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界預測美中貿易談判即將達成共識之際,忽然豬羊變色,美國川普總統推文宣稱,將於本周五(10日)對中國大陸調高2,000億美元貨品的關稅到25%,更威脅將針對剩餘的3,000餘億美元貨品納入課關稅範圍。此舉雖然符合川氏風格,但全球股市先應聲而倒,後續效應更難預料。美中關稅戰自去年6月開打,持續升溫。目前為止,美方已經針對價值高達2,500億美元的「中國製造」產品課徵額外關稅,其中500億美元的關稅高達25%,後續加碼的2,000億美元產品先加徵10%,原本預計在今年1月關稅也要提高到25%。2,500億美元約占中國總出口金額的一半,川普曾經威脅不排除將剩下的一半也納入關稅制裁範圍,後因雙方於啟動談判,川普先是宣布暫緩90天提高關稅,後來又在3月2日到期時因談判順利而無限期緩漲,也不再提擴大課稅範圍一事。
由此觀之,其實美國掀起關稅戰爭,自始就跟談判高度連結,談判順利時暫時停徵,不順時繼續擴大,本是意料中之事。這次令各界跌破眼鏡的原因,是迄今雙方對外放話的內容,特別是過去幾周以來美國財長對媒體的發言,都給外界談判進展順利、達成協議指日可待的感覺,因而忽然變調後放大了措手不及的感受。
昨日的反轉,可能是基於二種情境考量。第一是談判策略最後一擊的運用,迫使北京在最後幾項爭議問題上讓步;第二是談判卡關嚴重,眼看近期無法談完,或是內容平淡又無新意,與其被國內政敵攻擊軟弱,不如先下手爭取「抗中硬漢」的掌聲。此時此刻,北京一定也在消化及評估川普的真正用意,然而過去經驗顯示,這種「川式拳法」的功能,正在於虛幻難料,先哄抬再墜落,讓不確定性的壓力全部落在中方談判代表身上,同時迫使對方犯錯,因此上述情境或許都不是真正原因,也可能都是原因。
與其猜測讓美國態度逆轉的原因,不如回頭檢視美國的談判要求。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指控五花八門,但這次關稅戰爭美方檄文的基礎,在於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所規範的「外國不公平貿易措施」。這是一項授權美國總統採取必要措施,以迫使對方消除的立法。目前美國指控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包含違法的產業補貼、違法竊取智財權、科技與商業秘密、強制技術移轉,以及透過不公平的系統性併購政策,取得美國的重要科技等。
美中關稅之戰,就是美國用關稅制裁來迫使中方消除以上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作法;外界常談的貿易逆差,反而只是不公平貿易的有害副產品,並非301關稅戰的談判主因。換言之,美中貿易談判的重點,從來不是貿易逆差,而在於產業補貼的退場、停止竊取智財權及技術等。
這次川普翻臉的具體原因尚不得而知,但從以上的問題本質可以看出,就算中方拿出數百億美元要擴大對美採購、降低逆差,根本不是美國盤算的重點。美國去年11月底提出的檢討報告中已經指出,無論是違法補貼、竊取智財權還是技術移轉,都還在持續進行中,沒有改善的跡象,加上這些問題以口頭承諾很容易,要轉換成協議承諾卻很艱鉅,更需要時間來驗證是否落實,已經可以預見美中談判的巨大挑戰。何況,美方提出的問題,中方未必都認同,而且若按美方要求而修改的衝擊很大,中方也很難一次到位地滿足美方期待。
無論如何,本周劉鶴領軍的中國代表團,最終究竟是取消行程,還是如期赴華府談判,將會是判斷美中談判後續走向的關鍵指標;若中方取消赴美則大事不妙,若是中國代表團繼續依排定時間出發,或許尚有轉圜餘地。貿易戰至今已經讓很多企業吃不消,且就算這波談判順利,都可能只是階段性休兵,如今又出此變化,企業加速大陸以外地區的布局,可能已非選擇題而是求生的基本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