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0日會議的決策重點是「強力承諾,沒有動作」;經濟展望充滿風險,寬鬆政策長長久久;不在意金融泡沫,只擔心市場急跌;期待有通膨,千萬別通縮。政策先求維穩,保留充分彈性;有所為,但也有所不為。這次會議Fed對維持寬鬆政策做出多項保證。
第一,會後聲明中明確表示未來幾個月內,至少將以目前的速度購買公債及住宅與商業貸款擔保證券(MBS);第二,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所有決策官員都預測零利率將維持到2021年底;第三,預估經濟偏軟,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6.5%,2021年可能回升為成長5%,但在中期間仍面臨非常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且從現在到2022年底通膨率都將低於2%目標,間接顯示寬鬆政策不會輕易轉變。
從Fed主席鮑爾在記者會的談話中,聽不到任何樂觀的味道,他強調「我們想都沒想過要提高利率」,還有「我們強力承諾將使用各種工具,使盡渾身解數」;5月就業回升,只顯示就業市場可能已經觸底,但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他並假定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勞工無法重返原有的工作崗位,一些產業在相當時間內可能會沒有工作機會。這些看法雖然悲觀,但也在為貨幣政策持續寬鬆背書。
這次會議並未宣布任何新措施,只強化對既有措施的承諾,包括長期維持零利率,繼續購買資產,大幅擴張貨幣供給量,並設立多種機制借錢給所有的美國經濟實體;希望能夠以超龐大的資金流量,來打通金融體系的傳輸管道。Fed認為只要資金數量夠多,終究會涓滴滲入中小企業與家庭。
這種作法的流弊不少。首先是資金可能會大量溢入金融資產,帶動股、債市場出現「非理性繁榮」,甚至泡沫化。資金也可能注入殭屍企業,以債養債,導致債務愈滾愈大,終至不可收拾。同時,會形成資源浪費,扼殺生產力提升,造成經濟長期遲滯。資金也可能轉入次級房貸市場,為下一次金融危機埋下種子。
但現在為了救死扶傷,這些問題只能等到將來再說。如果Fed現在不堅定地表示持續寬鬆以支持經濟復甦,立馬就可能會攪亂股、債市場的多頭走勢,重演2013年時的「退場風暴」,Fed絕不願也不敢重蹈覆轍。鮑爾對資產泡沫則淡化處理,強調「我們緊緊盯住實體經濟目標,完全不在意資產價格往那一個特定方向移動」。
Fed雖強調已使出「渾身解數」,卻也不願為了顯示自己有在做事,就無所不用其極。目前不少專家學者借箸代籌,提出「負利率」與「殖利率曲線控管」兩項建議,前者歐洲及日本央行都已實施,後者則是日本央行的創意,但Fed迄今仍不為所動。
負利率會重傷銀行業的獲利,從而壓縮放款能力與意願,還會傷害儲蓄者的收入,打擊消費能力,對經濟復甦反而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何況負利率在政治上也遭到抵制。至於「殖利率曲線控管」,將使Fed對市場運作干預太甚,違背美國市場自由經濟的基本理念。
其實只要資金供給夠充裕,殖利率自然就能維持低檔;雖可能出現短暫的變動,這本來就是市場機制下的自然現象,Fed不宜越俎代庖。
換言之,Fed只願意引導利率及資金流向,不願強行窒息市場運作。何況歐洲及日本經驗顯示,這兩項政策迄今並未產生任何明顯效果,歐、日經濟依然疲軟,表現遠遠不如美國。因此Fed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總結目前Fed的政策立場,一是保證寬鬆,二是保留彈性。購債計畫暫不提出固定金額,一切視實際需要而定;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環境,寧願延後提出長期的政策指引。現在承諾至少未來兩年半都不會升息,就是Fed保證寬鬆的「首付款」;等到新冠肺炎疫情及經濟復甦勢頭更加明朗後,再決定推出多少、多大的新措施,不必急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