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11 第52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薪水漲不過物價 民眾購買力下滑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聯合報
萬物齊漲,通膨陰霾持續籠罩,薪資成長也被高物價吃掉了!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二○二一年前十一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四三一三八元,年增百分之一點八六,總薪資平均五五八一九元,增加百分之二點九五。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則為四一三九一元,年減百分之○點○五,是二○一七年、近五年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代表民眾實質購買力下滑。

薪資和行業、職業、個人技能有關,整體來看,物價上漲幅度如超過薪資增幅,民眾的實質購買力將受到侵蝕,如果薪資增加的幅度超過物價漲幅,民眾的購買力仍將提升。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去年有七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全年平均漲幅百分之一點九六,創下十三年來新高紀錄。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去年前十一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點○五,是受到物價影響,但由於廠商發放薪資方式在改變,還是要把實質總薪資合併起來一起看。由於出口暢旺、景氣有製造業支撐,陳惠欣表示,去年加薪狀況比往年表現好,前十一月的實質總薪資年增百分之一點○三,仍維持正成長。

此外,陳惠欣還指出,二○二一年前十一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一點八六、總薪資年增百分之二點九五,表現都比二○二○年好,其實二○二一年「整體薪資表現不錯」。

若就行業別觀察,受疫情影響,去年前十一月各行業總薪資呈現兩樣情。製造業營運狀況佳,去年前十一月總薪資較二○二○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六點二二,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百分之十一點六六、快遞業增加百分之十點五五、不動產業增加百分之五點○一、金融及保險業增加百分之四點二三、營建工程業增加百分之四點一三。

旅行及相關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則受疫情影響,分別年減百分之七點九一、百分之五點一五,頗為「薪」酸。

 
受僱員工數回升 批發、零售業最多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經濟活動持續增溫,主計總處昨(10)日發布11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817.1萬人,較去年10月底續增2.1萬人,是連續五個月受僱人數回升。主計總處表示,11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各行業多呈增加,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增加7,000人較多。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去年11月的勞動市場受僱員工人數總數已經追平了疫情前的去年4月水準,部分業別受僱員工人數甚至還超過去年4月水準,像是製造業一直以來營運狀況就不錯,11月增加2,000人,已較去年4月增加1.1萬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亦較去年4月增加1.1萬人。

此外,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和去年4月疫情前的受僱員工人數差距,也逐月縮減。其中,住宿及餐飲的差距最小,11月受僱員工人數和去年4月相較,只剩1,000人就可追平疫前水準。

 
「生不如死」 人口連兩年負成長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最新人口統計出爐,內政部昨(10)日公布2021年全年出生人數15萬3,820人,續創史上新低;死亡人數則為18萬3,732人。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多出近3萬人,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千分之1.27。自2020年人口自然成長「死亡交叉」後,已連續兩年「生不如死」,且今年差距更加擴大。

2020年是台灣史上首度出現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邁入人口負成長時代,當時死亡比出生人數多7,907人,而2021年不僅維持負成長,死亡與出生之間的差距,更擴大到29,912人,成為不容小覷的國安危機。

進一步觀察,2020年時,至少全年有四個月是出生大於死亡,然而2021年每一個月都是死亡大於出生,一路到年底都是「生不如死」。

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出生人數至少寫了兩項新低紀錄,首先全年出生人數15.38萬人是歷年新低;其次2021年1月僅不到1萬名新生兒,是歷年單月新低。

持續滑落的生育率,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台人口數僅剩2,337萬5,314人,較2020年底減少逾18萬人。

不只是人口自然增加拉警報,去年社會增加情況也呈現「入不敷出」,受到疫情限制,影響國人往返,遷入人數92萬703人,遷出人數107萬6,713人,相差15萬餘人。

對於生育率持續下探,台灣人口學會理事長、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表示,許多國家去年因為疫情改為在家上班,都出現「防疫寶寶」現象,然而台灣卻沒有,一來因為本土疫情穩定,在家時間短,二來去年經濟成長,再加上通膨,對年輕人而言,打拚事業是首要選擇,現階段成家、婚育非優先選項。

陳玉華提到,台灣女性教育程度高,經濟上也能獨立自主,但若卻乏完善的托育政策、托育品質把關,女性擔憂無法延續工作職涯,或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如此一來,進入婚姻的意願低,更遑論生兒育女。

陳玉華建議,政府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補助加碼是一回事,但仍要重視整體托育環境的改善,例如人力方面,應改善幼保員薪資,讓人力願意投入,另外也要完善公托系統並強化托育安全性,系統性地解決問題。

 
脫北效應 北市人口恐老化最快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觀察各縣市人口變化,台北市仍擋不住「脫北潮」,截至去年12月底人口數,年減3%,減少幅度冠居全台,推測高房價仍是主因;至於人口成長的城市,尤其以新竹縣最受矚目,去年底人口年增0.84%,增幅僅次於連江縣,推測竹科效應仍在持續發酵。

台灣人口學會理事長陳玉華分析,隨著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往中南部投資,工作機會吸引年輕人前往,加上台北市在高房價情況下,人口外溢到鄰近的桃園市、新北市,未來台北恐將是老化最快的直轄市。

截至去年12月底,台北市人口數共約252萬人,年減3%,減幅是全台最大,今年很可能將跌破250萬人大關,顯示台北居大不易。減幅居次是嘉義縣,減少1.23%。

反觀人口成長的縣市,增加最多的為連江縣2.76%,其次為新竹縣0.84%。

值得留意的是,竹科人口拉力強,新竹縣去年逐月的遷入人數,都超過遷出人數,此外也是全台少見出生人數多於死亡人數的縣市,代表不少年輕爸媽搬入新竹縣,也選擇在新竹生養。

新竹縣近年因生醫園區、AI智慧園區等快速發展,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總人口數已突破57萬人。

 
三接外推環差12日再審 藻礁再攻防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珍愛藻礁公投雖失敗,但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外推案仍需環評審查,預料明天登場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環差)第二次初審,將再上演「藻礁保衛攻防戰」。環團醞釀提出五大訴求,要求經濟部在環境影響說明書中承諾不浚挖造地、若跳票須拆堤還海、檢討三接卸收天數、公布全國天然氣供需報告,且環差通過前應先停工,「避免偷亂蓋」。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說,守護大潭藻礁運動走到現在,其實已很難有何具體期待,但經濟部及中油去年在公投期間提出很多避免影響藻礁的承諾,這些都應該在明天環差會議中納入環說書或環評結論。

潘忠政說,經濟部規畫三接外推方案當初只是為了面對公投壓力,但根本未經審慎或精細評估,但既然願意提出來就代表承認藻礁價值,「現在是政府接受考驗的時候」,必須落實守護藻礁的工作,才能對全國民眾有所交代。

經濟部三接外推案去年十月首度環差審查,但外推後沿岸流速變慢導致淤積,可能不利藻礁生長,南邊風浪湧向港口也影響船隻工作,尤其經部堅持留下的北海堤棧橋將壓到藻礁,諸多疑慮讓所有環評委員建議「補正再審」。

明天有多個民間團體參加三接外推環差第二次初審,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藻礁公投推動聯盟等已擬定五大訴求。環境律師蔡雅瀅表示,將要求環差通過前,三接海域工程須先停工,「避免一邊審查一邊偷蓋」;經濟部公投期間承諾三接外推「不浚挖、不造地、不破壞生態」,也要白紙黑字納入環境影響說明書,否則就是欺騙。

蔡雅瀅指出,未來三接興建過程若違反原先規畫應「拆堤還海」,不是以為蓋完就沒事;另外觀塘港海象差,經濟部硬推三接才放寬標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生態破壞,應重新檢討可卸收天數;經濟部也須公布全國天然氣供需資料,除了三接以外,四、五、六接都要公開規畫時程、供氣量及管路分布。

 
國際財經要聞
高盛:Fed今年將升息四次
編譯葉亭均、洪啟原、黃淑玲/綜合經濟日報
美國去年12月工資勁增、失業率下滑,已促使經濟學家調整對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的預測,現在預估最快3月就會升息,高盛更認為Fed今年可能升息四次,7月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Fed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已使風險資產泡沫到處「消風」,比特幣持續承受賣壓。

華爾街日報10日刊出7日專訪美國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爾金(今年無投票權)的報導指出,巴爾金說,他「確實」認為Fed能在3月會議升息,是可理解的,他也支持Fed在去年12月轉鷹。

Fed官員發言的「鷹味」漸濃,帶動主要國家公債殖利率10日盤中繼續挺升,美國5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1%,為2019年3月來最高,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升至1.8%,是2020年初以來最高,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負0.054%,接近自2019年5月以來首度轉為正值。

隨著美國去年12月薪資強勁成長和失業率持續降低,摩根大通(小摩)與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都預估,Fed最快3月將啟動升息循環,比之前預估的時點提前。美銀(BofA)美國經濟學家朱諾(Stephen Juneau)也說:「所有這些數據都顯示,勞動市場非常緊俏。這支持我們對Fed將提前在3月升息的看法。」

高盛經濟學家海濟斯(Jan Hatzius)發布報告指出,Fed今年可能升息四次、每次1碼,時點分別落在3月、6月、9月及12月,多於先前預測的升息三次。海濟斯也把Fed啟動縮表的預測時間點提前,從12月提前至7月,甚至還可能更早。

市場預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2%的機率愈來愈高,彭博訪調的策略師預估,美債殖利率今年底將升至2.04%。

Fed可能加快緊縮步調,正對風險資產造成壓力,讓泡沫開始「消氣」,科技股、生技股、金融科技股都承受賣壓,加密貨幣也續挫,比特幣10日盤中跌2.1%至41,440.60美元,空頭人士開始測試40,000美元關卡。

美元則續看升,路透訪調的分析師預期,美元今年多數時間都將主導匯市,對主要貨幣都將升值,人民幣、菲律賓披索、馬元及印度盧比等亞洲貨幣看貶。

黃金也可能失寵,小摩認為Fed今年開始縮表,將立刻對金價造成負面衝擊,預估金價今年第4季平均價格將跌至每英兩1,520美元,遠低於目前的每英兩1,798.79美元。

 
綠能當道 油商縮減石油開採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21年全球原物料大漲,油價勁揚,讓各大石油公司荷包滿滿。不過,在抗全球暖化、尋求綠能的全球風潮下,歐洲大型石油公司寧願發現金股利,也不要投資開採更多石油,縮小石油業務。

路透報導,英國石油(BP)、殼牌石油(Shell)、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及義大利的埃尼能源集團(Eni),近來都聚焦於對股東發還股利,進入縮減石油開採、轉向其他能源事業的過渡期。

Bernstein研究公司預估,歐洲的石油能源集團今年將透過發放股利、回購股票等方式,向投資人返還540億美元的現金,美國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雪弗龍(Chevron)石油公司,則將發放300億美元給投資人。

報導分析,美國的石油企業依舊投入加強開採油氣,但是歐洲同業則在加快出脫石油資產,套現了結。殼牌去年以95億美元,賣掉德州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的油田,承諾把其中70億美元返還給投資人。

Bernstein指出,歐洲五大石油公司在積極出脫石油業務下,預計總產量在2025年到達每日700萬桶的頂點,隨後在2030年降至每日不到600萬桶。

BP已表示,到2030年時,石油產量將比2019年的高峰減少40%,殼牌表示其產量已經在2019年到頂,Eni則說,產量將在2025年進入高原期。

歐洲石油巨頭大舉投入風力、太陽能等永續再生能源,希望這些綠能事業能填補、甚至超越日益縮小的石油事業規模。

相較之下,美國石油大公司多半不涉足再生能源,雪弗龍執行長華特森(John Watson)曾說,再生能源的獲利率無法達到讓投資人滿意的二位數,所以不打算投入。

 
美國也出現躺平族!「反工作」崛起 離職潮原因曝光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中國大陸千禧世代成為「躺平族」之際,美國也掀起「反工作」(antiwork)風潮,知名論壇Reddit旗下討論版「反工作」近幾個月來走紅,網友藉此發洩對公司的滿腔怒氣,甚至有人上傳回嗆主管、不堪多年受苦憤而離職的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福特(Doreen Ford)在零售商店工作10年後,接受祖母的建議,徹底離開傳統職場,並透過幫人遛狗來維持生計,此後再也沒從事傳統工作。她說,從沒這麼快樂過。

福特是「反工作」風潮的先驅,而這股風潮鼓勵追隨者盡可能不要從事傳統工作,或乾脆放棄這類工作,轉而成為自雇工作者,目標是把休閒時間擺第一。

福特也是Reddit「反工作」版的版主。「反工作」版的成員在本月達到160萬人,遠高於2020年10月的18萬人,主要是新冠疫情危機使許多人重新評估職涯。

加入「反工作」運動的成員會自稱閒人(Idler),他們很大程度上認為,應盡可能不要工作,寧可為自己而活。許多已不在傳統職場打拚的人說,他們經營自己的「微型事業」,以福特為例,她一天盡可能只用幾小時打零工來謀生。

美國勞工部4日公布,去年11月自願離職人數達450萬人,是2001年開始記錄這項數據以來最高,且勞參率卻持續低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顯示企業雖開出破紀錄的職缺數,但部分員工卻仍未回歸職場。

許多人可能是為了盡照顧家人的責任,或害怕染疫。但至少也有人看來是不再對疫情期間釋出的傳統就業機會有期待,像福特一樣。

 
疫情引起需求疑慮 國際油價跌
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COVID-19變異病毒Omicron在全球快速傳播引起的能源需求疑慮取代了對哈薩克供油減少的憂心,國際油價今天下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下跌67美分或0.9%,來到每桶78.23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價滑落88美分或1.1%,來到梅桶80.87美元。

 
憂利率走高美股下挫 道瓊跌逾570點
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華爾街股市今天開低走低,在美東時間早上10點45分道瓊工業指數已下跌573.33點,來到35658.33點;那斯達克指數也重挫390.92點,來到14554.98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90.47點,來到4586.56點。主要是重量級科技股領跌,因為市場預期利率將走高。
 
科技股反彈 那斯達克指數中止連四跌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10日尾盤出現反彈,主要科技股扭轉了早盤跌勢,結束了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連續4個交易日的下跌。

那指在盤中大跌逾2%後收漲6.93點或0.05%至1萬4942.83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6.74點或0.14%至4670.29點。道瓊工業綜合指數下跌162.79點或0.45%至3萬6068.87點,也脫離盤中低點。

大型科技股早盤承壓,但隨著交易時間過去開始止穩。亞馬遜、特斯拉和蘋果在盤中大跌後都小幅上揚。

隨著利率飆升,美股今年開局艱難。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在去年底收於1.51%附近後,於10日上午一度站上1.8%,但稍後回落至該水平之下。高盛9日預計聯準會(Fed)將在2022年升息4次,顯示華爾街越來越預期Fed將採取積極措施來遏制通膨。

那指盤中最低點,較去年11月創下的收盤高點低逾9%,接近修正邊緣。摩根大通策略師柯蘭諾維奇(Marko Kolanovic)在報告中表示,投資人應該買進下跌的股票。

Boston Private Wealth資訊長沙科西亞(Shannon Saccocia)表示,美國經濟應該承受得住利率進一步走升,「買進一些高估值的成長型個股,不盡然是非做不可的事。但從經濟觀點而言,我的確相信未來幾季將繼續出現成長,因此在當前利率環境中還是有不少正面訊息。」

摩根大通CEO戴蒙10日表達出樂觀的態度,他表示,就算Fed在一年中升息4次以上,但仍預計今年將出現強勁成長。

戴蒙在第40屆摩根大通年度醫療保健會議上指出:「我認為,自經濟大蕭條之後的某個時點看來,去年將實現史上最好的成長。」「市場可以有與經濟無關的波動,這種成長可以證明市場是合理的。我們預計隨著利率的上升,今年的波動性將會很大。」

在宣布收購Zynga後,電子遊戲發行商Take-Two下跌13.13%。服裝股Nike和Tapestry分別下跌4.14%和4.68%。在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重創其第4季業績後,Lululemon下跌1.91%。

本周有繁忙的經濟數據和Fed新聞待發布。Fed主席鮑爾定11日在參議院小組的提名聽證會上作證,而Fed理事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被提名為副主席一職的聽證會定於13日舉行。雖然預計兩人都將得到確認,但聽證會可能會提供有關貨幣政策未來的關鍵資訊。

《道瓊》估計,12日公布的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計將同比成長7.1%。衡量批發價格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定13日公布。

財報季也從本周開始,金融巨頭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將於14日發布上季業績。

【中央社/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股今天盤勢震盪,收盤漲跌分歧,市場正評估美國貨幣政策因應通膨升溫所作出的轉變。

道瓊工業指數大跌162.79點或0.45%,以36068.87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小挫6.74點或0.14%,收在4670.29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小漲6.93點或0.05%,收14942.83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9.06點或0.24%,收3805.39點。

 
要聞
台塑大方分紅 年終七個月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四寶去(2021)年全年大賺2,403億元,創新高,台塑(1301)集團總管理處昨(10)日也宣布員工年終獎金,按照獎金計算原則,2021年台塑企業四大公司平均每股稅前盈餘為9.25元,因此也大方給出七個月本薪的年終獎金。市場指出,若以該集團員工平均薪資5.69萬元計算,每人終獎金可望進帳近40萬元。

至於股東最關心的股利政策,台塑回應表示,將交由董事會討論決議。不過,法人表示,根據台塑四寶往年的配發率來看,大約維持在75%左右,以2021年獲利大幅成長的狀況下,股利也勢必會大幅提高,有望衝破1,800億元。

台塑總管理處表示,四大公司年終獎金的最新計算原則,是以平均每股稅前盈餘達4.1元即核發4.5個月本薪為基準,每增或減一元,就加或減發0.6個月本薪,過去的上限為六個月,今年起則增加為七個月,下限為三個月。

 
石化原料漲 塑膠製造商減產
編譯季晶晶、記者李宜儒/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包括台塑化(6505)、南韓樂金化學等亞洲部分大型塑膠原料製造商,正在降低產能利用率,原因是石化產品基本原料的成本提高,壓縮獲利,且春節即將到來,下游的需求將會減少。

彭博資訊報導,貿易商和分析師表示,台塑化、樂金化學等業者都在減少加工,樂金化學正在降低所有裂解爐的加工率,目前產能利用率約80%,台塑化則介於90%至95%。

儘管塑膠原料的產量激增,但在需求增加與原油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石化產品基本原料的石腦油(又稱石油腦或輕油)價格變得更貴,導致石腦油轉化為乙烯的獲利降至去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石腦油成本上升,也使部分業者改以液化天然氣(LNG)為替代原料。

 
海運元月運價 易漲難跌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海運業者認為,第1季美西塞港依舊,還有更嚴重的趨勢,亞洲趕出口的量爆增、港口效率不彰,推估元月的運價易漲難跌,雖載運量減少但運價攀升,將持續帶動貨櫃三雄第1季營收、獲利同步走高。

美國碼頭壅堵問題仍未緩解,再加上Omicron病例的增加,全球各大港口都出現運輸工人人力短缺問題,再度加深物流供應鏈危機,加上元月是農曆春節趕出貨潮,元月表現很旺外,今年2月、3月的淡月「恐怕會更旺」。

航運業者指出,目前要注意全球通膨會不會拖累經濟復甦力道,再加上新型變種病毒擴散對於全球各項產品需求變化,成為影響全球物流運送的最大不確定因素。2022年上半年美國碼頭勞資合約談判可能帶來罷工問題,為供應鏈添變數,市場供給吃緊情況將持續。

2022年第一周貨櫃航運運價出爐,一點都沒有走淡的跡象,上海航交所指數來到5,109.6點,續創新高。各個航線方面歐洲、美西、東南亞運價也再繼續攀高。

 
外幣投資 上半年看好美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2年外幣投資關鍵字就是「升息」兩個字。根據國內外研究機構及研究報告,都指出2022年因美國啟動升息腳步,一致認為「美元將走強」,其他非美元貨幣,則可優先關注隨美國腳步而升息的國家,如英鎊、紐幣和加幣。

為因應美國即將升息,目前市場上推出美元高利定存專案者,都將專案時間截止日壓在2022年3月底前(或是採總額控管)、採定存6個月以內的短天期、且限新資金等三大特色。

如凱基銀到2022年2月18日止,得從他行新匯入並兌換成美元(例如台幣換成美元),單筆最低1萬美元、定存6個月享1%定存息;台新銀到2月25日止,從他行匯入新資金10萬美元、才有3個月平均1%定存息。

花旗銀得先成為新財管大戶(每月帳戶日均額300萬元),單筆存2萬美元,才享美元定存3個月天期1.68%,若是既有老客戶,則是得從他行匯入新資金2萬美元則有美元定存3個月天期1%,都是到2022年2月25日止。

□豐銀則是到3月底前,給自家既有老財管客戶,提供定存美元7天期、年息7%定存息,單筆最低定存1,000美元,僅不到3萬台幣,享高息門檻最低,但限從非美貨幣(如台幣)換成美元才能,民眾得留意匯差、及存七天的實際收益率。

另一家外銀主管則提醒,一旦全球經濟前景穩定改善,預期美元反彈恐將在2022年上半年到頂,下半年恐陷入狹幅波動,且當美國以外的國家經濟也緩步回穩下,也可能讓資金流出美國。

 
手機發紅包 過年免群聚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春節返台人潮催動變種病毒omicron逐步入侵台灣,本土疫情開始緊張,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鄧延達昨(10)日希望,民眾上實體分行兌換新鈔時,可以保持距離、戴口罩,今年更希望大家多使用「數位紅包」方式,希望年輕人可以協助年長者怎麼使用「數位紅包」。

鄧延達指出,防疫期間,建議民眾可以善用手機轉帳方式發放紅包,也可降低前往實體分行群聚換新鈔的風險,亦可節省社會資源,並達到數位轉型之效。而使用的平台,則建議使用財金公司打造的門號轉帳平台「手機門號轉帳(手機號碼轉帳)」服務,鼓勵民眾將手機號碼綁定銀行帳號後,就可以用手機號碼取代難記的銀行帳號轉帳紅包。

鄧延達指出,此平台去年年1月上路後,已經有30家金融機構加入,40萬戶綁定,有三種綁定方式,包含使用行動銀行、網路銀行、ATM。至於「數位紅包」轉帳上限?央行官員指出,各銀行限額不同,約定轉帳單筆平均約200萬元,非約定轉帳單筆3萬元。

金融業者預估,此次「數位紅包」行情,將可對永豐銀、台新銀、高雄銀、遠東銀、元大銀、台企銀以及三信銀做出貢獻,因為這七家銀行已經加入開放一個手機綁定一個以上帳號,有助於手中擁有多個存款帳號的民眾彈性使用以及綁定,且疫情升溫,民眾如果降低與親友聚會次數,可以透過「數位紅包」轉紅包,多少彌補無法團聚而減少的年節氣氛。

是否看好「數位紅包」可受惠疫情影響,推升綁定熱潮?財金公司回應,現階段正在推廣初期,財金公司舉辦過年手機轉帳發紅包,還可以抽紅包活動,希望可以帶動熱潮。

財金公司指出,過去初期,一個手機號碼只能綁定一個銀行帳號,但現階段已經有七家銀行加入,一個手機號碼可以綁定多個帳號,有助於分類帳號;而後續兆豐銀、華泰銀、新光銀以及板信銀,也正在準備導入中。

至於綁定銀行帳號的數量限制,財金公司回應,須看各家金融機構而定,但基本的二~三家是一定可以的。

 
機械業 去年出口值創新高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昨(10)日公布2021年機械設備出口值為331.38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27.0%,創歷史新高;以新台幣計價約9,283.49億元,年增20.3%,也創新高。公會指出,機械設備已連續12個月呈雙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持穩復甦。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儘管去年機械產業出口受到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以及航運成本高漲等三項不利因素影響,但是成長力道仍然十分強勁,加上大量台商回台投資,帶動國內設備市場需求,推估去年全年機械產值達新台幣1.3兆元,亦創歷史新高。

展望今年,由於去年出口大幅成長,基期較高,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變種病毒Omicron帶來新威脅,以及新台幣持續升值、各地塞港等因素影響,業界預期,今年全年出口值年增幅度僅約一成左右。

魏燦文指出,去年12月機械出口持續增長,單月出口值29.89億美元,年增15.1%,這是2020年9月起連續16個月上揚,且去年有連續六個月出口值接近30億美元,這是相當難得的現象,可以看出台灣機械產業出口非常暢旺。

去年機械出口前三大分別為:電子設備48.34億美元、占比14.6%,年增37.2%;檢量測設備45.02億美元、占比13.6%,年增20.2%;工具機27.83億美元、占比8.4%,年增29.1%。

去年台灣機械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102.27億美元、占比30.9%;美國73.55億美元、占比22.2%;日本20.59億美元、占比6.2%。

在工具機部分,去年12月工具機出口2.58億美元,年增25.3%;去年全年工具機出口27.83億美元,占全年出口排名第三,占比8.4%,年增29.1%,公會推估,台灣工具機去年產值達新台幣1,0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工具機單月出口力道仍然稍嫌不足,以致未能達成業界預期去年全年出口成長三成以上的目標。

公會分析,去年12月全球疫情轉趨嚴重,加上主要國家投資逐步減少,導致工具機出口主要市場表現不如預期。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