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23 第47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公視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安倍的外交曲線,蔡政府的僵硬直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全球變局 台廠必備三策略
民意論壇 翻開司法胡鬧國民的一頁?
聯合筆記/懷念眾聲喧譁的民進黨
假改革的國民法官法 必定失敗
應規範導遊專屬座位
回響/石岡壩 短期無拆除條件
讓街頭藝人「被看見」吧
開辦醫療貸款 幫助青年勞工
駐美領館被關 陸如何明暗回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吃銅吃鐵吃公視
黑白集/聯合報

最近綠營人士吃銅吃鐵的酬庸貪腐案件不斷,最新的一起,竟然轉到公視頭上。相關新聞有二:一是文化部下令要公視成立「國際頻道」,公視董事質疑這形同「沒收公視」;二是據傳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將接任公視董事長,文化部長李永得聲稱江春男只是提供此國際影音平台之諮詢。

先看第一個事件。公視的定位是獨立經營的「公共媒體」,屬於全民共有;文化部沒有資格「下令」要求它為政府扮演「大外宣」角色。李永得將「公視」當成「官視」,指派任務,不僅侵害公視的獨立性,也是擅權。何況,文化部從來不是公視的上級指導機關;如果文化部可以撈過界,那麼內閣其他部會也都來指指點點,公視將變成什麼模樣?

再看第二個事件。江春男是否將接公視董事長,未必屬實,因他迄未當選公視董事。但半個多月前即傳出,層峰屬意江春男接任公廣集團董事長,這可能更接近事實。

問題是,文化總會近來頻出狀況,和正副秘書長林錦昌、李厚慶關係密切的「幫推」、「投石」兩公司頻頻吃下政府標案,正備受爭議。而今,如果蔡英文把江春男派去管公廣集團,相關的人事風評,豈不又添一樁?

李永得撈過界向公視下令,顯然不當;江春男若出任公廣集團,公視將可能成為大外宣工具。更奇怪的是,公視總經理據說內定由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之妻謝翠玉擔任;「近親繁殖」真的沒極限。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安倍的外交曲線,蔡政府的僵硬直線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就在自民黨通過決議要求取消習近平訪日之際,日本政府決定提供七百億日圓補助八十七家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大陸,將生產線轉移到日本國內或東南亞國家。在石垣市議會通過釣魚台更名案之後,中日釣魚台主權爭議也開始升溫:中國大陸公務船連續多日進入釣島領海,日本政府則要求中國停止騷擾日本漁船的舉動。今年原是中日關係和解的關鍵年,從最近種種發展看,似乎已逐漸變調走味。

二○一二年安倍首相二度上台以來,由於中國軍事崛起的極度恐懼,加上日本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存,以及美中貿易大戰的陰影作祟,日中關係並非一條單調的直線,而是一條擺盪在美中之間的曲線。這條曲線,隨著美中對抗和日本國家利益的拉扯,不時上下左右擺動。日本的經濟利益是它的上限,捍衛日本領土及主權是其下限,日本國內民意走向則是驅動曲線搖擺的動力。不斷的搖擺調整,讓日本遊走在美中兩大國之間,避免站在抗衡中國的最前線,也讓安倍的對中政策富有彈性。

就經濟面觀察,這次日本政府以資金補貼的方式,鼓勵日本企業大舉撤離中國大陸,表面看來,這是日本配合川普政府所推動的「可信賴供應鏈國家」政策。但檢視這八十七家日本企業的結構和性質,多半集中於生化、醫藥及醫療等產業上,也包括電子廠商夏普,卻不包括豐田汽車等大廠。可見,此舉是日本自身的經濟考量大於對美國政策的配合,主要是基於日本分散市場風險的需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陸成為重災區,日本也受波及,出現醫療器材短缺及產業供應鏈中斷現象。日本政府因而開始啟動「重構產業供應鏈」計畫,補助日本企業撤離大陸轉往東南亞國家,以避免廠商過度集中中國的風險衝擊日本產業鏈的完整性,同時避免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由此可見,安倍對日本自身的經濟利益盤算,高於美國戰略利益的迎合。

就政治面觀察,北京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後,美國政府迅即取消香港特殊的貿易地位,美國國會也通過《香港自治法》以進一步制裁中國大陸,英國及澳洲也相繼終止對香港的引渡條約。然而日本並未隨西方國家起舞,除拒絕參與美加澳英等國的共同聲明,並在顧及中日關係的氛圍下,僅以遺憾、憂慮等政治語言作出表達,與美國的強硬制裁保持相當距離。

相對的,在釣魚台主權的爭議上,日本政府則表現得寸步不讓。中國政府要求日本漁船不得進入釣島海域,日本政府斷然拒絕;但對於中國公務船連續八十天進入釣島海域,及中國軍機多次進入釣魚台領空,日本政府則表達強烈抗議。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將北緯廿七度設為「警戒防衛線」,更修改空中自衛隊的緊急升空標準,規定必要時可派戰機升空攔截進入釣島海域的中國軍機。日本政府捍衛主權的態度,可謂相當強硬。

再把視角轉回到台灣。蔡政府上台後,在「聯美抗中」的戰略思維下,亦步亦趨地追隨並配合美國的反中政策。去年以來,蔡政府把香港議題當成選票提款機,更不顧國內民意,將疫情當成隔斷兩岸的阻絕器,讓在對岸的台胞及小明們遲遲無法返台。這些作為,讓兩岸關係猶如一條僵硬的下墜直線,變得毫無彈性,甚至不預留自己的迂迴空間。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政府宣布不承認九段線主權,並將太平島矮化為「礁」;外交部非但沒抗議,竟然還表示歡迎。為了迎合美國,竟連主權都可拋棄,這種心態令人匪夷所思。

為了在南海議題上聯美抗中,不惜失去太平島主權,蔡政府真的具有國家主權意識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全球變局 台廠必備三策略
社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趕在中國即將表決港區國安法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於6月底宣布,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暫停對港執行優惠待遇,包括提供出口許可證豁免。羅斯透過新聞稿指出,隨著中共對香港實施新安全措施,美國敏感技術被轉移到中共人民解放軍或國家安全部的風險增加,同時破壞香港自治,美國拒絕承擔有關風險,因此決定撤銷香港特殊地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針對美國此一動作表示,美國通過所謂制裁,阻撓中方推動香港國家安全立法的圖謀,不會得逞,他又說中國不是被嚇大的,將採取必要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國家利益。

一般認為,美國撤銷香港的特殊地位,對香港勢將產生重大衝擊。香港與美國之間不僅貿易量巨大,每年高達5,200億港元。而且之後美國將比照對待中國的方式,嚴查流入香港的資金以及管制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這將高度不利於香港高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發展,香港做為半導體貿易的集散地,今後恐怕也會受到影響,而1,300多家在香港營運的美商也需要採取相對應的舉措。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在2019年香港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更是兩岸間接貿易的重要轉口港,轉口貿易在2019年總值達4,115億港元,占兩岸貿易總值約22%,一旦香港失去特殊關稅地位,以香港做為轉口港的角色恐將弱化,台灣廠商也得重新調整採購及物流布局,成本預期將進一步增加。

從更宏觀的格局觀察,香港問題只是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延伸的一部分,兩國之間的角力短期看來應不會停歇,而且可能進一步擴大,這對於居於中間的台灣產業來說,的確是重大的挑戰。中國大陸是台灣許多高科技廠商的重要生產基地及巨大潛力市場;而美國不僅是重要市場,更是高科技關鍵技術的主要來源及國防安全的倚靠,如何自處及因應,需要提前規劃。

事實上,不僅美中兩個大國角力產生的衝擊,台灣產業需要面對,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更是深遠。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400萬,將近60萬人死亡。全球各國政府正在疫情控制與經濟復甦之間擺盪,以現今的情勢看來,今年全球GDP成長將慘不忍睹,如何妥善因應以迎接嚴酷的挑戰,在在考驗產業的智慧。

在此變局下,廠商應有以下幾個策略思維。首先是備好糧。衡酌下半年及明年的情勢,若疫苗無法順利推出,各國經濟復甦恐不樂觀。在市場無法成長的情況下,現金流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議題。企業一定要做最壞的準備,以因應寒冬的到來。如何做到全員營銷,並徹底的進行成本削減,應該動員全體員工一起來思索。

其次,對於美中的角力,應思考如何能夠站兩旁。以全球市場為腹地的台灣產業,若不想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一定要做好分流的安全措施,並持續進行全球布局。

例如應思考在後進國家與當地夥伴建立品牌與虛實整合之通路,在先進國家,從過去的單純代工,轉型加入在地的價值鏈體系,增加台灣與這些先進技術的創新連結,並從中獲取創新的能量;甚至與當地廠商合作發展次世代創新技術以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最後是組織的韌性一定要強。變動的環境勢將持續,各國的產經政策在疫情的蔓延與美中兩個大國博弈之下,隨時都可能改變,而全球跨國生產體制,也將會有所變化。如何維持企業彈性的組織,並整合上下游供應鏈,能夠隨環境的變化迅速做出相對應的策略調整,有賴廠商做好生態體系的有機建構及速度的調校。政府在以上的幾個方面,也應該協助產業提前做好準備。

   
民意論壇
翻開司法胡鬧國民的一頁?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過程朝野激烈對抗;民間團體強力抗議。歷來民調顯示,司法造成民眾最大負面觀感的是「法官認知與社會脫節」。何謂法官認知?「認知」二字涉及學術上的知識論,不是簡單的議會表決問題或實務操作問題。

就這部分,英美法主張直觀案情的直覺判斷,其中行為分析是重點。德國法則強調學習法典過程中養成的理性認知,其中思維格式是重點。由於英美判例法源自一般老百姓的普通法(common law),所以向來尊崇個人的直覺,並在前例拘束原則上萃取法則,而嚴格遵從之。這個信念瀰漫整個英美學術思想,形成實證主義(empiricism)的傳統。英美系國家的陪審制,無疑是水到渠成、符合主流思想的。英美法即是庶民法;則柯建銘所謂「素人完全不懂法律」不是缺點,反而是重點。

司法院提出參審制,雖說是參考日本參審制,其實可見德國法的品味傾向。問題在於我國繼受德國法體例與原理,歷經百年以上,台灣法院今日在做事實與法律判斷時,猶無法熟習操作「涵攝」、「三段論」、「眼光流轉」等模式。這種認事用法,無法在實務上服人;其癥結在於華人式官僚體系的干擾。而前日本律師聯合會會長土屋公獻律師也指出:「日前日本引進的審判員制度(即參審制),從根本來說是官僚審判制度。美其名曰國民參加司法,實質是利用國民來維護官僚審判制度,與陪審員制度(陪審制)截然不同,距離真正意義的國民參加司法尚遠。」

承上,陪審制是英美法學的精華、也是學術流派中實證主義的核心精神,卻未曾妥善交代,此次立法顯然欠缺智性。做為一種初始概念的主張,民間團體其實不需過多迎戰各種質疑;配套措施及事後修正才是建立新制度的重點工作。畢竟,中華民國的司法制度歷經一○九年也還是無法獲得人民的信任。司法院本於良知,必須說明:不嚴控官僚弊病、強化對法官理性思維的監督與究責,卻又提出可控可防人民見解的參審制是什麼道理?

再者,英美陪審制由於直接訴諸人本的直覺判斷,具有高度普世應用價值;台灣如果要查考人民的本土法意識,就應採用陪審制。歷來主張本土化政治目標、現在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接受此案,又是什麼道理?若皆無道理,那立法院中背離黨綱、同志翻臉、朝野反置的爭執就是一場鬧劇。

《國民法官法》真能開啟人民幽深而潛藏的智慧、或領略專家洞察之言?還是恐將翻開台灣司法胡鬧國民的一頁?其成敗存乎法官一心,司法院長官還請戒慎以對。

   
聯合筆記/懷念眾聲喧譁的民進黨
林河名/聯合報

立法院臨時會昨天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民間司改團體高喊「反對民進黨草率立法、反對蔡總統排除陪審」。在野黨也質疑,民進黨過去力倡陪審制,怎麼完全執政之後,未能堅持在野時的理想?

對於參審制或陪審制,很多民眾可能一知半解。但對民進黨一九八六年第一次全代會就將陪審制放入行動綱領,如今卻「髮夾彎」支持參審制,恐怕有更深疑惑。「為何難以堅持在野時理想?」也是所有執政者最該回應人民的提問。

周日剛落幕的民進黨全代會,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提醒黨內,「防疫有好表現,不代表人民對我們的每一項施政都埋單」。她還重提「清廉、勤政、愛鄉土」,並強調社會上有些人用「全面執政必定腐化」寫劇本,對民進黨的未來大做文章,「我們務必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用行動來證明,這個劇本不會成真」。

顯然,蔡英文已警覺「物必自腐而後蟲生」,因此特別叮嚀。但當天全代會重頭戲是中執委、中常委改選,還有「神秘嘉賓」前總統陳水扁突然造訪。就算蔡陳兩人刻意錯身,但忙於權力核心改組的各派系早殺紅眼,蔡主席的耳提面命,恐怕聽者藐藐。

結果,蔡英文才說「不會讓貪腐的劇本成真」,隔天在野黨就出示外交部電報公文,直指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立委蘇震清當年跳過外交部疑圖謀私利案。蘇氏叔侄連日喊冤提告,或可藉由司法釐清,但對於吹哨者的反映,外交部卻僅針對公文年份誤繕,澄清「二○一七年沒有訪印尼的紀錄」。既不證實電報真偽,也未說明收到外館電文如何處理?以及現況有無改善?難怪被質疑「鋸箭式」澄清,究竟是挺外交人員,還是挺立委?

撇開是否有人涉弊,外館這番指控茲事體大,更攸關國家利益,蔡總統若要確保廉政、防微杜漸,豈能無視?但事發至今,執政黨滿朝文武,未見有人要求自清,更遑論追究責任。

過去民進黨全代會常見砲聲隆隆,二○○六年七月的全代會上,當時立委王幸男更提案要求「解散派系」。但日前民進黨全代會上,只見派系大剌剌上演搶進權力核心的戲碼,甚至事後還有立委詮釋「權力分配均衡的態勢,讓回鍋兼任黨主席的蔡總統領導黨務、處理國政,可以更穩健」。

如今權力重於理想,也讓人懷念起當年那個眾聲喧譁的民進黨。

   
假改革的國民法官法 必定失敗
鄭文龍/律師、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聯合報

立法院臨時會,民進黨以多數優勢,連續三天不斷電方式,通宵強行表決通過《國民法官法》。這次立法,游盈隆教授稱為「民主被糟蹋,可恥的一天!」我認為此次通過的國民法官法,完全是假改革。

一、這個法案等於是拒絕改革:小英領導的民進黨違反黨綱通過的國民法官法,簡單說就是「鞏固官僚威權、選擇服從的不改革法案」。

二、民進黨以多數暴力強行表決,凸顯出新三不政策:不誠信、不民主、不改革。不誠信是指違反黨綱。不民主是指違反八十二%主張陪審的民意。不改革是民進黨綱主張陪審,此次國會多數,竟然捨棄黨綱的陪審,其實就是不改革。

三、小英面對司法官僚的威權,仍然選擇服從:人民對司法的不滿高達七八成,因為司法充滿官僚威權。小英以前說:威權時代大家不是都選擇了服從。小英及民進黨此次還是選擇服從司法威權的官僚體制。如果貴為總統及民進黨遇到威權官僚都不敢改革而選擇服從,素人的參審員如何避免?

四、國民法官法是秘密審判法:此法充滿著秘密審判色彩,實在是開世界倒車。例如第廿五條選任國民法官的程序是不公開法庭,可見是秘密審判。第四十六條的中間評議及八十二條的終局討論,法官與參審員都是關在密室討論,檢察官及律師不得在場,也沒有錄音錄影或記錄,也是秘密審判,與法案第一條標榜的透明,完全背道而馳。

五、備位國民法官可以問案,實在是荒謬立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備位國民法官」可以訊問證人、被告及被害人及家屬。既是備位,當然還沒有國民法官的資格,怎可訊問證人、被告及被害人,實在離譜。

六、鞏固威權效應的惡法:陪審團可以減少法官貪汙、政治介入審判及恐龍判決。而參審制仍由法官主導判決,法官透過法律專業形成權威效應,無法發揮人民審判的智慧。民進黨及司法院不理會外界質疑,無法解決法官主導的權威效應問題。

七、國民法官是否受憲法終身保障?第二條規定:「國民法官:指依本法選任,參與審判及終局評議之人。」將參審員用法律直接規定為國民法官,授予法官身分。依憲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是否國民法官都取得終身職保障?由此一爭議,也可見立法的草率及荒謬。

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誠信是根本原則。民進黨連黨綱明定的陪審制都敢公然違反,可說是不誠信的政黨。今天怯弱改革,魚目混珠,草率通過假改革的國民法官法。小英的司改完全失敗。

   
應規範導遊專屬座位
沈忠邦/導遊(新北市)/聯合報

昨天國三南下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不幸遇劫的女導遊,正是我們導遊培訓班的同學,慟!昨日同學一場,今日卻是「面對無常」,我們能不悲嗎?

除了悲慟心情,想呼籲政府事業主管機關,重新思考和修正相關遊覽車條文,千萬不要再讓領隊、導遊坐在駕駛座旁的「副駕駛座」;也不要為了再多塞一個乘客,多增加一份收入或減少一車的成本,讓領隊、導遊置身危險的工作環境。

設立導遊專屬座位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可避免意外傷亡。依規定車輛行駛高速公路,禁止人員站立走動,但實務上導遊大多站在右側第一個座位或走道前端解說,如遇緊急狀況,第一個受傷就是導遊。如導遊有專屬座位,納入安全規範,能安全、安心在專屬座位上解說,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再者,應倡導不要再讓女導遊在車輛行進間,對所有乘客倒茶、倒咖啡。這項行之多年陋規,更是置導遊安全於不顧。莫怪乎國旅大多數要的是女導遊,而男導遊比較難經營。

暑假剛開始,「報復性旅遊」雖活絡旅遊業,但卻再度重創領隊、導遊對支持與推動政府對復(振)興觀光產業的發展和信心,我們共同的心聲是:我們需要一個「安全、安全、再安全」的工作環境。

   
回響/石岡壩 短期無拆除條件
簡振源/經濟部水利署水源經營組組/聯合報

中國三峽大壩安全疑慮,引發國人關注台灣水庫安全問題,甚至建議應拆除石岡壩。其實台灣水庫有完善的監測設備,日日監控。水利署還依法訂定水利建造物檢查及安全評估辦法,每年辦理安全檢查,及每五年辦理整體性安全評估,並由經濟部安全評估小組審視確認安全性。台灣九十五座水庫,政府都是以最嚴格標準在把關。

至於石岡壩,因受到九二一地震車籠埔斷層錯動抬高十公尺,導致河床坡度變動,造成上游淤積、下游沖刷現象,但是否就應拆除石岡壩?目前台中地區自來水用水每天約一四五萬噸,石岡壩供應九十萬噸,占整體供水量六成以上,另外也供應台中水利會農業用水平均每天八十萬噸,對中部地區民生、工業及農業供水十分重要。

水利署也持續評估是否有其他方式可取代石岡壩,但短期並無可行替代方案,石岡壩是台中供水重要命脈,短期內無拆除條件。現階段重點在如何把石岡壩對河川及生態影響,降到最低。

石岡壩管理單位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針對因地震錯動抬高之河床,除持續辦理上游清淤及排砂放淤讓砂石回歸下游河道,並與河川管理單位第三河川局合作辦理下游河道穩定及消能改善工程,讓河床逐漸恢復動態平衡,也持續辦理生態保育持續監測與執行措施,降低對河川環境影響。

   
讓街頭藝人「被看見」吧
王皓平/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聯合報

沒有勞保的街頭藝人,頂著高溫熱情地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香堤廣場表演,沒幾分鐘就大汗淋漓。他們熱情的表演,近來卻往往換來冷冰冰的回應。他們是整備好自己、出來賺錢的人們,絕對不是純然的公益演出。

今年的街頭藝人,境況不如以往,即便是西門町的人潮流量,各家街頭藝人使盡全力,通常還是難以吸引到足夠的遊客駐足。或許是天氣炎熱的關係,遊客要停留到表演結束,甚至到「打賞時間」又更加困難。依筆者近來觀察,觀眾的打賞比率及打賞金額,跟往年相比少了許多。而且零打賞的「無償表演」更不在少數。在高溫、疫情及國際觀光客進不來的情況下,微弱的補助根本無法幫助街頭藝人的生計。

除了補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被看見」的表演機會,表演場地是否有降溫設備、是否有遮陽場地?這將可加強觀客滯留的意願。是否可以協助街頭藝人跟鬧區店家商議店前(騎樓或門口)的表演空間?雙方互蒙其利;是否可以安排巡迴政府機關或學校進行收費表演?

街頭藝人促進了不少國際觀光客的喀嚓聲,如果街頭藝人的人數及多元性無法成長或維持,那我們還拿什麼讓人家關注?

   
開辦醫療貸款 幫助青年勞工
高克培/醫師(台北市)/聯合報

先前「醫材費用天花板」的議題曝露出台灣醫療器材有貧富差別;雖說「使用者付費」,可是若因經濟狀況不好就完全沒有機會享用較先進器材,何其殘忍?

筆者數月前接受了頸椎間盤手術,術前醫師詳細說明,有很大一部分重點在器材:健保局提供的是將上下脊椎用金屬固定,優點無需額外付費,缺點是未來脖子轉動較受限,且有若干比例的患者,術後幾年在手術上一節的椎間盤將復發突出、必須再次手術;若用人工椎間盤,未來復發率低很多,且術後「脖子可以轉動自如」,但是需自費卅多萬。

我已年過七十,內人二話不說決定採取自費,原來她早為筆者準備了醫療保險。

在一次術後門診追蹤時,候診室一位病情與我類似的年輕病友向我攀問,他說自己經濟狀況不佳,只能選擇健保的固定式手術。他對我脖子術後第二天就不需戴頸套且自由轉動羨慕不已;他說非常擔憂自己未來的職場生涯,聽來令人不忍,卅幾萬就決定一個年輕人的一生?

筆者也認識一位油漆師傅,原本生意興隆,快快樂樂工作,因為頸關節固定術,無法輕易抬起或低下頭,工作大受影響,情緒不好,從此再也不樂業,生意蕭條、生活頹廢。

我們國家有一個行之有年的德政「就學貸款」,幫助過無數家境清寒的大學生改變人生。政府何不比照這個制度(託付公立銀行),讓一些經濟弱勢年輕患者申請輔助,在醫療時,得以使用術後功能助益極大的高端醫療器材。利息當然盡量低,讓他們在度過難關、恢復生產力後,逐月償還。

許多學子受惠於就學貸款而成才,這個社會的愛心、政府的責任,何不讓年輕勞工朋友因健康因素也得雨露均霑?未來他們也是社會支柱,他們的服務,亦是對社會的回饋!

   
駐美領館被關 陸如何明暗回擊?
黃奎博/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聯合報

美國無預警要求中共當局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於本月廿四日下午前閉館,而且全館人員要離開美國國境。目前該總領事館人員忙著打包及燒毀機密文件,而近日美官方可能會進入該館進行搜索。

這不僅首見於美國與中共當局外交關係,而且是美國近期於南海、台灣(較遠的)周邊水域及空域頻繁展現武力後,與軍事、經濟手段三管齊下的針對性作法。

美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這是「為了保護美國知識產權及美國公民私人資訊」,而且「美國不會容忍中國侵犯我們的主權和恐嚇我們的人民…及其他惡劣行徑…」。目前不知中共當局做了什麼,促使川普政府在軍事與外交上採取激烈手段。一說是因中共官方支持的駭客行動,但那構不構成關館的條件,川普說了算。

截至昨晚截稿前,據說中共當局將關閉美國駐湖北武漢總領事館,該館人員已於本年二月底因新冠病毒疫情而暫時撤回美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則在微博詢問,「哪家在中國的美國領事館可能被關閉,港澳、廣州、成都或其他?」

先看看類似的歷史。二○一七年美俄關係緊張,在俄羅斯驅逐超過百名的美國駐俄官員後,美國務卿提勒森去電俄外長拉夫羅夫,要求俄駐加州舊金山總領事館於三天內關閉、人員離境。俄方人員拚命燒毀機密文件。美方後來將離境期限延長至卅天,但美國務院及特勤人員早已破門而入進行搜查,其中還包括俄官員住所。

二○一八年,因為認為俄羅斯前特務人員在英國被俄國暗殺,川普政府再要求俄國關閉其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總領事館,而且協同德、法等十餘國,一起驅逐了被認為以俄官方身分卻在這些國家從事間諜工作的人員。美國同樣接管及搜查了俄駐西雅圖總領事館。為此,俄駐美大使館在推特蒐集意見,問網民想要俄國關閉美國駐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總領事館?

俄羅斯和中共當局面對美國的作為,均表示已嚴重違反國際法,會予以回擊。回擊的方式或明或暗,外界未必知悉。以俄羅斯對美國的回擊而言,明的例如在二○一八年以同樣方式關閉了美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驅逐美外交人員。至於暗的作法,不排除可能是提高對在俄美方官員及媒體的監控,或加大支持對美關係不睦國家或團體的力道等等。

至於美國強逼中共當局關館,目前看來各方多將它與川普落後的選情連在一起,因為美國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川普必須究責中共,同時利用「外敵」以激出美國選民團結對外的支持;換言之,川普念茲在茲的是形塑中共對美立即而明顯的威脅,而且川普政府是如何果決、堅強的維護美國主權與人民權益。

即使這是川普為選舉而做出的「暫行反制措施」,但對於極具民族自信心或自認過去長期受辱的俄羅斯與中國大陸人民而言,因此產生的反美情緒很可能會負面影響俄、陸的對美關係走向,不可不慎。

   
揭開日本黑暗面的導演
是枝裕和說,他的電影含蓄地批評了現代日本,探討孤立、社會隱形以及伴隨職業成功而來的靈魂麻木,內容引發了許多的討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描述了四個年幼的孩子被母親遺棄在東京小公寓的故事。

為愛朗讀 用故事的力量擁抱孩子
媽媽們,有多久沒坐下來跟孩子念一本書?這次找來名人親子,分享如何透過閱讀經營親子時光,更邀請到努力為童書、兒童劇團付出的說書人,談談他們的初衷。陪伴孩子,不只有玩樂,共讀的力量遠比你想像得還要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