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近的政局就像一部乏味的連續劇,不時出現激烈的角力劇情,但結局毫無意外都以「撞牆」收場。這就像走進一個巨大的迷宮,迷宮有不同出口,但每一個出口都會導向新的迷宮。首相梅伊的脫歐協議最近在國會以二三○票的偌大差距遭到否決,但她在隨後的倒閣案中,旋以十九票之多逃過一劫。這些情節其實都在預期的劇本上,問題是,一再反覆地投票攻防,英國的脫歐前景依然是一片茫然。
作為民主國家樣板的英國,擁有精緻的議會文化,有步驟嚴明的民主程序,有價值清晰的政治信仰,有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然而,為了脫歐與否及如何脫歐,上述所有美好的民主遺產及政治菁英都無法提供好答案。一切的罪魁禍首,皆始於兩年半前前首相卡麥隆草率發動的脫歐公投,把英國帶到脫歐困難又後退無路的懸崖。更糟的是,英國社會為了脫歐爭議變得越來越分歧,政黨為了脫歐變得越來越投機與功利,而國家前景則變得越來越模糊。
事實上,自從兩年半前通過脫歐以來,英國的經濟景況已大受衝擊。英國的家戶所得,平均每戶減少九百英鎊,經濟成長下滑。英鎊兌美元匯率從兩年半前的一.六比一,跌至目前的一.二八比一,大幅貶值。這意味,英國人必須用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貨品,英國人的資產也相對縮水。許多總部原設在英國的跨國企業,紛紛選擇移往其他歐盟國家,以求免於關稅和其他干擾。其中,僅僅金融業的外移,估計即高達一兆美元。倫敦是國際金融產業中心,這樣的心理不安和實質變化,對英國的經濟發展勢必帶來嚴重衝擊。
撇開已發生的衝擊不談,英國脫歐要支付歐盟高達五百億美元的「分手費」,英國必須舉債支付,脫歐也將使英國的GDP在十五年後縮水三.九%。如此高昂的分手費,是英國人反對梅伊的脫歐協議的主要原因;許多人認為,英國最不濟就來個「無協議脫歐」,不理會歐盟的繁文縟節。問題是,「無協議脫歐」的結果可能更糟,估計英國十五年後的GDP縮水幅度將高達九.三%;但對一般英國百姓而言,有些人覺得這只是政府的「恫嚇」伎倆。
首相梅伊努力了兩年的脫歐協議方案在國會遭到否決,甚至遭到自己保守黨內同志的嚴厲反對,當然是極難堪的局面。但保守黨內部的分裂,還不是英國最嚴重的問題;它更糟糕的困境是,整個國家都被脫歐議題卡住,政黨與社會各界各說各話,但誰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現任工黨領袖柯賓,自始就在「留歐」、「疑歐」之間不斷曖昧游移,既不表明立場,也無意提出自己的主張。這種投機態度,只會使迷宮愈發曲折而難以脫身。
梅伊在逃過「不信任投票」一劫後,目前正要與在野黨共商新的脫歐方案,以爭取與歐盟再談判的機會。但目前工黨態度強硬,不願參與對話,並要求梅伊必須放棄「無協議脫歐」的選項,才願意參與協商。也因此,情勢其實幾乎又回到原點,仍在迷宮中摸索出路。至於英國能否舉行二次公投,就「脫歐」與否再次徵詢民意,這或許是最後的解套之計。但二次公投就算推翻上次的公投結果,民眾選擇英國留在歐盟,這未必能讓那些「疑歐派」心服,社會反將更形分裂。尤其,英國過去兩年半已經耗掉了多少精力,結局若只是回到原點,那真將彷如一場民主春夢。
走錯一步,即退無死所,英國的公投脫歐堪稱是民主史上血淋淋的一課。梅伊之所以不畏挫折,一心要談成脫歐協議,是覺得應該尊重脫歐公投的民意。問題是,兩年半來冒出的這些爭議及衰退,如果能在公投之前對民眾作出客觀的利弊分析,也許今天英國不必在迷宮中盲目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