蝴蝶效應,英國各地回收廢物站外的垃圾開始堆積如山;香港一批廢紙因「分類不當」遭拒收;韓國首都多數垃圾清運公司不再回收PET塑膠瓶、白色聚苯乙烯餐盒;美國要求中國不要進一步禁止進口廢金屬…各國窘境顯示平時未積極建立國內處理再利用管道,過度依賴出口去化垃圾,實在有愧先進國家之名。

台灣表面風平浪靜,實則已成大患。新聞報導今年廢棄物違法棄置案件暴增,包括用人頭租地、深山傾倒等方式,因國內廢棄物處理能量不足,再利用管道有限,如地雷般在各縣市引爆,而相關回收資材如廢紙、廢塑膠也因崩盤乏人聞問,政府如再不出手處理,廢棄物將成為不亞於空汙的環境噩夢。

危機亦是轉機,政府應趁此時檢討國內長久以來廢棄物處理能量不足的問題。另外也該重視再利用管道的暢通性,在不影響實質環境安全下,透過鬆綁相關法規,使擁有資金、技術、人才的民間企業,在政府協助下,建構足以自給自足的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不僅能挽救垃圾危機,更能凸顯我對於環境責任的承擔與重視,贏得國際尊重。

   
夾娃娃機店的隱憂…
陳宏煇/教官(新北市)/聯合報

滿街都是夾娃娃機,國稅局呼籲業者應繳納營業稅,筆者更擔心的是夾娃娃機的隱憂。

夾娃娃機店愈來愈多,可能成為治安死角。筆者住家附近半年來開設了五家夾娃娃機店,店內整天燈火通明,角落都設有監視器,但深夜聚集許多喝醉民眾、遊民和野狗,聲音吵雜,不時高聲謾罵,經過的婦女和小孩都會感到害怕。

過去台灣也曾一窩蜂開蛋塔店,熱潮一過,蛋塔店幾乎倒光光,民眾玩夾娃娃機都是存著「以小搏大」的心態,一旦都夾不到,就不想再玩,滿街的夾娃娃機店,可能會步上蛋塔熱的結局。

夾娃娃機店愈來愈多,可能影響學童身心。很多學童放學會去玩,但有些夾娃娃機放的是兒少不宜的公仔或物品,容易影響學童身心。

夾娃娃機店業者應依法繳稅,並派專人定時巡邏和清潔維護,避免成為治安死角;機台內也不應擺放違法或有礙觀瞻的物品,以免影響學童身心。

   
政客的話 就像隔日作廢的車票
洪長源/文史工作者(彰縣二林)/聯合報

蘇貞昌說不選第三次新北,還拿美國總統華盛頓作比喻,當時讓人動容;如今受不了誘惑,在三敦四請之後還是可能三度參選,受到抨擊。

出門搭車,車票上都會註明「限當日有效,隔日作廢」。政客的話就像隔日作廢的車票一樣,其實也不只蘇貞昌。宋楚瑜二○一○競選台北市長落選後,不也是宣稱退出政壇嗎?後來又成為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也一樣,在台北市長選舉中說過:若落選將退出政壇,但退出了嗎?

政客就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必要時鞠躬道歉或掰個理由,又不是什麼難事,況且道歉也是一種作秀方式。誰說過要退出政壇,誰說過不選什麼,平常心視之就好!至於接不接受,就由選民決定吧!

   
一言能喪邦… 賴揆台獨說太直白
孫楨國/退休教師(彰縣和美)/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強調他是「台獨工作者」已不是言論自由的層次,而是表示他目前的「工作」是在實行台獨,所以稱對岸為「中國」而不稱「大陸」,政策則不斷去中國化。蔡總統說賴揆是一個「誠實」的人,相形之下,很多政客是「不誠實」的。我不禁想到「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名言。

賴院長出身醫師,盼能「良相佐國」。既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發言不能跳脫閣揆身分公然發表違背國策的「個人意見」。

政治的巧妙在不輕易說破,太過直白,成不了高明的政治家。一言能興邦,亦能喪邦,可不慎乎?

   
轉換賽局 重返兩岸協議模式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賽局理論中,有一經典的「囚徒困境」案例:兩嫌犯被分開囚禁訊問,並均向二人提供以下選項:(一)一人認罪作證(背叛),另一人保持緘默(合作),認罪者將獲釋,緘默者判刑十年;(二)二人都保持緘默,則同樣判刑半年;(三)二人都認罪作證,一律判刑五年。如何作才能對自己最有利?兩囚徒由於被隔離,訊息不通,基於自己認罪作證可能獲釋的人性考量,二人均選擇背叛,下場是同遭判刑五年。總體利得遠較互相合作為低,就是「困境」之所在。

在「惠台」卅一項措施公布前,是否西進大陸市場,台灣內部原就有不同意見。該措施啟動後,預期受惠對象中,本來保持觀望或無意參與者,眼見他人獲利,衡量未來出路發展,轉而西進,原符合賽局狀態中「利己」的人性需求。然而,對照上述理論,不清楚對岸環境,又缺乏相關支援,單獨貿然西進結果,整體是否真能「受惠」,不無疑問。

更讓人憂慮的是,茍無應變良策,其他原不屬「惠台」範圍的台灣菁英或企業團體,在害怕有限的商機與優惠利益將被「惠台」對象者提前搶走之心理作用下,會不會採取「先跑先贏」?如此,恐將掀起另一波更大規模的登陸熱!

針對囚徒困境,常見因應方式:一為防堵,即懲罰有人為一己之私,作出背叛群體的行為;二為勸誘,即善意勸告強化合作關係,防止背叛。前者如教育當局警告,台師赴陸任教與申請大陸國家科研計畫,明顯違法。後者如行政院公布,將推動所謂八大強台策略。兩法看似可行,但受制於現行體制與薄弱的政府執行力,實踐有其困難,成效只怕不彰。從以往「戒急用忍」的經驗,可見一斑。

另一突破困境方法是改變規則,即轉換賽局結構,協調單獨利益與全體利益一致。國際貿易從過去關稅對抗走向簽署開放協定,即為成功例證。

以當前局勢論,大陸主動「單方立法」,推動兩岸融合,或產生磁吸效應,導致我方淪落「囚徒困境」。反之,若恢復重返「兩岸協議」模式,讓雙方人才、資金與技術交流合作,有效納入規範。在預期透過兩岸對等談判,可以取得較好條件與保障的誘因下,則我方欲西進者勢必重新考量,並傾向支持政府作為,從而或得以減緩衝擊,甚至扭轉困境。由此來看,藍營大老呼籲儘速審查服貿協議與兩岸監督條例,有助回歸兩岸協商,不失為可行策略。

   
余天女兒、紀政姪子… 政二代參選 別當「靠爸族」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台/聯合報

頗受矚目的民進黨中正萬華區議員初選,標榜「余天女兒」的余筱萍慘輸給「小英栽培」的民進黨前發言人吳沛憶,無法取得提名;無獨有偶的,士林北投區「紀政的姪子」紀建安也鎩羽而歸,無法通過初選。從這些民進黨的政二代無法通過初選門檻來看,「靠爸長輩牌」效益已然遞減,為何如此?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現今社會氛圍對於政治多被特定家族把持,已多抱持質疑及反對的態度,是以政治二代參選若只主打「某某人的兒子(女兒)、姪子(女)」,且一天到晚強調與這些家族長輩的裙帶或血緣關係的話,反而會被貼上「媽寶」或「爸寶」的負面標籤。畢竟,選民多會認為「為何好康都是你家的?」、「我又沒欠你家一輩子,你父執輩的恩情上次投票已經還過啦!」政治家族從政已然不是加分元素,子孫世襲肯定扣分。

其次,這些年輕的政二代憑著父執輩的光環想參選,更會造成一般年輕人的「相對剝奪」,厭惡感反而會直線拉高;畢竟現今無背景的年輕人被社會邊緣化的情況日益明顯,第一份薪資所得不過兩萬多,但政二代只要「靠爸」就有機會登上議員寶座,月領十幾萬高薪,哪有公平正義可言?是以政二代在網路上多有負評、常被酸,根本不足為奇。

再者,選民仍會看候選人的專業。吳沛憶雖打出「小英栽培」,但這種光環策略所以能奏效,仍是因為她擔任過民進黨發言人,畢竟能凸顯其至少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若候選人只提家族前輩,而忽略了自己在選戰中形象定位、利基優勢,或如何能以專業定位來呼應選民需求的話,敗選是必然的邏輯。

政二代若想參選,不妨學一下立委蔣萬安,他在參選立委時幾乎不提自己的身家,只透過清楚的專業定位同時展現與民眾互動的親和力,不僅成功打造出自己鮮明的品牌形象,也頻頻在選舉過程中過關斬將,現今更被視為國民黨的明日之星。同為政治世家,有人被酸、有人被捧,箇中脈絡再明顯不過了。

   
林中斌/金習會的潛因
林中斌/聯合報

金正恩再度震撼全球。

之前,他頻繁試爆核彈,成功試射可轟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他曾罵中國「千年宿敵」(今年一月底)及「妨礙統一的無恥國家」。三月廿七日,他竟然笑容滿面在北京握住習近平的手宣布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

頓時,朝鮮上空的核戰烏雲豁然散去。同時,專家們迅速修正北京被兩韓二月以來熱絡互動邊緣化的看法。

金習會雖意外,其來也有自。

●金炫核武以救經濟:陪伴金成長的御廚藤本健二回憶:幼年的金同情窮苦國民,主張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提升經濟。一三年四月脫北者張振成在《紐約時報》透露:北韓農村改革已有成,地下經濟蓬勃。同年五月,南韓國民大學俄籍教授Andrei Lankov出書The Real North Korea說金氏王朝雖獨裁卻極端理性,長於製造危機以獲取外交讓步和經濟利益。一六年四月,藤本又見金氏,轉述他坦言無意發動戰爭,但美國對他粗暴,他才不斷發射飛彈想證實北韓不是好欺負的。核武是金保障朝鮮生存和提升經濟的籌碼。

●北京轉挺兩韓統一:之前態度模糊的北京在習上台後開始轉變。考量可能有三:兩韓統一將削弱美國駐軍東北亞的正當性。因為一九五○年六月北韓侵入南韓引發美軍介入以至於今。一四年底在首爾,中國國防大學鹿音上校表示,中國希望看到兩韓統一,「這符合中國的利益…可避免來自外部(指美國?)的威脅。」此外,北京支持兩韓統一可免除與它主張兩岸統一之矛盾。再者,統一韓國更依重中國,因經濟將被北韓拖累十年(兩德統一經驗)。有別於美國,北京挺半島統一,有利它斡旋兩韓。

●中朝密洽半島非核:表面上,雙方關係緊繃,其實不全然。去年十一月十九日金氏甚至拒見習近平特使宋濤。但金氏在金習會前數月已開始鋪陳見習的條件。核爆共六次的朝鮮在去年九月三日後戛然而止。金氏去年密集試射飛彈十六次,二月至八月每月一至三次,而中共舉行十九大的十月前後,他停止飛彈試射三個月整,直至十一月廿八日再射一次後也全停。金習會前,他已「禁核」近四個月。

去年九月十一日,北京在國際壓力下參與聯合國制裁朝鮮的決議,但設法減輕懲罰力度。之後,北京極可能啟動自己軟硬兩手的制金措施,一方面保證捍衛朝鮮主權領土的完整、促進其經貿發展;二方面要求朝鮮不必立即放棄核武但要保持克制,否則將針對朝鮮領導及相關家族成員實施懲罰應對措施(有爭議但符合北京思維的外洩密件)。中朝雙方在今年二月前應已獲共識:朝鮮克制核武發展,北京支持兩韓統一。

合理的推測是:

●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訪華見習近平時談及他與朝鮮互動之意願。文不說習也會問,因為文祖籍朝鮮,他政治導師盧武鉉致力與朝鮮和解。習應告文,中國支持兩韓統一。

●今年二月平昌冬季奧運,兩韓友好互動。全球反應熱烈,而北京出奇安靜。因為南北韓已各自私下照會中國。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UNNATURAL》我們的敵人是不合理的死亡!
就如我們認知的法醫專門解剖屍體,聰美在劇中飾演「UDI」的女法醫三澄美琴,藉由在解剖台上抽絲剝繭,找出每具屍體的真正死因,有時還了清白、有時突破警方辦案的盲點。

史料遇上漫畫 學術研究不再硬梆梆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近年推動「跨域共創」,將人文類學術研究成果應用到漫畫媒介,冷硬的文獻史料轉化成一般讀者可接受的漫畫敘事,老東西新生命,再現你我眼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