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藝術已不完全是打帶跑的街頭畫家在貧民窟玩的把戲,而是有可能創造城市經濟的契機。由舊金山許多貧窮住宅區如教會區(Mission)、南市場區(SOMA)、田德隆區(Tenderloin)等街坊聚集了藝術家後所興起的街頭壁畫,讓住宅區增加更多的藝術氣息並隨之增值。
源自於1960年代末憤青在牆上塗寫反政府標語,塗鴉因而自然形成文字風格,其中很多為作者名字或自我宣示文字。不同作者的塗鴉風格也大異其趣,1970、80年代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等地非裔幫派聚集處,塗鴉和嘻哈街舞形成年輕人自我表達的次文化;到了近十年來,不乏藝術學生參與的塗鴉則增添創新感、產生或如繪畫或如漫畫等的視覺風格。
儘管目前的街頭塗鴉者仍為青少年,但今天塗鴉藝術已經商業化,兩位房地產商高曼與帝奇(Goldman and Deitch)在全美最大的戶外藝文活動「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投資最醒目的活動「溫伍德牆」(Wynwood Walls)塗鴉展。他們運用開發紐約蘇活區而致富的經驗,帝奇表示:「我們用塗鴉創造街頭的美術館。」塗鴉者之一、曾為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繪製競選海報的法瑞(Shepard Fairy)也表示:「街頭創作讓人們不用美術館就可以評價藝術,大眾還可直接在作品上寫下評語。」舊金山藝術家麥克奇(Barry Mcgee)也來參一腳,他除了在建築物塗上螢光色彩,甚至在停車場上放置一台倒立的車子象徵顛覆性。
而在舊金山灣區,常有房地產商或政府出資讓年輕人在低廉街區作畫,也因此塗鴉者得以大方合法地聚集在週六下午舉辦街頭開幕酒會。原本工廠集中地的南市場街區,建築物上也有女性塗鴉者所創作的圖像,形成有趣素樸的裝飾風格;也有許多以隨筆描繪的圖形,形成小品主題大壁畫。美術系學生也自創塗鴉基地,如一群平均年齡為25歲的舊金山藝術學院畢業生,在治安敗壞的田德隆區頂租下殘破空間「Ever Gold」辦塗鴉展,展場充滿啤酒和噴漆的味道,創作氛圍相當另類。而在拉丁裔聚集的教會區,塗鴉作者描繪墨西哥和加州早期的歷史與政治故事,牆面上洋溢各種南美狂放的色彩。
在商人與政府介入創作生產過程後,今日塗鴉的「反叛性格」,也只不過是其中的裝飾品罷了。[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