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1/13 第43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統獨牌是良藥或毒藥?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總統也沒資格濫用公帑行政策買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商返鄉投資 看行政效能
民意論壇 看黃俊雄助選 這才是文化人
放下菁英身段 傾聽底層人生吶喊
北漂族都該回家投票
政府打假消息 切莫急就章
百里侯政見 請讓老師有感
何時才有新鮮空氣?
聯合筆記/不面議 低薪就不存在?
豈容故宮博物院替政治服務
北院文物能救南院人氣?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統獨牌是良藥或毒藥?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在選情全面潰退的壓力下,民進黨終於打出了「統獨牌」。蔡英文總統在對大華府台灣同鄉會的預錄談話裡毫不遮掩地說,此次選舉看台灣人「選擇親中的政黨,還是繼續堅持民主與主權」,正式將這場地方選舉升級為統獨意識型態戰爭。

蔡總統這番談話,其實醞釀已久。從聲稱「境外資金」、「境外勢力」影響選舉,到「打假新聞」稱中國網軍介入,皆可見端倪,只是沒有說到這麼直白。上屆總統及立委大選,民進黨打得輕鬆如意,高喊「維持現狀」;如今卻訴諸統獨意識形態,可見民進黨的選情已危如累卵。

這張「統獨牌」,對民進黨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回看過去的選舉,無論藍綠,打「統獨牌」的,結果大概都好不到哪去。即使中央層級的選舉,陳水扁兩次獲勝,一次靠的是「新中間路線」,一次是「兩顆子彈」,都無關統獨,更別說地方選舉根本和統獨扯不上關係。

蔡總統不能忘記的是,她自己勝選那回喊的是「維持現狀」;那個現狀,不就是國民黨八年執政的現狀嗎?為何自己執政兩年半,卻又把這個現狀抹黑成「親中、不堅持民主與主權」?這些矛盾,民進黨很難自圓其說。

從上述事實看,若今天民進黨還把統獨牌當勝選「良藥」,就太不可思議。說穿了,民進黨並非不知道這帖藥最多只是讓支持者取暖,甚至可能是毒藥。問題是,現在恐怕真的已沒牌可打,只好囫圇吞毒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總統也沒資格濫用公帑行政策買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最近在各地輔選,連連開出鉅額建設支票,幫民進黨候選人拉抬選情。例如,她到宜蘭輔選,地方早一日即傳出她將開出同意「鐵路高架化」的支票,將需三百億元資金支應,引發藍綠交鋒。在高雄,她則作出捷運紅線「延伸到林園」的承諾,這項建設總造價則高達四五五億元。選舉期間,未經謹慎評估,即由總統任意開出動輒數百億的支票,是極不負責任的作法,除了造成後續實踐的困難,也讓國家財務愈發失衡。

民進黨在野時,屢屢批評國民黨「政策買票」的行徑惡劣,將導致債留子孫云云。誰料,蔡英文執政後,卻愈發變本加厲。除了總統四下開出建設支票,行政院長賴清德更利用閣揆身分在各地揮灑,九月底前,他在全台輔選時放送的建設經費已超過七千億元,手筆大到難以想像。諷刺的是,蔡政府正在全台抓賄選,有些地方村里長候選人以「三票一千」買票,迅速被抓。對比之下,中央主政者動輒以千百億公帑買票,卻還要民眾拍手叫好。這種景象,距離人民期待的民主多麼遙遠。

事實上,賴清德八月中到高雄為陳其邁輔選,即曾一口氣開出兩千三百多億元的建設支票。其中,包括啟動橋頭科學園區、高雄港「國際化」、興建高雄第三條捷運黃線及紅線延伸等七項建設。然而,這些大手筆建設似未打動高雄人的心,陳其邁的選情在「韓流」現象中一路下滑。因此賴清德十月中到高雄,隨即再加碼六百億元支票,要改善小港機場及高雄港建設。亦即,蔡政府前後已為高雄開出三千多億元的建設支票,如此大手筆的揮霍,真的都經過深思熟慮嗎?選後又都能一一兌現嗎?

人們若不健忘,應該還記得蔡政府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計畫如何「先射箭再畫靶」,未經審慎及理性評估,即將大量國家資源倒給綠營執政縣市。這種揮霍財政及藍綠有別的態度,對照蔡英文自詡「世代正義」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完全是背道而馳。然而,民進黨對自己的偏差與矛盾卻毫無自覺,更在這次選舉中變本加厲地假公濟私,拿國家資源為民進黨候選人助選。包括在桃園,賴清德也承諾了二千三百多億的交通建設案;在台南,則開出一千多億元的捷運路網和鐵路地下化支票。如此徇私己黨,完全體現「不畏人言」的精神。

蔡政府用這種「差別心」對待不同縣市,喪失了中央執政者的公正治理,也糟蹋了自己的承諾與尊嚴。深一層看,這樣的治理手法放在國家發展的框架中看,則是倒退的作法,這可以分成四面向觀察:第一,蔡政府一味迷信「硬體導向」的建設,以為砸大錢就能帶來發展;事實上,若不從人為本的「軟體經營」出發,空有硬體撐不起實質發展。第二,蔡政府以「割據」思維打散了國家整體的資源,將之瑣碎化成地方建設,不僅無法發揮有效的關聯發展,更破壞了台灣的核心力量。第三,將大量資金撒在地方軌道建設及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就算有局部改善效果,卻是整體資源的虛耗。第四,民進黨過去常指責國民黨「重北輕南」,造成城鄉差距;但民進黨的執政手法卻更偏頗,以「歧視待遇」扼殺非綠營執政縣市。這種敵視特定縣市的心態,不僅造成社會分裂,更扭曲台灣的均衡發展。

我們要提醒蔡政府的是:陳菊在高雄市留下的許多光鮮建設,其實是用三千億的債務換取而來的;這種胡亂揮霍的模式,民進黨將之帶到中央,後果不堪想像。觀察蔡總統短短兩年多的執政,不斷快速舉債,從事「不前瞻」的建設;如今,又為了一場地方選舉每天開出鉅額支票,難道中央想要步上高雄的後塵?無能的政府,讓人民失望;偏頗又揮霍的執政者,則讓人唾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商返鄉投資 看行政效能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下,台商已有三家獲准進駐科學園區,另有近20家正在聯繫中,主要是網通、伺服器和自行車業者;科技部將提供單一窗口的客製化服務,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可生產狀態。這對台灣經濟而言當然是正面發展,我們樂觀其成。

稍早在10月初,經濟部也盤點有意鮭魚返鄉的台商,當時約有30家業者有意回鄉,其中20家為中大型上市櫃業者,主要屬網通、自行車和電子零組件業;另外十家未上市業者則分布於紡織、塑橡膠、電子材料等。由於科學園區屬科技部管轄,而一般工業區則屬經濟部權責,這些台商可能屬意不同的目標園區,所以分別向兩部聯繫,但也可能重疊詢問比價,總之總數應在50家上下。

全中國大陸的台商在7萬家以上,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受到衝擊有意回國的台商居然只有50家,按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一,根本是鳳毛麟角。當陳部長在回應立委詢問時,面對這種數據,不知心中是感到驕傲還是惶恐?當台灣的投資環境,面對大陸諸多台商,竟然只對不到千分之一的業者具有吸引力時,身為負責企業投資的部會首長,難道不會感到羞愧?

不管藍綠,這其實是當前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對於事關重大的財經議題,要不就是沒立案、設定明確目標,要不就是設定的目標簡單到不必什麼特殊努力,也可輕鬆達成。因此,即便是「國家發展委員會」將其納入「追蹤考核」項目,到方案結束時達成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八成以上拿到甲等,年終獎金輕鬆落袋。至於到最後,真正吸引回台的台商,到底是十家或1,000家,產生什麼效果,沒人真正在乎。而妨礙台商回台的主因,到底是土地價格太高或根本不足、勞動力不夠或法規窒礙難行,只要輿論和立法院沒有巨大壓力,行政院不會認真關心,部會循往例也不會追究,社會大眾當然更少有人會關心。

事實上,「五缺」中的「缺地」從20多年前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時已是個嚴肅問題,所以當時提出要設立20~30個現代化「智慧型工業園區」,包括依照地域之經濟需求,提供型態不一、功能特定的科學城、科學園區、研究園區、創業園區、倉儲及發貨中心等。但其後環保意識高漲,開發園區彷彿成為禁忌,而且到現在更加嚴重,連優質廠商也紛紛跑往國外。

因此,台商回流最大的障礙就在於土地,有評估發現,台灣設廠的土地成本高達總投資額一半,除非商機高度確定,否則少有企業願投入如此巨大的土地成本。此外,現有工業區位址不見得適合企業的區位所需,在台商有意回流的趨勢下,應盡速研究開發新的智慧園區。科技部匯整閒置的科學園區土地,發現三個園區(竹科、中科、南科)總出租率已經達到92%,應在合乎環境評估之下,盡速開發更多的產業園區,供應未來陸續回歸的台商所需。但迄今為止,並未看到政府表達或討論這種規劃,似乎已被外界刻板式的非議和環評給嚇壞,不敢主動提起產業區開發了。事實上,經濟部早就規劃2012~2020年間要增加2,200公頃工業區來滿足需求。去年底為解決五缺問題,行政院規劃要在民國111年釋出1,442公頃土地來提供產業需求,這項規劃在台商回流趨勢將增強之下應盡速落實,否則時程延宕不僅令台商難以回流、讓難得的契機轉眼即逝,也讓本國企業尋地的困難度日益增高,更讓現時擁地炒作的少數企業有恃無恐,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加劇投資的困難度。

號稱改革的政府,請展現行政效能、做些實事給大家看吧!

   
民意論壇
看黃俊雄助選 這才是文化人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時逢選舉熱季,若干文化界的要角因為言行沾染了政治氣味,引發市井熱議,甚至引起公眾反感。一時之間,「文化人」一詞似乎淪為負面的封號,而那些披著文化外衣的政治人更成了普羅大眾「獵巫」的對象。

就在這樣四處瀰漫著選舉煙硝味的時刻,我到高雄林園的一處廟宇廣場觀賞黃俊雄的布袋戲義演活動。我原本只是為了重溫童年的歡樂記憶而前往,不料卻有幸領略到這位文化人特殊的行事風格,堪稱是莫大的收穫。

這位國寶級大師其實是應某位市長候選人的邀請南下港都,但他只在單獨演出「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的戲碼之前,使用諧謔的布袋戲台詞介紹這位「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遠親後輩,除此之外,他並沒有出現滿口政治語言,攻擊選舉對手的造勢行徑。他已屆八十六高齡,年高德劭毋庸置疑,但他屢屢自稱為「不才」,甚至不願拿「義演」的頭銜誇耀於人。他使用閩南語敘述《菜根譚》中的古訓,藉此說明自己的心境,聲調優美,神色自若。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身為文化人,他把政治看待為造福人群的事業,對於「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道理深信不疑。因此,即便是身處「自家人」的場子,他也告誡那位參選的晚輩要「甘願做大家的奴才」,要成為「大家可以利用的忠誠奴僕」。

正式開演之前,這位布袋戲達人依循傳統古禮,進行排仙恭祝,祈安賜福的儀式,祈求天上神祇庇蔭台灣國泰昌隆,風調雨順。這樣的繁文縟節耗時將近廿分鐘,但是我環視周遭的男女老少,卻無人顯露不耐神色。

演出結束之後,他隨即要求弟子展開印製有〈禮運大同篇〉的巨幅布幛,再度口操精緻典雅的閩南語,逐行朗誦,巧妙解釋,想要傳遞孔老夫子所留下的精神遺產。我注意到留在現場的數千名民眾依然神情專注,不免暗暗吃驚。

活動結束之後,我和其他數以百計的戲迷簇擁到台前,和這位長者握手告別。我滿心感激,因為他讓我重新回到一九七○年代觀看「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樸素歲月;因為他親口告訴眾人,自己童年時期接受日式教育,曾經聽聞日本人稱讚台灣人民個性「幼秀」(秀氣),令他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推崇高雄真正是一個「情義的都市」,廿年前是如此,今天也應該是如此。更重要的,他讓我見識到另一類文化人所呈現的另一種台灣價值,自成一格,不落俗套。

   
放下菁英身段 傾聽底層人生吶喊
邱天助/世新大學兼任客座教授(新/聯合報

自稱「文化人」的小野出面力挺陳其邁,遭致丁守中以綠營的「文化門神」抨擊,小野則反淚嗆丁「沒讀書怎麼當市長」。一時之間,「文化人」的定義、角色和風骨,變成選戰中不同陣營互相攻訐與爭辯的焦點。

高雄這場選戰,「文化人」介入大致分成兩派,除了小野、柯一正、藤井樹挺陳外,另外一派則挺韓,例如劉家昌、鄭進一、黃俊雄。但後者比較少被稱或自稱為「文化人」,更多的稱呼是「藝人」或「傳統藝術家」。其實,他們都是「文化工作者」。

文化本無高低,品味卻有不同。挺陳派大致可歸類為「菁英文化」,挺韓派則較傾向「通俗文化」或「大眾文化」。因此,這場選戰就回歸到「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品味的對照與較勁;韓國瑜的自我界定,正是凸顯了「賣菜郎」和「政二代」的階級位差。

選戰中,韓國瑜常被譏為流氓、江湖郎中、王祿仔仙或脫口秀藝人。對文化精英而言,他是「不入流」的政治人物,缺乏高尚優雅的文化品味;然而,韓國瑜的用語淺白、身段放低,卻很容易跟大眾走在一起。簡單、粗俗的口號「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常能捕獲民心。

高雄是否又老又窮,見仁見智。但近半年來,自己南下高雄幾次演講的觀察,高雄確實變美了。除風情浪漫的愛河以外,大型公共建築,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雄展覽館、世運主場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等,甚至富麗堂皇的豪宅也一棟棟矗立起來。

然而私下接觸到的計程車司機、地攤小販卻多數抱怨,認為這些並非為他們而建。我們必須思考,隨著地標性、景觀性大型建築物的落成,是否能使當地居民生活獲得改善,還是讓他們只能在外頭徘徊。

美麗的城市建設,雖然可能引進高階族群,卻驅離了原居民的生活,讓他們對城市的感覺更加疏離,因而陷入英國社會學家葛拉斯所謂「仕紳化」的結果,就會造成底層民眾的反動。

城市並非菁英所有,城市建設不能只為菁英服務。法國城市理論家列斐伏爾認為,市民有不被疏離、排除於日常生活空間,以及不被剝奪城市中社會、經濟和政治參與的權利。城市是市民的居所,任何改革或建設,如果不能貼近市民的生活,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費心力,甚至造成擠壓的現象。

這場選戰不管誰輸誰贏,任何政黨唯有放下文化菁英的傲慢與偏見,傾聽底層民眾的聲音,才能造出社會之福。

   
北漂族都該回家投票
蘇怡兢/研究生(高雄市)/聯合報

韓國瑜選舉聲勢已大幅超前,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高雄已由民進黨長期執政,陳菊市長任期未滿時就帶著一票市府官員北上中央任官,加上高雄天災不斷、各處時常淹水,民怨一點一滴積累,執政形象下滑,但執政黨卻始終未察覺。

韓陣營大打社群策略、搶攻基層選票,造成「樂隊花車」效應,形成韓流現象。韓國瑜用最淺白的話語,點燃人民累積的怒火,並打開被政治綁架廿年的潘朵拉盒子。

不論選民支持哪位候選人,都應返家投票、將聲音表達。期待候選人能堅實固守真誠的態度、守諾無欺,真正能讓高雄成為一塊福地。

   
政府打假消息 切莫急就章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X國的甲:「聽說有人罵『Y總統是王八蛋』,被判刑卅年一個月?」乙:「是啊!判刑一個月是侮辱國家元首,卅年是洩漏國家機密。」

這笑話讓人會心一笑,卻不會感到對元首侮辱或政治色彩,反而是對走過戒嚴、能享言論自由,由衷驕傲。

因應境外假消息,國安單位九月啟動「訊安專案」,範圍包括「影響國家安全、詆毀國家元首、擾亂社會安定、扭曲政府政策」。十一月一日立委曾銘宗質詢國安局長彭勝竹:如何定義「詆毀元首」?會否侵害民眾權益?彭勝竹回答,會從公開網路上看,確定是否真詆毀元首,再交由國安相關部會檢討。

筆者好奇,前述影射笑話會否被偵蒐?會有進一步動作嗎?

儘管國安局稱「絕不會也不能干涉、箝制人民言論自由…且對個人、社群團體並無針對性監控追蹤」、「不會監控臉書言論」,情蒐「僅對境外」不對國人。但輿論仍有對民主倒退的疑慮。

因應網路虛實交錯、劣質內容農場,國安局三年前設大數據輿情小組,供政府施政及應處參考。我們當然不能輕忽假消息對民主的傷害;何況國安局證實,對岸軍方透過臉書等管道,對台「認知空間作戰」拿大選練兵。美方AIT主席莫健也警告,台灣是全球面臨假新聞傷害風險最高的地方,因為兩岸相同語言、台灣有高度言論自由。

不過莫健的話,也反映假消息多面刃:一是「真的」假消息的毒害,二是防制手段若不當,更會傷害言論思想自由、民主的信任。

筆者提醒行政機關,萬不能因急就章而亂畫靶,否則再好射手亦難正中紅心,還可能傷及無辜、踩憲法紅線。

第一,國安局的效忠對象,是國家、民主自由憲政、人民,而非只有「國家元首」。

訊安專案九月啟動。筆者好奇九月以前有無蒐集「詆毀元首」訊息?國安局須自我審視,是否未全然擺脫「第一效忠元首」的戒嚴框架?果如此,顯不合乎法定職掌及社會期待。

元首承載民意領導政府,是境外假消息攻擊重點,形同另類「斬首」鬆動政府;我政府固須防禦。但公民批評政府與首長,是台灣珍貴寶藏、民主必然,國安單位務須擺正「國家、民主、人民、元首」的關係。

第二,境內境外區分,國安單位分寸拿捏,務必謹慎細緻,不可違法侵害人權。

筆者姑且相信:蔡總統臉書所說「我領導的政府,不會違法限制國民的自由」,「世界各地的網友、或是翻牆過來的朋友,我都一樣歡迎」、國安局宣示「絕不踩言論自由紅線」。

兩岸同文、交流密切;網軍有全球IP跳板隱匿等特性,要區分境內外,並不容易,國安局要做好合法性控制,絕不可傷及無辜境內外人士。

第三,假消息至今無萬全解方;筆者倒是肯定政務委員唐鳳建議,中長期要讓全民培養「心靈抗體」。提升媒體及閱聽眾識讀力,是根本之道。

謠言止於智者,但先入為主是人性。當假消息或抹黑的對象,是你不喜歡的人,你願意兼聽則明嗎?若你因假消息得利,你願為對方澄清嗎?先從執政黨做起吧,謙和安內化解分歧;在野黨則扮演好忠誠的影子政府。

假消息之亂,反正過來,或許是台灣民主升級、走出對立的契機。

   
百里侯政見 請讓老師有感
關晶麗/教(新北市)/聯合報

地方選舉各陣營聚焦網路空戰,候選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和政見並沒有相對被關注,即使有少數見諸媒體的報導,也多淪為口號式的政策,或只是舊瓶新裝、了無新意的政見。

身為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縣市長候選人至少必須關注以下議題,並提出具體對策,才稱得上是接地氣的教育政策。

一、促成幼教公共化:平價優質的學前托育,是鼓勵生養的重要推力,然而行政院的「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機制」,備受質疑。直接發錢是最廉價但也是最沒有效益的政策,家長既無法享有優質的教保服務,也無助提升私幼教保人員勞動條件,錢只是流入私幼業者口袋;更有甚者,政府前腳提高補助,業者後腳調漲學費,補助政策淪為變相買票,更嚴重排擠公共化幼兒園的經費。

「準公共化」不是真正的公共化,提供足量優質的公共教保服務,減緩少子女化造成的國安危機,理應成為縣市政府力推的核心教育政策。

二、落實精緻國教:全教總提出教室全面裝設冷氣,獲得家長普遍認同,也獲得許多縣市長候選人支持。改善代理老師勞動條件也值得關注,不少縣市以避免教師超額及地方自治為由,進行控管員額,將正式教師職缺改聘代理教師,部分縣市甚至可達十%以上。

目前除少數縣市保障代理教師權益,多數地方代理教師一年僅有十個月聘期,聘約到期就須離職,也沒有資遣費。即使續聘,暑假期間也沒有薪資收入,也無法如正式教師晉級,年年都是最基本薪額。

給予代理教師完整聘期、並採計職前年資敘薪以安定代理教師工作權,提升教師士氣,進而保障學生受教權,是各縣市長候選人必須解決的議題。

三、減少沒有必要的教育評鑑:長期以來,教育行政單位以各式評鑑視導,使校園內充滿績效管理思維,學校為了美化評鑑成績,辦活動衝業績、填報資料美化數據,不僅對教學無助益,壓得學校行政人員喘不過氣,更造成行政人員難覓,漂亮的KPI數字,並沒有讓現場老師更樂於教學 ,種種負面效應備受批評。

目前已有部分縣市廢除校務評鑑,卻有部分縣市首長積極擁抱錯誤的評鑑政策,期待看到縣市長候選人拿出魄力,取消或停辦各種教育評鑑。縣市政府應停止不必要的業務和減量公文,避免增加學校行政與教學負擔,讓教師專注教學。

期待準百里侯提出讓老師有感的教育政策,共同為優質教育努力。

   
何時才有新鮮空氣?
林沐雨/行政人員(高雄市)/聯合報

環保團體日前在高雄舉行反空汙大遊行,真是感同身受,筆者就是空汙受害者。

我是過敏體體質,隨身都要攜帶衛生紙,還被笑隨時都在包水餃。原本嫁來鳳山後,這老毛病就不藥而癒了,但近年空汙很嚴重,讓我過敏體質復發,吃藥也無法改善。整天帶著口罩,也擋不住髒空氣。

即使是十一月了,早上空汙一飄進來,也有過敏體質的同事就喊著受不了,只好關緊門窗;關了門窗,也只好開冷氣,就這樣惡性循環,因空氣不好,需開冷氣耗電,然後又需發電,同時這也讓我只能整天窩在門窗緊閉的小小空間□,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

筆者想問的是,難道只能叫人民少在戶外活動?難道只能拿人民的健康當賭注?何時才能還給人民新鮮的空氣啊?

   
聯合筆記/不面議 低薪就不存在?
許俊偉/聯合報

立院上周三讀通過就服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經常性薪資未達四萬元職缺,雇主應公開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避免求職者因薪資「面議」的模糊字眼,被套入低薪職缺中。

究竟「面議」是怎麼出現的?多年來勞工薪資未見成長,許多企業打出薪資只有兩萬元出頭,不僅可能招不到員工,還會被轉貼到網路上嘲笑,以致薪資太低的職缺,雇主不想公諸於世,薪資略高的職缺,老闆又想保留殺價空間,薪資「面議」於是逐漸成了徵人啟事的必備用字。

隨著人力媒合網路化後,民間人力銀行業者的商業模式採向資方收費,求職者則免費使用。但「免費的最貴」,求職者上網找工作時,無法得知哪些雇主給了多少薪水,雇主卻可一目瞭然求職者的期望薪資和過去薪資水準,以致勞資雙方「面議」薪資時,勞方總處弱勢。

可惜該修法為德不卒。首先是法條指應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但何謂範圍?在未明確定義的情況下,可預見難保不會有雇主鑽漏洞,把薪資面議改為揭示「二萬三一○○元以上(明年起基本工資)、三萬九九九九元以下」。

這麼大的揭示範圍,雇主合法了,卻毫無參考價值,薪資市場只會從「面議」,轉為大範圍形式的「變相面議」,最終該條文很可能形同虛設。

其次,四萬元以上職缺就不必薪資透明化、就不用保障?這一刀切,恐讓薪資透明制自此一國兩制。雖說薪資是自由市場,價格要落在哪,勞資雙方各自願打願挨,但自由市場跟薪資透明並不衝突,不透明的自由還可能引發低薪,會不會讓雇主有壓縮四萬元以上職缺的空間?

再者,提案修法的立委認為,薪資面議形同低薪幫凶,藉此修法「消滅貧窮」。但低薪結構性問題恐難靠技術性解決,低薪「主謀」是國內產業結構轉型不力、資方所得分配不均,簡單來說就是部分資方賺不到錢,就算賺了錢,也不想分給勞工。

薪資透明化絕對是好事,多少可平衡勞資雙方在薪資談判上的部分不對等,但國內低薪問題根深柢固、盤根錯節,恐怕也不是薪資不面議,低薪結構性問題就不存在。

   
豈容故宮博物院替政治服務
朱言貴/教(台北市)/聯合報

故宮北院每年吸引觀光客約五百萬人次左右,但卻驚傳將閉館三年,文物挪至嘉義縣南院展出,勢必嚴重衝擊觀光產業。

因為故宮院長陳其南被踢爆日前跟民進黨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與民進黨兩位立委陳明文、蔡易餘在上班時間「密會」,商討將展品遷挪至南院展出,藉機替嘉義製造觀光潮,除了陳其南行政不中立,並且形同替翁章梁助選。

本來,政治的歸政治,文化的歸文化。由於陳其南向政治力屈服,從而使得故宮文物替政治服務,不啻糟蹋了故宮國寶,極為可恥。故宮屬於全民資產,甚至屬於全世界的寶貝,豈能公器私用,替特定政治人物服務?

無論法國的羅浮宮,或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都是跟故宮博物院一樣,屬於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必須刻意加以珍惜,吾人對之百般愛護已不遑,又豈能作賤自己,將其當成政客爭取選票的工具,此乃構成文化的褻瀆,非但不尊重故宮的文物,同時構成對全民的不尊重。

政治可以替文化服務,唯獨文化不能替政治服務。如今太阿倒持的結果,則使得文化淪為政治的附庸,中華民國還算是文明國家嗎?

陳其南身為文化界人士,應懍於責任的重大,允當及早收回成命,令故宮博物院回復其文化傳承之角色,絕非在政客肆無忌憚的剝削下,喪失其人類文明發榮滋長之永恆價值。

   
北院文物能救南院人氣?
林麗珊/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北院文物遷移到南院展出,對南院的參觀人次有多少幫助?

故宮南院定位在哪裡?南院有故宮沒有的特色,就是「非中華的故宮」。故宮南院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在台灣移民社會、地處亞洲轉運樞紐、蘊含文化多樣性等背景之下,肩負著發現中華以外的文物價值,擁抱亞洲文化世界的使命。

由此可知,故宮南院有其明確定位與特色,提升文化觀光的方針更應回歸故宮南院獨有的脈絡及所在地嘉義縣的地方特色。挽回觀光人次要讓觀光客能夠停留得更久,才有機會創造更高的產值,周邊博物館群的群聚效應不可或缺。文化場館本身就應該是觀光策略的一環,與其他景點連接成線性或是帶狀區塊,建置便利、順暢的交通方式,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帶動地方文化觀光、嘉義在地特色的推廣、打造無痛觀光體驗。

故宮南院參訪人次逐年下跌,但北院文物南移應考慮的不是能救回多少南院觀光人潮,更應考慮對南院原先的定位、展覽規畫的衝擊與排擠,而非期盼依靠珍稀文物南遷就能救回低迷的參觀人次。文物南遷不是解決南院人氣低迷的萬靈丹,故宮應更縝密規畫南北院間如何串連策展,保有雙方場館特色的同時,能創造更多對話空間,激盪出不同火花,帶給觀光客與眾不同的觀展體驗。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劉維公/聯合報

任何無法兌現選舉政策承諾的人,就是政客。台灣民主政治最大的危機,有太多無良的政客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尤其看到政客面對外界指責時那種無賴的態度,更令人感到憤慨!

四年前,為了贏得選舉,柯文哲向市民宣示許多重大的政見主張,例如文資基地(如嘉禾新村、南港瓶蓋工廠等)全區保留、文化自治基本條例、文化整體影響評估制度等。四年後,這些選舉支票全部跳票。

外界一直在強調柯文哲已經進化,不再是當時的政治素人。檢視其十月所發表的「我們的臺北藍圖:柯文哲政策白皮書」(簡稱「台北藍圖」)內容,以最敷衍的方式,規畫未來的文化政策。通篇文字可說是在描繪台北市文化發展的現況,而非真正在勾勒未來的願景。巷弄文化、城市博物館、空間再利用、老房子等內容都是歷屆市長行之多年的文化政策。說柯文哲沒有自己的文化政策一點都不為過。

「臺北藍圖」缺乏遠見,也沒有正確可行的行動方案。這是柯文哲及其團隊的最大問題。如果台北真的依循「臺北藍圖」內容推進,未來五年之內,台北文化發展絕對會陷入發展的危機,完全跟不上新時代進步的腳步。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首先,提供市民豐富優質藝文生活,積極推廣美感教育,是市政府落實市民文化權的重大工作項目。隨著當代實境科技的成熟發展,「在家就是美術館、表演廳」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政策應致力投入的發展項目。台北市需要運用實境科技,讓地方文化館所的營運與服務全面升級。但,「臺北藍圖」卻還停留在「無牆美術館」概念的城市博物館。

其次,想要突破現今文資保存困境,既存的委員會審議制度一定要改造。此一制度讓文資審查案子進行時,往往各方意見不僅無法充分表達,而且經常糾結在「概念性」或「立場性」問題。最終犧牲的就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新時代文化政策相信集體智慧,透過協同合作產生完整解決方案。以協作取代審議,讓爭議變成創造力,不僅可以打破投票表決的迷思,更可以共同創造具體的執行方案內容。

最後,「臺北藍圖」還在倡議巷弄文化,這是一種政策怠惰。在「屏讀」時代,政府要大力鼓勵閱讀與創作,讓更多作家、畫家、表演家、工藝家等人出現在實體世界的生活街區。「創意街區」應轉化成為「人文生活街區」,推動街區文藝復興運動。

「臺北藍圖」無法面對未來,年輕人不應該支持一個老掉牙的文化政策。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健康與荷包的戰爭 全家開第一槍
日前全家便利超商導入由歐洲發起的Clean Label潔淨標章,包括佳格、聯華與南僑皇家可口等大咖食品廠都站台,近百家供應商一同響應,企圖在競爭的市場中,找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耳鳴是腦瘤徵兆?別忽視「耳鳴」發出的身體警訊!
許多民眾都有過耳鳴的經驗,尤其50歲以上成人因聽力退化,容易出現耳鳴,但專家提醒,年輕人鮮少聽力退化,一旦發生耳鳴,就要小心可能是腦瘤的早期徵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