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提升與國際油價回溫等因素影響下,產業研究單位預測今年我國石化業營收與獲利可望維持去年水準,產值更回升至1.6兆元,包括台塑集團在內的產業界,看好今年產銷表現有機會與去年相當,正向看待上半年的景氣表現。在這股樂觀的氛圍中,台塑集團總裁、新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近期卻多次示警,憂心在台灣的新投資計畫幾乎全數停頓;另一方面,中油兩大投資案近期出現波折,均凸顯我國石化業正處於不知道如何邁出下一步的十字路口。
中油五輕在2015年底關廠後,中油一方面希望將整廠設備輸往海外重建,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跨出台灣,在海外找到新的石化生產基地。中油原先計劃將五輕整廠輸出至印尼,同時間在印度蒙德拉投資石化聚落,但這兩案近期先後傳出變數,除了反映我國推動產業新南向的不易外,也顯示台灣這幾年石化業轉型已面臨一個必須跨越的高牆。
在國光石化投資案確定觸礁後,石化業在國內面臨愈來愈艱困的投資環境,不但新廠難建,舊廠轉型也困難重重。五輕關廠雖然是政府的承諾,中油原計劃讓這個正當壯年的工廠能有機會異地重建,如今舊廠輸出難敵直接蓋新廠的成本效益,五輕整廠輸出面臨巨大挑戰,最糟的結局是五輕設備只能分拆零賣。
台塑集團亦面臨類似的困境,六輕啟用後的第一個20年,雖為集團帶來穩定的獲利,但台塑集團憂心的是下一個20年在國內要如何布局?在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台塑集團在國內每年認列的投資攤提金額是600億元,到馬總統時代降到一年400億元,現在進一步縮小至300億元。相較於台塑集團不斷放大在美國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石化投資布局,台塑集團在美國的乙烯年產能已經快要趕上六輕,王文淵說:「不是我不願意,是在台灣沒法投資。」言談間透露出業者的無奈。
石化業是台灣製造業的重要骨幹,台股前十大市值企業,台塑集團就占了四家,石化上中下游相關從業人員多達30餘萬人,台灣石化業下一步該如何走,不僅影響單一產業的榮枯,對台灣經濟發展亦有決定性影響。近年來因環保意識高張,石化業在國內新增投資項目愈來愈少,不但新廠難建,連舊廠要翻新或擴建亦有相當難度,政府雖以推動石化高值化措施替代,但以目前的推動進度來看,每年產值僅數百億元,與每年上兆元的石化總產值相比,仍屬杯水車薪。
除了在國內的投資面臨瓶頸外,我國石化業出口也面臨愈來愈多的競爭對手。
大陸是我國石化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近年大陸加速推動石化煉製基地,包括舟山、古雷等石化基地仍在持續擴產,其他如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的石化業亦持續發展。反觀台灣本地的石化業,一直原地踏步,業者心中的焦慮可想而知。
石化業占我製造業比重逾二成,蔡英文總統就任時,產業界就曾建議政府不能過度重視生技等新創產業,忽略掉既有的產業發展。從中油南向遭遇挑戰,台塑集團在國內投資屢屢碰壁來看,蔡政府顯然仍未正視石化業面臨的轉型困境,若繼續放任情況惡化,今日我們見到的石化業榮景,很快就會變成明日黃花。
我們呼籲政府應檢討當前的石化產業發展策略,在發展石化高值化的目標不變下,我國仍應保有現今石化業垂直整合的產業鏈優勢,政府必須協助產業界在符合環保的前提下,提早規劃現有石化生產基地的未來發展方向,而不是放任產業逐日萎縮。除了舊廠屆齡關閉外,也應評估舊廠翻新的可行性,讓台灣石化業保有支撐中下游產業發展的產能,亦讓台灣在環保與產業發展間找到一個可接受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