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日,安倍晉三在街頭助選遭槍擊身亡,震驚全世界。二○一三年,第二度上任首相的安倍在華盛頓特區發表演說,發下豪語:日本重返榮耀! (Japan is back!)這句話對於甫經歷失落的二十年的日本而言,的確燃起了許多人的希望。
日本自一九九一年至二○一二年,處於廿年經濟不景氣,長期受通縮之苦。消費力不足,一般民眾薪資長年不漲。期間日本央行和政府嘗試了許多方式刺激經濟都不奏效,包括二○○一年成為全球首個實施量化寬鬆的國家。很多經濟學者認為日本大概會就此沉淪。
安倍於二○一二至二○二○年間,積極地扮演了經濟改革的主要推手。他推出了Abenomics(安倍經濟學)試圖對症下猛藥。其中有所謂的「三支箭」政策,一時成為日本經濟的希望。
第一支箭:貨幣政策。安倍敦促日本央行推行無限制的寬鬆貨幣政策,並訂定二%的通貨膨脹目標,放手讓日元大幅貶值。雖然日本在失落的廿年因寬鬆的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但有鑑於日本企業以往對於貨幣緊縮反應不佳,因此安倍致力於創造寬鬆的貨幣環境。
比較有爭議的是,自二○一○年後,日本已不再是以往的淨出口國,日元貶值雖然會使出口產品具有競爭力,但相對地會使進口價格變貴,使貿易條件惡化,也未必能有效提升出口。所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日本經濟的幫助有限。
第二支箭:財政政策。安倍任內推動許多財政刺激方案,包括大規模的公共投資、補助中小企業、投資補助,同時也增加了國防支出,並且降低了外國援助的資金,期待以政府的支出來推動日本經濟。
雖然增加政府支出是各國很喜歡使用的刺激經濟政策,但是日本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已經高達二六○%以上,高居已開發國家的榜首。因此在大規模支出之餘,安倍同時也提高消費稅來平衡支出,此舉削弱了些許財政擴張的力道,有「一腳踩油門、一腳踩煞車」之疑慮。
第三支箭:結構改革。這也是筆者認為安倍對日本經濟最重要的貢獻。安倍上任之初就無畏政治壓力,推動了包括醫療、能源、官僚文化、移工、公司稅、減輕育兒費用、鼓勵婦女進入勞動市場、禁止工作過勞等連串改革。雖然這貌似對日本經濟沒有明顯影響,卻對日本的勞動力產生了寂靜革命。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在安倍在位期間產生了明顯的改變。從二○一二年到二○二○年,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從四十九%上升到五十三%,準時上下班也成為上班族敢於提出的要求。
總的來說,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毀譽參半,在一份去年的調查報告中,有六十二點五%的日本民眾認為岸田文雄首相應重新檢視安倍經濟學。這表示安倍經濟學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歡迎。雖然如此,筆者認為這三支箭方向是正確的,尤其是第三支箭的改革。但改革是需要時間來看到改變的。
安倍在僵化的日本經濟政策硬土上,做了拓荒鬆土的工作,一改過去一成不變的既有政策,已經顯示出一個政治人物的勇氣。逝者已矣,只有時間能夠證明安倍經濟學是否能夠對日本經濟發揮持恆和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