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以來,西方國家對於如何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一直是頭痛的問題,俄羅斯出口的原油與天然氣,歐洲經濟依賴甚深,在北溪天然氣管被炸掉後,天然氣問題解決了,但是原油還是問題。
烏克蘭指責歐洲每天付出巨額油款,資助莫斯科作為戰費,轉成殺人工具,這樣的道德負擔讓歐洲難以承受,但是俄羅斯每天出口約500萬桶石油,占全球5%產量,完全禁絕輸出,高漲的油價,將對歐洲經濟造成極大的傷害。
歐盟於是想到了原油限價的機制,這是由原油購買國對俄國原油輸出的單向限制,參加協議的包括歐盟、G7國家與澳洲,所有俄羅斯海運出口石油,不得超過60美元的價格上限,根據這一限價機制,如果俄羅斯出售原油的價格高於上限水準,那麼歐盟和七國集團的企業將禁止為俄原油運輸提供保險、金融等服務。
參與協議的國家掌握了幾乎所有海運石油的航運業以及保險業,可以阻絕莫斯科把原油運往不遵守油價上限的國家,如印度與中國大陸,藉此削減莫斯科的石油收入,同時「保持全球原油計畫穩定」。
歐盟限價的目標本來就是自我矛盾的,俄羅斯總統普亭已經放出話來,如果限價有悖於自身利益,俄國就不會出口原油,歐洲國家當然也料到這點,未來幾個月就是雙方測試彼此的耐力,是看俄羅斯先告饒,還是歐洲國家先屈服。
俄方為了規避航運業與保險業的制裁,私下買了一百艘油輪自用,號稱「暗黑艦隊」來運送石油,而原油可以在不同船隻之間轉運,達到洗產地或掩飾來源的功效。
這場對峙僵持戰中,其他還有幾個角色,其一是美國,白宮國安發言人柯比對此表達歡迎,「價格上限有助抑制普亭從石油市場牟取暴利的能力」,防止普亭獲得更多戰爭資金。但美國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現在美國能源早就自給自足,歐洲不買俄羅斯天然氣,或是壓低俄羅斯原油的價格,對美國利益無損,反而讓美國的能源業者大賺其錢,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歐盟國家在自己給自己製造能源危機,並讓美國愈來愈富有」,本質上沒錯。
其次是,該限價機制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產油國的配合,尤其是主要產油國「OPEC+」的反應,在10月4日,OPEC+決定自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
當時引發了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口角交鋒。沙烏地表示,減產是出於「經濟考量」,並不含有政治因素。而美國方面則大為惱火,堅稱沙烏地出于政治原因,是在幫助俄羅斯增加外匯收入。
在5日部長會議中,OPEC+決議:「當時的減產決定純粹出於市場考量,是必要且正確的做法,以讓全球石油市場邁向穩定」,換句話說,會持續減產;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段話:「與會國重申他們準備在任何時候舉行會議,並立即採取額外措施,以應對市場發展,在必要時支持石油市場的平衡和穩定」,換句話說,OPEC+是站在俄羅斯這邊的,倒不是支持其入侵烏克蘭,而是兔死狐悲,不知道西方國家下一個會對付誰。
12月5日為限價開始實施的時間,之前已裝載俄油的油輪,將有45天緩衝期,至明年1月19日止,預計明年初價格會開始上漲。
當然如果全球經濟明年陸續陷入衰退,原油需求可能減少,但如果只就原油供應面來看,目前OPEC+決定維持減產,而俄羅斯決定停止輸出,全球供應會進一步緊張,推動油價繼續上漲,甚至可達每桶120至150美元。
這不只會衝擊到歐洲國家,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全世界能源輸入國,目前美國的急遽升息,到今年底雖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明年初,把石油當成地緣政治工具來使用,又將開始原油漲價,對於依賴國際貿易的台灣來說,實在是個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