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6/12 第42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留名青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古意?蔡主席真的太謙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商白皮書看台灣的挑戰
民意論壇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聯合筆記/種電 不該是另個農地毒瘤
年改在即…國家永續 請珍惜軍人
新加坡的小國大外交
「假新聞」入罪 民進黨火燒功德林
川金會改變歷史 牽動東亞
不缺電…算不算假新聞?
卡管再拖…教長、校長都姓「沒」
願景回響/營養午餐M型化 先求均再求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留名青史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本應是喜悅和離情交織的畢業典禮,台灣大學今年卻是另一番不同的情緒。拔管事件影響所及,讓典禮變身抗議場面。教育部粗暴踰法,使自己被載入校史,永留罵名。

今年的另類場景,先是學生畢業證書上沒有正式校長落款,由「代理校長」郭大維署名。所幸證書上沒有教育部長的欄位,否則教育部長也是代理,將更滑天下之大稽。其次,郭大維在致詞中,直指台大因拔管案而陷入巨大危機,引來學生如雷喝采。

再其次,原應聚焦於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畢業生,也加入抗議行列,一邊打出「還我校長」的標語,一邊簽名聲援校方活動。而經由合法程序選出的準校長管中閔,則只能在財金系致詞,呼籲「勿忘大學自治」。

這些荒謬的場景,始作俑者正是教育部。郭大維感嘆,台灣的高等教育出了問題。事實上,何止高教出了問題,拔管案就是政治介入教育,也是掌權者濫權的最壞示範。這場畢業典禮宛如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政府踐踏大學、羅織罪名的嘴臉,而拔管「劊子手」吳茂昆的昭彰惡行更難遮掩。教育部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整個國家也付出了代價。

遺憾的是,教育部歷史留名雖稱空前,卻非絕後。對於拔管,蔡政府迄無懸崖勒馬跡象。在訴願乃至未來可能的行政訴訟,甚至釋憲聲請程序中,明年的台大畢業典禮,恐怕仍將歷史重演。也許得等到下次政黨輪替,歹戲才可能收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古意?蔡主席真的太謙卑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最近對假新聞很感冒,她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兩度以主席身分指示反駁假新聞。一次是在縣市黨部主委交接典禮上,她感慨年底大選情勢艱困,說民進黨是一個比較「古意」的政黨,「忙著做事卻沒有大聲說出成果」,要求黨部啟動闢謠行動。第二次是她力挺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再次強調吳會做事,只是不善應對,要求行政院各部會和黨部都要針對假新聞做出澄清。

蔡英文一聲令下,「古意」的府院黨果然火速動員抓假新聞,並提案修法。農委會直指國民黨南投縣黨部的文宣貼圖錯用相片,造假傷害農民。總統府則跟進痛批,假新聞不僅傷害農民,更操弄社會的不信任與對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精明的農委會立刻跟進政治攻防,隨手把蕉價暴跌、蕉農受傷的責任全都推給政治對手,彷彿供需失調和農政單位毫無瓜葛。

這種以打假為名、行反撲之實的把戲,美國總統川普正是箇中高手。川普一向善於鼓吹民粹、操弄媒體,藉此換取選票。「通俄門」與「劍橋分析」透過網路影響大選的醜聞仍疑雲重重,川普不僅自己利用假消息炒作形勢,更動輒指控主流媒體散布假新聞,甚至動員親川普的地方頻道、網路媒體、政治團體反撲華府主流媒體。在川普帶頭下,全世界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領導者都群起仿效,利用「打假」來打擊並反制媒體的監督。馬來西亞執政黨為了打壓在野黨,今年四月在大選前通過了《反假新聞法》作為利器;如今政黨輪替,新政府準備要廢除這項專門為「打擊異己」而設的法律。

「假新聞」是網路時代的新問題,由於網路和「自媒體」快速散播的特性,今天謠言的散布速度往往比事實真相傳播得更快、更廣。然而,「假新聞」不是今日所獨有:當年美國有人用煽情新聞炒作美西戰爭,成為後來新聞學「羶色腥新聞」的教案;陳水扁時代為了逃避國務機要費追查,總統府利用親信媒體記者散播其編造的「南線專案」訊息,更是「假新聞」的經典。謠言與謊話永遠是政治鬥爭少不了的工具,重要的是,社會要靠言論自由與新聞媒體來揭穿真相。

以鬧得沸沸揚揚的吳音寧事件為例,當初若非民進黨新潮流系硬指韓國瑜為菜蟲菜霸,硬將他鬥下台,今天北農總經理哪裡會成為需要總統關注的職位?如今風水輪流轉,換成吳音寧要承擔韓國瑜受過的罪,這些都是政治角力。問題在,民進黨要拉人下台時,就自稱是「改革」;當外界要檢視吳音寧是否稱職時,就指控別人「政治鬥爭」,這合理嗎?諷刺的是,農委會吹捧吳音寧績效良好,說她業務推廣費平均廿一萬元,這個數字和北農自稱是廿六萬元的說法都兜不攏;請問,這是農委會或是北農在製造假新聞?

民進黨必須理解的是,今天社會民怨四起,絕非政府「古意」話說太少,而是官方「幹話」說太多,實際解決的問題卻太少。民進黨上上下下哪位不是俐齒伶牙,在媒體上興風作浪的本事要比沒聲音的在野黨強太多了。且看,蔡政府一次次發動拔管、抄黨產、查陸資、追陸客甚至查大愛電視下架新劇的強勢作為,卻容不得民眾在網路發表或轉傳不滿與質疑的訊息;這波「打擊假新聞」的緊密戰鼓,又怎麼不讓人擔心這又是一波追殺異己、箝制言論的攻擊號角?

蔡主席一席「古意政黨」的談話,正反映了她昧於現實的心態,執拗地堅信不是自己做不好,而是民意遭到誤導。也正是蔡英文這種堅拒認錯的性格,忘了自己「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承諾,忘了「要為人民解決問題」的誓言,看不到民眾苦難,更聽不進民意呼聲。這種缺乏自省又自我感覺良好的政黨,怎能不民調滑坡,選戰艱困呢?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商白皮書看台灣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商會已公布2018年美商白皮書,此一白皮書每年度發布一次,行之多年,主要內容是台灣美國企業對政府的建言。雖然有些建議是美方一廂情願的看法,但美國和台灣經貿關係密切,有許多美國企業或跨國企業在台投資,而且白皮書也會送交美國政府參考,所以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本年度白皮書稱讚政府在改善商會去年所提問題的處理成果,以及展現的改善效率,並對解決問題比率為近年來最高的水準,也給予很高的評價。相較於去年以近似嚴厲口氣指責政府一項建議也沒有改善,今年算是有長足的進步。

但是政府在欣喜之餘也應該思考一下,有一些基本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惡化。這些問題若是一直沒有獲得改善,即使未來台灣在產業面或是執行細項持續進步,對於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助益仍然有限;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台灣在國際競爭力排比名次持續下滑。

「供電問題」可說是白皮書所提出最重要的一項問題,這項問題在去年已經列出,但提出不久即發生815全台大停電,外資企業記憶猶新。今年供電似乎有愈來愈惡化的情況,尚未進入夏季,已經持續發生跳電,顯示問題雪上加霜。如果政府仍然堅守非核家園政策,並對用電大戶採取懲罰性電價來強迫節電,只會使得台灣投資環境再加上一個負項。而且,未來即使企業被迫節電,若是備轉容量率仍在5%以下盤旋,如何讓企業安心在台灣投資。

美商訴求的重點,是要求有一個完整可行的能源政策,而不是挖東牆補西牆、竭澤而漁的措施。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仰賴何種電力來源,而是能有穩定、充足以及合理價位的電力,這絕非僅是在及格邊緣打轉、時時面臨缺電風險的投資環境。事實上,以目前政府大力推動的各項產業政策、振興投資方案,以及規劃的經濟成長率目標,未來電力供應若不到位,是很難實現的。

其次是「兩岸問題」。白皮書中要求政府放寬對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的限制,否則將不利於台灣吸引外資動能。由於近來大陸不斷地壓縮台灣的國際發展空間,使得兩岸關係更為緊繃;政府則是以經貿措施反制大陸的不友善作為,對陸資來台、大陸人士來台採取緊縮態度。白皮書中直指,跨國企業在台灣投資營運目標,是為了服務包括中國大陸的亞太地區所有客戶;限制大陸商務人士來台,不但陸資不會來,也會降低外人來台投資或是設立營運總部的意願。

政府對此問題迅速做了澄清,表示並沒有增加限制大陸商務人士來台。但是,觀察兩岸最近的氣氛,的確已經影響到經貿互動。台灣必須面對現實,若以對大陸經貿緊縮的方式來報復中國大陸的外交挖牆腳,可能損人不利己。即使政府最近已整合吸引外人投資資源,準備成立台灣投資事務所,積極準備招商引資,但若不在源頭上矯正,也將會是事倍功半。

「加速金融業改革」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白皮書中除了就政府對於私募基金的繁瑣規定有所質疑,對於台灣有關國際金融市場規範,以及國際債券利息課稅等問題仍未有進展,亦有抱怨。台灣目前不但在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成績不及鄰國,在吸引金融性的資金方面也遠遠落後,政府不可輕忽此問題。

白皮書中也提到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所面臨的困境。由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可能在明年生效,台灣能否在第二階段加入,充滿不確定性。白皮書中更提及,萬一台灣無法加入這個區域性組織,台灣的貿易地位以及在全球許多重要供應鏈的關鍵角色所受到的衝擊程度,令人憂心。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不佳下,中國大陸必定會全力阻撓台灣的加入,未來台灣如何突破,將更棘手。

   
民意論壇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王正方/聯合報

大陸的「民國熱」,又稱「民國範」,至今不衰,有關民國的書籍、文化展覽、影視作品,都得到熱烈回響。有人說:「日本有大唐文化,去韓國找明朝餘韻,民國的風範在台灣。」

「民國」是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中華民國,只有卅八年之久。其間軍閥割據、戰火連連、各帝國主義者殘暴的欺壓掠奪;接著是滅絕人性的日軍侵華,艱苦進行全面抗日;勝利後國共內戰慘烈,苦日子過不完。

在這段時期,戰亂頻頻、國困民貧、朝不保夕,人人生死在須臾之間,「民國風範」從哪裡來的?

友人談民國,他舉例子:民國時期有言論新聞自由;張季鸞主持大公報,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不畏權勢,真的做到了四不。民國時代各領域的精彩著名人物:蔡元培、胡適、梅貽琦;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魯迅、梁思成、林徽音、沈從文、林語堂;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數不完的,都是世界菁英,七十年過去,在這塊土地上,出現過能與他們相提並論的人物嗎?

言之有理。在如此短暫、混亂、疲弱不振的民國時期,竟然出現了如許令後人思念景仰的人物;他們堅持信念、公正廉潔、各自在專業領域做出驚人的貢獻,才有了最迷人的「民國範」。因為民國政府焦頭爛額的力圖自保,對思想的控管有心無力,於是出現了一段百家爭鳴的自由時期,百花齊放之後,結出來的果實那麼豐富多采,令後世讚嘆久久!政治管控最能無情的屠殺人類創意,歷史上的明證不可勝數。

有「民國範」的重要人物在台灣度過晚年。胡適之自美國回台任中研院院長,他的自由思想、民主理念,領導著知識界;曾以兩個寓意深的故事,為蔣公祝壽。全力提攜後進;某留學生,後來是台灣政界名人,在加拿大讀博士讀到沒有獎學金,向胡院長求救,適之先生覆:有人願提供你的學費生活費。胡去世後,受惠者方知是適之先生自掏腰包,支持他到畢業。

傅斯年任台大校長,百廢待舉,全力樹立起台大的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精神。調查單位意圖進學生宿舍搜捕,傅挺身阻攔,未得逞。在省議會備詢,某議員以惡言相向,傅校長急性中風辭世。多年後讀一篇文字:天寒腿冷,傅校長想多寫點文章,以稿費訂做一條厚褲子保暖,他驟然而去,褲子不必做了。

今天的台灣,還找得到「民國範」嗎?號稱「亞洲民主之窗」的寶島,可曾做到民國張季鸞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私字當頭各為其「黨」、假收視率、銷路之名,專門報導羶腥臭,自我賤賣;「不盲」也做不到:眾宗教團體在北中南部同時舉行反同性婚姻遊行,人數超過廿萬,沒有媒體報導此事。政治壓力當頭,就「盲」給你看?

場面上的人,惡形惡狀演唱「政治正確」、「轉型正義」歹戲,操弄民粹者昌、逆我者亡;罔顧大學自治,「拔管」不遺餘力;某研究院領導,轉移科研成果、設公司、炒股賺錢…罄竹難書。

但是「民國範」不會消失,真正有價值的人、事、物永遠存留在人類的記憶中。

(作者為電影導演)

   
聯合筆記/種電 不該是另個農地毒瘤
許俊偉/聯合報

農地種電推行多年,日前傳出有農民早期貸款種電,如今面臨撤照拔電、血本無歸,還有人為此自殺。有立委指農地種電「政策誤人」,對早期投資的農民形同「挖陷阱」,要農政單位輔導農民「合法化」。

農地種電規定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中,民國一○二年起開放,但因陸續出現「菇棚沒有菇、雞舍沒有雞」,或在光電板下置放盆栽佯裝種菜,以致「假農作、真種電」的亂象頻生。

為止血,政府從三年前陸續修正多次上述辦法,將相關規定趨嚴、完整,但唯一不變、可結合綠能設施的條件之一,五年來始終須「結合農業經營」,這也是農地開放種電的最根本原則,除非是嚴重地層下陷區、不利農業經營,或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場址、管制區等,否則申請種電都須檢附「經營計畫」。

但根據農委會統計,很多被撤照的案件,都被發現未依提報的經營計畫結合農業經營。從開放至今年三月,共一三二個案子被縣市政府撤銷許可,其中有七十五案提行政訴願,均被駁回;駁回案中,有六十八案再提行政訴訟,已有五十七案判定縣市政府勝訴。

顯見這些案件恐怕絕大多數確實違法種電,撤案有理。

農民血本無歸,令人同情,但違法種電若也能合法化,會否如同工廠違建,成為侵蝕農地的另個「毒瘤」?且我們應給到什麼程度的合法化?莫非要像非法工廠,以「輔導」美名,不斷延長臨時工廠登記證?

監察院去年也才糾正農委會、經濟部,要求相關單位不該讓綠能設施演變成掠奪農地資源。

再看行政院日前通過的全國國土計畫,其中農地從目前約九十三萬公頃,降為七十四到八十一萬公頃間,雖然農委會保證「總量絕沒問題」,強調會維持糧食生產安全,但若農地不斷被各種「毒瘤」侵吞,未來能保證還可維持糧食安全?

每遇爭議,外界總有不該開放農地種電的討論,但現階段在政府未考慮收回既定政策時,回頭討論當初該不該開放,並無意義。發展綠能開放農地種電也非不可,但農地畢竟是農地,政府一定要堅守原則,倘若農地種電未依規定有農業經營事實,該拔電就要拔,絕不能因民粹或選舉近了,退讓殘害農業和農地永續。

   
年改在即…國家永續 請珍惜軍人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人性的真善美,是人類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標,是人的崇高和永恆的境界;追求真善美的交融,是人性永恆的動力。軍人與國家之間當然也有真善美,它是軍人與國家間共同努力奮鬥的目標、崇高和永恆的價值;追求真善美的交融,是軍人與國家間永恆不變的需要。人不斷追求真善美,是促進社會及文明發展的基本要素;軍人與國家之間所追求的真善美,無疑地是促進國家永續生存的基本要素。

存在於軍人與國家之間的真善美,可以這樣簡單定義:追求真理、明辨是非、實踐道德、以及發揮真善的光輝。

真:軍人被訓練成能在戰鬥中生存,能克服平常百姓看不到戰場景況,軍人不屑與人討論軀體或心理傷疤,只以為國捐軀為榮。藝術家、科學家因其創作與發明,享受名聲與尊榮;軍人卻滿足於一句淺顯的話:「國家因我而得以生存」,並樂於在為國捐軀後驕傲地到天堂站衛兵。這種「真」,只有邪惡政客才會企圖將其扭曲。

善:善是雙方發自內心良知而為對方做出有益且至當的行為,這需要真誠的力量來引導。軍人與國家之間的「善」,一直以來都在「防範邪惡來戕害雙方的真誠」和「以至當言語與行為來確保雙方的真誠」。亦即軍人與國家之間,真誠與邪惡勢不兩立。「真誠的偷錢」這句話當然不能成立,「轉型正義的年金改革」也同樣邏輯不通,這樣的言語與行為已嚴重破壞彼此間該有的真誠。為了維護彼此間的「善」,需要雙方拿出真誠的行為才能保存。

美:美是具體事物的組成,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特殊性及正面價值。軍人與國家之間的「美」,為人類文明歷史增添許多色彩。在各個年代,不同時空背景,譜寫出種種淒美史詩,從斯巴達三百壯士到搶救雷恩大兵,震撼人心,流傳千古,供後人傳頌,無人能夠抹殺。因為它是真與善匯集而成的,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特殊的貢獻。美國有一首詩,說國旗能夠飄動不是因為風,而是因戰士陣亡前吐出的最後一口氣。因此,轉型正義的旗幟能否飄動,得看當初為中華民國的生存而犧牲生命的英勇戰士,彌留前的最後一口氣是否願意對著它而吹。

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將處理軍人年改修正草案,衷心企盼主導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立法院能追求真理,明辨是非,實踐道德,發揮真善的光輝,以繼續維護軍人與國家之間永恆的真、善、美。

   
新加坡的小國大外交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教/聯合報

川金會在新加坡登場,全球都將焦點集中在會談過程及內容;鮮少人注意到,小國寡民的新加坡卻是扮演這場世紀會談的重要舞台角色。新加坡於一九六五年獨立以來,在開國元勳李光耀的領導下,靈活外交是其在國際政治舞台的生存之道。

華人占四分之三人口的新加坡,在獨立之初,就飽受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的訕笑與威脅。這二大鄰國都是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他們非常關切新加坡如何對待其境內僅占總人口十五%的馬來族群。李光耀卻扮演成功的靈活外交,不僅在內政上特別保護馬來人權益(例如獨尊馬來語為國語等),更與當時的馬國領袖東姑拉曼及印尼總統蘇哈托交情友好,因而建立穩定局勢。

其次,上個世紀冷戰期間,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都各自加入美國或前蘇聯領導的集團;李光耀採取中間路線,既與美國建立政治及安全聯盟,又與蘇聯及東歐國家建立經濟貿易關係。新加坡成為極少數可同時與美、蘇建立友好關係的第三世界國家。

第三,上個世紀台海對峙時期,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與兩岸同時建立外交關係。新加坡雖與兩岸都沒有正式外交關係,李光耀卻是全世界唯一可以遊走兩岸的政治領袖;他甚至有幾次在訪問台灣之後,經由香港就訪問北京。李光耀與蔣經國總統及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都是促膝相談的深交好友。在兩岸互不往來時期,李光耀就成功扮演兩岸信差的角色。

冷戰結束後,新加坡持續扮演兩岸協調者角色。新加坡一九九三年辦理辜汪會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首度的非官方會談,吸引全球注目。

二○一五年,新加坡再度成功扮演兩岸的協調者,當時馬英九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首度的官方會談。新加坡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新加坡也持續扮演國際舞台重要角色,每年六月初的香格里拉對話就是最好例子。這是由新加坡國防部亞洲安全峰會辦公室及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合辦的國際論壇,於二○○二年開啟,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因此得名。

香格里拉對話的目的,就是邀請主要國家針對亞太安全議題(例如北韓核武、台海危機、區域安全、反恐怖主義等),提供對話機會,以降低區域緊張情勢。這項會議超越正式邦交的限制,因此我國得以派代表參加。這項會議每年都邀請重量級人物參加,包括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國防部長或重要官員,新加坡因此耀眼於國際政治舞台。

小國寡民的新加坡,不僅是東南亞的閃爍明星,更以靈活外交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能不羨慕乎!

   
「假新聞」入罪 民進黨火燒功德林
蔡鴻濱/南華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聯合報

佛法常講「火燒功德林」,這火指的是嗔恚之火,功德指定慧。人或政黨一惱怒失去智慧,定慧都燒掉了,福德也化為烏有,最是損人不利己。民進黨為箝制近期輿論對其執政不佳的殺傷力,擬在《社會秩序維護法》中增訂「散播假新聞」罪。民進黨政府這一怒燒掉數十年對言論自由的犧牲與奉獻,只怕最後台灣人只記得戕害言論自由、數典忘祖的小英政府。

從當年創辦《美麗島雜誌》、美麗島事件,到鄭南榕引火自焚而被尊為「言論自由殉道者」,再到二○一六年十二月林全內閣甚至將鄭南榕逝世日定為「言論自由日」,紀念其捨身捍衛言論自由,均盼讓民眾瞭解言論自由的意義與價值。時不到兩年,言猶在耳,但對言論自由的追求卻已豬羊變色。

事實上,「散播假新聞」的議題,從有新聞出現的第一天便已經存在。假新聞問題,不論是新聞工作者客觀專業能力上的不足,或是主觀對新聞價值的判斷與選擇,都是人權、工作權的一部分,是憲法保障的合法權益。基此,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甚至廢除「新聞記者法」,以捍衛言論自由。

此部「新聞記者法」,係國民政府在卅二年公布,僅因規定新聞記者的學歷、經歷限制,要求符合資格者方可申請並發給新聞記者證書,且應加入新聞記者公會,便遭控侵害憲法言論、出版自由,致本法一甲子以來從未實施過(況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世界主要國家都沒有新聞記者法),當時台灣團結聯盟籍立法委員羅志明乃提案並於九十三年間廢止,以保障新聞與言論自由。如今之舉,豈非大開倒車。

德國神學家馬丁.尼莫拉的反納粹懺悔文《起初他們》說:「起初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之後他們追殺猶太人,我還是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他們要追殺我,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自由、民主與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天上自動掉下來的禮物,我們真的能坐視讓這樣的惡法過關嗎?

   
川金會改變歷史 牽動東亞
李奎泰/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教授/聯合報

今天在新加坡舉行的美國與北韓「川金會」,是以美國要的北韓無核化(或加上人權問題),交換北韓要的體制安全(或加上經濟問題)為主題的歷史性會晤。川金會的歷史性意涵,可從幾個方面來談:

首先,或會改變北韓的歷史進程:若在會晤當中雙方就北韓的棄核和體制安全達成妥協,此協議將會改變北韓「金家王朝」的未來歷史命運。北韓領導人此行本身已經是歷史性的,此行為北韓的領導人在其建國七十年來頭一次與最敵對的美國總統直接見面的出訪,又為北韓最高領導人五十三年以來第二次到訪非社會主義國家的行程。北韓希望在「川金會」上以「棄核」換來與美國改善關係,以緩解近幾年因核導而遭到的國際制裁,進而進入搞活其「經濟建設戰略」的新時代。北韓新規劃的國家發展戰略進程能否成為現實,取決於這次新加坡的「川金會」結果。

其次,或會改變南北韓關係的歷史進程:若北韓以放棄核武而獲得其體制安全,南北韓合作如願建立「南北韓永久和平框架」,則七十年來處於隔絕狀態而難以推行的南北韓交流合作機制,將可順勢啟動。雖然這種南北韓新互動的開始,現階段難以談到統一進程,但交流互動機制和典範,如能因文在寅總統和金正恩國務委員長的合作而順利搭建的話,南北韓雙邊關係可期待在交流合作進程中開展新歷史。

第三,或會改變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典範:從九十年代開始的東亞後冷戰時期的交流合作,無法更進一步發展成合作和諧的新典範,反而接連發生「朝核」或「薩德問題」等安全摩擦,其關鍵在於東亞無法消除冷戰意識型態的困境,而產生可交流合作但互不信賴政治安全的「亞洲悖論」現象。圍繞韓半島的「亞洲悖論」現象最為典型,存在於圍繞著分裂的南北韓而展開的中朝俄三角和韓美日三角之間的戰略博弈當中。

這次「川金會」若能成功舉辦,並落實改善北韓與美國的關係,再繼而啟動改善南北韓關係或北韓與日本關係的進程,整個東北亞會出現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國際關係機制和典範。這樣歷史性「川金會」的成果,將會改變北韓命運、南北韓關係和東亞國際關係,而其關鍵議題就是北韓之「棄核」和「安全」的落實;至於路徑、方法和時間,則與南北韓或美國國內外政治以及中美關係等圍繞韓半島的國際勢力博弈有密切關係,因此談判結果的成敗將在後續談判和實踐過程中決定,研判為時還早。但無法否定的,新加坡「六一二川金會」是開啟歷史性進程的會晤,會談本身有足夠理由備受關注和期待。

   
不缺電…算不算假新聞?
王子榮/自由業(台中市)/聯合報

蔡總統數度表明假新聞對輿論的影響,甚至有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對散布假新聞者將要處罰。然而先不論政府打擊假新聞的作法,就以今年五月起台灣各地紛傳跳電,嚴重影響到民眾生活品質,政府仍然表示這些都是饋線跳脫的零星案例,並保證不會缺電;甚至連美國商會都對台灣缺電問題表示憂慮時,政府還是保證不會缺電。

但是為何馬政府執政時台灣都沒有如此頻繁跳電問題?為何宣稱不會缺電的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卻一直發生跳電事件?這種只有在第三世界國家才會發生的事,民進黨政府卻總是以不會缺電帶過,這是不是粉飾太平的作法?政府是不是也在製造另類的假新聞?

如果政府有心打擊假新聞,就應當誠實的告訴全民,全台為何一直跳電,跳電原因是否和缺電有關?如果只是想藉打擊假新聞來刪除對自己不利傳言,對自己製造粉飾太平的假新聞則是置之不理,這樣雙重標準的作法,就可說明執政黨只是為了執政掌權,心中根本沒有人民的利益!

   
卡管再拖…教長、校長都姓「沒」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聯合報

真不知該怎麼說!卡管案大戲演到今天,不知是唱不下去?還是沒戲唱了?卡到真像是要斷氣了,還在做意氣面子之爭。教育部要台大重新召開遴選委員會,台大要大學自主,要求教育部依據台大遴選委員會決議,直接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結果搞到教育部沒部長,台大沒校長,滑天下之大稽。

教育部沒部長,台大沒校長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政府真覺得無所謂?還是真不當一回事?很令人不可思議。卡管案茲事體大,蔡政府竟可以當成家家酒玩,台灣的教育真可以說是放牛吃草啊!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過,尊重教育部、支持教育部決定,現在卻搞成連個教育部長也沒有,搞不清楚賴清德到底是支持什麼呀?沒有教育部長不打緊,好像也沒有人盯著賴清德問教育部長人選。但是台大畢業典禮沒有校長,氣氛怪怪地,大家都覺遺憾,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還能裝睡?

也許吧!卡管案變了調,真的是棘手,只有繼續拖著,以為大家逐漸淡忘就沒事了。若碰到人家問教育部長是誰?台大校長是誰?只消說,部長、校長都姓「沒」。

   
願景回響/營養午餐M型化 先求均再求好
梁祐寧/國會助理(台中市)/聯合報

日前聯合報願景工程針對學校營養午餐提出系列報導,以九月即將推動「四章一Q」補助切入,透過營養午餐呈現一國多制、城鄉差距問題,直轄市以「優質供餐」為目標,偏鄉小校面臨無法供餐危機,營養午餐的定位畫上問號。筆者認為營養午餐應以「求均再求好」為基調,將經費挹注偏鄉小校,由行政單位媒合農產業者提供食材,打造完整供餐鏈,使孩子不再為下一頓午餐擔憂。

九月起學校供餐符合「四章一Q」標準,可獲每名學生三點五元政府補助,粗估一年十二億預算,立意良善,但回歸實際面,偏鄉小校學生餐費已成問題,食材採買、運送成本皆高於市區,遑論「四章一Q」標準,而有能力達標的學校拿到補助,「富者更富、窮者愈窮」,營養午餐將朝M型化發展。

筆者認為校園營養午餐定位為社會福利,福利無上限、資源卻有限,「均有」應先於「均優」。供餐不均問題癥結在於經費,偏鄉小校受限學生數,多自設廚房,食材供應鏈將成關鍵;若可由地方教育機關以多校聯合發包作業,以量制價並由政府做為擔保,補助運送費用,拉高食材業者投標意願,將可改善問題。

此外,一般蔬果採收後,約有四成賣相不佳被列入淘汰名單,營養價值其實不亞於販售蔬果,建議可由政府機構提供平台媒合農產業者與食材業者,以合理的保證價格購入,讓供餐鏈更加豐富而多元。

營養午餐目前各縣市異制,預算從每人卅四到七十元不等,若以「均有」為目標,應先由中央設置規範,由各縣市統籌區域內有需求之偏鄉學校,辦理發包作業,並由各地方政府向中央申請相關補助,讓十二億經費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延伸閱讀╱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穿越時空隧道 啜飲大稻埕富庶時光
屈臣氏不是屈臣氏,藥房也不是藥房?!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前的屈臣氏大藥房,二樓有間洋派茶館ASW Tea House,茶壺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不妨來此歇一會兒,慢慢啜飲一壺台灣優質紅茶,聽聽老房子的故事。

向植物學習發電!更環保的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在能源短缺的現代,科學家不停思考,我們有沒有辦法像植物一樣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呢?直到1991年,瑞士科學家格拉茲爾終於發明了一種新的電池,經過數年的改良測試後,發電效率漸漸提升,成為新一代的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