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全球136個國家將實施最低稅負制(Global Minimum Tax, GMT),此一史上規模最大的租稅改革,對跨國企業營運有重大影響,尤其是過去利用避稅天堂或低稅率政策吸引外人投資國家或節稅的企業,勢必要調整其政策及投資策略。
這項租稅改革源於全球化腳步擴展,有愈來愈多的跨國企業透過低稅率國家將其利潤轉移,規避母國支付較高稅額。如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所稱,此一改革將結束過去30年來競相壓低企業稅的競賽,同時也讓目前因疫情陷入債務窘境的各國政府,得以透過稅收的增加而應對危機。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全球約有400家企業的租稅稅率平均值在8%左右,未來將受到全球最低稅負制影響,涵蓋領域包括網路、直銷、科技、娛樂、餐旅業、金融及公用事業等都可能受衝擊,尤其透過開曼群島、百慕達等地區的美國、台灣、日本公司可能首當其衝。因此,瞭解新制度並研擬應對策略,已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雖然台灣並非OECD成員國,但現行台灣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已規定類似精神的最低稅負制,即我國企業若營利事業所得額超過50萬元,須適用最低稅率徵收率12%~15%,只要企業營所稅額低於最低稅負,則需補繳差額,等於是台版的企業最低稅負制。目前全球企業最低有效稅率為15%,台灣所得稅基本稅額徵收率為12%,若調整到15%,可無需修法,經政院通過後即可在2023年調整上路。依據財政部書面報告,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為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約新台幣240億元),從跨國企業2019年繳交的國別報告家數估算,約有160家台灣跨國企業及259家在台營運的外資企業符合門檻,合計419家會受到影響。
目前包括美國、主要歐盟國家、中國大陸、新加坡,到英屬開曼群島等136國均同意實施企業最低稅負制,涵蓋了全球九成以上的GDP,可視為全球共識。因此,跨國企業不論母國在何處,都難以置身於外。就台灣而言,2019年3月才脫離歐盟避稅觀察名單,為了避免再次被認列避稅天堂,國內稅制勢將持續與國際接軌。
面對即將上路的變革,最可能受到衝擊的台商現在就應開始調整因應,以求將衝擊降到最低。首先,台商應關注投資當地稅則發展對營運的影響,尤其未來一年內相關範本及文件都將陸續公布,跨國企業除了需要密切關注國內稅收規則和雙邊或多邊協議變化,也應觀察投資當地政府並評估全球稅收變化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
其次,台商在避稅天堂投資應重新考量效益,避免潛在稅務風險。以歐洲國家為例,英國企業稅率為19%,預計2023年會因應抗疫而增加至25%,相對愛爾蘭目前企業稅率僅12.5%,若GMT協議落實後,英國、愛爾蘭及歐洲等國家,對跨國公司的公司稅項採取GMT為15%的新稅率,此時透過避稅天堂的優惠租稅競爭將不復再見。因此,台商也應檢視境外公司在集團中的功能,評估調整可行性與稅負影響,以避免逐漸增加的法遵成本、潛在的稅務風險,將境外控股架構直接移至租稅協定網路完善國家,並在當地滿足最低實質營運。
最後,台商也應及早因應全球性移轉訂價查核潮,做好全球稅務管理策略。隨著GMT制度上路,各國必然會加強「常規交易」範圍所得,預計將促使各國發動新一波的移轉訂價查核風潮。因此,未來配合各國對於移轉訂價的查核勢將雷厲風行實施,台商應即時建立相關文件,以利著手盤點目前所在營運區域的有效稅率,以及各地子公司的利潤與其功能、風險是否相符,並及早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