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17 第43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保護台灣史諾登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六成八不支持兩岸政策,蔡英文不在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海嘯十年後的世界新變局
民意論壇 廠衛知多少 還自詡民主?
讓914成為「反網路霸凌日」
不合我利益 就是假新聞?
聯合筆記/民進黨談團結,奢侈的話題
兩岸關係調查/精算國家利益 降低北京報復
兩岸關係調查/赴陸不久留 既非一家也不親
兩岸關係調查/官冷民熱 獨消統長 量變到質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保護台灣史諾登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讓張天欽事件曝光的關鍵人物吳佩蓉,現在亦成目光焦點。有人讚美她是勇敢的「吹哨者」,但也有綠媒直接叫她「抓耙仔」,並有中評委要求懲處她。

吳佩蓉在綠營並不算初生之犢,政治路艱險,她不會不知。所以,她坦承揭露事件的心路歷程,表達抱歉再抱歉,對某些綠營人士譏她「自絕於政治圈」的後果顯了然於心。

這就是「吹哨者」應得的下場嗎?政治現實殘酷,有時確實如此。全世界最有名的吹哨者史諾登,將美國國安局的秘密監聽計畫洩漏給媒體,讓大眾了解政府監聽有如天羅地網。在很多美國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有人主張他應獲諾貝爾和平獎。事實上,史諾登被吊銷美國護照並受刑事指控,至今滯留在俄國接受政治庇護。

吳佩蓉的下場也許不會這麼慘,但她揭發弊案卻必須道歉又辭職,這是政府對待「吹哨者」的標準嗎?去年金管會為嚴查金融企業,大力鼓勵內部檢舉,積極推動「吹哨者保護機制」。政府想要殺雞儆猴時,就極力鼓勵吹哨者站出來;當吹哨者的揭弊讓政府難堪時,難道犧牲他就無所謂?看吳佩蓉的處境,戰戰兢兢,百般道歉,卻不見政府表揚其勇敢義行。

近日網路已有人攻擊吳佩蓉為假正義之名的「天真巨嬰」,看來,未來她的日子不好過。台灣社會應對揭弊者給予更多支持,尤其一個以「促進轉型正義」為名的機構出現吹哨者,她竟只能默默致歉而去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六成八不支持兩岸政策,蔡英文不在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卻見不到改善跡象。根據本報的民調,民眾不滿蔡總統兩岸政策的比率已高達六成八,滿意者僅一成九,顯示這是一個完全失敗的兩岸路線。尤其,蔡政府藉兩岸政策掩護其台獨和去中國化意圖,不僅造成台灣內部的分化及「自我削弱」,也引發中共的外交及軍事打壓。蔡英文的兩岸路線若不調整,將對台灣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本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已持續進行了九年,從今年的數字看,呈現了令人擔憂的變化。除了民眾不滿蔡總統兩岸政策的比率大幅攀升外,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印象欠佳的比率也高達五成一,較去年增加了六個百分比。相形之下,台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度」,則升到了五成七,較蔡英文剛執政那年增加了一成三。在近兩年陸客來台觀光驟減之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逆轉。

根據這項調查,在官方互動層次,兩岸在外交、政治、軍事等層面代表「情勢緊張」的指標均創下新高。相對的,在民間交流層次,台灣民眾不論西進就業、創業、定居,或讓子女赴大陸念書的意願,也都攀上新高。換言之,民眾感受到兩岸關係的冷熱變化,在承受這些動盪折磨之餘,不少人決心拋開政治的羈絆,選擇走自己的路。

諷刺的是,蔡英文雖不斷高呼「維持現狀」,但兩岸客觀形勢與民眾的主觀意願均已漂離原地。主張維持現狀者雖仍居多數,然不論狹義(永遠維持現狀)或廣義(加上維持現狀以後再統或獨),都淪為新低。在蔡英文主政下,主張獨立的人已降回二成四的基本盤,其中「緩獨」有向「急獨」靠攏的情形;但是,支持統一的人也達到二成三的新高,形成與獨派抗衡之勢。

亦即,兩岸間客觀形勢的發展,並不隨主政者的意志而移轉,甚至與其願望背道而馳。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讓六成八的民眾不滿,也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因此,愈來愈多對政治厭煩的人選擇「用腳投票」。

中共的對台策略,是一邊強力打壓民進黨政府,一邊施惠於台灣民眾。反觀蔡政府,對於中共的打壓沒有多少反制能力,對於對方之施惠則以限制或懲罰台灣民眾作為反制武器。由於蔡政府的反制經常失去準頭,看不到效果,卻不斷傷害自己的人民,當然是不智之舉。蔡英文常高呼「團結的台灣絕對不會被擊倒」,但台灣社會不斷受到民進黨政府分化,何來團結?當蔡政府的兩岸手段總是以「懲罰人民」為武器,這只會讓民眾更離心離德,又要如何呼喚團結?

換一個角度看,兩岸關係惡化,蔡英文明顯失卻民心,但北京其實也未能收服台灣人心。在「惠台」措施誘惑下,台灣民眾赴大陸就業、創業、求學的意願都明顯提高;然而,中共對台灣的外交、國際活動及運動賽事等打壓,同樣嚴重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中共多年來設法爭取台灣民心,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的印象原逐漸改善,去年的好感度原已達四成的新高,今年卻一夕翻轉,半數以上台灣民眾又對大陸政府印象轉壞。不難想像,應與中共近期連續奪我三邦交國,及打壓東亞青運有關。這點,北京慎勿輕忽。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兩岸火車對撞,其實只會造成雙輸,台灣必然犧牲慘重,大陸則因霸道而失去民心。我們更要提醒的是,當民眾對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已感到極為不耐,一個自稱「謙卑」、「有溫度」的政府無論如何不能對民意視若無睹,而必須作出妥適的調整,減少錯誤決策對人民的傷害。所謂「錯誤的決策比貪瀆更可怕」,蔡英文可能落到比陳水扁更惡劣的評價,這就在她一念之間。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海嘯十年後的世界新變局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因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迄9月中旬已屆滿十周年;回顧金融海嘯引發的一連串動盪和全球局勢變遷,十年後的世界較金融海嘯之前已變得完全不一樣,而且這場金融浩劫的餘波仍持續將整個世界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變局。

金融海嘯帶給世界改變是空前的,首先,政府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尤其中央銀行承擔起「救世主」角色,雖然及時遏阻了一連串金融危機,但也種下了更多難以控制的巨大變數。

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聯準會(Fed)以擴大資產負債表方式,在六年間祭出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在金融市場投入近4兆美元,同時也帶動歐洲、日本、英國等全球主要國際央行紛紛跟進,大量印鈔救市,十年之間,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從2008年的3.68兆美元暴增至逾16兆美元,擴大了四倍多。這種扮演「救世主」角色、無限度撒錢的「非典」貨幣政策,帶來的是一個超低利率、信用不斷擴張、資金到處泛濫的金融環境,也製造出另一個更大的金融泡沫。

迄今年8月,全球債市規模已逾57兆美元,是金融海嘯前的二倍;到2017年底,全球股市市值占GDP比重近113%,和金融海嘯前114%的水準相當;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及IMF數據,全球政府及私人債務占GDP比重都達到歷史新高;可以說全球央行共同製造出一個更大的泡沫,來化解因泡沫崩解所造成的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等接續的風暴。但央行終究不是上帝,在製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泡沫後,能否藉由緩步升息及逐漸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以讓經濟及金融市場「軟著陸」,恐怕沒有任何專家敢打包票;這也是「新末日博士」羅比尼警告2020年可能重演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

新興市場可以說是全球信用擴張的受益者,但也是受害者。在金融海嘯後,全球高唱「經濟再平衡」旋律,意指美、歐因次貸風暴受內傷嚴重,新興市場國家將趁勢崛起,成為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而美、歐、日、英等QE釋出逾10兆美元資金,有相當大的部分竄入新興市場國家,用錢堆砌出繁榮的假象,但好景不常,在美國QE退場並轉而升息後,大規模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出,很多國家正面臨資產泡沫崩解及貨幣危機。據日本野村控股最新報告分析,目前包括斯里蘭卡、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烏克蘭等七個新興經濟體面臨匯率風險,其中除南非和巴基斯坦外,其他五個國家已陷入匯率危機或接受IMF援助計畫。

中國大陸金融及經濟變化,更如洗三溫暖。美國聯準會自2009年3月開始執行QE後,導致美元長期弱勢,也讓中國趁勢崛起,吸收大量外來資金,外匯存底從不到2兆美元,迄2014年中遽增至3.9兆美元,增加近一倍,人民幣一度成為全球最強勢貨幣,對美國龍頭地位構成強大挑戰。

但是,美國QE退場及開始升息後,2015至2016年,大陸歷經多次股災及人民幣遽貶危機,外匯存底減少近1兆美元,被市場吹捧多年的「中國夢」遭遇重挫,直到2017年大陸經濟才逐漸回穩,10月中共19大又重塑「中國夢」,再度強化大陸內部對未來經濟的憧憬。未料19大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大陸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強烈的疑慮,川普政府從今年3月起更發動對中國一波又一波的貿易戰,展現粉碎「中國夢」的強烈意志,而北京當局顯然已有不認輸、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山不容二虎」,美中掉入西方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而不可自拔,無疑是十年來世界經濟最大的變局。

金融海嘯改變了全世界,未來十年,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一個變化更大的新世界,世界各國要有坐雲霄飛車的準備。

   
民意論壇
廠衛知多少 還自詡民主?
陳一新/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聯合報

因為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一句胡言亂語,不僅自己蒙羞下台,還讓蔡英文總統表示不認同、閣揆賴清德向人民道歉。問題是,促轉會從一開始成立至今,諸般惡形惡狀行徑儼然像是大明王朝東廠復辟,但蔡政府其他國家機器的功能與表現,像是陸委會、教育部、調查局難道不也都很像專事整人的廠衛(東廠、西廠、錦衣衛)嗎?

為何蔡、賴要儘快表態和道歉呢?促轉會表現固然不符多數國人期望,甚至連許多有政治良心的綠營人物也不以為然。有些綠營大老甚至引以為恥,認為民進黨為求勝選不僅縱容手下濫權,且已違背基本政治道德,到了泯滅人性地步。若蔡政府放任張天欽事件繼續發展,極可能讓已烽火四起的民進黨選情雪上加霜。

雖然促轉會濫用權力,甘為蔡政府剷除異己的打手,但民進黨總辯稱這是讓公義回到台灣社會的唯一途徑,來應付各界質疑。

但針對新北市長侯選人侯友宜當年執行公務情事,張天欽一句「不好好利用,太可惜」,還說八名民進黨立委都是他的「側翼」,終讓民進黨露餡。顯然,從任命他的蔡總統、八名甘為側翼的民進黨籍立委,一直到架空黃煌雄主委、一手遮天、獨斷獨行的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及其同夥,都是一丘之貉。

這次若不是張天欽過度逾越紅線,犯了眾怒,蔡、賴二人也不會如此快速滅火。這樣活脫脫的東廠行徑既然犯了眾怒,又豈是蔡、賴輕描淡寫的一兩句不認同和道歉話,就能船過水無痕?

儘管張天欽請辭,但因已涉及這個東廠機關公權力的濫用,不只違法,且可能違憲,恐怕不是更換一兩個「公公」就可以輕易了結。

更重要的是,蔡王朝的東廠絕非只有一個促轉會而已。像最近因中國大陸對台商、台生發放「居住證」,固然有國安之虞,但陸委會的做法卻也不無值得商榷之處。若是堅持以更嚴密的法律管控人民「居住證」的申請,而人民又對民進黨的「綠色恐怖」不敢信任,而不願登記,最後政府與人民之間就可能演變成「諜對諜」的關係。

當陸委會成天無所事事,只會辦作文比賽及限制人民居住自由或逼人民不說真話,而成為另一個東廠,那才是中華民國民主的悲哀!一個被人民稱為東廠的陸委會,可能比一個無能處理兩岸關係的陸委會更讓人民搖頭。

再以教育部為例,三任教長好像沒別的事幹,成天只為「卡管」與「拔管」窮忙,不是另一個東廠或西廠嗎?此外,調查局抓不到真正的大匪諜,全抓幾個少不更事的新黨成員湊數,難道不是錦衣衛嗎?

蔡英文手下有這麼多東西廠、錦衣衛,新的大明王朝誕生,成就遠邁前朝,自己就應該是轉型正義的對象,還能以自由民主公義自詡?

   
讓914成為「反網路霸凌日」
陳耀昌/醫、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面對九月十四日蘇啟誠處長之死,希望台灣社會呈現反省及改正。

「人性本善」,但既嘈雜又孤寂的心靈面對魔力鍵盤,有時會因逞一時之爽而導致善念晦隱,而讓浮士德牽著你的手指,按下了在公開場合不會按下的霸凌之鍵,成了殺人的「千夫之指」之一。這,大大有損陰德,諒非你的本意,但,錯已鑄成,人已不能復生。

因此,讓我們記得這一天,訂九一四為「反網路霸凌日」。

在這天,所有人不在網路批評、嘲笑、諷刺、挖苦任何人任何事,不散布任何負能量,不散布任何未經嚴格證實的消息、文章或貼圖。

在這一天,所有在網路發表的言論都是真誠的、坦盪盪的、可以具名負責的。就算是評論或反對意見,也要理直氣和,並盡可能也提出其他積極性的觀點、建議或方案。

我們希望每年就這麼一天,九一四,網路上充滿反省、道歉、關懷、讚美、感恩與鼓勵。

一天就好。然後再一周、再一年,然後我們可以跟下一代說,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台灣已經不再有網路霸凌與散布假消息。

「九一四,反網路霸凌日」。請自二○一九開始。

   
不合我利益 就是假新聞?
尤榛嚴/服務業(南投市)/聯合報

近來常有人對假新聞、假消息頗多批判責備,但對於某件事到底是真是假的證據,卻失之籠統或模糊,乃至於偏向合我意合我利的就是真新聞、真消息,不合我意不合我利的就是假新聞、假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蔡總統昨為民進黨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拉抬聲勢時說,最近有很多人跟我說假新聞、假消息的現象很嚴重,有些甚至來自對岸,利用台灣的民主自由,放一些假消息,讓台灣社會對立、誤解甚至衝突。

真相或真實只有一個,不是只有你我他說了算,而是要追求查考周全的證據,是鋼鐵般事實,才可發布或報導,讓公眾充分而清晰的了解,攤在陽光下,反而可以減少台灣社會的對立、誤解和衝突。

新聞和言論自由,需有明確的憑據,才能讓人相信,否則隨意指摘、推諉他人,乃至擴及對岸放出假新聞、假消息云云,恐怕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假新聞和假消息喔!

   
聯合筆記/民進黨談團結,奢侈的話題
陳言喬/聯合報

翻開近日報紙,全是負面紛擾消息:社會新聞的驚悚殘忍,政治新聞的齷齪骯髒,涉外新聞的軟弱無能,兩岸新聞的相互對罵。這些問題與執政能力息息相關,民進黨政府的執政能力在哪裡、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從一再出現的殺人分屍、子弒父藏屍冰櫃社會案件,到歹戲拖棚的台大校長任命案,申請大陸居住證者可能遭處罰引發的不滿,慰安婦銅像被日右翼團體踹踢,乃至促轉會變成「東廠」,我駐日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等,每一件都是負面新聞,讓人感嘆、憂心、憤怒,也引起不同人群和政黨的對抗。

這些現象顯示社會價值正在崩解,國家方向持續迷失,人民澆薄心態日盛,也說明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不確定的環境,信心危機正迎面撲來。

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團結內部」,但那些涉外的、兩岸的問題,乃至政治衝突事件,有很大因素就是內部不團結,各方沒有共識,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執政黨要求大家團結,首先自己要做到公正、不包庇,若遇事就卸責,怪媒體、罵在野黨、歸咎前人(兩蔣),如何取信大眾,如何期待團結?

眼下就有許多處理避重就輕、甚至不公正的事件:促轉會的副主委張天欽雖已去職,但其他附和與建言獻策的「東廠們」,難道不需調查處分?駐日的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抗議日本風災善後責任全歸於他,身為最高指揮官的駐日代表謝長廷,不論是風災善後處理與屬下自縊,應有的肩膀和政治責任在哪裡?

再說陸委會研擬對赴陸申請居證者除登記外,現更傳出加碼要限制他們參加公職和特別列管,不啻是把多數在陸生活、求學的國民列為敵人,這是在團結還是在分化人民?

在慰安婦議題上,民進黨極力切割、不願觸碰,才讓日本右翼團體敢有恃無恐的踹踢銅像、公然侮辱我們的「阿嬤」。民進黨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算有道德勇氣譴責肇事者,稱聲援慰安婦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但蔡政府迄不表態,蔡英文過去左一句道德價值、右一句公平正義,面對人類普世價值問題卻如此畏縮,這種執政表現如何獲得多數國民認同?

民眾在乎的是一個說法、一個正確的是非觀,蔡政府遇事,不作為、不負責、不能妥善處理,且一再做出破壞團結的事,現在來談團結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古今中外,一個不團結的群體(國家社會),是難以成就大事的,且一旦遭逢巨變,定當迅速瓦解。

   
兩岸關係調查/精算國家利益 降低北京報復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聯合報

檢視今年兩岸關係年度調查結果,可發現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各項指標比較顯著的變化為:兩岸在政治、外交、軍事三項指標對立緊張程度,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對大陸民眾的觀感好評、願意到大陸工作、創業與願意讓子女去大陸就學的比率,也同時創下歷史新高。呈現出雖然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政治、外交、軍事日益緊繃,但台灣民眾卻不因兩岸政治趨緊受到影響,反而加大前往大陸工作、創業與就學的意願。

事實上,長期以來兩岸政治互信互動與兩岸民間經貿社會交流,兩者之間就沒有正相關。但在兩岸政、軍、外交日趨對立,中、美大國經貿博弈加劇,台商在大陸經營也面臨挑戰增多的情況下,仍然促使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就學、創業、工作乃至定居等比率創下歷年新高。

自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提出兩岸一家親,率先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給予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同等待遇。今年以來大陸中央與地方紛紛提出各項措施,給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就學、創業、工作、生活等甚至含生老病死的「同等待遇」,更發放居住證,都提高了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工作創業與生活的意願。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願意讓小孩前往大陸讀書的提高到四成四,不願意的剩下四成八,兩者差距只有四個百分點。自太陽花學運後,大陸就加大力度爭取台灣青年學生前往大陸。台灣學生前往大陸就學主要基於下列原因:

一是大陸集中資源給予頂尖大學,在世界排名不斷強化,促使台灣學生特別是台灣非頂尖學生也可進入大陸學生萬中挑一的大學就讀。

二是大陸給台生入學「超國民待遇」,在工作與創業也逐步給台生「同等待遇」,台生把前往大陸就學作為累積人脈了解市場的跳板。

三是醫學院在大陸並未如台灣熱門,促使許多台灣學生選擇赴大陸就讀中西醫藥學院。

四是許多父母在大陸經商工作,也讓小孩在國中小與高中階段就前往大陸就學,這也使台生赴大陸就學逐步年輕化。

面對兩岸關係互動國家安全與人民利益產生若干背離的現象,或許為民主國家常態,但仍殊值政府與民眾思考。就民眾而言,兩岸仍存有政、經、社、文化等若干差異,必須事先做好功課與準備。就政府而言,應該清楚我國家利益評估與計算,乃是爭取美、日等國家所獲取的利益的加總,扣除來自北京的報復與傷害,兩者加減所獲得的淨利益,才是真實的國家利益。因此,政府除了積極爭取美日所能獲取的利益外,也必須精準評估北京可能對我國利益所造成的傷害。

吾人認為,基於國際政治現實,我方對美日等投入過多資源,不僅會面臨到一定框架受限與邊際效用遞減的影響,反而促使中共加大報復,得失之間計算必須有總體的精確評估。因此既要爭取美、日、歐等國際社會的支持,同時也必須維持兩岸關係基本的穩定,以降低北京對我的報復。

   
兩岸關係調查/赴陸不久留 既非一家也不親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聯合報

根據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就敵友量表而言,除了人民、經貿及軍事層面稍呈舒緩,政府及外交層面有明顯緊張或競爭的傾向。如果以認為情勢緊繃的人數來看,四個面向都有超過四成五,尤其是在外交,高達三分之二的國人認為緊張競爭。儘管如此,民眾大體認為雙方不太有可能會開戰。當然,究竟這是主觀的期待、還是客觀的評估,不得而知。

進一步分析到底有可能是哪些因素導致緊張,雖然台灣獨立仍然被視為首要,然而,人數已經由三分之一降為四分之一;其次是民進黨執政、及相關的政策立場,包括外交互不相讓、及九二共識或主權爭議。可見,百姓清楚癥結在於中國對於台灣的主權訴求。比較特別的是支持統一的人數持續成長、幾乎追上希望獨立的人。令人困惑的是,依然有四成五的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

整體來看,有五成一的台灣百姓對中國政府印象不好,特別是共產專制、及強勢霸道的印象。相對地,有五成七的台灣人民對於中國民眾印象不錯,最為正面的評價是和善,而不敢恭維的則是水準粗俗、強悍霸道。另外,即使有六成二受訪者判斷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三分之二的人不以為意。至於是否願意到中國,除了工作及念書有四成多、創業三成,定居只有一成多,可見並非久留之地。

就國際關係而言,左右兩國互動的因素不外權力、利益及認同。中國的文攻武嚇自來沒有停止過,在馬英九政府時期雖強調讓利,不過,看來似乎效果不大。習近平上台以來,人民解放軍動作頻頻,惠台政策成效有待觀察,至於對非洲宣示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相對上就沖淡台灣人的密切關係。倒是對於中國崛起是否會因此挑戰美國的獨霸地位,台灣人看來似乎相當淡定。

如把民進黨執政、其中國政策、及九二共識等加起來,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以為這些是導致雙方緊張的因素;眾所周知,維持現狀是蔡英文政府的中國政策基調,然而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支持不同形式的維持現狀,十分矛盾。安於現狀是人之常情,問題是,這畢竟不是長治久安之道,難道我們真的是走投無路?前途茫茫,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理性選擇?

戰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不管藍綠,基本上是採取聯美抗中的外交戰略,多少是被逼靠邊當小弟,看人臉色,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除非中國願意尊重台灣人自決的意願,台灣永遠就是中國的古巴。如果中國有自信,一個獨立的台灣未必要與中國為敵。對於中國來說,中立的台灣或可當作與美國之間的緩衝區、或是和平區,進而致力內部的鞏固及外部的發展,至少都會比現狀來得好。

   
兩岸關係調查/官冷民熱 獨消統長 量變到質變
張國良/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全/聯合報

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已持續了九個年頭,積累了一份難能可貴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構成了一套值得參考的研究文本。本人閱讀了最新的第九次調查結果後,有幾點感想,敬請讀者指正。

一、總體變化

總體而言,這九年來的兩岸關係,可謂比較平穩,但穩中有變,變中有異,對比兩岸之間各項(政府、軍事、外交、經貿、社會)關係的得分,可概括為:官冷(低)民熱(高)。

最突出的動向是,外交(六點三→七點七)、政治(五點二→七)與九年前相比,雙雙突破七分(即進入了「緊張或競爭」階段),不僅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而且從量的變化,達到了質的變化,這一來自台灣民眾的感受,值得兩岸高度重視。

與此相關,軍事(六點一→六點八)、經濟(五點五→六點六)也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但尚未突破七分,還停留在「和緩」階段。

如果說,外交、政治、軍事屬於官方關係,經濟屬於半官半民關係,則社會屬於民間關係,其狀態(五點一→五點三)最為平穩,這與台灣民眾赴大陸發展意願增強、對大陸民眾印象改善的狀況之間,可互為印證。

兩岸關係趨於緊張的原因何在?「民進黨執政」和「民進黨大陸政策」成為僅次於「台灣獨立」的排序第二、第三的因素,兩者相加達到了兩成一,凸顯有相當部分台灣民眾認為,蔡英文政府對此負有責任。

二、「統獨」議題

九年來台灣民眾對統獨的選項中,永遠維持現狀一直高居首位,約占半數,但耐人尋味的是,對比二○一○年,今年創了最低紀錄,緣由何在?

此消彼長,增加的是急統+緩統,減少的不僅是永遠維持現狀,還包括急獨+緩獨。也就是說,統派與獨派的比例,從原來的多寡分明(十四%vs卅一%),變成旗鼓相當(廿三%vs廿四%)。

或許有部分台灣民眾感到,永遠維持現狀其實很難實現,為此不如對將來兩岸的和平統一、共同發展,寄予希望。這一新態勢,前所未有,值得深入研究。

三、大陸感受

可能與上述狀態有關,九年以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察和感受,經過中間幾年的波動和低落之後,今年呈現出全面上揚的趨勢,包括:「願不願意到大陸工作」、「願不願意到大陸創業」、「願不願意讓小孩到大陸念書」、「願不願意到大陸定居」,無一例外地創了歷史新高,雖然增幅大小不一,分別為九%、二%、十五%、二%,但無疑顯示了一種整體性趨勢。

與此相關的另一現象為,「對大陸民眾的印象」也創了歷史新高,這如實反映了經過多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大陸民眾的素質終於有了顯著提高,超過半數的「好」印象,足以說明,其總體精神面貌,從量變達到了質變。

儘管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印象」未與此同步,而是徘徊不前,但如上所見,台灣民眾到大陸工作、學習的熱情,並未受此影響。

由此看來,對兩岸交流來說,民眾之間的信賴,以及社會條件(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優渥,畢竟是重中之重。

   
培養死忠鐵粉的品牌秘密
以鐵粉忠誠度為特色的聖教品牌,得以達成少數品牌能做到的──內生、長期且持續的增長。如宜家家居、蘋果、露露檸檬與哈雷這些品牌,打造出以他們所推廣的產品與生活方式為基礎的團體。

TFT 不只解決偏鄉教師荒!
很多人是這樣認識 TFT 的:這是個培養熱血老師,解決偏鄉教師荒的組織。但劉安婷說:「不是的!」教師荒只是一個微小的起點,TFT 真正要解決的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