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 |
 |
葉子奇 孤獨的視野才能得到真誠的圓滿
文/高子衿.台北
1994年,葉子奇首次於誠品畫廊展出,該次的主題「鄉愁在浴室中-對話與獨白」描繪的是藝術家遠赴紐約求學,進入異鄉在生活、精神上感到的不適應與疏離,並藉由畫面中洗手槽旁突兀出現的雙手與腳來象徵。葉子奇指出,當時自己正著迷於瑞典導演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電影,曾在書上讀到當導演壓力很大時常會把自己關在櫥子裡思考,浴室對於葉子奇來說,便是這樣一個具有安全感、亦可以思考的獨特空間;另一方面,洗手台上散落的橘子皮或西瓜皮是妻子用作美容保養使用,亦是留學生拮据物質條件中具生活智慧的體現,也隱喻了剛結婚的葉子奇對於有另一個人加入、分享自己生活空間的感受。
此次個展借回了許多當時的作品,涵蓋推溯到1979年、仍在就讀大學時期名為《年輕》的自畫像,一直到今年共40件創作,分為風景、靜物、浴室鄉愁、人生記錄等主題,由於創作是葉子奇生活忠實的反映與紀錄,因而可看到其在不同人生歷程當中心境的更迭轉換,對藝術家而言亦充滿了重要的意義和回憶。這次的展覽也呈現較為少見的人像創作,葉子奇提到,他是從35歲左右才開始自創作獲得收入,而紐約生活過的並不充裕,因此他的家人不僅是家庭的成員,更是共體時艱、彼此支持的精神伙伴,故而創作的前半段時期與父母相關,但這次的展覽則是要獻給一直陪伴他的妻子與小孩。也是由於此故,作品的氛圍隨著遭逢父母至親的死亡,如此逼近與感受到死亡的沉重而呈現出傷逝、追憶與不捨等心緒,隨著年歲稍長、人生閱歷增加,逐漸可以理解「人生如客旅,本為必經的過程」,以及參與下一代的成長歷程所伴之而來日趨圓熟的生命觀點,因而在此次的人像作品中雖仍維持一貫純粹靜謐的藝術調性,但卻多了些親情關愛等感受性呈現。畫面中的一雙兒女,仍是幼時純真無邪的模樣,自他們兩歲甚至是出生兩天就有此創作念頭,卻到了女兒即將要離家出外念書才整個告一段落完成,既是舊作亦是新作,芢苒的時光、紛雜的情緒則一舉濃縮凝結於此。
旅居紐約19年之後,葉子奇帶著妻子與小孩回到了他度過青春歲月、與山海相伴的故鄉花蓮,此時的心情已於年少時大不相同,然而,藝術家心中仍然不忘那份《孤雁》作品中所描繪行單影隻在紐約冰凍湖面上佇留的加拿大雁之心境,他曾說:「兩個孤獨的人才能真誠的對談,分享彼此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作品在此成為了兩者的中介。」而在蘇軾所寫的「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詞中看似句句描寫鴻雁,實則寄意深遠地托鴻以示人,象徵著高潔的人格,而這孤鴻,似乎也正是葉子奇自身的寫照。
全文摘錄自《典藏今藝術》六月號•24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