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大田閱讀新識力第476期 2013.12.12 每週四出刊│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編輯物語

《北海道我真的冷到:澎湃野吉旅行趣3》

鮮活閱讀 有觀察力,才有創意力
早餐一定要自己做:沒有收入還一心想著被伺候,是會遭到天譴的啊
搶眼新書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
 
北海道我真的冷到:澎湃野吉旅行趣3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
 
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澎湃野吉旅行趣1(全新封面增訂版)
 
陪在我身邊(書盒版)
大田報馬仔 近期好康活動資訊全都在這!
 
 

《北海道我真的冷到:澎湃野吉旅行趣3》

澎湃野吉◎著 張秋明◎譯

131212-1


是北海道冷,還是部長的冷笑話比較冷?每次只要翻開《北海道我真的冷到!》的前言(這句話就寫在前言第一段)冷不住噗嗤笑了出來,懂了懂了,小澎真的在北海道冷到了!!!

這個系列「澎湃野吉旅行趣」有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讓小澎成為挑戰日本第一的插畫家(不管做什麼都好),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富士山我來亂了,北海道我真的冷到,連續三個挑戰都讓小澎吃足了苦頭,鬧出不少經典趣味。

131205-2 可是你卻發現,這個完全沒有「旅行體質」的插畫家,觀察的角度超特別,北海道的螃蟹成為夢魘中的夢魘,成吉思汗烤肉牛奶糖難以下嚥,被乖巧的綿羊嚇壞了,還有晚上忘了關窗睡覺,還怪人家北海道,簽書會慢工細活不讓每個讀者失望,一本一本慢慢簽,慢慢蓋章,好有巧思~~

不要說小澎是拖稿大王,作為編輯會崩潰,但忠實粉絲一定超愛小澎!!我一方面是編輯,一方面又是忠實粉絲,因為小澎在書裡的幽默,讓我大笑好幾回,任何一本書都比不上啊!


>>>想看更多澎湃野吉北海道大挑戰

 
 

【有觀察力,才有創意力】

科學家與發明家都畫畫的理由?
若瀏覽瑞典諾貝爾基金會的網站或讀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傳記,會發現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得主有著至少一種在藝術上的興趣,而且大多為視覺藝術。很有趣的一點是,某個國家若出了很多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那麼該國也會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美術家。在某一項以四十位科學家為對象的調查中發現,科學家對藝術的了解、視覺思考能力等,與他們在科學上的成就有密切的相關。對藝術的了解與視覺思考能力也可以說是「美學素養」。

我們所熟悉的達文西與杜勒是藝術家兼科學家,哥白尼與巴斯德是科學家和天生的藝術家,以物理學聞名的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並不只有在物理學上出眾,他也學過爵士鼓和畫畫,是個充滿好奇、熱忱、才華洋溢的人。

醫學、動物學、生物學、物理學、植物學…… ,各領域中的科學家們為何要練習畫畫呢?他們正是藉著畫畫來訓練從小處著眼的視覺能力。

美術使用了大量的視覺,眼睛所扮演的就是看與觀察的角色。「漂亮、美麗、猶豫、陰沉、黯淡、好笑、清爽…… 」,每天一睜開眼就看著這世界不斷湧出的影像。所見之物會對想法造成影響,我們會看著影像思考許多事,同時也將這些影像儲存於記憶中。

雖然每個人都一樣是先看、再想、然後記憶,但是相較於一般人,受過視覺訓練的人仍有不同之處。首先,受過視覺訓練後,觀察世界的視覺範圍不一樣,觀看的深度也不同。經過視覺訓練的人,在觀察事物與風景上有更豐富、仔細的觀察力。試著讓受過視覺訓練的人與未經訓練的人以同樣的對象作畫吧。兩種人可能會在描繪上或表現技巧上有些差異,不過這不算是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未經訓練的人不太能好好觀察,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無法仔細看。經過訓練的人有著根深柢固的觀察習慣,能把從各個角度所觀察到的呈現出來,未經訓練的人則因為看不到這些,畫畫時也就擅自省略過去。

這一點在日常生活裡有更明顯的差別。假設我們步行一百公尺,經過視覺訓練的人在走路時能看到更多東西也看得更仔細,所看到的東西必然也增加思考。因此,受過良好的視覺訓練的人確實有不少的考量。

基本上,美術是在訓練培養觀察能力,能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對別人不在意的東西也會產生好奇心。 因此受到良好美術訓練的人會有更多看見與思考的機會。



觀察能力為所有創意的基礎
至今仍大受歡迎的可口可樂曲線瓶,也是由具有仔細觀察能力的人所發明的。可口可樂公司曾於徵選瓶身設計時,提出「瓶身要漂亮、潮濕時不會滑手,而且外觀上看起來的分量要比實際上的多」的條件,結果獲勝者是可口可樂工廠的員工魯德。當時因為流行突顯臀部線條的窄版裙,他從女友喜歡的這種長裙上得到靈感設計的,同時這也滿足了瓶身漂亮、外觀分量大於實際填裝分量等條件。

俗稱「魔鬼沾」的「Velcro」也是瑞士工程師喬治.梅斯倬在帶狗散步的時候,觀察到愛狗身上沾了芒刺小針而得到靈感。為了應用芒刺的形狀,經過不斷的摸索後,終於發明出能替代拉鍊或釦子的魔鬼沾。

還有更多例子,像我們生活裡所有用來抓、轉、切、捶的工具,都是從動物得到靈感的。鑷子像鳥類探入土壤鑷出食物的長嘴、在墊子底部的吸盤完全就像章魚腳上的吸盤,能與鳥巢聯想在一起的建築物、應用海豚或企鵝低阻力的圓胖身形來設計飛機、研究鳥的翅膀與飛行而發明船帆、模仿人類做出機器人等等,所有的聯想與發明都出自於對日常生活與自然環境的仔細觀察。

我們不用只看那些有名的科學家或發明家,也不妨看看周遭生活裡,許多想出小點子、充滿創意幸福過日子的人吧。
他們全都有著在感興趣之處做徹底觀察的習慣。

天生會做生意的人善於觀察別人,很有sense的髮型師邊剪髮邊觀察客人,專業廚師除了味道,連餐具、食材、食物之間的搭配也都很講究,靠嘴巴工作的人同樣會觀察別人的嘴形與說話習慣以做自我練習和開發。

在自己的領域裡能有豐富成果的人,會在別人不注意的事上加以觀察,藉以得到靈感並進一步發展。觀察力是發展技術和推動未來的力量源頭。

131212-2


本文摘自《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 p.22~p26

>>>想了解更多教出創意滿分

 
 

【早餐一定要自己做】

沒有收入還一心想著被伺候,是會遭到天譴的啊......

大家都很愛問我,關於十三年不上班卻還沒餓死的祕密。
啊,已經十三年了呢∼!
當初從明日報離職之後,立刻衝去日本玩了一個禮拜,內心想說,暫時過著失業的日子應該也可以,要是真的快要餓死了,就趕緊回職場吧,絕對不要逞強。但十三年以來,也還沒有到那種存摺僅僅剩下兩位數字,果真不去上班就繳不出水電費管理費瓦斯費有線電視費ADSL費,甚至冰箱空空就要餓死的「關鍵時刻」,就這樣一年過一年,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啊!

到底有什麼祕密?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
也許在辭去工作的剎那間,有許多恐慌,畢竟畢業之後,當了十三年上班族,除了一年留職停薪跑到東京讀書之外,每個月固定有薪水入帳的日子讓人太安逸了,當時我確實對於存摺數字不再逐月增加有許多擔憂,但是不上班的日子真的來了,就正面對決吧!因為前日本職棒軟體鷹的當家游擊手川崎宗則也說:「不要怕被三振,因為不敢出棒站著被三振,比揮棒落空被三振還要糟糕。」

現在回想起來,不上班的十三年之間,除非出外採訪的時間緊迫,否則只要是在家裡,超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幾乎都是自己準備早餐。很多人認為自己準備早餐很麻煩,也很浪費時間,出去買個三明治或是買杯咖啡不就好了,可是我的想法不同。

領薪水的人,尤其是領高薪的人,確實可以花錢來爭取時間,因為他們的時間可以生產出更多錢來,所以支付一部分給早餐店或便利商店,甚至貴到嚇人但是拿一杯在手上就會「有氣質到靠杯」的星巴克咖啡,應該無所謂。可是如我這種失業人口,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既然不用趕著出門上班,省下來的通勤時間,就要靠自己的人力來創造一些產能,節省一些金錢才對,否則就辜負了失業人口的使命了,何況沒有收入還一心想著被伺候,是會遭到天譴的啊!

上班族出門趕公車趕捷運或騎摩托車對抗寒風或開車堵在高架橋的時間成本,我都省下來了,所以,就應該花時間弄早餐。我不曉得在經濟學上面有沒有相關的專業理論來解釋這個邏輯,我的經濟學真的很糟糕,兩個學期的總體加個體經濟學大概只上過幾堂課,因為淡水天氣太冷,尤其排在星期六早上一、二堂,當然在宿舍睡覺,唉(離題了)。

除了失業人口的自覺,我也喜歡將早餐的備料過程作為當日的熱身操,套一句文藝腔,就是「開啟一天的美好儀式」。吐司從烤箱裡面舒展筋骨飄散出來的香氣;咖啡豆磨過之後,在摩卡壺裡面逐漸溫潤沸騰的香氣;雞蛋從煎鍋熱溫之中彷彿雙手伸懶腰撐起來的香氣;甚至削蘋果的瞬間,都有蓄勢待發的節奏感……這樣揭開早晨序幕真是浪漫到不行啊!

這十三年之間,每天一顆蘋果,一片「吐司偏執狂」不容妥協的各家吐司,偶爾水煮蛋偶爾蔥花蛋偶爾蛋餅偶爾蘑菇切片加上起司的豪華蛋,有時候是五穀奶加麥片,夏天偶爾也會做沙拉,近來則是自己打五穀豆漿,但最終都要以「一比二」分量調和的「咖啡加牛奶」作為收尾。 至於到底有沒有省到錢,精算之後應該會嚇一跳。外面要吃到同樣等級的早餐,至少是類似的擺盤,搭配街邊落地窗看出去的街景,有醒腦的背景音樂,店內充滿咖啡香氣,或是美麗店員招呼「歡迎光臨」的幸福寵愛感......這種享受,代價可不小。沒有工作的失業人口,既然在家,既然很閒,起碼早餐要自己來才行。

如果這也算「十三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那就是了。


本文摘自《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p.66~p.69

>>>想看更多

 
 

131031-4
米果◎著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

不上班之抉擇命運→自主失業並不是倉促決定的啊……
不上班之工作魂→自由工作者才不是你想的那種自由呢!
不上班之生活規律術→即使不上班也要當「朝型人間」
不上班之職業道德→準時交稿是我的職業道德。
不上班之自我肯定→今年的員工旅遊,就由我這本書來買單吧!


我,失業13年了,卻也持續工作了13年……
沒有固定雇主,沒有年終獎金、沒有退休金,……
所以,一定要想辦法不餓死才行啊!

決定了!
那個早晨切割了銀行薪資帳戶,勞保身分,
辦公室關係樹狀圖……
Stop!我的上班族生涯從此停止,不會再回去了。

決定了!
計算機敲一敲,先把基本開銷估出來,太過揮霍的支出,Out!
如果抱著混不下就回去上班的軟弱想法……是沒辦法成為自由人的啊!

決定了!
節儉是態度,早餐自己做,跟小黃說分手,咖啡廳寫稿,NO!
脫離開會地獄,收假恐懼症了,但準時交案絕對是職業道德!

13年不上班的「接案人生」,事先準備好養活自己的打算,才沒有速速陣亡, 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是因為自我管理,懂得理財與時間規劃, 不上班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清楚與尊重自己的選擇; 不上班不是為了趕潮流,也不是為了懶散過日子,而是選擇了另一種努力過生活的態度!

 

>>想看更多



131003-3
澎湃野吉◎著
張秋明◎譯

北海道我真的冷到:澎湃野吉旅行趣3

嗯哼,話說,那個,
又是展開澎湃挑戰的時候了。
(小澎:誰決定的?是誰決定的!?)
這一次,為了成為日本最北端的插畫家,
小澎遠征北海道,展開挑戰!


小澎vs.超低溫
冬天的北海道不是蓋的!
雖然開了暖氣還是冷到沒辦法睡覺……
但都是因為忘了關窗惹的禍啦!

小澎vs.螃蟹
活跳跳的螃蟹爬來爬去,
外型好像異形,實在有點噁心,
但不管怎樣,螃蟹拉麵真是好好吃啊!

小澎vs.海豚
只不過露個背鰭就引來歡呼,
簡直就是萬人迷嘛……
嫉妒嫉妒!太嫉妒了!

特別對決
小澎+編輯部vs.成吉思汗烤肉牛奶糖 大勝!
吃下去的瞬間,
蒜頭和烤肉組成蒙古大軍一路衝來,
令人身心受到極大的衝擊!!

總而言之,身為最北端之地可不是開玩笑,
冷起來真是要人命,
投降啦!澎湃野吉對北海道投降啦!

 

>>想看更多



131003-3
Jemma Han ◎著
高俊江.賈蕙如◎譯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

【隨書附贈 獨家創意練習本】:透過看畫展、塗鴉引導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與世界的「互動力」。

創意美術的七個原則~~
☆透過「對話」培養觀察力
☆用「讚美」讓孩子變成畢卡索
☆多樣化,NO!請重複!
☆別給的太多。
☆用單純的材料培養想像力。
☆讓孩子盡情模仿。
☆養成創意的習慣。

1.在日常生活中把美術的元素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導孩子。
2.親子之間透過美術活動一起成長。
3.附贈「美術練習本」實用與理論都可以得到驗證。
4.打破美術在我們生活周遭的既定印象,使人人都能夠透過繪畫及手作來觀察啟發創意。

 

>>想看更多



131003-3
澎湃野吉◎圖文
張秋明◎譯

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澎湃野吉旅行趣1
(全新封面增訂版)

沒事只想宅在家看漫畫,一曬太陽就過敏,
比起旅行,更喜歡窩在房間的角落一動也不動……
沒有護照更沒有行李箱……總之從來沒出過國的我,
竟然被編輯硬拖著出國取材,還是去那遙遠的義大利!!!

編輯大人!
難道妳不知道我一坐飛機就發抖,只會迷路不會說外文,
除了鑒定美食,其他旅行才華都沒有,
最重要的是:我是「絕不」遵守截稿期限的作家!

米開朗基羅啊,澎湃野吉還是踏上你的美麗國度了~~
蝦密!
一到羅馬就被騙!吃不到拿坡里番茄義大利麵搥心肝!
連買個水都好緊張!在威尼斯想念死亡筆記本和章魚燒到奄奄一息……

我,澎湃野吉,
正在義大利驚慌失措中!!!

 

>>想看更多



131003-3
菊田真理子◎著
蔡鳳儀◎譯

陪在我身邊(書盒版)

兩隻青蛙好朋友,不管何時,一直都相處在一起,
並且一直努力喜歡一樣的東西。
但有一天,他們吵架了,從此兩人分道揚鑣……
可是分開後,他們才明白一個道理,原來就算是好朋友,
也不必都喜歡一樣的東西,
有時候,喜歡和討厭同時存在也不錯……

 

>>想看更多

 
 
 


【試閱徵文】只要自己讚美自己、紀錄「讚美日記」就能變得幸福!
獻給想要改變的你!

>>想看更多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隨書附贈和孩子一起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創意練習本》
>>想看更多



真想提著包包,跟小澎一樣四處去旅行!
只要在《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澎湃野吉旅行趣1》(全新封面增訂版)回函卡留下正確的姓名、E-mail和連絡地址,並寄回大田出版,就有機會獲得:HANDS輕巧摺疊旅行包乙個
>>詳細訊息



《寫給自己的讚美日記》首刷隨書贈送<你今天好棒!>三合一加油好禮
我的第一本讚美日記+好鼓勵貼紙一張+「只能寫好話」用筆一枝
寄回讀者回函還有機會獲得SKB馬卡龍鋼珠筆一支(市價800元)
>>更多<你今天好棒!>三合一加油好禮資訊
 
  訂遠流親師悅讀報送青少年選書,一起快樂閱讀!
成長時光的精彩讀物最令人難忘∼【遠流親師悅讀報】每期介紹遠流出版的繪本作品、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歡迎家長、老師和青少年朋友訂報,現在訂報送小說!

臉書熱潮退燒 力保優勢
史畢吉爾為他的公司Snapchat展望未來時,出現在他眼裡的並不是微網誌臉書。然而Snapchat把臉書拒於門外也預示臉書未來可能不再是人們上網後的首選。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6巷2號2樓 讀者服務電話:02-25621383 / 傳真:02-25818761 e-mail:titan3@ms22.hinet.net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