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8/23 第43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苟同的權利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監察院自甘淪為拔管集團的附隨組織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的影響
民意論壇 823砲戰/八二三軍民奮戰 換一甲子和平
823砲戰/彈如雨下 撿砲彈皮 不忘八二三
823砲戰/戰火記憶難抹 珍惜台海寧靜
聯合筆記/斷交潮中的新詞
美漠視拉美 我失外交優勢
法規綁手綁腳 觀光絆腳石
星二代上社會學 「你的玩笑不是你的玩笑」
延禧攻略 你我做不到的厚黑學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不苟同的權利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薩爾瓦多與我斷交,蔡總統譴責中共所為已超乎各政黨的底線,呼籲大家團結,不要被挑撥分化。蔡英文說得對,台灣不能被「分化」;但人民也有拒絕團結在錯誤政策下的權利,會使台灣「弱化」的政策根本不值得支持。

中共的打壓當然令人反感,但蔡政府一意孤行的兩岸政策,也要負極大責任。根據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已有四成六的民眾接受政府在「兩岸同屬一中」原則下與對岸談判,這顯示多數民眾不支持蔡英文目前的兩岸路線。但政府卻每天在那裡硬碰硬,揮霍我們的外交資產和經濟前景。

「團結」是一項神聖的號召,但蔡政府的所做所為,已經漸漸撐不起這支神聖的大旗。執政者平時打擊在野黨毫不手軟,剝奪特定族群的權益而沾沾自喜,塗銷多數民眾的歷史記憶和價值觀引以為快,損害善良百姓的經濟生活而不以為意。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要藉斷交的委屈呼喚全民團結,能得到多少共鳴?

事實上,民眾對斷交的「悲憤」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摻雜了許多迷惘。人們迷惘的是:這個不珍惜「中華民國」的政府,真的在乎斷交嗎?這個執政黨的兩岸作為,不就是在等著收割「中共打壓」的果實嗎?那麼,這個政府的悲憤,值得民眾悲憤嗎?更大的問題是,這個政府要把台灣帶向哪裡?

看穿這些政治的真假虛實,民眾就應明白,我們擁有不與民進黨共悲憤的權利,我們更擁有不苟同的權利。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監察院自甘淪為拔管集團的附隨組織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提名的新監委高涌誠、張武修調查台大校長遴選案,同時糾正了教育部和台灣大學。這個結果,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實際上對教育部只是高舉輕放;但對遴選爭議中的兼職和利益迴避問題,則幾乎在附和當初教育部「跨部會小組」的見解。監察院儼然已成了「拔管集團」的附隨組織。

檢視監委的約詢名單,即不難發現調查此案的心態偏頗。其約詢對象,包括教育部、法務部、證期局官員,和台大相關人員。此外,還訪談了台大校務會議代表一名、遴選委員二名、校長候選人三名。所有校務代表、遴委和校長候選人,全部都是「匿名受訪」。更大的問題是,約詢對象中,獨缺當事人管中閔。

監委高涌誠說,約詢管中閔「沒有意義」,因為他就是「當事人」。這個理由,匪夷所思。若要尋求公正裁斷,當然應聽取當事人的說法,這是程序正義的第一步。若說約詢當事人「沒有意義」,卻「匿名訪問」遴選時的其他競爭對手,還把其證詞作為糾正參考;這就好比候選人遭指控賄選,檢方不傳被指控者,反而要他的競選對手來作證,而且是匿名作證。這種作法是在追求事實真相嗎?公正性又在哪裡?

在先前監委彈劾吳茂昆違法兼職及圖利的案子裡,大力為吳茂昆「有兼職,未必有圖利」辯護的六位新監委,其中一位正是此次糾正案的主查者張武修。當初這些監委認為吳茂昆「未必圖利」,所持理由,就是吳茂昆本人的證詞。但到了查管中閔,卻不約詢就下定論,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比較監察院的糾正理由與教育部對台大校長遴選案件的「法律研析意見」,在是否違法兼職和利益迴避兩大爭點上,監察院和教育部顯得「有志一同」。唯一差別是,教育部認定管中閔擔任台灣大獨董、審計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委員均屬違法兼職;而監院則認定管中閔擔任獨董符合規定,僅後兩者為違法兼職。

但問題來了。監委既曾約詢證期局官員,即應知管中閔出任台灣大審計及薪酬委員,都是因為獨董身分而來;既然獨董身分合法,豈有另兩項委員身分不合法的道理?且放大來看,糾正文聲稱,全台大教授合法兼職比率不到二成;若真的如此,受影響的上市公司將不知凡幾。但面對金管會證期局之失職,監委卻未有隻字片語的糾正,這又是一大矛盾。

台大校長遴選案中,無論是違法兼職,或者利益迴避等爭議,過去輿論早就反覆討論。但主張管中閔是違法兼職或未利益迴避者,始終無法解釋的問題,皆在「是否依法明定」的質疑。監委在糾正案甚至擴大打擊面,除自行「推斷」管中閔擔任獨董之薪酬,又認定「兼職收入高於本職薪俸」不合理,「核有違失」,根本是藉泛道德論來掩飾其法律面的薄弱。

其實,本案更關鍵的問題是:教育部到底有沒有權力「不聘任」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對此,監委在糾正案裡並未明言,但高涌誠卻以個人意見表示,教育部要求台大「重啟遴選程序」的決議並沒有錯,「只是台大和遴選會議拒絕承認重大瑕疵」。顯然,這又是一個監察院與教育部巧妙結合的結果。

主查監委說,此案只有糾正而無彈劾台大行政人員,是「基於尊重學術自由下的大學自治」,彷彿給了台大天大的恩惠,又多麼尊重大學自治。事實上,監委若真尊重大學自治,該查的是政治之手一路從府院和國會都伸進台大校長遴選,該查的是教育部「不聘任」的法源依據,該查的是所謂「跨部會小組」究竟到底依據哪條法律成立,而不是把矛頭指向被迫害的台大和管中閔。

在記者會上,張武修痛斥「台大愧對國人」。但有這樣為政治黑手護航的監委,監察院才真正是愧對國人。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大陸推動成為製造強國的主軸政策,也是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目標是在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成為世界中等製造強國,2049年則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中國大陸傾全國之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將引導外資投向新一代資訊技術、機器人、節能汽車、新材料及生物醫藥等十大重點領域,並鼓勵外商在中國大陸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加強促成陸資與外國企業技術合作;涵蓋範圍與政策工具之廣,前所未有。其中「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中多項與台灣目前發展的半導體、智慧製造及生技醫藥等「5+2創新產業計畫」重疊,對台灣形成很大的競爭壓力。

所以政府必須盤點目前在各領域兩岸競合情況,了解雙方優劣勢,對於我方仍居於領先的項目,必須積極擴大政策力道,以繼續保有優勢;對於中國大陸已經領先的部分,也應評估雙方差距原因,建構如何追趕突破的策略。

中國大陸在今年2月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所謂對台31條,將逐步給予台灣企業與台灣人才與大陸企業與人才相同的待遇。其中第1項即是台商參與「中國製造2025」計畫,基本上台灣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下的項目,凡是涉及到投資、租稅、設立區域總部及研發中心等,均可與陸資企業享有同樣待遇,另外也可公平參加政府採購。而且除了中央支持政策外,地方也紛紛推出配套措施,顯見中國大陸積極吸引台灣參與「中國製造2025」的企圖心。

雖然中國大陸鼓勵台灣參與「中國製造2025」的措施包山包海,但是未來是否能夠落實,仍不無疑問。然而目前幾乎所有中國大陸針對台灣的優惠措施,都必須在中國大陸才能適用,所以未來無論是大陸台商的參與,或是經由台灣投入的資金及人才,都有可能會降低與台灣的聯結。

「中國製造2025」也對其他國家造成競爭壓力,各國一方面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項目,研析彼此落差,以進一步調整其產業政策;台灣必須掌握各國產業政策變化,以做為參考。

另一方面,各國也會利用貿易措施抑制「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例如美國最近引用301條款,許多對中國加徵關稅的項目,即是衝著「中國製造2025」主要項目而來,未來的發展及影響也必須有效掌握。

隨著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除了針對「中國製造2025」重點項目,提高中國大陸進口關稅外,限制中國大陸對美投資是另一項重點。中國大陸過去憑藉資金優勢,不斷在海外透過合資及併購方式,擴大其產業版圖,並藉此取得先進技術;各國早已覺得芒刺在背,紛紛加強在此方面的審核。今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目的在加強對外國投資、併購敏感科技企業的管控,主要也是針對中國大陸。

所以隨著中國大陸在海外併購受到嚴格審核,以及在美國反制「中國製造2025」的相關措施下,將促使中國大陸加強海外人才挖角,並加強自主創新。特別是台灣在電子資訊產業仍較中國大陸具有優勢,台灣已成為中國大陸首要挖角的目標。近年來許多台灣企業面臨高階人才流失的問題,此會成為未來台灣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

兩岸官方齟齬不斷,目前處於絕緣體的情形,但「中國製造2025」的影響卻持續擴大。特別是對於大陸台商布局變化、台灣資金與人才外流所衍生的問題、台灣創新產業的發展,以及兩岸產業重新洗牌後的新競爭型態,政府不能再視而不見,均應有長期的規劃及因應。

   
民意論壇
823砲戰/八二三軍民奮戰 換一甲子和平
李增鋼/金融業(台中市)/聯合報

生於民國四十七年砲戰金門古寧頭苦難時空的我,對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感觸良多。再幾天就六十歲了,憶兒時軍民在外島奮戰可歌可泣的一頁滄桑史,隱含著鮮為人知的一些往事:

每當傍晚搭乘金門往台中的民航機途中,要約莫到了澎湖的上空,金門機場的燈光才逐漸消失於地平線,不禁讓我想像起六十年前八二三砲戰情景。空軍運輸機冒險運送補給品、空投物資到前線,飛機經澎湖後逐漸接近金門時,眼見金門夜空砲火四射,宛如火燄之島、人間煉獄,砲擊聲震天巨響、觸目驚心的畫面愈來愈近。

戰火無情,戰地房屋、居民損傷無數,戶政資料被砲火摧毀殆盡,百姓生死未卜,嬰兒出生登記不是晚報就是亂報,有些人為減免役期而謊報年齡,尤其於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戰亂之時最為嚴重。三十八年大批軍民退居海外,戰時戰死或失蹤者,被張冠李戴時有所聞。

砲戰後,國軍加快坑道開挖,大量增兵,加強軍演。國中時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常與演習的國軍交錯而過。當時所見的感人畫面歷歷在目,如今仍難忘懷:演習漫長的人龍,由古寧頭到金寧國中綿延約二公里,看不到盡頭,當軍歌響起、響徹雲霄,方知聲響有多高,部隊就有多遠。

演習的軍人必須全副武裝,急行軍時身上的裝備配刀、彈匣、水壺互相碰撞,產生□啦、□啦的聲響,在數百公尺外仍然聽到規則的聲響,久久未消失。最感人莫過於擦身而過的步兵部分褲管已開叉,狀如喇叭,那是因為全島急行軍演習徒步快走所造成。

六十年前,古寧頭林厝營區門口衛兵,不畏夏天的炎熱,戴著防毒面具,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戰事。六十年後的今天,林厝營區已改為和平廣場,留下骨董戰車、火砲展示,中共砲擊金門的砲彈廢鋼已回收鑄成和平廣場的和平鐘。八二三戰役軍民奮戰到底,換來台澎金馬六十年的和平,我們當珍惜再珍惜。

   
823砲戰/彈如雨下 撿砲彈皮 不忘八二三
費志濤/榮民、前陸軍第九師憲兵連/聯合報

提起八二三,心中就膽寒。當天太陽西下,有人正在散步,有人正在吃晚飯,忽然青天霹靂一聲響,震得全島天昏地暗,急急忙忙進碉堡。回頭看,原來是對岸打來大批砲彈,彈片好比狂風雨,炸得人員傷亡慘重,房屋全倒塌。

金門小島彈丸地,大小的砲彈五十幾萬發,不但震驚全世界,更是慌了全台灣。所幸三軍挺住氣,指揮一聲令下,砲口對準廈門灣,打得對岸人仰馬翻。

八二三後,砲彈皮遍地散,軍民大家有錢賺,少者三五千,多的萬把萬。常言說得好,老兵怕機槍,新兵怕砲彈,終日守在碉堡內,吃罐頭,喝高粱,說說唱唱不孤單,有人只想存錢,有人娶了戰地姑娘回台灣。

現代金門島,到處名勝,歡迎大家常旅遊,英雄烈士供憑弔,年年大家來紀念,人人不忘八二三。

   
823砲戰/戰火記憶難抹 珍惜台海寧靜
吳芳枝/退休教師(台中市)/聯合報

今天是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紀念。當時不管前線或後方都處於緊張狀態,前線戰事頻頻,家中有孩子在金門服役的父母,音訊全無,百姓憂心忡忡,那時沒有電視,只有從報紙和收音機得知前方戰況。叔叔入伍時抽中「金馬獎」,身在戰火中,爺爺奶奶每天燒香祈福,夜不成眠,直到雙方停火,叔叔捎信報平安,懸念才落地。

平安退伍回鄉,叔叔才說他曾被砲彈射中,幸運的沒擊中要害,命大活過來了,但很多一起作戰的同袍陣亡了。看著被砲火轟炸的斷垣殘壁圖片,讓人驚悚,可想而知當年的戰火猛烈驚人,留在很多人的記憶裡揮之不去。

日前兩韓因戰爭骨肉離散,七十年後親人的短暫重逢,場面讓人鼻酸,此情此景曾經是兩岸間上演過的悲劇。卅多年前,陪同表姊夫返鄉,親人相擁痛哭的影像猶歷歷在目。戰爭嘗盡顛沛流離,是許多大陸來台老兵的痛苦記憶,唯有和平是人類共同的企盼。

六十年過去了,兩岸通婚、旅遊、就學、學術交流暢通,台海間寧靜和平,生活安定,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多麼希望世界永久和平,國泰民安,生活幸福快樂。

   
聯合筆記/斷交潮中的新詞
林河名/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周一深夜才風塵僕僕「拚外交」返國,隔天上午就傳來我與薩爾瓦多關係生變,我國隨即與薩國斷絕外交關係。蔡總統任內已斷交五國,薩國也是近四個月來第三個斷交國。斷交潮聲接連襲來,無情拍打台海兩岸。

我與薩斷交後,中國外交部人士隨即表示,台灣在非洲最後一個友邦史瓦帝尼很快就會轉向北京。我國前外長歐鴻鍊也示警,薩爾瓦多遭突破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恐發生斷交骨牌效應。

邦交國相繼失守,國人憤慨者有之,卻也有人認為不必大驚小怪,例如,前立委林濁水就認為,「發生骨牌效應又如何?」台灣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地球人斷交都挺住了,現在和剩下的百分之一斷交就垮了?也有綠營支持者呼籲政府放棄邦交國數字的迷思,就算最後「零邦交」,實際影響也不大。

對岸持續強奪我邦交國,反覆操作同樣手法,邊際效用確實可能遞減,對台灣民眾心理影響有限,反而徒添惡感。我與布吉納法索斷交之際,蔡總統猶痛批「中國蠻橫」、「我們不會再忍讓」,這次與薩斷交,蔡的反應已不若五月時強烈,轉而指責「中國對台灣打壓手段不會停止,企圖影響台灣政局和選舉結果」。可見,對岸擺出「能拔就拔」的狠勁,我方也有「見招拆招」的準備。

兩岸如今成為「零和」遊戲,許多人都直指是民、共兩黨對「九二共識」認知歧異;而兩岸關係愈僵持,外交戰場也愈慘烈。但值得觀察的是,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近來轉向相挺台北市長柯文哲,理由是柯雖說了「兩岸一家親」,卻也從未認同九二共識、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如果此說成立,而柯文哲能被對岸接受,不也證明「九二共識」並非唯一癥結?能否相互理解,可能更為關鍵。

其實,在蔡總統回應與薩斷交的談話裡,也可看到一絲新意。她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也是底線。對照上次斷交聲明通篇只稱台灣,未提中華民國,這次終於講出「中華民國」;即使「括號台灣」的巧妙連結仍引人揣測,但使用「中華民國」,重回她就職演說的兩岸政策主軸,仍可視為展現善意的一種信號。

兩岸僵局已久,而今識盡愁滋味,已不必為賦新詞強說愁。但在斷交潮中,卻浮現「中華民國(台灣)」的新詞。面對中國打壓,蔡總統已多次重申,「台灣」不會低頭。新詞欲說還休,卻也暗示對岸:真要不計後果地打壓「中華民國」?

   
美漠視拉美 我失外交優勢
楊宗新/公(台中市)/聯合報

長期以來,因為美國的支持,我國在拉美地區存在著外交優勢。惟近年隨著美國在此區域的戰略收縮,直接衝擊了我國與拉美友邦的外交關係。

其實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民國的,正是位在拉美的巴西,然後陸續是墨西哥、祕魯、古巴等國,接著才是美國。當時這些拉美國家,與中華民國少有實質往來,之所以會率先承認,可說是為後來跟進的美國測試風向。至於何以這些國家均唯美國馬首是瞻呢?這就不得不提盛行於十九世紀以降的門羅主義了。

門羅主義係美國總統門羅為防止歐陸強權干預美洲事務,於一八二三年提出的外交政策。自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以來,歐陸陷入動盪,列強無暇顧及美洲殖民地,直到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重建秩序後,始將注意力重置於此。門羅主義的初衷,在防止殖民帝國捲土重來,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演變成只有美國能對美洲事務置喙,並在冷戰時期達到高峰。

冷戰結束後,美國不再有防止拉美地區遭蘇聯赤化的戰略需求,儘管區域內仍有堅持共產主義的古巴、左傾的委內瑞拉等國,但並不對美國構成實質威脅,因而不斷將影響力撤出此區域。尤其川普上任後,逆轉了歐巴馬時期與古巴的交往政策、揚言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區、削減對宏都拉斯及哥倫比亞的經濟援助、強化美墨邊境管制。種種行為,均凸顯川普政府對拉美地區的忽視。

在這種格局下,中國趁勢填補了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過去十多年間,中國與拉美間的貿易規模成長了廿倍,目前已是拉美地區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甚至拉美前三大經濟體:巴西、智利、祕魯,都是最大貿易夥伴。目前在該區域進行的巨型投資項目,包括了厄瓜多的公路建設、巴拿馬的港口建設、阿根廷南部冰川的大壩建設、連接中國到智利的海底光纖等。

美國無心經營,中國趁隙而入,使得拉美不再是美國的「後花園」,區域內國家也無須以美國的戰略需求為依歸,在現實經濟考量下,自然會做出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法規綁手綁腳 觀光絆腳石
吳威志/雲科大科技法所教授、救國/聯合報

要將住家分享給旅客短住可以嗎?要發展農村觀光,旅客可以入住農家嗎?甚至,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教師會館、警察會館、勞工育樂中心,平價開放給旅客住宿可以嗎?如果都是否定的,那麼「發展觀光條例」豈不是成了高價既得利益者的保護傘?

針對行政院發布的發展觀光條例修正提案,報載旅宿平台Airbnb認為「政策顯然未反映出廿一世紀旅遊型態,甚至可能傷害台灣觀光產業的健康發展」。理由是多數台灣民眾期待的共享經濟並未落實,無法讓「住家分享」有法可循。

Airbnb在台灣逐日成長,過去一年已接待來自全球一四六國超過一四○萬人次旅客。假如透過住宿保障、消防安全、身分驗證、教育訓練、風險評分與廿四小時客服保障下,讓有意願的民眾能出租家中多餘空間,更能有效運用資產,補貼生活開支。但因台灣尚無法律將住家分享納入管理,反而讓庶民經濟與共享經濟遙遙無期。

陸客大幅減少,觀光旅遊業者慘不忍睹;政府對於新興深度體驗的山林、農村或社區旅遊住宿政策,卻仍然裹足不前!發展觀光條例規定非旅行業者不能推展旅遊套裝行程,導致許多部落、農村,甚至具有規模的社區發展協會只能用「體驗」規避法規,不能大力宣傳,更不能讓遊客入住接待家庭。

發展觀光條例對「觀光產業」定義範圍廣大,然對觀光旅館業的定義反把「觀光」變成獨占項目。所謂旅館業,竟稱是觀光旅館業以外之營利事業;至於民宿訂為「利用自用住宅空閒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雖條例立意良善非狹隘,但部分法規限制了鄉野旅遊的住宿處所,抑制了返鄉青年發展的空間。

發展觀光條例第七十之二條是為普及便宜的觀光住宿而定,將青年活動中心、國軍英雄館、教師會館、林務局各山莊、勞工育樂中心、廟宇、醫院等十種提供特定對象住宿,規定仍可經營至民國一一四年二月為過渡期限;上述主管機關在此緩衝期間,負有輔導之責。

但教育部竟片面廢止《青年活動中心住宿設施管理及安全維護辦法》,欲將業務交由觀光局。殊不知,發展觀光重視「顧客滿意」,以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為例,曾獲YH國際青年旅舍「旅客滿意度綜合評比」第一名,提供國際青年落腳台灣休憩之處,教育部這樣推卸責任,如何發展觀光產業?

觀光必須切合在地產業、保障消費者,除要將新興型態的旅遊模式納入管理外,也應在台灣各山林、部落、農村與社區,放寬民宿、住家分享、平價住宿、體驗住宿的發展需求,並將其住宿納入平台,積極建構一個全民合宜且安全的環境,這才是全面提升觀光的最佳政策。

   
星二代上社會學 「你的玩笑不是你的玩笑」
王峻國/網路社群創辦人(新北市)/聯合報

日前批踢踢流傳一張IG截圖:「女友生病,要是沒好起來,我就做炸彈,炸台北市政府,全民賠罪。」後來大家知道,那是藝人吳宗憲的兒子吳睿軒。

認真探討起來,除了涉嫌「公共恐嚇」罪,他最該學習的其實是「社會學之眼」。白話文是:「你的煩惱不是你的煩惱,你的玩笑不是你的玩笑。」

分析一下,吳睿軒最初的說法是:「抱歉開了不該開的玩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公眾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本來只是我和軍中同袍間的玩笑話、垃圾話,沒想到會被有心人士截圖。」

《進擊的社會學家》兩位作者Korgen、White說:「所有個人議題都有跟公共問題連接的可能性。」看過公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人,大概也能領悟,為什麼會有戲名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我們個人生活所做的決定,其實經常受到社會制度與結構影響,我們卻經常沒發現像劇中被考試制度與社會期望所綁架的小孩。

反過來說,有時候是我們的行為加深了社會某種結構,達成比較負面的傳播效果,比如這起事件的「玩笑話」。

為什麼傳播學殿堂中有一句話說:「媒體是人的延伸」?(麥克魯漢語)其實在吳睿軒事件裡,吳睿軒最大錯誤就在於他沒有認知到「自身即媒體」,而他發出的「訊息」將會受所有網路節點的轉載,比如一個個網友或社群網站。作為名人子嗣,擁有鎂光燈焦點,是他的吸金利器,但也同時是凶器。這就是媒體的性質,但不是媒體的錯誤。

仍在美國就讀的吳睿軒,將人生洗牌,一切都來得及。除了道歉與作出相應懲罰外,他更需要的,是《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書所說:「它的體現就是懂得從一個視角轉到另一個視角,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對整個社會及其組成部分的充分認識。」

吳睿軒要懂得排除個人主義的思考,才可以在社會的原野中「見樹又見林」,然後才更有機會在重返演藝圈或其他產業時「建樹又建林」。

   
延禧攻略 你我做不到的厚黑學
余岱芳/教(台中市)/聯合報

最近陸劇「延禧攻略」紅透半邊天,不但收視破表,各種討論與評論更推波助瀾該劇的氣焰。平心而論,該劇比不上「甄嬛傳」的細膩與「金枝慾孽」的陰狠惡毒,為什麼還能收視率節節升高?原因無他,只因為該劇切中觀眾的小心思。

首先,人人都可輕鬆當沙發馬鈴薯:該劇好人、壞人、黑化、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等,宮鬥劇情清楚明瞭,壞人很快會露出馬腳,觀眾不用費太多心思就可以一目了然,同聲共氣,唾罵壞蛋。這麼不燒腦,多好!

其次是女版梅長蘇的移情作用:女主角魏瓔珞智勇雙全,凡事都可以比敵人往前想三步,面對任何刁鑽狠毒的敵人,怎樣都贏;眼看她深陷敵營,卻看她峰迴路轉,熟知敵人步數,誘敵殺敵,再配上聳動的音樂撩動觀眾情緒。不免勾起觀眾在現實人生中的情緒,看著瓔珞修理敵人,彷彿也預視了自己修理職場上的卑鄙小人,爽快啊!只恨自己沒法像她一樣,也做做女版梅長蘇,洞悉敵人的步數,來個瓔珞式復仇記。多好!

再者,魏瓔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瓔珞忠貞為主,為了替主子、親人報仇,被貶、被冤、被欺負,都在所不惜。為達目的,該鋒芒畢露時就鋒芒畢露,該藏拙露怯時,裝瘋賣傻也在所不惜。這是活生生的厚黑學應用,愛面子如我,做得到嗎?我們遇事氣惱,哪敢有什麼真確的行動。但你看看瓔珞,目標清楚,甚至不惜以身體當工具,委身自己原本一點也不喜歡、看不上眼的皇帝,還清楚明白為達目的,不侍寢就是矯情的道理。以身體當工具是多麼一件離經叛道的事情!後來瓔珞發現自己愛上皇上,拉下臉來死纏爛打,求得原諒,面子、裡子皆可拋。瓔珞知道社會的眼光,選擇性地在意或不在意這些框架。她做的就是我想做的,她就是那個理想的我啊!多好!

第四,態度造就人生成就。凡人遇事很容易先動怒,但魏瓔珞想的不是究責,而是理性考慮怎麼解決問題,有源源不斷的點子,來個合縱連橫,利用人際關係布線綿密,不像我們如此容易感情用事。你看人家最後還不是天時地利人和,終於有美滿結局。多好!

第五,隨時有靠山。瓔珞總說,靠山山倒,自己強最好。話是不錯啦。但你看她身逢絕境時,也很識時務地避災、找靠山,當作東山再起的驛站。皇帝要找麻煩,就避去顧園子。失了寵,就討太后歡心去,伺機而動。你說,她這般滑頭勢利,究竟是不是戲子啊!但自己強了,還有靠山,多好!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延禧攻略是一本活生生、你我又做不到的人生厚黑學,是一個你我想達到又達不到的境地,不紅也難。

   
降血壓的飲食小習慣
要改善高血壓不僅只是減鹽,低脂低卡的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也可善用「欺騙大腦」的手法來達到不復胖、持之以恆的減重和降血壓的目標。

印度神邏輯-一那些細節,有意思
初來印度,我睜大好奇的雙眼,發現不少有意思的細節。如在印度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私人對社會公共建設的作為,甚至大於政府的作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