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08 第501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揆,他們都想工作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別只想著權力,想想人民生計和健康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會出現金融危機嗎?
民意論壇 台獨? 下民易欺 漫無天理
繞不過的BNT大中華區總代理
先解封藝文場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漫等待幾時休
別一窩蜂 認清疫情下房市危機
最迫切的紓困 盼落實社會福利
撤離阿富汗 美將殞落或再起
逆境創傷 莫忽視兒少心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揆,他們都想工作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外傳民進黨內有人醞釀倒閣,備用人選陳建仁、顧立雄等已在牛棚熱身。總統府隨即否認這項傳聞,閣揆蘇貞昌則回應說:「我每天都想工作!」身為行政院長,蘇貞昌把「想工作」答得那麼誠惶誠恐,聽得出他很不想走。

蘇貞昌可能不知道,關於「想工作」這件事,許多民眾跟他有志一同,甚至比他更殷切。主計處剛發布五月失業率,飆升到四﹒一一%;五月丟掉工作的人即多達十二萬餘人,六月的數字若出來一定更慘。這些人,哪個人不「想工作」?

除了失業者,目前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多達一千三百多家,影響的人數達一萬三千多人,重災區是住宿和餐飲業。這些無薪假的勞工,每個人都很「想工作」,他們的僱主也都很希望早一天開始恢復工作。但是,他們目前只能看政府臉色,癡癡地等官員作出決策。

蘇貞昌「想工作」,想的是自己的大權可以在哪裡施展一下,擺一下臉色給誰看,撒一下公帑以示恩惠,讓屬下作個哏圖幫自己吹一下政績。但一般民眾「想工作」,只是希望每天能夠正常上班,賺錢養家,過個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不同的「想」。

更別忘了那個「想」字。蘇揆被稱為「酷吏」,原因在他長於執行之嚴厲,卻忘了思考對人民的尊重。趁著還有工作,請多想想這點。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政府別只想著權力,想想人民生計和健康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下周一有沒有可能「微解封」,取決於未來幾天的疫情發展,目前朝正向發展的機會很大。主要原因,除每天新增確診案例已連續數日低於五十,幾個大型群聚感染已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三級警戒導致民間日常經濟活動嚴重受創,再不適度解封,許多企業攤商難以支撐。蔡政府的防疫措施,向來以自己的控制便利為第一考慮,甚少顧及民眾的感受;經過兩個月的衝擊與悶燒,官員得換換腦袋了。

疫情延續一年半,去年觀光民宿業已有過一波倒閉潮;有些勉強撐下來的,碰到這次的三級警戒,仍只能宣告投降。在三級警戒的嚴格管制下,一般上班族可以選擇在家工作,但許多必須面對面服務的攤商、夜市和餐廳業者,則迅即受到嚴重衝擊。許多市場或夜市攤商生計受到影響,不少藝文工作者或表演團體難以為繼,許多臨時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餐在哪裡。因此,當行政院長蘇貞昌還在誇稱台灣經濟基本面多好、股市還在如何創新高,他表現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態度。

基層民生經濟的困頓,還只是浮出表面較易觀察的部分。政府決策更常常怠忽的是,兩個月近乎禁足的生活,對一般人民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多大的損傷。例如,所有民眾都因缺少活動而體能下降,肌力流失;都因長期戴口罩導致換氣不順,氧氣濃度不足。由於不上班、不上學的人變多,家中同居生活情況變得複雜,因而滋生的口角、暴力或憂鬱也在上升。這些,或許不像生計受困那麼顯而易見,卻間接影響到每個國民的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世代。

不要以為「正常生活」是小事,《經濟學人》最近就外出、辦公、購物、交通、運動等指標評估全球五十國人民的「正常指數」,台灣在所有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僅略高於馬來西亞。台灣的總體正常指數評分僅四三﹒七分,比起列名榜首的香港九六﹒三及紐西蘭的八七﹒八,簡直天差地遠。在三級管制下,別說看電影、觀賽事、欣賞藝文活動成了禁止事項,許多公園和運動設施都被封鎖,在人煙稀少的山徑走路也得戴口罩。蔡政府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管制手法,除了耍官威和方便管理,有任何為人民福祉和健康設想的用心嗎?

蔡政府和陳時中團隊的一大特色,就是各種權力一把抓,滴水不外漏;無論外界有什麼不同意見,始終充耳不聞。而一旦出了問題,這個團隊也有絕佳的本事推、拖、拉、扯,總能保持責任不上身,愧疚不上心,黑箱內情不外漏,並繼續在那裡假裝指揮它指導不動的大局。從疫苗採購及施打、疫情篩檢和追蹤、口罩國家隊到疫苗國家隊的神話建構,無一不如是。那麼多民間團體希望購捐疫苗,蔡政府還大剌剌說這需經過它的恩准;明明現有疫苗絕大多數仰賴外國捐贈,蔡總統還堂皇宣示七月底施打率要達到兩成五。戲裡戲外,矛盾極了。

無法讓人民過正常生活的政府,是不合格的政府。為了防疫,人民必須犧牲某些便利,這難以避免。但這絕不是說,政府可以隨便藉此限制人民的自由與便利,卻又不負起相對的責任。過去一年半來,台灣人民節制地遵守防疫規範,自行保持社交距離,乖乖排隊領口罩打疫苗,認真當政府的「順民」。但一年半來,台灣的正常生活水準倒居全球倒數第二,我們的防疫韌性跌到全球末段班,死亡率則是全球兩倍。如此不成比例的表現,蔡政府對得起台灣人民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會出現金融危機嗎?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野村證券在新加坡的總體經濟研究團隊最近展示其追蹤40個經濟體金融危機預警模型。其中,無論模型變數是否增加利率和氣候變化風險,台灣未來三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風險分數皆僅次於美國、德國與日本,高居第四位。

消息一出,中央銀行立刻發布新聞稿嚴正駁斥。央行認為該研究的金融危機定義與傳統界定不合,台灣金融指標上升是出現結構性因素,但因具備基本面支撐,並不表示系統性風險上升。相反地,台灣現在總體經濟良好、金融產業健全,因此並沒有出現金融風暴的疑慮。

台灣未來三年真的不會出現金融危機嗎?這是一個「價值不菲」的問題。美國經濟學家多恩布什曾說,「危機要花比你想像還要長的時間來醞釀,但危機的發生比你能想像的時點快了許多。」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海嘯時,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家曾統計其先前38年間各國發生的金融危機,發現每年平均有3.2次的銀行危機、5.5次的貨幣危機及1.7次的主權債務危機,另有特殊的雙重或三元危機。意即當今各國出現金融危機早已是「常態」。

若是發生金融危機,必然會惡化經濟波動,需要耗費國家龐大資源來解決。台灣過去金融重建,花了2,841億元處理56家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政府管理金融機構首要工作便是避免危機發生。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後,G20要求各國推動總體審慎監理與預警、強化巴賽爾協定的資本與流動性要求,並推動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監理與壓力測試,目的就是希望降低系統性金融危機發生的機率。

IMF曾歸納銀行發生危機的前兆,包括大量短期外資流入、國內信用過度擴張卻缺乏有效風險管理、實質經濟活動開始放緩,以及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等。至於亞洲危機,還有實質有效匯率及外國負債等兩項因素。國內信用快速增加且外資流入創造經濟榮景,經過「明斯基金融不穩定週期」轉化進入經濟衰退,匯價卻過度高估,就容易發生金融危機。所以,野村證券預警模型的基本結構尚屬正確,預警期間長達三年,自然就有「反向」預測概念;關鍵指標正偏離過高,就預言未來發生風險的機率也逾高。

央行反駁野村的預警,立基於台灣經濟與金融現況良好。最近除內需受新冠疫情影響及物價上漲率稍高,台灣出現金融危機的機會確實渺茫。相對於央行滿意當前現狀,金融預警模型卻採取了「樂極生悲」的哲學。以國發會認定的景氣循環為例,台灣過去14次景氣循環的平均期間為53個月,其中擴張期38個月而收縮期15個月。最近第15次循環自2016年2月起,迄今成長超過60個月而尚無衰退跡象,已成為1966年以來最長的擴張期。但沒人能預言此榮景能持續多久,至於野村預警三年內會出狀況,也就不宜被斷然否定。

華爾街投資人目前最擔心的,就是美國股市長達12年的牛市何時戛然而止。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今年連續超過10%的年增率,也讓人擔心房地產是否泡沫化。如果明年聯準會(Fed)升息政策不當,加上氣候天災或人為衝突,資產價格泡沫被戳破,金融與經濟間發生惡化互動的向下螺旋,屆時台灣經濟榮景能否持續就令人存疑。

預警台灣在三年內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其實只是提醒大家目前的榮景處於歷史高點,經濟下行的機率將愈來愈高。1996年沒有人看到次年的亞洲風暴,而2006年IMF竟還奢言全球金融穩定。所以,我們面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正確態度應該是「謙卑」,「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才是政府面對當前世界金融環境應有的準備。

   
民意論壇
台獨? 下民易欺 漫無天理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聯合報
邱義仁接受陳水扁電台專訪,坦白承認: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要考慮國際情勢,因為「美國人根本不贊成」。國民黨主席江□臣因此質問蔡英文:「為什麼要欺騙台灣人民?」

台灣人民無法決定是否台獨,其實並不是新聞。陳水扁早就說過,台灣的真正統治者是「美國的軍政府」,說穿了就是CTA。至於「為什麼要欺騙台灣人民?」這個問題的答案想起來並不簡單。

美國著名結構主義語言心理學家喬姆斯基,一九九八年便出版過一本書「見利忘義:新自由主義與全球秩序」(Profit over people: Neoliberalism and global order),詳細說明從一九八○年代起,雷根政府在「市場原□旨主義」原則下,如何以「自由經濟」為名,排除政府干預,並推動私有化、企業化、全球化,打造出以維護美國霸權作為核心的新型國際秩序。

我們不妨以美國特有的「國防、工業、國會」複合體為例,說明這套體制的運作。美國的五大軍火工業集團,全部是民營企業。美國白宮和五角大廈的高官,退職後的最佳出路,就是替軍火工業當掮客,賺取豐厚的合法佣金,而且買賣雙方都有。他們在國會內養了一票眾議員和參議員,替美國的對外政策辯護,辯護的原則就是profit over people,也就是中國人說的「見利忘義」。

再以疫苗問題來說:光復之初疾管處本來設有疫苗工廠,負責各種疫苗的研發與製造,所有的經費預算、儀器設備以及人才訓練都由政府承擔。光復初期肆虐一時的傳染病,像天花、霍亂、痢疾…等,都逐□受到控制。到了一九七○年代,台灣已經可以生產四十幾種疫苗,可以外銷到東南亞各國。

一九九○年代,新自由主義的風潮開始席捲台灣,政府對於疫苗工廠的支持逐年下降。到了二○一四年,疫苗工廠終於停擺;台灣也由四條小龍時代的「疫苗大國」淪為今天的「疫苗乞丐」。今天所謂的「國」產疫苗,其實是在替美國「聯合生物製藥公司」研發進程的考量,仍然是「見利忘義」,私人企業的利益大於人民的福祉。

「宅神」朱學桓到□褔部疾管署送花藍,寫「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被民眾告發「妨害公務」,檢察官交由警方通知到案做筆錄。其實朱學桓的過錯是用辭不當。江啟臣問蔡英文:「為什麼要欺騙台灣人民」?答案就是將這句話中的「下民易虐」,改為「下民易欺」。至於「上天難欺」一詞,也應當改為「漫無天理」。在「新自由主義」的宰制下,蔡政府接受美國在其「全球秩序」中替她安排的位置,不敢有絲毫異議。他們心中怎麼可能有什麼「天理」?

   
繞不過的BNT大中華區總代理
楊崇正/澎湖科大退休副教授(新北/聯合報
據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和台積電已和BNT大中華區總代理上海復星醫藥完成法律文件簽署,各自採購五百萬劑疫苗,可望於八、九月分批進口。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上海復星是台灣獲得BNT疫苗的唯一洽購方,台灣有意願的縣市及民間機構可依照正常商業規則向該集團洽購疫苗。

幾經折騰之後,BNT疫苗採購終現曙光,誠為欣慰之事。對此,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終於願意改口,他說上海復星聲稱有BNT疫苗代理權是商業行為,予以尊重。而國內目前和有意採購疫苗的民間團體達成的協議,就是要求BNT輝瑞疫苗必須是原廠(德國)生產及包裝。

陳時中部長的改口,令人頗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感慨!BNT大中華區總代理商還是疫苗採購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今年二月下旬,衛福部逕洽BNT德國總部五百萬劑疫苗採購案即將破局前,陳時中卻說「大中華區」非法定名詞,是形容詞,未來會提醒想跟台灣交易的國際廠商,正視台灣是一個國家,將台灣視為直接交易國等云云。藍營立委則批評陳時中的意識形態掛帥。

當時的陳時中假裝不懂國際商務上的大區域總代理制度,企圖用自己的說文解字方式硬拗,試用跳過大中華區總代理商(上海復星)直接向BNT德國總部洽購方式,BNT德國總部當然不能違反自己授權的總代理契約,破局理所當然。一旦破局,則又甩鍋中共打壓,反收凝聚深綠選票之效。

陳時中假裝不懂國際商務模式的背後動機,乃在反中、抗中下的拒買,即使由陸企總代理的國際認證疫苗也不想買。另一動機乃在扶植國產疫苗,虛位以待,未三期試驗,未經WHO國際認證也在所不計。

其實去年十月,台灣東洋製藥公司(前行政院長林全擔任董事長)及香港雅各臣公司,原擬擔任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台灣區分代理兩條線的破局,亦同此理。

今年五月中旬,台灣抗疫戰局逆轉嚴重,各企業、宗教團體願採購疫苗捐贈政府之際,雖然一開始衛福部也是再三推拖,極盡刁難之能事,所幸在公開喊話並經蔡總統介入後,有了轉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跨國企業的國際商務大區總代理制度自須尊重,不要看到「大中華區總代理」幾個字就敏感的自動對號入座,此和政治上的「一中原則」無關。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商務歸商務,不用扯政治。

   
先解封藝文場所
孫亦文/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隨著疫情趨緩,要求解封之聲四起,指揮中心說,餐飲業如果做到「距離、隔板、非共用餐具、實聯制、體溫、清消」等基本規定,就有可能開放內用。

開放餐飲業內用,對受疫情打擊的業者,或許有起死回生作用。但在餐廳飲食必須拿掉口罩,還是有較高的風險性;相對而言,同樣因疫情關閉的圖書館、美術館等藝文場所,入內是不必拿掉口罩的,安全性較高,不是更該開放嗎?而且這類場所的管控更加容易,理應列為優先解封名單。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漫等待幾時休
趙坤茂/聯合報
三級警戒期間,時間感失衡,有時度日如年,有時卻又度月如日,才一轉眼就七月了。

雖然居家時間增多,但大排長龍的景象仍處處可見,如疫苗接種、快篩檢驗、賣店入場、超市結帳、紓困申請、金融儲匯、網站預約等。炎炎夏日,在漫無邊際的隊伍裡等待,時光似乎凝滯了。資源有限而需求無限,排隊在所難免。雖然民眾仍展現遵守秩序的公民素養,但酷暑暴雨下的硬撐等待,消耗了無辜百姓的時間與體力,也點燃了滿腔怒火。

主其事者,若能在疏通人潮的策略上多估算幾步,現場民眾或許就不必等候多時。預約機制和排序號碼乃常見的解決方式,時段切得愈精細,愈能避免一窩蜂。若需求超過處理速度,則可藉助擴大能量的救援團隊及公平有效的抽籤機制。超市裡「請支援收銀」的應變廣播,想必大家不陌生吧!

其實,日常待辦事項,何嘗不是依輕重緩急列隊等候我們處理呢?電腦日理萬機,各個程序共用處理器,也需某種程度的排隊。「先到先服務」依程序抵達順序執行,方法很公平,但萬一有極為耗時的程序排在前面,後面的程序就要等候多時。「最短任務優先」挑當下時間需求最短的程序先執行,這樣可讓所有程序的平均等待時間降到最低,但若每次都挑最短的,較長的程序可能永遠等不到。

想像漢堡店的場景,有一位要買一千個漢堡,其餘的只買一個漢堡。若先服務買千個漢堡的,那些只買一個漢堡的就要苦等了;若先服務只買一個漢堡的,大家平均等待時間最少,但如果買一個漢堡的顧客不斷湧入,那買千個漢堡的,恐要等到餓死了。

每次返鄉必訪的網紅冰店,老闆頗具巧思,一碗內用,一碗外帶,交錯分配下可平衡雙邊等待時間。推而廣之,處理器通常將時間切割成細微時段,依序分配給各個程序。雖是共用,然因處理器巡迴極快,每個程序就像單一使用者。若漢堡販賣有此速度,那只買一個漢堡者,幾乎可同時拿到漢堡,而買千個漢堡的,在幾回合後也拿到了。這種分時概念,不僅能讓多位使用者可共用一部電腦,也讓電腦可同時開啟多個視窗。

排隊現象在全球各地上演著,是生活裡無可避免的關卡,大家只能苦中作樂,善用等待時間。若要消除排隊現象,還有一招撒手□,就是讓後到者先被服務,這樣排隊者反而隨時被插隊,誰還會傻呼呼地大排長龍呢?不過,如此又形成了另類競爭樣態,恐怕不比排隊等候更輕鬆!

(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別一窩蜂 認清疫情下房市危機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聯合報
七月實價登錄與房地合一稅2.0政策上路,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房市急凍,成交量大幅萎縮,以及房仲的失業潮;接下來是否會產生成交價下跌,形成「危機避市」的等待風潮?或是愛好風險的投資客認為這時候反而是殺價購屋的好時機,應該「危機入市」呢?

有業者認為,疫情過後將會有報復性買盤,現在應是購屋好時機。然而,在當前房價高檔盤整,買方所得未增加,購買力不足,但賣方口袋仍深,資金周轉不是問題,買賣雙方僵持,房價短期變動有限情況下,未來疫情如何發展,仍有許多變數。面對當前高房價及未來疫情與房價的不確定性,未來房價真的會有報復性反彈?或只是「無基之彈」?買賣雙方該何去何從?

疫情持續下,貧富差距逐漸擴大,股市投資形成熱潮,可能帶動房市投資預期心理;但另一方面,因為居家防疫,所得不增反減,造成消費低潮。房產兼具居住消費為主與投資理財為輔的雙重特性,尤其房價昂貴必須高額貸款才能擁屋自有,這與股票純投資且相對容易負擔特性明顯不同。換言之,房市與股市的進場決策應有不同思考,房產是以個人消費偏好及負擔能力為重,股票則是以投資獲利及市場趨勢為主要決策。

令人擔心的是,過去房市受少數投資客影響,炒作房價,引發自住客晚買的恐懼心理。尤其業者類比二○○三年SARS疫情過後房市景氣復甦經驗,鼓勵大家危機入市。然而卻忽略當時與現在不但疫情嚴重程度不同,且房市景氣時機也大不同,更別提抑制房市投機炒作政策也不同。如此時空背景差異,房市未來是否會造成反彈熱潮,仍應有所保留。到底房價昂貴,購屋者是否要冒險一賭未來房價是漲或跌還是盤整?此決策要付出的代價不小,宜保守因應審慎評估。

此時,政府能否透過實價登錄2.0抑制房市紅單炒作及透明預售屋資訊;房地合一稅2.0能否抑制短期及預售屋投資交易;乃至選擇性金融管制能否透過非自住利率的檢討調升,及囤房稅重新檢討實施,到政府其他部會多管齊下,落實執行降低房市投資炒作誘因等政策,至為關鍵。反之,若因投資者既得利益團體壓力,認為疫情當前,產業不振,要求政府不能落實政策執行,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戲假象,房市不無可能再掀風潮。

在此同時,消費者的認知亦重要。購屋消費自住,房屋產品,包括通風採光、大小格局、社區鄰里環境等應為首要考量。然而當前高房價,消費者負擔能力有限,小宅規畫且一層多戶產品大量興起,能否符合居住基本需求,甚至居家防疫,不無疑慮。換言之,消費者購屋決策,在個人需求偏好及負擔能力下,「產品」本身遠比未來不確定性「時機」更重要,若只為可能的投機需求而買到不適合產品,將更得不償失。尤其消費者應認清,購屋只能買進「個股(戶)」,而不可能像股市般可以買「大盤(如ETF)」,房產個案個戶與各地區房市(大盤)整體趨勢有相當大的變異,大可不必一窩蜂跟進大盤時機趨勢,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迫切的紓困 盼落實社會福利
張珍華/教(苗栗市)/聯合報
看到六日「社宅悲歌,母子同日猝死家中」新聞,酸楚感再次翻湧上心頭,因為類似悲歌已多次重唱,五音不全社福老調,卻未見政府積極調弦。

社福政策目標在於讓國民得到政府適足的支持,然而時聞社福單位感慨人力不足,無法周全救助的喟嘆。政府預算真的花在最急切需要者身上嗎?

政府實施紓困,然而有多少像這次母子猝死家庭在社會底層掙扎?政府對民眾救助已周全,因此有多餘資金採購昂貴軍備、建設非必要的前瞻嗎?

為政者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那一塊,那就該正視底層人民,在社會福利上多著力。台灣有許多有志社福的熱血人士,卻沒有足夠資金與編制讓熱血沸騰。

前瞻計畫狂撒數千億,豪華的建設、精美的設備林立,挖土機與電鑽剮出來的不只是民眾的平均負債,還刨走底層民眾殘餘的求生氧氣。他們是台灣最軟的那一塊,沒有聲音,即使消失,也很快就杳然無影。

紓困口號震天價響,底層人民迫切需要的紓困號角何時吹響?

   
撤離阿富汗 美將殞落或再起
戴東清/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四月宣布將於九月十一日世貿雙塔被毀事件廿周年,將美軍全部撤離阿富汗,英國也將撤軍。日前美軍撤離駐阿最大的巴格蘭空軍基地,象徵美軍事完全撤出。許多專家認為美英等北約軍隊撤離後,阿國將重回神學士組織手中。

一旦阿富汗成為神學士的囊中物,等於美英等北約軍隊駐紮阿富汗廿年完全做了白工,也讓國際社會對美英等國在維護區域和平的公信力產生懷疑,削弱美國主導國際社會運作的聲望。

當然美國國力衰弱不自今日始,二○○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就讓美國超強地位動搖。據戰爭支出專案估計,美國廿年阿富汗戰爭總共花了二點二六兆美元,幾乎是拜登六月廿四日宣布規模一點二兆美元基建案的兩倍,這使得美國不得不對阿富汗戰爭的無底洞設立停損點。尤其如今要與中共展開競爭與合作的對弈,更必須從阿富汗泥淖中脫困。

美國一九七三年撤出南越後,雖在一九八○年代受到當時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強力挑戰,但自九○年代開始反彈,重新取得維護世界秩序的主導權,直到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同樣地,美國今日也面臨第二大經濟體中共的強力挑戰,自阿富汗撤軍能否有像自越南撤軍後同樣的反彈力道,端視美國政經實力的發展。

美國人自認在基礎科學上執世界牛耳,大部分科技領域,如資訊、航太、生物科技、軍事科技與先進設備,保有領先地位。以新冠疫苗研發為例,美國就開發出莫德納、嬌生、諾瓦瓦克斯疫苖,並與德國合作研發BNT輝瑞疫苖,保護力遠高於中共的疫苖,科技實力不能小覷,有反彈的本錢。

然而中共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經實力不同於一九八○年代日本,也不同於冷戰後國力下滑俄羅斯,早已具備「超英趕美」的能力。即使口說「不爭霸、不稱霸」,但是國際體系運作使得美中稱霸態勢難以避免。最終誰將勝出,取決於誰犯的錯少。

美國將再起,或就此殞落,假以時日便可見分曉。

   
逆境創傷 莫忽視兒少心理
張淑慧/台灣照顧管理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最近許多線上課程教大眾如何情緒調適、面對疫情壓力、親子溝通,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疫情和防疫措施是否在兒童和少年中引發心理危機。儘管兒少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最低,但疫情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很深遠,可能造就童年逆境創傷的一代,值得國家社會重視並積極因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發現,居家防疫對孩子心理健康和福祉有很大風險,敦促各國加強對兒少心理健康服務投資。OECD也指出新冠危機已演變為兒少心理健康危機。英國心理健康組織Young Minds指出疫情期間因失去親人或經歷創傷經歷、擔心人際問題、焦慮學校遠距上課等現象,對六十七%的年輕人心理健康產生負面長期傷害。

兒少喜好冒險與挑戰,疫情讓他們面臨不確定未來,居家防疫的移動限制,讓他們與朋友分離、增加學業壓力和孤立感,在家時間增加與家人爭吵壓力,遠距互動也可能衍生網路霸凌、網路沉迷等問題,這些都加劇兒少心理困擾,讓他們出現孤獨、憂鬱、暴力,甚至自殘行為。

國際間兒少心理健康分析都指陳,兒少出現更高程度的孤獨感,疫情期間焦慮和憂鬱症狀是過去的兩倍,心理疾患發生率比成年人高卅至八十%。停課不停學、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擾亂生活秩序感;他們缺乏與社會接觸、由學校及同儕提供的情感支持、也失去結構和常規;如果家庭內部感染,也可能因需要隔離而更孤獨恐懼。

脆弱家庭及弱勢兒少的心理健康議題更大,英國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發現,居家防疫期間四至十一歲兒童的心理狀況惡化,行為問題增加;尤其越貧困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狀況越差。低收入或脆弱家庭的弱勢兒少、LGBT多元性別、身障、家庭暴力被害人及目睹兒少、已有心理狀況或物質使用障礙的孩子,缺乏正式及非正式社會資源,受暴力侵害事實難被發現。疫情期間更有可能經歷孤獨、飢餓、缺乏隱私、家庭財務困境、壓力和遠距中輟,陷入家庭壓力與情緒困擾惡性循環。加上兒少諮商輔導資源減少服務,缺乏面對面的諮商輔導,讓需要協助的兒少求助無門。

兒少健康發展權因疫情受到挑戰,政府必須正視。適值暑假,在疫情期間應擴大兒少心理健康家庭及社區教育,提醒家長及大眾注意兒少心理衛生。鼓勵公部門及非營利組織持續與兒少進行必要性的面對面諮商輔導。也在網路及社交媒體建構兒少心理健康熱線及網路平台。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積極對兒少進行心理健康干預方案,提供量身訂製的心理健康服務,發展低門檻的社會心理支持。

為下一代,國家應推動多元心理健康服務,彌平兒少心理健康服務與成人心理健康服務間差距,並支持兒少度過疫情造成的青春危機。

   
走出台積瑜亮情結 聯電股價為何起飛?
2019年聯電毛利率僅14%,去年一躍來到22%,創下6年來新高,今年第一季,毛利率繼續創新高超過26%。法人報告紛紛指出,今年聯電毛利率應該會站上30%,將是聯電成立以來的歷史高點。

原產地險消失 日本柴犬在台夯
在台灣非常流行一種狗,但幾年前卻差點在日本絕跡。這種狗叫做「柴犬」。不少柴犬飼主表示,其體型和行為使牠很適合繁忙都市裡的公寓住戶飼養。「牠們容易飼養,整體素質也很強。」李裕聰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