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聯合報願景工程推出永續林業問題,讓國人能藉此了解台灣林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在重視永續發展的今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台灣的森林生態系。森林是占台灣土地面積最大的生態系統類型,也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在坡陡而多暴雨的地區如台灣,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能減少崩塌與沖蝕;在全球尺度,樹木和森林土壤匯聚大量的碳,使得森林成為陸地最大的碳庫。在森林裡連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也可能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例如美國西北部老森林裡的枯立木上的樹洞,是美國名列受威脅動物斑點鴞的重要巢穴地。
日常生活裡,從精油、家具、紙張到建材也處處可見森林產物的□跡;而森林旅遊、森林療癒更讓森林成為許多城市人嚮往的香格里拉。森林為人類提供的多樣生態系統服務,彼此之間既緊密結合也可能相互牽制,例如若要把森林旅遊或提供家具木材等林產物的服務極大化,很可能會影響到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水土保持。而若全面限制人類在森林的一切作為,那麼紙張、木材等要從何而來?
要取得服務是要付出代價的,完全禁止式的保育,代表著要付出無法取得各種林產物的代價;大規模取用木材等林產物,則很難避免對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等功能產生衝擊。
如果森林位在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全面禁止式的保育或大規模的取用林產物,可能損及森林的文化服務。換言之,要把森林所有的服務功能極大化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做的是設法將各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優化。例如既然使用林產物不可避免,就要盡量減少過程中對森林提供的其他服務的衝擊。
以森林碳庫的功能而言,取用林產物,若能將之轉化為持久性的物品,如耐久性家具,一方面讓原有的碳持續被固定在家具中,另一方面新長大的樹又可以透過光合作用固定額外的二氧化碳。
而在砍伐取用林木時若能避開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以及特有稀有物種的棲地,則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內,在對生物多樣性衝擊極小化的同時,森林固定的碳甚至還能比完全不砍伐的森林還高。
隨著人口增加,如何讓生態系可持續的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無疑是愈來愈嚴苛的挑戰。使用森林生態系的供給服務勢不可免,該避免與禁止的是貪婪的掠奪,全面禁止性的保育並不實際。
對森林覆蓋率達六十%的台灣而言,即使砍伐森林的成本較高,提高木材自給率也是台灣做為地球公民應負的責任。因為台灣及其他多數國家進口的木材,□大多數來自保育相對不積極的熱帶雨林,對生物多樣性與碳庫的衝擊更大,更不易避開生態敏感區。但台灣坡陡多暴雨易崩塌,砍伐森林更需小心為之,除應盡量在平地(造林區)進行之外,也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尋找對森林其他生態系統服務衝擊最小的方式,進行砍伐、造林與育林。
此外,保育森林的最佳作為之一,是讓更多的人對森林的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了解,知林愛林進而珍惜並善待這個美麗之島。
認識與保育森林不應只是林業界的責任,而應普及到每個民眾,因此推動國家森林教育,讓國人認識支持森林生態系,奠定對森林可持續利用的根基,此其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