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樓火災帶走四十六條人命,是一九九五年台中衛爾康餐廳大火六十四死之後台灣最嚴重的建築物火災;但城中城大火的嚴重性更甚於衛爾康,因為類似城市治理未及的黑暗角落,存在太多的災害發生潛因蓄勢待發。高雄市長陳其邁率領三位副市長鞠躬道歉,承諾檢討全市老舊公寓大樓問題;但面對十年前因阿拉夜店大火九死批評台中市長胡志強「要死幾個人才下台」的迴力鏢,陳其邁沉默良久才說「會深切反省,不會迴避」。事實上,城中城惡火,燒出了消防、建管、社福、經發、警政、住宅、地政,甚至都市再造等城市治理失能的窘境,這是陳其邁完全無從逃避的。而且,不只燃燒中的高雄,各縣市都不能視而不見。
城中城大樓這把火究竟怎麼燒起來的?高雄市的消防和檢警都有一些初步的追查和說明,但完整的火災真相,卻不是只靠一樓空房那個點著檀香的香爐罐就能釐清。
二○一七年六月英國倫敦格藍菲爾塔大樓公寓七十一死的火場調查值得參酌。時任首相的梅伊,任命退休法官組成調查小組,五位專精災害、消防領域的專家學者,經過一年實地訪談、火場模擬重建,隔年六月初舉行聽證會,公布火場調查報告,接受各界質疑與批評。更重要的是,聽證會只是調查起步,專案小組繼續在各地開聽證會,聽取每一個與火場有關的訊息。再過一年,第一階段的調查報告終於出爐;然後,開始第二階段不同重點的更漫長調查。
台灣不可能有這樣漫長的調查來決定在刑事上要起訴誰。不過,以一份相較粗糙許多的火場調查,第一時間的初勘報告,得出檀香爐罐的推論,雖然不能說沒有根據,但對火災完整真相與相關責任的調查,當然不能到此為止。
尤其,城中城大火讓社會驚懾,這不是單一縱火或消防公安的事故,而是城市治理的失序與失能。陳其邁說城中城大樓是相關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制定前的老建物,但對如此「史前時代」的都市成員就能視而不見?何況這樣的都市成員比率愈發增高,一座城市兩個世界,市府如此消極怠惰,這是市民能接受的嗎?
再者,一堆城市治理論述能不能落實於都市角落?例如危老重建、都更,當然說得漂亮,但危老聚落若沒有政府力量扶持,危老一族怎可能有力量重建或都更?不要說複雜的產權問題他們無力處理,平常都只能有一頓沒一頓的勉強粗飽,重建、都更聽來只是天邊彩虹。
陳其邁說要成立行政調查小組,由副市長林欽榮擔任召集人,釐清事件的責任歸屬,並追究相關行政責任。但火災發生後,林欽榮立刻說曾對城中城大樓執行四次公安及消防安檢,卻因大樓設有柵欄而無法進行,已貼公告要求改善。如此公然推託卸責的官員,市民能期望他主持的調查小組作出怎樣的調查報告?尤其面對市長與副市長的可能責任,林欽榮有十年前陳其邁的氣魄嗎—能否問問,「要死幾個人才下台」?
中央呢?對於格藍菲爾塔大樓火災,英國首相下令組特別調查小組;對於高雄史上最嚴重大火,也是台灣第二大建築火災,行政院又怎麼看待?「三加十一」破口引爆本土疫情,行政院和疫情指揮中心全力卸責,對八百多條無辜染疫人命無動於衷;對光鮮城市邊緣角落的四十六條火場人命,行政院有感嗎?
必須強調,這不是單一火警,也不是高雄單一事件;全台還有多少因城市治理失能與行政崩壞埋下的災害病灶,蔡政府必須嚴肅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