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嘉義科學園區落腳太保,同時間也宣示加速推動屏東科學園區。蘇貞昌說西部科技廊道只缺嘉義與屏東,待兩園區啟用後,台灣西半部除雙北與基隆,所有縣市均有科學園區,將能串起西部科技廊築巢引鳳。1980年啟用的新竹科學園區是我國科學園區發展的成功案例,經40餘年來已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代名詞,也是我經濟發展的特色,成為國人期盼的指標建設。蘇院長去年即喊出要在嘉義與屏東興建科學園區,他表示答應了立法委員,「答應了一定要做到」,顯示民意對科學園區進駐的期待。
嘉義科學園區的醞釀已有數十年之久,早在2005年現任立委陳明文擔任嘉義縣長時,就多次北上向當時的國科會爭取。16年過去,嘉義縣終於要迎來科學園區,這究竟是政府的動作太慢,還是設立科學園區的客觀環境還未成熟,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察。
首先,竹科落成40年後,國內指標性的科學園區仍以竹科、南科與中科為主。竹科成立之初年產值約30億元,之後快速成長,在1993年突破千億元,1999年超過5,000億元,在2004年突破兆元後,近年竹科的年產值均穩定在兆元之上。由於竹科腹地逐漸飽和,竹科的廠商外溢至南科與中科擴廠,確立了三大科學園區的基礎。回過頭來看嘉義與屏東兩科學園區的規畫,政府預期成立之初的年產值約300餘億元,從規模上來看,屬於小型科學園區的規模。
能不能創造高附加價值與相當產值,是科學園區成敗的關鍵,當年國科會沒有同意嘉義成立科學園區,就是基於此點。當時的國科會主委吳茂昆在回應陳明文的邀請時說:「如果能邀請具標竿地位的龍頭產業進駐,並結合學術界的能量,找出具地方特色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方向,國科會將全力協助促成。」吳茂昆當年的主張是「引鳳築巢」,沒有「鳳」,嘉義科學園區也就沒有立即推動的客觀環境。十多年過去,嘉義科學園區仍未見到「具標竿地位的龍頭產業進駐」,但行政院卻宣布推動,所持的理由已從引鳳築巢變成了築巢引鳳。
從政治的角度可以理解蘇貞昌為何堅持要在此時推動嘉義與屏東科學園區。明年是地方大選年,科學園區跟高鐵設站是最受地方歡迎的兩項公共建設,可說是重要的票房保證。再者,近期行政院施政受到英系立委的諸多指教,蘇貞昌視察嘉義科學園區時,英系立委陳明文在旁陪同,更可嗅出濃濃政治味。
科學園區的設立固然有其民意基礎,但要能讓園區產生長遠的經濟和就業利益,進一步達到國土區域開發的平衡,才是終極目標。對於這兩個新興科學園區的推動,我們要提醒政府不要重蹈南投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覆轍。當初科技部寄望中科帶動南投首座科學園區發展,但十多年來的成果並不突出,已朝向縮小開發規模的降編方式推動,代表當初設定的發展目標已見失敗,投入的資源也可能難以回收。
嘉義科學園區與屏東科學園區的發展不能只寄望築巢引鳳,更要主動出擊,找到更具指標龍頭性的企業進駐,更快的建立起上下游產業鏈。另外,科學園區成功的另一關鍵在於人才,當年竹科就是在清華與交大的人才搖籃協助下逐步茁壯,這兩個新興科學園區也必須結合現有教育資源,並參考台積電在設立半導體學院的經驗,進一步結合產學資源,成為科學園區茁壯的養分。
台灣製造業在美中貿易戰、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正出現近幾年來最好的投資潮,新興科學園區的創立與現有科學園區的擴張可以掌握這股投資機遇,如何務實的引鳳築巢也是政府施政必須兼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