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3 第43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從陳定南到陳師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韓國瑜戳破了陳菊的高雄治理神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外商投資 先做好基本功
民意論壇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別讓學童淪白老鼠 中英語雙輸
語言政策? 還是政治語言?
去梯言/燒掉阿房宮又怎樣?
把奧步當維他命 餵養選民?
國歌難啟口 國慶旗海也消失
「黑色」老高雄人:還我繁榮高雄
中美貿易戰/拉美效應在中國發酵?
願景回響/路平專案人孔蓋 應系統化管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從陳定南到陳師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陳菊到宜蘭輔選時哽咽說,如果宜蘭選輸了,民進黨很丟臉。陳菊說這話,也許部分因為她是宜蘭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宜蘭是民進黨的「民主聖地」。

談起宜蘭的民主,不能不提兩個人:從陳定南開始,到陳師孟以終。

陳定南在宜蘭的事蹟毋須贅述。他以堅拒王永慶設置六輕而知名,在黨外時期寫下的「宜蘭經驗」,是民進黨「從地方包圍中央」走向執政之路的前鋒紀錄之一。他帶著「陳青天」的封號,從宜蘭縣長一路走向法務部長職位,查賄查到對民進黨人都不假辭色。

陳定南整治的冬山河至今水清,但宜蘭的整體形象已不復往昔。尤其,從民進黨中央指定陳金德代理縣長以來,屢滋爭議事件,包括退還前任縣長裁定的鉅額罰金給違法農地使用戶,被指為政策買票。陳師孟對此案的調查報告,卻認定陳金德並無不法,此一結果被監院同僚認為「放水、丟人」,要求撤案,陳師孟竟說即使撤案重查也會繼續放水。

宜蘭經驗,從陳定南始,以陳師孟終,也折射了民進黨起落的縮影。起落的不僅是民進黨的地方形象,也包括了民進黨的執政理想。陳菊說,宜蘭若輸,「民進黨很丟臉」;如果以此對照陳菊三十歲在獄中寫給台灣人民的遺書:「祈法律能象徵代表正義,而非只是統治的工具,形同具文愚弄人民…」,再回顧「從陳定南到陳師孟」的宜蘭故事,「民進黨很丟臉」這句話,恐得另作新解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韓國瑜戳破了陳菊的高雄治理神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這次選舉最受矚目的現象之一,是被稱為「韓流」的韓國瑜高雄旋風。從未被寄以厚望的韓國瑜被放到高雄參選,卻意外融解了藍軍的凍土,不僅打破民進黨在當地的廿年治理神話,並逐步進逼威脅民進黨參選人陳其邁。從民進黨近日氣急敗壞的抹黑與反擊看,「韓國瑜效應」已在高雄發威,且向其他縣市擴散。

陳菊在高雄十二年的經營,過去在大量文宣和置入行銷的運作下,一直享有「五星市長」的美名。正因如此,國民黨內遍尋群英,沒有任何勇夫或老將敢於出馬挑戰;韓國瑜是在既無糧草、又無兵將的情勢下,硬著頭皮上陣。但陳菊在高雄的不敗神話,卻被韓國瑜以一句「又老又窮」戳破,「國王新衣」的真相原來如此。延續這個基調,韓國瑜又打出「北漂青年」的呼喚,引發年輕世代的共鳴,撼動高雄的綠營根基。

就主觀條件而言,韓國瑜口才便給而不浮誇、見識老道而腳踏實地、非在地人卻極接地氣;這三大特質,使他能超越省籍及地域,產生強烈感染力。就客觀環境而言,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治理,表面看似光鮮,實質卻債務高築、經濟衰退、人口外流,難掩頹勢。換言之,綠營長期一黨獨大的治理,其實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現象,在「自我感覺良好」中逐漸脫離現實。再加上過度的政治操作,輕忽產業和民生,都讓高雄失去了往昔的活力與動能。

去年,高雄市「全台第二大城」的地位被台中市超越,揭露了高雄沒落的殘酷真相。事實上,這只是台灣島內的起落,如果與海外比較,高雄的滯後問題更令人心驚。一九九九年,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高居全球第三名;到了二○○九年已跌至十三,如今更跌到十五名。其中,在超越高雄的各國港埠中,有八個是中國大陸的港口。在兩岸的競爭中,不進則退,這是必然結局;但在民進黨的政治邏輯下,這些全被遮掩不談。

若僅看市容,外來客或許一眼看不出高雄如何「又老又窮」。但從高雄滿街大樓招租告示,許多餐廳、名店退出高雄市場,乃至夜市攤商頻吹熄燈號,都可嗅出蕭索氣味。高聳於港區天際線的八五大樓,是在一九九九年的鼎盛時期開幕;但廿年後的今天,許多樓層閒置或淪為日租套房,最近甚至打出「三天兩夜九九九元」的超低價來吸引客人。倒退景象,令人唏噓。

過去八年,高雄的人口僅僅增加了七十三人,而「北漂人口」則估計達卅萬人。四年前的管線氣爆,今年的水災及馬路上雨後五千個坑洞,大街上鮮少有人搭乘的輕軌,都暴露高雄「治表不治□」的實情。早年的高雄,擁有絕佳的港灣和輕重工業搭配的基礎,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但經過民進黨廿年的治理,卻只堆砌出二千五百億元的負債,留下嚴重外流的產業和不易就業的青年,光環剝落的城市,幾乎無力面對「又老又窮」的真相。

韓國瑜單槍匹馬南下,短短數月就能戳破民進黨在高雄的治理神話,鬆動綠營鐵區,這可能是民進黨和國民黨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一個告別政壇已久的「賣菜郎」,竟能輕易翻動政黨基本盤,除說明人心思變,也反映了民眾對政黨把持地方的厭惡。當韓國瑜喊出「高雄已不欠民進黨」時,相當程度觸動了市民的心;可笑的是陳其邁的反應,他竟回應稱「是國民黨虧欠高雄」。台灣三度政黨輪替,民進黨在高雄執政廿年,當過代理市長的陳其邁竟還能把責任推到在野黨身上,這是純粹厚顏?或渾然不知責任政治為何物?

韓國瑜點破了國王新衣的真相,接下來,就看高雄人如何面對自己「又老又窮」的現實了。作為經濟都會的高雄曾經引領風騷,作為政治重鎮的高雄則黯然失色;如今,虧欠高雄的不是民進黨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外商投資 先做好基本功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知名社群軟體臉書(FB)最近宣布擴大「Made by Taiwan」品牌推廣計畫,國內有多家媒體報導,這是繼微軟、谷歌、美光等知名外商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後,再有國人熟悉的外商品牌,擴大對台投資。

經濟部也透過新聞稿表示,臉書將在台灣拚人才、拚經濟、拚科技,將以「社群」、「企業」、「科技人才」三大主軸,全力協助台灣企業發展海外市場、培育更多優秀的數位人才、擴大社群影響力,幫助台灣實現數位化發展的願景。

國人對於臉書再熟悉不過,根據臉書資料顯示,臉書在台灣的每月活躍用戶高達1,900萬戶,相當於八成的國人都在使用臉書,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人透過行動裝置「滑」上臉書,顯示臉書在台灣已是生活的日常。

台灣人鍾情臉書,不難理解,何以臉書之前宣布價值10億美元的亞洲首座資料中心將落腳新加坡,等同宣告彰化出局時,台灣人因而有多失落。不料,幾周後,經濟部創造了一個戲劇化的翻轉:臉書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域總裁唐立洋(Dan Neary)來台,並在蔡總統站台下,宣布擴大「Made by Taiwan」計畫。

臉書的Made by Taiwan計畫,是在去年10月推出;過去一年,臉書攜手外貿協會,協助台灣不少品牌業者,如捷安特、媽媽餵、海邊走走等拓展海外市場。台灣也是臉書繼韓國之後,第二個啟動「Made by」計畫的國家。

臉書表示,今年擴大版的「Made by Taiwan」計畫將做三件事:一是2020年以前,要協助台灣1,500家產業領袖,與矽谷企業交流;二是協助1.5萬家中小企業拓展海外業務;三是協助培育5萬名台灣數位人才。

對照先前一波投資台灣的外商,不論是微軟、谷歌、美光,或是「以投資折抵罰單」的高通,他們的投資內容,不外乎要投資多少錢或招募多少人才。

與之相比,臉書的「投資」,無涉GDP與創造就業,也非可與台灣產業技術相互砥礪的研發中心,十足引人好奇,這是哪門子的投資?

與其和官方爭論臉書的「Made by Taiwan」計畫,是不是「類投資」或「外商直接投資」(FDI)的變形,不如務實體認,它就是臉書的商業廣告行銷計畫:它攜手的是一批潛力廣告客戶,培育的將是一群能善用臉書行銷工具的數位人力。

有了這樣的認知,接下來就可直指問題的核心,台灣還能怎麼做,才能真心、互惠地換到外商的投資牛肉?

臉書先前指出,選擇新加坡設立亞洲首座資料中心的原因包括了,新加坡提供了非常出色的基礎設施、人才和合作夥伴。

至於將在2022年運作的新加坡資料中心,也如臉書其他14座資料中心一般,全面採用再生能源。

由此可知,政府拚投資,還是得回到基本功,從克服自己的條件不足做起。舉凡,台灣的水電能源能否讓外商放心,台灣的長期缺工,以及不斷流失的中高階人才,如何緩解?唯有真正彌補缺失,才能換來外商殷實的投資。

其次,台灣的資源有限,政府招商必須根據產業發展藍圖,來找尋關鍵技術外商,而非撿到籃子的都是菜。即使對象是知名外商,政府也必須了解對方所擁有的技術寶藏,以及我方的技術缺口,努力透過協商,由政府釋出的誘因,都能換來更有意義與價值的投資。

過去兩年,台灣經濟受惠全球經濟復甦,靠著出口暢旺,寫下了比馬政府更亮眼的經濟數據。惟數據漂亮仍遮掩不了台灣長年引資不力與產業結構調整落後的窘境,值此美中貿易混戰之際,台灣不妨多調整投資體質,待風頭過後,才能為自己創造有利位置。

   
民意論壇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劉維公/聯合報

台北這座城市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然而,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每年公布的「世界宜居城市」(The World Most Livable Cities)調查報告,台北的城市發展似乎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台北二○一八年的名次為第五十八名,比前一年進步兩名。BBC旅遊網站還特別撰文指出,台北是近十年來全球宜居城市進步表現傑出的五座城市之一。

台北城市發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何說它生病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借用心理諮商執業醫生蓋.溫奇(Guy Winch)在TED高人氣的演講「為何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點閱次數至今超過六百萬人次),點出人們在健康認知上一直存在的盲點:當身體受傷(例如跌倒流血)時,人們會知道要趕緊處理傷口,但遇到心理傷害(例如孤獨寂寞)時,人們卻只會一直輕忽,而讓問題惡化下去。溫奇在演說中倡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

對於如何評判一座城市進步與否,同樣也有只重視生理保健輕忽心理保健的嚴重問題。城市治理者關心的往往是城市基礎設施老舊的問題,而不是市民心智狀態失序的困境。城市的現代化,常常是市政白皮書中被視為迫切需要優先推動的項目。但如何讓市民享有優質的心理健康,多半只是市長施政報告書中聊備一格的文字。

「二○一七年全球最舒壓以及最有壓力城市排名調查」(The 2017 Global Least & Most Stressful Cities Ranking)(簡稱「全球舒壓城市排名」),是台北城市心理健康的最佳診斷報告。由英國知名新創公司利澤(Zipjet)所公布的這份調查報告,呼籲世人重視焦慮與壓力對人類福祉所帶來的發展問題。

「全球舒壓城市排名」是從四大構面(城市基礎條件、汙染程度、財務結構與市民處境)以及十七個子調查項目,去檢視全球一五○座城市對市民所帶來的生活壓力衝擊程度。台北市的全球排名是第六十一名,其在個別項目的得分情形充分凸顯出來這座城市發展物質與心理失衡的危機。

台北市在「身體健康」項目全球排名第十五名,但「精神健康」一項卻是落入到第九十六名;「安全感」排名第十七名,但「社會安全」則是遠遠落後到第一四○名;「公共運輸」排名是相當高的第二名,但「綠地空間」是難堪的第一一五名;「市民平均負債」項目全球排名不高(第四十二名),但「性別平等」與「種族平等」兩項是更糟糕的第一一三名與第七十八名。

市民對心理疾病的抵抗力與免疫力不斷下降,是現今台北市所面臨的嚴肅發展課題。隨機殺人、網路霸凌、消費奧客等事件的發生,都是在警告城市治理者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市長參選人注意到了嗎?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別讓學童淪白老鼠 中英語雙輸
董玉莉/大學講師(新竹市)/聯合報

行政院日前提出國小英語課將以全英語方式授課,並增加設置雙語班與雙語學校,以提升學子的英語能力。出發點雖良善,令人質疑的是,此項政策出爐前是否經過審慎討論?這項政策其實與許多語言研究的發現背道而馳,恐讓許多學童淪為政策的實驗品。

「外語學習要趁早」的迷思,早已由許多語言學研究所推翻。相反地,母語對於外語的教學成效有極大相關性,其正面角色受到重視。相關研究證實「語言互賴」現象,即發展目標語言的能力基礎,是學習者開始學習目標語言時具備的母語能力。

簡單說,開始學習目標語言時,若具備較好的母語能力,其目標語言的學習成效也會有較佳成效。反之,若母語能力尚未成熟,學習目標語言的成效也較差。換言之,這類研究已推翻外界認為愈早學外語或第二語言將有愈好成果的傳統想法。甚至有研究證實,成年人在學習第二語言讀寫成效上優於年幼者,其關鍵也是因母語能力。

事實上,其邏輯不難理解。研究人員發現,提供「可理解的輸入」是語言教學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簡單說,「可理解的輸入」就是學生聽得懂的語言。對以中文為母語而英語為外語的台灣國小學生來說,對中文的理解程度遠大於英文。因此,在英語教學裡,以中文為講授與分析的教學媒介,更能有助學童理解授課內容,學習成效自然也比聽得霧煞煞或一知半解的英語授課較好。教師使用學童母語進行目標語的教學,有利教師進行溝通與觀念澄清,也更能鼓勵學生主動溝通分享,並使學生感到愉悅且有歸屬感。換言之,母語的使用更能增加班級的正面學習氛圍,自然更能提高學習成效。

在學童的母語能力還未發展成熟時,就急忙將其投入外語學習環境中,容易產生所謂的「半雙語者」現象,也就是母語與外語能力都未能順利發展成熟。這類學童的認知發展將受到負面影響,反而不如同齡的單語者。

相反地,若雙語者的兩種語言能力都已到達高門檻水準,此時的雙語者不僅具備良好的兩種語言能力,其認知發展也蒙受其利,學業表現更勝於單語者。後者應該才是政府跟社會大眾期盼看到的目標。

綜上分析,不得不讓我們再次思考在國小英語教學實施全英語授課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儘管幼兒美語教育盛行,絕大多數孩童在進國小接受正式教育前的中文能力還是優於英語能力。但在中文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前即開始大量接觸英語,可能會導致中英文雙輸結果,認知發展恐不如同齡單語學童。政府應參考專業進行更審慎評估,而非僅參考民調,以免學童淪為政策實驗的白老鼠。

   
語言政策? 還是政治語言?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聯合報

每隔一段時間,「語言」就會成為熱議,如果遇到選舉,更是重要的選舉話題。可惜的是,各方帶著意識形態看語言,在欠缺理性討論下,這麼多年過去,終究難以形成語言政策共識,結果受苦的是孩子、受傷的是教育、受害的是國家。會有這樣的結果,背後的原因值得省思。

首先是語言解放與政治正確。光復初期為有效統治,執政當局厲行國語教育,獨尊國語讓母語逐漸式微,漸漸的母語消失的焦慮感愈發嚴重。解嚴初期,民進黨執政縣市率先呼籲並實施鄉土語言,終於在一波波教改運動中獲得「語言解放」的契機,母語重獲新生。

發展到了現在,母語不僅成為學術、校園、議會,甚至文化殿堂裡的顯學,更是政治正確的表徵。於是乎母語納入九年一貫課綱、原住民語發展法立法施行、大學廣設台文系所,未來也將進一步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或語言平等法)。語言解放已經二、三十年,我們有必要繼續陷入母語政治正確的價值泥淖裡?

其次是語言競爭力與國際化。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初期,東西方強權大量殖民亞洲、美洲和非洲,英語、日語和西語成為強勢語言,被認為是國際化指標,台灣自不例外,將英語列為中小學必修語言。高中職和大學則是紛紛鼓吹學生報名參加全民英檢、托福、雅思或多益測驗,以應和英語檢定國際化的指標。

部分大學將英語檢定納為入學採計項目,更有大學列入畢業門檻。這意味學好英語是國際化的基礎,也是個人與國家競爭力的唯一語言選擇。然而這樣的措施非但沒有讓台灣教育更國際化,反被質疑圖利英語檢定機構,更被認定違反大學法、大法官釋字五六三號以及相關法令,這都是瘋狂的英語迷思在作祟。

反觀中文的學習質量一再往下修,英語文的國際評比成績卻仍未見起色。當中文早成為聯合國正式官方語言,大陸政治經濟崛起之時,我們對語言國際化的立場,是到了該修正的關鍵時機。

最後是語言教育與語言環境。不管是母語或外語學習,過去執政者的思維都過分仰賴學校教育,更迷信考試(檢定、測驗)領導教學的成效。於是乎母語只存在校園裡、考試中以及檢定場,而不是生活裡。最新的政策方向是要研議鬆綁幼兒園不得教英語規定,以及升大學新增高中英語口說測驗。先不管師資、設備、課程教學或評量方式,如果沒有更友善的語言環境,單靠學校教育和考試,我國學生中文、母語和英語能力仍然堪憂。

   
去梯言/燒掉阿房宮又怎樣?
公孫策/聯合報

促轉會對東廠事件的處理,以為四兩可以撥千斤,但那是民主進步黨做出民主退步的事情,人民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項羽進了關中,大封隨他入關的將領為諸侯,然後放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人心大快。可是沒多久,天下又陷入戰亂,而項羽成了諸侯公敵,為什麼?

秦政暴虐,人民揭竿而起,是秦朝覆亡的外在現象。但秦始皇結束戰國局面,其實符合天下人厭倦戰爭的共同心理,而統一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乃至建構全國性交通網,更讓天下人稱便。秦政的失敗在於太急於實施郡縣制,以致郡縣行政人才嚴重缺乏,秦始皇卻要求中央政令下達地方不許打折扣,於是只能依賴嚴刑苛法,那才是「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的深層原因。

項羽燒阿房宮人心大快,因為阿房宮是秦始皇的威權象徵,可是項羽大封諸侯,卻是開時代的倒車—又回到諸侯割據,相互征戰的局面將再現,而那正是人心反項的深層原因。

促轉會想必心裡明白,對東廠事件敷衍了事無法平息輿論,只能設法轉移焦點,於是又端出「夷平中正紀念堂」的題目。容我直言,中正紀念堂或許是蔣中正的紀念象徵,但蔣氏所遺卻不盡然是「暴政」,即使中正紀念堂是「暴政象徵」,夷平中正紀念堂又怎樣?最終還是得面對「烏江」!

看看項羽的對手劉邦就更明白箇中道理:劉邦事實上不是項羽對手,可是劉邦卻能切中關中人民痛苦,他跟父老「約法三章」,說是「盡除秦國苛法」,實質意義是簡單可行—改革要成功,首要是民意認同,其次是方法可行。

回頭看今天,蔡英文全台奔走「挺改革」,自認為做了很多事,但是,民進黨幾乎每一項政策,都搞到怨聲載道,也就是方法不對、處處卡到。最近又傳出派高層機要到國營事業當「督軍」,那樣只會讓國營事業員工「不敢言而敢怒」而已。不對,現在的時代已經沒有不敢言的問題,「東廠」尚且會事發,何況國營事業?將來只會出現更多吹哨者。

項羽火燒阿房宮是轉型正義,但大封諸侯則是開時代倒車。同理,民進黨只做轉型正義,卻搞成東廠開時代倒車,提醒一句—烏江就在前頭不遠處。

   
把奧步當維他命 餵養選民?
張鐸/樹德科大副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哈佛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凱斯.桑思汀在其著作「陰謀論及其他危險思想」(中譯「剪裁歧見」)中,探討陰謀論的理論。他對陰謀論的定義是,有權勢者用不當的密謀解釋某些事件或作法,以獲致特定目的,而這些有權勢的人皆能成功隱藏他們所扮演角色。他指出,並非所有陰謀論都有害,傳說中耶誕老人會在耶誕夜從煙囪送禮物給小朋友,這故事是假的,但卻透過有權勢的人(父母)散播,並深入小朋友心中,父母則巧妙地隱藏自己的角色。

當人們生活在與外界隔絕的團體或社群媒體中,因只接觸到扭曲的資訊,會深信陰謀論,並極力用有限的思維與理智去自圓其說。人們對於自己所堅信的事實,鮮少來自於直接或個人的知識,大都來自於有權勢者餵食的陳述、信念和行動。

在美國,至今仍有人相信甘迺迪總統是被中情局密謀暗殺、九一一事件是美國政府策畫的、氣候變遷理論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是演出來的。歐洲當然也不時有類似陰謀論出現,但因民主素養高,未出現以打壓政敵為目的的陰謀論。

在國內則不然,每到選舉就會出現類似的陰謀論,以磁吸、凝聚選票為主要目的;國內叫作「奧步」、「抹黑」。

聽信陰謀論的人有個特徵,即他們極難以導正,尤其很難透過政府直接否認或反駁的言論導正,這正是陰謀論格外令人憂慮的原因之一。若是陰謀論被轉化成上課的教材,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拜網路之賜,陰謀論可以在瞬間就舉世皆知,且必定會有忠貞的支持者簇擁,若有人企圖否認,他們的反應可能是更激烈地主張它。其動力來源就是,當你深信某事,你會對它有情感投入,在它受攻擊時,你會更堅信不疑。

陰謀論成敗的關鍵在於既有的傾向和信念,若有人傾向於相信這類陰謀論,即使是建立在純臆測的說法,仍會受到吸引。選舉時操作陰謀論,則可達到鞏固票倉的立即效果。

台灣的政治人物喜歡操作陰謀論,是因為可將原本民眾質疑的事件,歸因為有意圖的行動。整體來說,陰謀論的緣起是險惡、缺乏理據的,部分原因是相信陰謀論的人,一定會對於能提供事證的機制有某種程度的不信任,以至於很難相信任何陰謀論之外的事,否則會削弱自己的信念。台灣政客將此當作政治維他命,藉以成長、茁壯。

但若是政府以獨裁方式箝制人民言論自由,正好提供人民足夠理由,對於官方所有或大部分否認說法,都抱持懷疑態度,這正好提供陰謀論滋長的溫床。過去戒嚴時期的黨禁、報禁,滋養出一些陰謀論,現今已被寫入課綱成為教材,並深入學子之心,而且一直是某政黨長期在選舉時候的吸票機。

九合一選舉即將到來,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基於陰謀論的抹黑與奧步,鮮有候選人在談政見。似乎選舉只剩下在比平日誰最用心以陰謀論來灌溉支持者,則選舉時誰就能歡呼收割。

   
國歌難啟口 國慶旗海也消失
張健常/軍退(新北市)/聯合報

近日整理舊照片檔案,發現一張高懸總統府塔樓的國慶賀詞:「台灣加入聯合國」,不禁好奇是哪一年的突發奇想?細查拍攝日期在民國九十六年十月,恰是陳水扁八年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個國慶。

歷史是面照妖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有人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前提是得高明,悲哀的是台灣許多人卻寧可相信拙劣的騙術。一九九七年修憲後,有人說:「這次修憲將為中華民國帶來卅年的穩定和太平」,你能相信,這與「講了一百卅多次不搞台獨」和宣揚「中國崩潰論」的竟是同一人?

若不以人廢言,陳前總統至少說了一句良心話: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如此,「台灣加入聯合國」係以何名義申請呢?耗費鉅資與人力資源可曾向偉大目標推進一步?

蔡總統就職宣誓以至誠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其第一章總鋼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但不知何時開始,除了幾條橋梁點綴一下,旗海飄揚景觀難覓。

「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幾成絕響,許多人視為敝屣,想方設法去之而後快,唱國歌羞於啟口,至於建立「新國家」則遠如天邊的彩霞,美則美矣卻不切實際,難道那曾經萬民舉手高呼的口號,也是在騙?

一年一度的「雙十國慶」將屆,總統府周邊將會裝扮成何樣俏麗時尚的圖騰,我真的很想看。

   
「黑色」老高雄人:還我繁榮高雄
蘇慧/退休人員(高雄市)/聯合報

高雄選戰成為全國最吸睛的超級戰區。身為在高雄出生、成長、奮鬥、老邁的老高雄人來說,這次真的感覺到,翻轉的一線曙光終於出現了。

高雄原是台灣第二大都市,現已變成第三;高雄有著寬廣的高雄港,因為是最大的工業城市,到處矗立著煙囪,日夜不停吐著各色煙霧。但高雄人的性格,就像南台灣的太陽,爽朗而有勇氣。

什麼時候開始,高雄在地的年輕人,在高雄找不到適合工作,每次的工作面試,都要不斷往返於北高兩市;連同一家客運公司司機的薪水,都是全台最低。不禁要問為什麼?高雄是全台負債最高,就業環境比起台北市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高雄人犧牲健康造就工業發展,高雄人犧牲健康成就南電北送,高雄人願意犧牲換來高雄的繁榮發展,高雄人有絕高的包容性,就像黑色的大染缸一樣。我要大聲說出,我是「黑」勢力,不是暴力,請還給我光榮繁榮的高雄市。

   
中美貿易戰/拉美效應在中國發酵?
蕭恭平/自由撰稿人(台中市)/聯合報

「拉美效應」這個名詞是一位中國經濟學者於二○○六年創造的。當時有些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外商因中國工資逐漸升高,撤離至東南亞,他擔心中國有朝一日也像阿根廷一樣因外商撤離而衰退,他稱這種效應為「拉美效應」,其實稱「阿根廷效應」更貼切。

阿根廷本是農業國家,因秀麗風景和便宜人力,吸引了大量歐美企業前去投資設廠,因而逐漸繁榮發達,並追上歐洲的生活水準。當時駐足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街,猶如置身歐洲大城市中。

但好景不常,隨著阿根廷工資不斷上升,生產成本追上歐美時,外資紛紛撤離。內需市場隨出口減少衰退,產生惡性循環,阿根廷又回到原來農業國家的樣貌。

中國和阿根廷一樣,原本是農業國家,一九八○年代後期,農業產值遠大於工業產值,但從一九九○年起台商大量到中國投資設廠後,許多外商也去中國設廠,不但締造一線城市的繁華景象,也使中國在二○一四年成為世界外匯儲備最多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

但隨著生產成本和營運成本不斷提升,外商面臨經營困境,又雪上加霜遭遇中美貿易戰。為求生存,許多外商已經或準備撤離中國,台商也紛紛在各地尋找合適的設廠地點,或準備撤回台灣,甚至連中國本地一些工廠也外移到其他國家。

如果中國留不住外商,或許拉美效應就會發酵,使中國走入通往九○年代的時光隧道,回到貧窮和外匯短絀。

   
願景回響/路平專案人孔蓋 應系統化管理
張邱驊/大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專題討論人孔蓋道安問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威脅著機車騎士的安全,推行許久的路平專案,似乎偏重於道路平坦度與否,仍無法根除人孔蓋存在於道路主線之問題,造就天雨路滑險象環生的用路環境。

據瞭解,路平專案極重視人孔蓋與路面介接之平整度,然誠如報導引述周家蓓教授所言,未來應首重人孔蓋移至人行道上建置,降低機車騎士潛在不安全環境產生。如真無法移除,應仿他國採人孔蓋花紋方式,增加其與輪胎之摩擦係數。此外,道路本身骨材耐用與適用度,同樣值得政府關注!

至於路平專案最大的殺手,主要為各主事單位有需要就挖,有需要就補,於是市區道路有如丐幫服裝般處處補釘。礙於各級道路主管機關之不同,路況即使在單一鄉鎮中,各級道路也相差懸殊!建議交通部應建立全國道面管理系統,並將各道路之瓦斯、水、電、電信及有線電視等管線,全面以共同管線管理,輔以建置完整圖說。未來倘單一管線開挖,應全面性以路段為基礎,邀集各管線使用單位檢視協同維護之必要性,方為有效管控。

台灣屬多雨氣候,加上各縣市運具普遍以機車為主,路平專案與人孔蓋問題更值得我們系統化管理。現行已有以車輛輔以雷射技術,可以快速量測道路平坦度之技術,如再輔以道路鋪面狀況檢測評分,應常態性的於各級道路進行監測,回饋至前述道路管理系統,俾道路管理單位適度依道路狀況安排「立即性」或「例行性」等不同維護。

另外,砂石車等重車管制亦是政府道安單位須再加把勁的作為。近日頻見砂石車為增加運量採車斗加高等問題,鮮見透過大執法掃蕩之雷厲管制。重車超載除為交通安全的無形殺手,更為路面坑坑洞洞的主要貢獻者。建議警政以及道安系統增加以動態地磅稽查重車超載,並加強取締。

道路平整已有科技化的方式可監控,政府花費大量成本投資捷運、綠能等海市蜃樓,卻忘了每日影響人民最直接的道路安全。期待政府透過經費投資,建置更好的全國道路鋪面管理系統,並強化諸多科技設備,保障你我行的安全。

行的正義一部曲/行的難民

行的正義二部曲/公車溫柔革命

行的正義三部曲/國道血滴子

行的正義四部曲/「掃雷」大作戰

   
FB結合AR特效 推出互動體驗新行銷模式
FB臉書是電商或品牌業者,最想要的廣告通路之一。但在FB上下廣告影片或照片,僅能單向對消費者進行推銷,為了增加商品與消費者的關聯與互動,FB結合AR特效,推出互動體驗的新行銷模式。

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藏書家!
這一家人藏了兩代書,堪稱全家都是藏書家,不但享譽藏書界與文史研究圈,「活水來冊房」之名更是一路橫掃部落格、PTT和臉書。鄉民都好奇:這號人物究竟是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