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5/20 第448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厝起歪了,當然換師傅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別讓多元入學理想,埋葬在考招亂象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莫忘推動實價登錄2.0的初衷
民意論壇 陳立恆/起手而悔的民主,不就是威權?
蔡執政三周年/親美拉日抗陸 真有利台?
聯合筆記/美國會對伊朗開戰嗎?
文在寅2年、蔡英文3年 意識形態治國比賽?
中美將走向「文明衝突」?
靠租稅重分配的時代過去了
蔡執政三周年/假國安真濫權 違憲總統!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厝起歪了,當然換師傅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起厝起一半,師傅嘸通換」,這是蔡英文最近宮廟造勢必誦之洗腦言,幾已達韓國瑜喊「發大財」的流暢度。言下之意,民眾不能支持賴清德,只有她才能把房子蓋好蓋滿。

首先,用「起厝」來比喻治理國家,就是邏輯不通。台灣一切典章制度俱全,房子早就蓋好了,哪裡是「厝起一半」?其次,總統絕非人民請來起厝的師傅,而比較像是物業設計師或管理員;如果事情沒做好,時候到了當然可以請他走路。

「起厝」是錯誤的比喻,「嘸通換師傅」則是反民主的說法。實施總統直選,就是給人民「換總統」的機會,四年一任,不滿意的就換掉。直選至今,台灣已換過四任總統,儘管過程有驚有險,但天下沒有換不得的元首,只有受騙懊悔的百姓。

再說,要不要換師傅,決定權在人民,而不在師傅。師傅要問的,是自己有沒有滿足「業主」的需求,起厝有沒有偷梁換柱、偷工減料,結構是不是安全、穩固,設計是否生態良好兼顧美觀。如果像蔡英文這樣,是用全民的錢來蓋她想要的屋,因為意識形態不接地氣,搞得樓歪地斜岌岌可危;此時人民若不換師傅,才是笨蛋。

拿「發大財」和「師傅起厝」比一比。前者聽似粗俗,卻是從老百姓的立場著想,希望人民生活變好。後者聽似高尚,卻充滿自命「師傅」的傲慢,不顧民眾的需求,一味吹噓自己的本事。厝沒起好,還不換師傅,難道甘願住危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別讓多元入學理想,埋葬在考招亂象裡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放榜,今年大學甄選入學也告一段落。但從學測「五選四」之亂,到指考分發比率之爭,數月來的考招爭議並未落幕。尤其對甄選與指考名額分配,雙方寸土不讓,還不時傳出要求恢復聯考的聲音。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肯定多元入學,認為不宜重回聯考單一模式。多數人可能同意潘文忠的想法,問題是,考招改革,政策不周、配套不備、溝通不足,各種亂象已打亂了多元入學的理想。

大學考招爭議年年不絕,擴大多元入學與捍衛考試分發名額,兩路主張持續較勁;今年,則是由學測「五選四」新制問題拉開戰火序幕。為銜接新課綱,減低學生壓力,今年開始減少考科採計,卻造成同級分人數暴增。繁星被迫增額錄取,卻擠壓指考名額;更多學生較易通過校系第一階段篩選門檻,卻飽受第二階段甄試高度不確定性的煎熬。最後,卻是堅持到底的指考學生,遭到名額緊縮的懲罰。

爭議之初,主要是不滿指考名額被擠占的家長團體發聲,要求增加指考分發比率。但是,他們也被質疑,是擅長考試甚至部分想恢復聯考的一群。至此,所有考招爭論,即皆陷入多元入學/考試分發的二元對立。事實上,面對今年考招亂象,前段班固然受懲罰,中段班更恐慌,而後段班則無人聞問了。尤其中段班學生,在缺乏可靠的落點參考,二階面試衝堂改善不多的情況下,看似希望增多,其實個個更沒把握。至於那些真正如招聯會期許「選其所愛,愛其所選」,期待在多元選才管道出頭的學生,他們的選擇機會反被擠壓得更厲害。

等到個人申請放榜,各校缺額創七年新低,讓多元入學主張者士氣大振。他們認為,這顯示新制已見成效,更多學生進入理想校系,故應增加申請入學招生比率。但今年缺額大減,主要是各校採取了不同的因應策略,例如,台大實施校內預先分發避免重複錄取,清大則提高備取人數解決缺額問題。但預先分發在龍頭台大有效,在其他大學卻未必奏功;而過度擴張篩選倍率、大幅提高備取名額,卻反而是對多元入學的諷刺。

以清大電機系乙組為例,原預計篩選一二○人進入二階甄試,卻篩出五○六人,最後有四六八人參加甄試,正取四十人,備取三九二人。換句話說,只要學測成績通過一階門檻,九成二以上的二階考生都能至少獲得備取資格。這的確是解決缺額的好辦法,卻也打了多元入學一個巴掌。因為學測成績仍是主要決定因素,接著就看排序在前的考生有多少只是「路過」了;清大固然說明了審查程序如何嚴謹,但如果備取率高到「進了籃裡都是菜」,還有什麼多元選才可言?

這裡還衍生公平性問題:守規矩的校系活該缺額,不守規矩的校系喜迎大滿貫。招生簡章公告篩選倍率為三倍,結果卻篩選超出十二倍的學生進入二階甄試,雖然解決了缺額問題,但在這場招生競爭裡,那些不知邊玩邊修改遊戲規則的校系,只好吞下缺額苦果。可以預期,明年會有更多校系效尤,備取更加浮濫,除了考生更受不確定性的煎熬外,最後還是多元選才擺一邊,學測成績定天下。

考招問題當然不止這些。現在到各校高三教室看看,有多少上榜學生,學校拜託他們請長假,別來擾亂同學拚指考。再數一數,還有多少指考學生其實也請了長假,進補習班拚考衝。去年才說好的「保持高中學習完整」呢?

我們贊成適性揚才的理想與多元選才的目標,反對把彩色的青春年華推回過去聯考的蒼白歲月。但大學考招政策不周、配套不備、溝通不足帶來的亂象,卻讓許多家長不禁懷想起聯考,更不利於考招的改革與溝通。別讓多元入學的理想,因執行失控而埋葬在考招亂象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莫忘推動實價登錄2.0的初衷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為落實蔡總統競選政見的「實價登錄2.0」修法草案,去年5月經行政院會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照道理,循往例,在執政黨於立法院擁有席次的優勢下,且在野黨也支持的情勢下,應可順利完成審查,但內政部竟在今年2月悄悄地撤下最重要的「實價登錄資訊揭露至門牌」、「預售屋即時登錄」部分條文,只打算先推動實價登錄責任從「地政士」回歸到「買賣雙方」等相對次要部分的修法。

行政部門此種未審查便撤件的作法實屬罕見,也會讓民眾懷疑蔡政府是否忘了初衷,甚至不惜讓開出的競選政見跳票,是否值得,建議蔡政府再好好三思。

回顧實價登錄三法(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好不容易突破萬難從民國101年8月實施,至今已近七年,當初立法目的便是讓房地產的價格資訊透明化,避免爾虞我詐的哄抬房價,確保房市交易的公平合理。實施以來,政府也對實價登錄資訊的落實進行多次改進,包括實價資訊發布由每月一次逐步改為每月三次,將區段化區間由50縮減至30,新增歷次交易明細查詢、交易主建物、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面積資料,區別顯示新成屋或中古屋買賣等功能,以使資訊更加及時與詳細。但關鍵部分,仍維持區段化、去識別化的「模糊」作法,使得實價資訊不是以門牌號碼呈現,民眾至今仍無法掌握正確的房市價格資訊。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預售屋未被納入。建設公司自建自售的預售屋,自始就排除在規範對象之外,不需要實價登錄,而若交由代銷業者銷售,也只需在委託代銷契約終止後(可能是開始預售的兩三年後)30日內整批申報,導致消費者在預售屋市場仍然處於高度不利的地位,讓預售屋市場無法獲得買方的信任,也經常引發爭議和訴訟等等社會問題。

其實持平的看待,房市交易的實價,登錄於公開的網站以流通正確的資訊,沒有對買方或賣方何者比較有利的問題,本來就應從中性、客觀的角度出發。經濟學最基本的ABC,就是以資訊透明作為市場健全的前提,交易雙方應該處於基本資訊對等的條件上,做出其判斷和選擇,而達成市場的均衡與總體效益最大。例如,想要買房者,可以根據房市價格的升降,決定購屋時機;建商或地主也可從正確的房地價格,判斷應否開發興建或調整價格出售,以免投資決策錯誤而受害。因此,有人擔心實價登錄會造成某方受害,或是為了「打房」根本就是錯誤的觀念,而若是不希望房市有正確透明的資訊,此種心態就非常不可取。

再說,房市的交易金額非常大,是任何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大事,房市資訊透明是影響終身大事的關鍵因素,政府如果無法讓房市價格充分正確的揭露,就是對不起普羅大眾。再看看重視隱私權的美國、英國,連手機都能查到任何門牌號碼的房市交易價格資訊,也沒有洩漏個人資料的問題,台灣如果到了民國108年都還不能對稱、透明的揭露,豈不表示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離健全的水準還遠得很?

而且,內政部花費人力物力投入「大量估價系統」的規劃,想透過大數據的科學化分析,能更精準、及時的掌握市場供需、價格與景氣,有助於政府相關政策決定、資源調配之參考。若沒有實價登錄2.0的落實,最後推估的房價資訊又怎能確定是否精準,又如何能夠對房市供需量與價的趨勢掌握或預測,從而維持房市的安定?

因此,我們建議蔡政府莫忘初衷,應當儘速完成實價登錄2.0的立法,最重要的「實價登錄資訊揭露至門牌」、「預售屋即時登錄」部分絕對不能漏掉,讓房市的消費者、地主、房東、建商和政府,都能更對稱、透明地知道當前的正確價格資訊,台灣的房市才能更臻健全。

   
民意論壇
陳立恆/起手而悔的民主,不就是威權?
陳立恆/聯合報

流金五月,世界經濟似乎尚未擺脫二○一八年的陰霾。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火去而復返、似有節節攀升之勢;另一方面,歹戲拖棚的脫歐雖然獲得緩刑,沒人能準確預測的衰退疑雲照樣揮之不去。

身為全球貿易汪洋上一葉扁舟的台灣,當然不可避免於這段波濤洶湧的震盪,財政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我國四月出口二五八點三億美元,年減三點三%,連續第六個月負成長,足見我國經濟疲態仍舊,隨著川普變臉的結局未卜,不難想見台灣景氣又一番驚滔險浪可能在所難免。然而,吾以為「無常」與「反覆」一直是國際關係的合理常態,真正造成我們在這些經濟風浪中無所適從的原因,並不是肇於外部局勢的回寒倒冷,而是源於內部環境的朝秦暮楚。

時下劍拔弩張的同婚與核能議題莫不是一個台灣內部朝秦暮楚的鮮明體現,台灣自詡自由社會,人人各有好惡,民主選舉目的就是找到最大公約數的「共識」,以我為例,從年輕就混跡音樂藝術圈的我十分理解一眾同志朋友們生活上的壓抑與不易,自然希望此次他們能得到所期待的平等權利;此外,我是堅決反對為反核而反核,打從心裡瞧不起那些家裡用著冷氣冰箱,還大搖大擺上街反核的偽環保人士,所以縱然公投結果並不盡如我意,可是我個人想法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一個民主體制下多數人選擇的決定,就理應被所有人尊重與服從。

君不見英國脫歐公投後舉國譁然,甚至連發起公投的卡麥隆自己都後悔不迭,可是頂著國內外巨大壓力的英國政府並沒有再舉行一場公投,而是硬著頭皮來收拾殘局,因為他們明白只有在威權國家才能容許一直投票投到結果讓某些人滿意的荒謬蠻橫,一旦推翻了這次公投結果,無論是以何種形式,都無異於間接推翻了英國的民主體制。

反觀台灣,舉棋不定的政治決策讓二千三百萬人民吃了超過廿年的悶虧,現在更超越舉棋不定的猶疑,直接升級到起手而悔的蠻橫,我一直不能理解一個現代民主國家怎能忍受貪汙定讞之徒逍遙法外?又怎能忍受落選敗北之流厚顏殿堂?現在更不能理解居然連公投結果都可以一筆勾銷,如此一來,我們引以為豪的民主價值還怎麼繼續服眾?又憑什麼獲得世人的敬意和認同?

今天連民主價值都可以背棄的台灣,過去一路犧牲經濟發展也不足為奇,例如長期困擾台灣工商界的五缺六失,正是這些年來政策朝秦暮楚下國家虛耗的積弊堆疊,從六年國建、亞太運營中心、愛台十二項建設、前瞻計畫到試圖重啟的桃園航空城與高雄自經區等等,其實許多宏大抱負的亂無章法,皆來自台灣政治意識形態凌駕於國家經濟正向發展的反覆所致,同樣的反覆讓我們錯失許多改變契機之後,迷失在看似戒急用忍、實則鎖國自閉的道路上幾乎無路可退。

我想起子貢問政的典故。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如果連兩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都知道政府誠信重於一切,一個起手而悔的民主社會,又將何異於威權乎?(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蔡執政三周年/親美拉日抗陸 真有利台?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就職,轉眼間三年已逝,進入任期的尾聲,雖說仍餘一年之執政時間,但進入選舉模式的蔡政府在外交及兩岸政策應無調整之餘地,此時應可對蔡英文執政以來的對外關係施政進行盤點,檢驗成效。

相較於馬政府時期的「重美、友日、和陸」的「平衡外交」,蔡英文上台後,台灣對外戰略改弦更張,「親美、拉日、抗陸」為三年來對外關係基調,其根本乃將美國總統川普揭櫫之「印太戰略」想像為對中之新「冷戰」,在政策上採取孤注一擲的「對美一邊倒」。

川普總統上台後,從經貿、科技至安保,全面升高美、中對抗,誠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所言,貿易戰顯示中國在華盛頓已失去所有朋友,共和、民主兩黨均對中強硬,但此不意味對中新「冷戰」的戰略格局為戰後美、蘇冷戰之復刻,全球將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隊,因冷戰結束後,對美國及其盟國而言,中國雖為安全保障上的隱憂,但在經濟方面,卻是重要合作夥伴。

何況將關稅視為萬靈丹的川普,雖不斷擴大對中國輸美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以迫使北京在貿易談判上就範,惟此舉並非打算全面中斷美、中貿易,退出中國市場。川普在貿易戰中,非以意識形態判斷敵我,而是在商言商,此可證諸歐盟、日本亦難逃川普的「公平貿易」聲討,更何況川普無意補償站隊美國之國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損失。

因此,日、韓、東協及歐盟無不基於極大化自身國家利益考量,在外交上採取避險,唯獨台灣獨沽一味,將所有籌碼全押川普的「美國第一」。

然而,國人不禁要問,蔡英文主政下的台灣是否更安全、邦交國是否更多、國際組織參與是否更大?其答案顯然皆為否定。三年來,台灣換來五個邦交國斷交,以及馬政府時期敲開大門的國際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再度將台北拒於門外,而兩岸關係更在缺乏「九二共識」基礎下,導致台海緊張升高。

蔡政府可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其答案亦為否定。「親美」除換到美國口惠實不至的《台灣旅行法》及《二○一九年台灣保證法》,美國的「一中原則」仍不動如山,台、美的交流層級亦未見實質提升。至於「拉日」,更是乏善可陳,表面上,安倍內閣藉口「核災區食品」未解禁,台日關係後續發展免談,實則因安倍致力對中關係改善,在兩岸關係不睦下,日本強化台日關係的成本太高,難以埋單。蔡總統拉不動日本。

無可否認蔡總統一心想幫台灣走出去,並穩定兩岸關係,但其建構之「從美、日到中國大陸」的路徑,三年來的實踐證明此路不通。蔡總統能否迷途知返,考驗其智慧,更決定下個四年,台灣誰主。

   
聯合筆記/美國會對伊朗開戰嗎?
郭崇倫/聯合報

美國對伊朗的策略是典型的「極限施壓」,過去每天伊朗可以出口二五○萬桶,現在不讓伊朗賣出一滴原油,還派出了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直奔波斯灣,調集B-52轟炸機特遣隊,以及在盟邦機動部署愛國者飛彈系統,加起來共十二萬部隊,說是要因應伊朗的威脅,但外界擔心是要與伊朗開戰。

樂觀的人認為打不起來,因為美國備多力分,川普面臨多重外交危機:北韓核武談判、美中貿易衝突,連勢力範圍內的委內瑞拉都無法解決,怎麼還有多餘兵力?更何況美國才拔出伊拉克戰爭的泥沼,怎會蠢到再陷另一場戰事?

但戰爭常不是計畫中的,衝突常因意外發生。近日在阿聯靠近荷姆茲海峽的港口,有四艘油輪遭到不明攻擊,外界猜測是伊朗封鎖海峽的前兆;沙烏地的兩處輸油加壓站遭到葉門青年黨無人機的攻擊,則是警告任何想要繞開海峽的運輸管道,將無可倖免。

荷姆茲海峽內安全航道只有幾公里寬,適合布雷以及地對艦飛彈攻擊,革命衛隊還有打就跑的小型砲艇,如果讓伊朗占了先機,將來重開海峽的代價就高得多。美國啟動應變計畫,就是要以優勢軍力先占領海峽要衝,將伊朗控制海峽的能力「打消掉」。

過去荷姆茲海峽曾短暫被封鎖,但是伊朗投鼠忌器,因為七十五%的進口與大部分出口的石油,都要經過海峽,如今既然你不讓我賣油,大家就玉石俱焚。

波斯灣石油出口九十%以上均經過荷姆茲海峽,全球近四十%石油要經過這裡。以台灣為例,來自伊朗的原油僅占一點八%,遵從美國禁令,不成問題;但是天然氣卻有七成來自卡達,目前安全存量是七至十四天,換句話說,只要荷姆茲海峽遭到封鎖兩周以上,台灣馬上面臨限電危機。

雙方劍拔弩張的遠因,是一年前川普政府單方退出六國與伊朗的核協議,這並不是因為伊朗違反協議,而是川普要逼伊朗上談判桌,約束其在敘利亞、葉門與黎巴嫩的介入,以及停止對以色列有威脅的飛彈計畫,私下也希望通過制裁影響伊朗經濟,造成伊朗動盪,進而出現政權更迭。

現在看來只怕適得其反。伊朗沒有任何領導人會在美國壓力下低頭,反而會煽起民族主義,鞏固國內權威,伊朗現在全國都是強硬保守派,連原來是溫和派的魯哈尼總統都轉向;如今伊朗宣布開始生產濃縮鈾與重水,六十天後也不要繼續受協議約束了。

這可能是美國真正的目的:明知道伊朗不會妥協,藉此逼伊朗離開協議,核協議作廢後,其他國家不得不同仇敵愾,站在美國這邊,為武力拿掉伊朗核設施做準備。

二○一四年以色列曾經計畫秘密轟炸伊朗核設施,但歐巴馬政府迫使以國收手,現在川普政府唯以色列之命是從,有可能會協助、甚至聯合以色列實施外科手術轟炸,阻卻伊朗核能力。如果真的發生,伊朗核武勢必轉入地下,中東恐怕將永無寧日了。

   
文在寅2年、蔡英文3年 意識形態治國比賽?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五月十日南韓總統文在寅剛過就任二周年。廿日蔡英文總統將迎接上任三周年。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四日和九日兩次以短程彈道飛彈試射作為文在寅的「賀禮」。中共呢?

文在寅上任以來,揭櫫繼承金大中和盧武鉉的「陽光政策」,持續推動「親北政策」,包括:北韓參加平昌冬運、三次文金會及兩次川金會等,改善兩韓關係飛速。

九日晚與KBS電視台記者舉行「就任二周年特別對談」時,文在寅首次板著臉,一方面嚴正警告金正恩,此舉不僅對進行中的南北韓會談及美朝會談毫無助益,另一方面以南韓食米庫存量頗多為由,願提供北韓解決糧食欠缺問題。不顧反對黨批評與反對,堅持以「紅蘿蔔」誘導金正恩出面和談。

十六日,南韓青瓦台與美國國務院同時發表,六月下旬美國總統川普將應文在寅之邀請,結束在日本舉行的G20高峰會談後,第二次正式訪問首爾。為修補二月底河內「川金會」破局,四月十一日匆匆訪美,卻被川普潑了一盆冷水。此次匆忙邀請川普訪韓,也是在告訴金正恩先舉行第四次「文金會」,一方面說服美國重啟「川金會」,另一方面讓美國開啟兩韓合作與交流門戶。

自八日美國國務院北韓業務特別代表畢根訪問首爾後,一直保持沉默不語的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終於開口,距川普訪韓尚有一個月餘時段,南韓將隨時派遣特使訪問平壤及對外公開援助北韓糧食事宜,顯然,在安撫金正恩「少安勿躁」。

看來,文兩年與蔡三年的兩韓和兩岸「政績」,依據明年南韓四月國會選舉與台灣一月的總統選舉,由各自選民投票決定。也是一場文在寅和蔡英文意識形態治國比賽。

   
中美將走向「文明衝突」?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聯合報

就在中美貿易談判似乎就要達成協議前的最後一刻,美國總統川普又使出一招,對中國實施提高關稅,使中美經貿關係又增變數。

中美貿易談判及中美經貿關係值得關注,但兩者均不等於中美關係,甚至只是當前中美關係中一個相對並非很重要的部分。

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通過《二○一九年台灣保證法》,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又一項的友台行動,併同之前通過的一系列友台法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與其說是美國友台,不如說是美國壓中。但同樣的,它也只是當前中美關係中一個相對並非很重要的部分。

新世紀的中美關係,如同我很早指出的,是「全球一盤棋,中美大博弈」。當中國GDP在二○一○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老二之後,中美就掉入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雙方將無可避免地在各個領域展開鬥爭。經貿、台海、南海、5G等,是已經表面化的;應該看到,就在最近,美國國務卿龐培歐連續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北極地區的發展、南海能源開發、華為的安全及太空領域威脅提出了嚴厲批評。所以,美國對中國展開的對抗既是全面性的,也將是持續升高加劇的。

理論上,美國不把中國從老二打回老三、老五、老十,以致不再威脅美國,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只是美國也知道,如此不擇手段地對付一個一直強調「合作是中美之間唯一選擇」的中國,在國際社會間畢竟缺乏正當性,因此終於在最近提出了令人駭異的「文明衝突論」,想要占領國際輿論的道德高地。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基倫.斯金納日前指出,龐培歐的團隊正在制定一項「基於與一個真正不同的文明作戰之理念」的戰略,這裡所謂「真正不同的文明」,指的就是中國。斯金納說,「這是一場美國以前從未經歷過的,面對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和意識形態的戰爭」;她又說,「上世紀與蘇聯的那種競爭,在某種程度上是西方家族的內部鬥爭,而現在是我們第一次面對一個強大的非白人的競爭對手。」

「文明的衝突」是一九九三年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針對廿一世紀人類的衝突提出的創見。杭廷頓認為世界主要有八大文明,分別是中華、日本、印度、伊斯蘭教、東正教、西方、拉美及非洲文明,衝突不再僅是國與國之間,更多地將是文明與文明之間。杭廷頓的「遠見」,在剛進入新世紀之後,就因九一一事件而獲得印證。

包括龐培歐及斯金納等美國鷹派的動機,應該是想把中國(中華文明)放在美國及美國代表的西方文明對立面,將他們長久以來對中華文明未必正確的負面印象,加以渲染放大甚至醜化及妖魔化,並強調美國及西方面對的正是這樣強大的前所未見的「非白人」對手,美國及西方國家為捍衛西方文明的利益與價值,必須展開全面鬥爭,美國將領導西方世界進行一場神聖的道德之戰。

新世紀的「文明的衝突」,難道果真會成為事實?

   
靠租稅重分配的時代過去了
黃春生/會計師(台中市)/聯合報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最近一次座談會上拋出「租稅公平」政見,主張「課富人稅,薪資階級減稅,稅收合理分配到需幫助的年輕人」。此與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一次電視辯論會上,希拉蕊.柯林頓所提出的稅改主張相雷同。

最近十年,由於電訊網路科技、人工智能高端產業的日新月異,加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將靠勞力謀生的中產階層淪入新貧族,社會所得分配不均,日益擴大。法國經濟學大師、全球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托瑪.皮凱提,主張透過對富人課重稅以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的社會問題。

二○一二年主張社會主義的法國總統歐蘭德接受皮凱提建議,宣布課徵七十五%的超高富人稅,隨即引發超高所得的影歌巨星及大企業紛紛設籍國外。百業蕭條、失業率攀升,歐蘭德民調支持率降至四%,並宣布不再爭取連任。這項大失民心又未見稅收績效的「富人稅」,實施二年又四個月即戛然而止。

一九七一年,哈佛大學教授饒約翰在「論公義」書中指出:「每一個人都應擁有天賦同一數額的基本權益,社會與經濟的不公平,應經由最低所得階層福利的極大化來調整,並確保機會均等。倘若財富係來自於辛勤工作,以及高效率與承擔風險所獲得,則高度累進稅制即是對成功者的懲罰,從增建社會福利功能觀點,實無採行必要」。

當社會福利制度完善,有如台灣的全民健保,貧富不均衍生的衝突對立必將緩和,以往用於補救資本市場缺失而風光一時的累進稅制,已不再為人強調。具有深厚財稅學理與實務工作的前行政院長也曾擔任財政部長的林全,在其任內一次稅改專訪時,就曾坦率指出:「所得重分配靠租稅,那是騙人的」。

看看郭台銘的好友,美國總統川普,在跟希拉蕊.柯林頓第一次電視辯論會上,即提出減稅的稅改訴求。當選後,立刻將傳統的累進稅制扁平化,藉由稅率的降低及稅制的簡化,來吸引內外資投入美國生產,進而加速經濟成長,增加人民就業機會。在川普總統三年任內,已創下失業率最低,股市新高的歷史紀錄。這就是川普念茲在茲的「美國再次偉大」的租稅改革策略。

一九八○年,卡特執政後期,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膨脹困境。在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上,主持人要兩位候選人在兩分鐘內總結。卡特花了老半天還有訴說不盡的理想抱負;雷根只向選民訴求:「這四年來,你的日子是不是過得更好?所得是不是更高?就業機會是不是更多?如果不是?請讓我來!」簡單幾句話,深深打動了選民的心。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美國馬歇爾大法官名言:「租稅課徵權即潛藏著破壞力」。為建立一個讓人民過好日子,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連的任何租稅政策略的提出,能不慎乎?

   
蔡執政三周年/假國安真濫權 違憲總統!
林世宗/退休美國憲法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今天是蔡英文總統就職三周年,但昨日馬前總統與吳前副總統兩人卻聯袂召開記者會,公開對蔡總統嗆聲,批評蔡總統違憲,侵犯人權,直接剝奪兩人出國自由權。

國人或許不甚重視此事,但其對台灣民主憲政卻是一件極其諷刺與傷害之濫權違憲惡行。

首先,這部「國家機密保護法」,就是不周延,且存在諸多違憲規定。所謂「國家機密」,是由機關本身自行核定,而予管制。殊不知在一個民主國家,所謂「機密」,基本上乃「反民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早於一九七一年,在聞名的「國防部軍事文件案」,即作成判例,闡釋:政府內之祕密基本上乃反民主、永久的獨裁專權與汙穢弊病;公共議題之公開辯論與討論乃為國家健全與安全之根源。尤其假藉「國家安全」,乃政府為鞏固政權,隱飾醜聞或不法,藉國家安全機密為理由,而欺騙人民。更甚者,所謂「國家機密安全」,乃一廣泛、抽象,含糊的名詞。非得藉此任由政府壓抑困窘資訊,剝奪「人民知的權利」。

因此,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本案確立所謂「國家機密」之憲法要件:須足以造成直接、立即與無可彌補損害於國家具體安全或全民利益。且政府機關主張為「國家機密」時,政府須負舉證責任,最後由法院審判認定之。絕非由政府機關自行認定何為「國家機密」。足證我國這部「國家機密保護法」係由機關本身評定「何為機密」,此乃明顯「球員兼裁判」,其錯誤與違憲甚明!

更嚴重者,「國家機密保護法」第廿六條規定,與國家機密有關人員與首長,其出境須受管制與核准。此項規定並非以有任何具體與實質洩密與危害國家安全之行為與事證為要件,而係以與國家機密有關聯之人員與身分,即臆測想像其有洩密之「可能性」,而限制其出境。此於人權自由已直接造成實質侵害。世界民主國家,難以見到此種違憲侵害人權之法律。

令人遺憾,此項法律已存在多年,未見從憲法核心意旨加以探究。如今蔡英文總統卻「惡上加惡」,由原來管制三年,延長為六年,且明顯針對馬前總統與吳前副總統,兩人當然應嚴重抗議與憤怒;今天就應到總統府向蔡總統「慶賀」就職三年,並要求提出何以延長三年之「憲法理由」,絕無須「溫良恭儉讓」!尤其更應進一步向大法官提出釋憲案,挑戰「國家機密保護法」之惡法與違憲!

蔡總統三年來一再出現「違憲事證」。舉其代表作:最為國人所知的堅持提名任命任滿八年再連任的許宗力,公然違憲而面不改色,造成司改一事無成。最近的一次更是舉世難見,總統親自上街頭「反核四」,完全無認知街頭示威乃專屬於人民之基本自由人權,總統無此項權利。更離譜的是其所提名監察委員,竟然一致同意彈劾一位檢察官,直接破壞「權力分立」的憲政ABC,蔡英文可定位為「違憲總統」。

   
「非韓不投」的死忠鐵粉到底是哪些人?
四月底高雄鳳山挺韓大會,延續選前韓國瑜造勢的基調,出席韓粉依舊熱情高昂,但現場年輕面孔少了,以中老年人居多。最高峰至多六、七千人出席,跟選前韓造勢動輒五萬到十萬人潮有相當落差。韓粉變少了嗎?

一天不運動就受不了?小心運動成癮症上身!
你知道毒癮及菸癮,你也很可能聽過賭博成癮、網路成癮、酗酒及囤積癖,但有一種你可能不知道:運動成癮。運動成癮者非常注重鍛鍊身體,並且會過度運動到傷害自己的身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