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2/08 第492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軍人武德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大內宣成癮的內閣,不需要改組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頁岩油業興衰啟示錄
民意論壇 蓋亞那設處大內宣 重傷外交努力
蓋亞那扮豬吃老虎 台美吃悶虧
盛治仁/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的擴增
歐疫苗斷炊 台晶片換啥
失敗的罷捷 成功的不合作運動
學測考題的城鄉與世代差距
監委免試入學 大法官為多數暴力開了綠燈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軍人武德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總統視察裝甲旅,官兵戰技操演後集體對總統行鞠躬禮,被批不符軍人禮節。軍方回應係比照格鬥術通用禮儀,背後有武者風範等意涵,更指外界惡意汙衊。但許多人看來,似乎有點硬拗。

當今武林百家爭鳴,單論禮,就有抱拳、抱刀、持劍、合參、見山、合十等,各有其意義。一些格鬥術也見鞠躬禮,例如巴西柔術,上下道場時都得鞠躬感謝道場提供磨練及保護。有些格鬥術,也要求對前輩、教練、對手等行鞠躬禮;但他們都身著格鬥服,並依循其傳統規範。

國軍戰技操演是軍人的團體戰力展現,著軍裝,有帶隊官,並非個人競技格鬥。此外,像特戰部隊戰技操演後向觀眾致意,也非行傳統鞠躬禮,而是身體躬身同時昂首向前,展現「軍人永不低頭」的驃悍。

依國軍禮節,軍人敬禮包括立正、舉手、持槍、托槍、舉槍、撇刀、吻刀等等,均有適用時機與場合的詳細規定。其中鞠躬適用時機,為對國旗暨國父遺像行禮、晉見總統或對總統肖像行禮,甚至包括祭禮。室外則概以舉手禮為主。一旦亂了套,自易產生聯想。

近來國軍迎送總統,揮彩球、高呼「我愛你」,都引起非議。軍方可以與時俱進求新求變,卻不能無視傳統及規範。軍方強調武者風範,但不能忘記,軍人禮節也是武德的表現。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大內宣成癮的內閣,不需要改組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行政團隊處理萊豬議題引發民怨,一度傳出內閣將於年後改組,就不適任的政務官調整職務。但一月初發生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且有擴散社區的風險,內閣改組的腳步霎時停頓。亦即,防疫疏漏反而救了蘇內閣一命,使它逃過一劫。蘇貞昌日昨駁斥農委會、勞動部等單位人事異動的說法,稱自己的內閣團隊「沒有黑名單」。

用「黑名單」來形容內閣團隊的異動,是極不恰當的說法。政府團隊是否需要調整,取決於政務官的表現是否稱職,能否與時俱進擔當引領發展的專業角色,與誰被「黑」無關。這點,社會大眾自有客觀評價,執政者更應有一套用人的取捨標準。但在蘇貞昌眼中,卻把內閣改組和自己的顏面或榮耀畫上等號,不僅抗拒調整人事,還誇稱內閣成員皆極適任。這樣的心態並不健康,無助於提升內閣表現,甚至有害國家的長遠均衡發展。

觀察蘇內閣目前的表現,一般人都看得出來,其實是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在能見度最高的一層,只有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兩人,因防疫和萊豬成為萬眾焦點。在其次的一層,則是外交部長吳釗燮、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文化部長李永得等人,扮演反中政策急先鋒,交通部長林佳龍則因好大喜功搏得版面。此外,除了政委唐鳳因科技長項成為另類異數,其他首長的能見度經常低到看不見的地步,包括副院長沈榮津在內。

這樣的圖像,描繪的就是蔡政府高度失衡的施政架構。且看,所有光環圍繞在陳時中、陳吉仲等少數政治明星身上,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受到讚美,無論做錯什麼都必須呵護,不許受到批評。至於扮演反中角色的大將,基本上是遵循蔡英文總統的指令行事,只要站穩反中底線,即不需再有專業考量。只問立場、不問專業,是兩岸政策最可議之處。

也因此,外交部在蓋亞那設立「台灣辦公室」,不到廿四小時就潰敗,全可推給中共作梗,外交部沒有其他是非功過可論。而文化部只為了一本童書,可以對台灣出版業者橫刀相向要求送審陸書,全然不顧作法多不合理。如此開民主倒車,蔡英文和蘇貞昌似乎也無所謂,從頭到尾不發一語。至於陸委會,除了一味譴責中共,已沒有再多角色可以扮演;如此,政府要不要將它裁撤,或削減人力?

蔡政府的問題,除了上級的關愛眼神集中於少數人身上,更嚴重的是把政府職位的公器當成黨的私產來分配。原本甚囂塵上的內閣改組,為何提前解除?主因之一,是原本要安排進入接班梯隊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因轄區的部桃爆發院內感染,絆住了他的腳步。由於鄭文燦是這齣大戲第一主角,所以連帶的其他的人事安排也必須先打住,諸如被傳說也要北上入閣的潘孟安。

執政者安排黨內優秀同志入閣,只要角色與功能適當並無可非議;但若是過度充斥政治意味,則難免暴露私心。例如,最近外界看到蘇內閣大剌剌將手伸向公民營企業,包括台鹽董事長陳啟昱主動發布去職聲明,這是蘇揆為排擠派系搶換公營事業人事的一貫模式。此外,為了安排華視入駐中天關台殘留的五十二頻道,政府竟可要求系統業者撤回申請,換上其屬意的電視台。如此罔顧公私分際,濫權而一派理直氣壯,要向誰談民主理念?

蘇內閣遲不改組,只會使政府的失衡加劇。一個對「大內宣」成癮的內閣,每天把自己浸泡在宣傳的假象中,百姓就會相信它很強大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頁岩油業興衰啟示錄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眾所周知,受惠於頁岩革命的美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甫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更將其任內完成自總統尼克森以降,歷任總統始終難以竟功的「能源獨立」大業,視為前所未有的成就。2017年美國天然氣實現首次的淨出口,2019年11月更正式成為原油淨出口國。然而,美國得以實現能源獨立,乃是頁岩油生產在短時間出現爆炸性發展所致,其間固然有業者的努力,卻也有時勢造英雄的運氣。

頁岩油生產能以超乎各方預期的速度成長,主要基於四個因素:首先是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等技術突破,使頁岩油氣的開採成本大幅降低,讓頁岩油氣從蘊藏量轉變為技術可採蘊藏量;第二,水力壓裂法較傳統原油探勘開採的初期投入成本低上許多,令提供頁岩油探採所需技術的小公司不斷成立,大幅降低石油開採行業的進入成本,也吸引華爾街創新的金融工具及貪婪資本的目光,且這些新設公司也樂於透過大量的融資與槓桿,不斷探尋更多頁岩油氣,以獲取下一輪投資資金,進而促使頁岩油開採技術的快速成熟與成本的持續下降。

第三,金融海嘯後,聯準會推出數輪量化寬鬆政策(QE),令大量資金流入能源產業,且當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仍維持百元油價目標,讓高開採成本的非傳統原油有了獲利的空間。惟高油價對美國汽車業帶來結構性的衝擊,讓汽車燃油效率被迫大幅提升,致使原油需求回落,美國原油消耗量由海嘯前的2,100萬桶/日降至海嘯後約1,900萬桶/日,需求下滑也讓美國能源獨立提早到來;第四,頁岩油開採伴隨大量乾淨的天然氣生產,令美國政府逐漸放寬相關開採限制,讓頁岩油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但好景不常,2020年初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爆發原油價格戰,加以疫情重創全球原油需求,使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歷史首見的負油價(-37美元/桶),國際油價幾乎一蹶不振,也重創美頁岩油產業。在美國原油產量遽跌近300萬桶/日的情況下,美國又重回淨進口國行列,躋身原油淨出口國僅維持不到一年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重創也將過去數年風光無限的頁岩油產業,其脆弱的生產、技術與商業模式暴露在世人面前。確實,水壓裂解法乃是一項跨時代的技術突破,卻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水壓裂解法開採必須不斷地投入化學物質,使其開採的變動成本過高;又或是水壓裂解的過程,造成油井岩層完整性遠不如傳統油井,使頁岩油井的自然耗損速度相當驚人。此外,過去數年的追捧,也讓頁岩油人力成本攀升至難以想像的地步,二疊紀盆地的頁岩油鑽井作業工人年薪甚至高於紐約。更嚴重的是,隨著去年美國頁岩油產業的急遽萎縮,過去數年累積的大量債務與槓桿,也因產量劇減及油價大跌而導致生產損失,使頁岩油公司發生現金流斷鏈的骨牌效應,加以作壁上觀的華爾街不願再提供大量融、投資,獨立石油公司和鑽井公司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聲請破產。

隨著近月國際油價持續大漲、歐美先進國家已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讓不少人開始關注美國頁岩油產業能否受益而復甦,甚至期待頁岩油榮景可迅速再現。但先不論拜登新政府重視環保議題可能衍生的政策面影響,單就頁岩油的產業現況看來,相關業者必須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大幅度改善經營體質,尤其是針對無法自創利潤,僅是一味仰賴華爾街注資的高槓桿經營模式,以及資本支出過度無效率的策略,也就是應打造出較佳的經營規模及體質,重新吸引投資資金青睞,才有重返榮耀的機會。

   
民意論壇
蓋亞那設處大內宣 重傷外交努力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聯合報
拜登上台後,對兩岸各打五十大板,他一方面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地位為前提」的國際組織,重新回到一中政策;一方面對中共不假辭色,表示「美國必須確保可以阻止中國的侵略」,確保對岸不將動武列為選項。

簡言之,「台灣不獨,中共不武」,這是兩岸和平最好的保證,而在不彰顯台灣主權的前提下,美國願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一如馬政府的「活路外交」。

拜登看待台灣,與川普有極大的不同。川普抗中保台,是因為疫情爆發,希望將疫情的責任歸咎於大陸,而利用台灣作塑造抗中形象的工具。在其任期尾聲,川普因為民調的落後,更需要變數,期待混亂,他不在乎,或者說巴不得兩岸擦槍走火,他可藉此"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凡此種種也讓台灣的獨派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異常亢奮。

拜登則把「抗中」與「護台」脫鉤處理,抗中是抗中,護台是護台。拜登希望兩岸和平,不要干擾他在其他議題施展手腳,而要做到這點,他必須同時對兩岸施展壓力,既向北京表示自己防衛台灣的決心,並要台灣認清「一中政策」是美國不會動搖的框架。

拜登勝選之後,民進黨也知道風向變了,對北京「撿到槍」的頻率大幅減少。元旦講話,蔡英文總統呼籲,與對岸「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拜登禁止稱呼「中國病毒」,民進黨政府也有跡象改口「COVID-19」,只等蔡總統學拜登開口。雖然以上分析或言之過早,但從拜登的路線看,他會是台灣的「真朋友」。

川普讓獨派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待,這多少給了蔡總統一些壓力,而到了拜登執政,獨派也就不得不認清現實,回歸原點,這是拜登對蔡總統民進黨政府最大的幫助。

只是,從「蓋亞那設點」的得而復失,民進黨有些本性,還是需要改一改。

蓋亞那是大陸的邦交國,台灣與蓋亞那一月十一日簽署設處協議,北京不可能不知情,只是既然無關外交承認,那麼台灣在無邦交國家(例如日本、德國)設一個據點,這其實是很平常的事,北京並不需要強力反對。

但這麼平常的事,民進黨卻非要說成「外交突破」、「重大勝利」,民進黨委員甚至以「一中一台」在國際並存形容之,這就真的不會做人了。台灣「突破」,那就是北京「被突破」;台灣「重大勝利」,那就是北京「重大失敗」,更不要說「一中一台」是北京不可能接受的紅線,用這種方式去消費北京的不反對,那善意當然會消失無蹤。

蓋亞納設點的大內宣,讓外交人員的努力化為烏有,也讓美國的協助白費力氣,其他無邦交國家,也會對與台灣的「務實往來」存疑。如果任何的「務實往來」,都會被民進黨拿來政治操作,變成政治話題,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外交又要怎麼走出去呢?

未來蔡總統應領導民進黨學習自我克制,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努力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當台灣保證「不獨」,美方自然也可要求北京承諾「不武」,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基礎也就因此確立。

有了這個基礎,兩岸就可平穩的以制度切磋競爭,為雙方人民都能接受的「良制統一」,做出準備。

   
蓋亞那扮豬吃老虎 台美吃悶虧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南美洲小國蓋亞那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終止「台灣辦公室」的協議,著實讓我國灰頭土臉,但受重傷的是美國。

川普時期,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法樂上將多次在內部軍事會議上呼籲,美國要加強加大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區的經營,以遏阻中國和俄羅斯的勢力擴張,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下,相較於美國只關注國內防疫作戰,陸、俄正積極在拉美布局疫苗外交,且獲得顯著成效,但是法樂的建言始終不被川普政府重視。

大陸從本世紀初開始全力經營拉美外交,起初是為確保大陸發展所需原物料不虞匱乏,後來演變成全球戰略考量,加深在拉美的發展。此外,加勒比海國家業已發展出務實外交的自主性,而美國並未察覺,仍以冷戰時期的思維為之,命令與威脅駕凌在合作與關懷之上,導致大陸有深耕的機會。

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川普反中政策下,多次警告拉美要謹言慎行,去年在蓋國總統阿里上任後前往訪問,這也是美國首席外交官第一次出訪蓋國,給足阿里面子,實際上是要確保美國利益,進而拉台灣反制大陸在當地的發展。

然而,美國錯估形勢,認為南美小國一定會遵守美國的指示,因為改善蓋國近來經濟和治安的原因是探勘出石油,而開發商正是美商艾克森美孚和夏威夷電力實業,卻忽略了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也是共同開發的合夥人,加上蓋國和委內瑞拉有領土糾紛,而大陸是委國最大債權國,蓋國當然希望大陸能協助調停紛爭。

蓋國外交急轉彎,國內有專家認為是因為大陸打壓,並緊急提供新冠疫苗所致,但是大陸從去年四月開始,即向蓋國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且廣發疫苗是大陸目前在拉美的外交攻勢,同時在我外交部發布相關消息之前,大陸按兵不動,等台灣出招後才重擊,可見蓋國反覆的主因不在於疫苗,和大陸的施壓,事出另有蹊蹺。

阿里清楚知道大陸是蓋國第四大進口國,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加入一帶一路,但巧妙運用擺盪策略,看似走親美路線,以迫使大陸加快在蓋國的建設。二○一一年大陸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得到蓋國茄地加更國際機場更新擴建標案,期間發生機具不符使用,延遲至今尚未完工,阿里為此當著大陸前駐蓋國大使崔建春的面責難該工程,要大陸依據原合約盡速完成工程,並要大陸吞下額外追加的九百萬美元工程款,可見阿里強勢之處。

所以這次蓋台風波,是阿里在國家利益最大化考量下的陽謀。他知道大陸的台灣情結,配合美國演出,台灣辦公室消息曝光後,迅速終止協議,給北京交代,台美都吃了悶虧。事後,台灣只能表示遺憾並譴責大陸,美國也只能呼籲蓋國要與台灣發展夥伴關係,草草收場,這亦顯示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最後,阿里扮豬吃老虎的策略,台灣可以借鏡如何在大國競爭下的生存博弈之道。

   
盛治仁/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
盛治仁/聯合報
歲末年終,又是沉思反省的最佳時刻。我希望新的一年,能夠過一個奢華的生活。

這裡說的奢華,不是指美食、精品、豪宅,而是指滿足豐富的人生。

觸動這樣思考的原因,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一片文章,據稱是華盛頓郵報在二○一七年所評選出的十大奢侈品清單。搜尋後始終找不到出處,大概是個假訊息。即使訊息來源不明,這份清單的內容還是值得深思。

一、生命的覺醒與開悟

二、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

三、行遍天下的氣魄

四、回歸自然

五、安穩平和的睡眠

六、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七、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八、有真正懂你的人

九、身體健康、內心富足

十、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

我看不太懂第三條的意思,所以決定將其替換為「永保童心」,希望自己年輕時的理想和初衷,不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這十項奢侈品,都是金錢買不到,但都能透過努力經營來豐富我們人生的無價品。新的一年,計算財富的單位不該再是金錢,而是這些無價奢侈品。朋友們可以數算一下,您擁有了幾項?

進入人生下半場後,要少為物質活,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多為自己活的意思,就是不活在社會期待和他人眼光中,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多為他人活則是盡一己之力,關懷身邊人,社會事。讓自己成為別人祝福,「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成為正面的力量,人生不至於白走一遭。

從反面角度來思考,也可以得到類似結論。澳洲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士Bronnie Ware在照顧了多位末期病患之後,整理出人生前五大遺憾,其中就包括了「我希望我有勇氣活出自己要的生活,而不是其他人期待我過的人生」、「我希望我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我希望我讓自己過得更快樂」。

經過了一些人生歷練之後,生命中追求的事物自然和年輕時不同。年過五十,觀看「三十而立」時,真有許多感觸。年輕人在社會壓力和競爭下,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追求財富和名聲的累積。生活基本需求無虞之後,應該重新思索人生方向與追求目標。

自己要改變的一件事,就是對物質生活態度的調整。從小看到父母親為了維持家計的辛苦,也養成了自己的習慣。用比較客氣的說法,就是超乎平均值的節儉。一直累積許多用不著、不必要的物品捨不得丟棄,連小學時的筆記本、通訊錄、大學時的衣服都還在,各式各樣的文具雜物,堆滿了所有空間,所以假期中首要任務就是把不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處理掉,好好地斷捨離。

另外也要檢討自己的金錢觀。過去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夠大方,未來的日子,要多善待自己,款待他人。最後,以第九條祝福大家,希望新的一年裡,所有讀者都能身體健康、內心富足。(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的擴增
林一平/聯合報
人類腦部的運作,有時能將不同形式的感知加以連接。這種能力讓事物的體驗更能融會貫通,擴增了人的智慧。例如特定的詩、畫,以及音樂作品之間能類比,看到某一藝術創作馬上聯想到另一類型的藝術創作。

蘇東坡和黃庭堅筆會,東坡笑黃庭堅的字:「如死蛇掛樹」,黃庭堅則謔東坡的字:「像石壓蛤蟆」。二人相視撫掌大笑,這是書法神韻和繪畫能互通的例子。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提及武術和藝術的互通,江南四友的老三禿筆翁,與人打鬥時愛使判官筆,以武術書寫出獨創一格的書法。《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和張翠山更由書法領悟出一套武功。

西方很早就有詩畫間的類比概念。羅馬詩人何瑞斯(Horace)在他的《詩藝》(Ars Poetica)中說:「Ut pictura poesis.」這拉丁文的意思是「畫既如是,詩亦相同」。而王維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更是詩畫間可類比的佐證。

我無法像文人雅士般的做詩畫間的類比,但曾由「圖像」聯想到「數學的證明」。我早期博士研究需要以數學的證明來進行兩種模擬方法的比較,而苦思不得其解。某日到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散心,在館內看到一匹唐三彩戰馬,忽然有一股感動,當場臨摹畫了這匹馬(如圖)。畫畢,靈光一現,想出數學證明的方法,以兩天一夜的工夫,將證明的推導式子完成。我無法解釋為何唐三彩馬能類比出數學證明,然而這匹馬的姿態觸發出數學證明的過程,是我親身的體驗。

其實這種體驗並不奇特,早在十一世紀北宋時期,藝術家就能以描繪動蕩宇宙的風景畫作來回應社會的快速變遷。如郭熙、李棠和范寬等人,根據道家哲學,描繪出山河藝術,繪畫成為心靈修養的途徑。

詩和音樂之間的配對,《史記.孔子世家》早有記載:「(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之後,部分詩甚至隨音樂演化而成為詞曲。同樣的,由音樂旋律感應出景物,古已有之。《列子集釋》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這是跨域藝術轉換的最高境界。

我鑽研物聯網技術,希望能將人文以及科技的意境自由轉換。藉由人工智能的輔助,相信我們有一天能達到這個目的,大幅擴增人類智慧。

(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歐疫苗斷炊 台晶片換啥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聯合報
疫苗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歐盟面對中、俄、美、英,顯然屈居下風。儘管歐盟堅持七成的成年公民在夏季結束前接種疫苗,但該目標在輝瑞與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出現供應問題後,勢必改以新政策相應。截至二月五日,歐盟境內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的公民比率僅略高於三%,遠低於以色列、英國。

疫苗供應不足,令許多歐盟國家對歐盟執委會的共同購買疫苗計畫實施狀況,強烈不滿。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認有誤,未預見疫苗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儘管採購疫苗是各國可自主決定的事情,但為避免歐盟廿七國內部的競爭,方有歐盟的共同購買疫苗計畫。歐盟疫苗失策,除了小覷種種可能發生的問題外,更凸顯了歐盟為國家集合體難以運作之實。誠如執委會主席所言:單獨一個國家解決事情可能是一艘快艇,而歐盟卻像一艘油輪。坐實了英國首相的揶揄:要是英國尚未脫歐,要參加歐盟的疫苗接種計畫就「太遺憾了」。

雖有著龐大市場需求,但輝瑞與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卻出現供應問題,導致歐盟國家的接種計畫延滯。先是美國輝瑞疫苗供應量突然縮減,後有英國阿斯利康公司之禍。面臨疫苗斷貨之虞,導致原本只願承認西方疫苗的歐盟,見到塞爾維亞與匈牙利接受中、俄疫苗的好處,開始出現髮夾彎,有意採用中俄疫苗。匈牙利似已預見歐盟批准的疫苗會供應短缺,早就從中、俄訂購了大量「未經歐盟批准」的疫苗,預估未來三個月能接種約占該國十%的人口。

面對內部成員國的不滿,歐盟陸續表現出對中俄疫苗開放的態度。二月三日歐盟執委會主席歡迎任何疫苗企業向歐洲藥品管理局提出申請,希冀中俄公開所有的數據,換得歐盟的批准。德國總理梅克爾更在前一天就對中俄示好,表達對任何新冠疫苗都持開放態度。法國疫苗戰略負責人也不忘提醒歐盟,只要疫苗的安全性得到核可,應該「考慮」使用俄羅斯和中國的疫苗。奧地利總理庫爾茨二月四日在推特上表達,不應有地緣政治禁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在二月五日盛讚俄羅斯疫苗的成功,爭取該款疫苗能夠獲批准在歐盟境內使用。唯獨馬克宏四日發表演講時,談到來自中國疫苗的功效仍不明。

這場疫苗外交戰,中俄似已占上風。我方想用晶片換疫苗面臨時運不佳劣勢,儘管德國疫苗有成,面對歐盟成員國疫苗供應斷炊,可能需「歐盟優先」。台灣應改以晶片換取未來雙方在電動車、智慧城市、綠色能源的實質合作承諾。

   
失敗的罷捷 成功的不合作運動
沈豊桂/自由作家(高雄市)/聯合報
如同甘地不合作運動未直接取得成果,真正的勝利必須推遲到多年後印度才獲得獨立;罷捷雖失敗,過程卻使執政當局不得不嚴加警惕並加圍堵,顯見罷王與反萊豬運動確實動搖了執政基礎。

結果令人吃驚,蔡英文動員下的綠營,並沒有在選票數與得票率上看到應有的支持者回應。比起去年大選結果,這次選票呈現的是藍營支持者的動員意識提高,綠營卻是鬆散一片,中間選民更是拒絕背書。即使成功擋下罷捷,但執政黨在爭取民意上已是力不從心,這是這場投票深層的政治意涵。

在這場不對等戰爭中,罷捷團體綜合人力、物力,與罷韓團體差距懸殊。在決定開始罷捷起,結局就已注定。若沒有罷王案激勵與萊豬議題讓綠營左支右絀,加之總統蔡英文在最後時刻挺捷,致使投票熱情成功燃燒,支持罷免與反對罷免的票數比率恐怕不只如此。

區區市議員罷免投票,卻是不折不扣的代理人戰爭。經過此役,藍綠回到對峙局面。藍營在趙少康鳳還巢後的黨主席選舉前,重心將放在黨內發展;執政中的綠營竟發生傾力阻擋罷捷卻沒得到應有的支持響應,種下明年底地方大選的不利變數,未來執政不可避免地將遭遇更多來自在野與民間的不合作運動議題挑戰。罷捷,只是運動的開端。

   
學測考題的城鄉與世代差距
劉松柏/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南投市/聯合報
今年學測國文寫作測驗第二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引起爭議,引發熱烈討論。

許多考生步出試場後紛紛留言:我要冰一隻大象、真想把出題老師放進去,諸如此類。當然我們還是要肯定出題老師的用心,近幾年國文科試題的變化度與廣度均較以往更有改進,撇開專業的信效度、鑑別度不談。此作文題引發爭論的主要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量詞的問題,目前日常生活口語大都以一台冰箱或一個冰箱來稱呼,幾乎不會聽到一座冰箱這個詞。在引導文章中,雖然題目是一座新冰箱,但在文中也仍以一台新冰箱來稱呼。因此量詞的問題恐會混淆程度較好的學生。

其次,本題仍然有城鄉差距的問題,在許多偏鄉,家長通常每周甚至每月一次才會下山進行採買,主要儲存食物的工具是冰櫃而不是冰箱,這些考生對許多冰箱的新功能其實也並不了解。雖然題幹中引導考生所儲放的物品虛實皆可,但對於偏鄉學生來說,冰櫃或冰箱仍然以保存食物為儲放物品為優先,甚至不插電僅作為食物存放用,這些可能是出題老師從未見過,也未曾想過的現象。以作者服務的學校來說,有些學生家裡甚至用三台冰櫃來取代冰箱,因為相較起來,冰櫃能儲放的物品更多,甚至不插電只放東西,讓家裡看起來整潔一點。

而在選擇題第十四題中,其實引用了四本書,主要目的當然是希望測出學生閱讀的廣度,但大考中心公布的標準答案是A,樊噲並不是劉邦的夥伴。此題應該也有爭議,史記在鴻門宴中大篇幅描寫樊噲忠於主角劉邦,這不也是一種夥伴關係?而胡屠戶雖然大罵范進,但就論語的角度來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范進的丈人事實上也可以算是他的導師,所以這一題可能也有待商榷。本次出題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可能反而造成因為思考太多,而做出錯誤的選擇。

雖然要肯定出題老師的用心,但也不得不正視這一代在資訊環境下成長的學生,其資訊來源與學習方式已經與出題老師不同,例如眼球頻道、各種哏圖,可能都是成年人未曾使用過的。因此希望未來在出題時,能夠更加謹慎。

   
監委免試入學 大法官為多數暴力開了綠燈
江一豪/律師(新北市)/聯合報
就在媒體爭相報導雞排妹是否有被性騷擾的當(五)日,大法官就立法院行使第六屆監察院人事同意案作出不受理決議,這表示包括陳菊院長在內的監察委員,都成為我國近廿年來憲政史上第一屆「免試入學」的被提名人,但這絕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反而凸顯台灣至今的民主困境。

首先,自第六次修憲(二○○○年)以降,從來沒有依憲法規定必須受立法院行使同意權的被提名人,能不先接受立法院的詢答程序就進行表決,因為這是法律所規定的要件──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卅條規定:「全院委員會必須就被提名人的資格及是否適任的相關事項進行審查與詢問,並由提名人列席說明與答詢。」

然而回顧去年七月的立法院,即使議事杯葛的國民黨屬於少數,但多數的民進黨不僅放任不管,反而異於尋常地連續三天按兵不動,直到法定議程結束前的最後一小時,才透過人數優勢將場面排除,並有備而來地提案取消會議,隨後在隔天基於多數優勢,無懸念地完成廿年來首次沒針對被提名人進行實質審查就表決通過的創舉。然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明文規定的正當法律程序,如果只要多數黨表決同意就可不用依法進行,那麼依照憲法及其他法律,包括大法官、檢察總長、NCC委員等重要公職,是否都可比照逕行辦理?

其次,一如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監察委員長達三年半難產,並未引發社會太大關心,而本案即使創下另類的憲政首例,同樣無法引發大家的關注,再次證明監察院顯然是存在感很低的憲法機關。而長期宣稱要廢除監察院的民進黨,卻為了護航被提名人而不惜打破維持逾廿年的憲政慣例,也不免讓人感到莫衷一是。

最後也是最嚴肅且沉重的部分,就算一般大眾往往只能看到立院打鬧畫面,或被風向導引至在野黨對陳菊個人的不滿,確實不易覺察立法院議事程序中出現的多數暴力,這些都是可理解的推進民主政治的困境。只是長期習慣於藍綠二分的台灣選民,縱使對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國會肢體大戰習以如常,也不代表民眾賦予兩大黨剝奪其他少數黨立委依法可行使的權力。

為防止民主原則淪為多數暴力,前提是必須保護少數,而保護少數的具體表現就是在程序正義的要求,現代民主憲政國家對政府權力的規範,絕不只是實體面的控制,更包括對形式與程序的要求,缺一不可,這是絕大部分政治/憲政學者在大學課程或教科書上強調的精神─根本不是什麼新觀念。

但大法官在本案卻決定不採取直球對決,不願作出合憲或違憲的解釋,反倒是透過程序不受理的形式,迴避司法本質上所具備的抗多數決的責任,不僅沒能在本案中跟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進行直球對決,更遺憾的是,在完全沒有推論、說理下就作出結論:「尚無明顯牴觸憲法之重大瑕疵,依國會自律原則,釋憲機關自應予以尊重。」除賠上本案監察委員的正當性,更為國會將來的多數暴力開了充滿無限想像的綠燈──只要我喜歡,(那怕法律已經有規定)有什麼不可以?

   
五條好漢撐起台股一片天
在台積電帶路下,台股一路奔馳,元月十五日台積電寫下六二五元天價,加權指數也創下一六○四一.五九的歷史新高。其實台股的大漲,集中在權值股四檔個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聯電,今年鴻海加速前進,從去年底迄今,台股加權指數上漲三六一五點,但這五檔個股貢獻了二七○九點。

譚敦慈:把無常當如常 該做的趕快做
每每談起丈夫,譚敦慈總是充滿感謝。丈夫的離世,讓譚敦慈深切體悟到「無常就是如常,把能做的盡量做好,剩下的,只有接受它。」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所以要好好過這個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