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4/26第5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台】 當別人對你「心理防衛」,不是你的錯; 當你被「焦慮」綑縛,也不是你的錯,你需要的是擁抱心中的小小孩
【新書搶先報】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搶鮮報】
【馬路消息】 我們要徵文


就如同標題〈當別人對你「心理防衛」,不是你的錯〉,這其實就是我們出版由洪培芸心理師所書寫的《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一書的主因。
在職場,主管因焦慮不安或其他情緒困擾,轉而對下屬飆罵:「你不能帶大腦來上班嗎?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但下屬明明沒做錯事。但下屬不敢反駁、說明,他怕主管會更惱羞成怒。
在家裡,爸爸對看電視的兒子斥責:「看什麼電視?!把電視關掉,進去複習功課……」但爸爸明明說過,他寫完功課,可以看半小時電視的。兒子不敢回嘴,他怕爸爸會更火大。
這兩個例子如此常見,它們都是心理防衛裡的「轉移」。也就是指權力位階較高的人,對著權力位階較低的人,恣意發洩自己的焦慮、怒氣等情緒。後者,何其無辜,甚至他們還覺得是自己的錯。
另外,由莊博安心理師所寫的《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一書,與市面上談焦慮的書不同,它深刻又根本的提到焦慮,並不是因為完美主義或沒安全感等,而是因為過往的創傷。這本書也提出實用的緩解焦慮方式,即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這些練習格外同理與療癒,因為是來自於博安心理師最深的痛楚,他也曾多年來受強迫症、焦慮症與憂鬱症所苦。

 

Top
.




購書去→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台灣第一本以最生活化的日常例子,剖析心理防衛+成癮的專書。▍
「心理防衛」是內在運作,「成癮」是外在行為;
兩者常相伴相生,讓彼此狀況更為惡化。

◆吃不停,你以為那是放鬆;買不停,你覺得那是犒賞。→以食物及購物「壓抑」情緒,並「合理化」「成癮」行為。
◆在公司被主管修理,回家就怒罵小孩不寫功課?→「轉移」憤怒給家中弱勢的替罪羔羊,例如孩子或太太。
◆太太總頭疼,且哀求,先生只好做所有家事。→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但卻是困住彼此關係的牢籠。
◆「別人的老公就是比較貼心。」→「理想化」他人,自貶、看輕自己與另一半。
◆突然被裁員了,你拒絕承認。→「否認」事實,捍衛自尊。

心理防衛機制由佛洛伊德所提出,而培芸心理師認為心理防衛機制是: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常見的有轉移、壓抑、合理化、投射、抵消、退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破壞力強大的酒精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各式「成癮」。

這世上,從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毫無問題,沒有一絲一毫創傷。
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創傷,而不是將創傷轉移、偷渡給他人,甚至讓那創傷不斷侵蝕你,讓你無法從自我否定及沉淪裡脫身。在每次情緒風暴來時,請試著先覺察,而不是先祭出心理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這份保護,是反噬,是傷人傷己,是惡性循環;當你能溫柔輕撫創傷,生命也將遞上一個更真實與完整的你。


作者簡介:
洪培芸 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高點電視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也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越南及有聲書(鏡好聽)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粉絲專頁:「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Top


購書去→

我們太習慣壓抑焦慮,但心中的小小孩始終知道,傷口在隱隱作痛。

 


「我也是那個蹲著的人。或者說,誰也沒有在這個世界站著過。」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博安心理師以切身之痛,提出緩解焦慮良方:
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

關係焦慮:「你會不會哪天不愛我了?」每段愛情,都需要伴侶不斷保證愛。
金錢焦慮:「我不想變成下流老人!」勒緊褲帶買房、學投資理財。
生存焦慮:「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來自重男輕女家庭的她,戮力證明自己。
職場焦慮:「若不拚命加班,我怕老闆覺得我沒價值就fire我……」

我們太擅長完美掩蓋焦慮
當焦慮狂潮來襲,我們除了壓抑、逃避、麻痺外,更擅長用社會所認可,例如吃大餐、大肆採買、不斷打電動,甚至被社會讚許的方式,例如工作狂,掩蓋我們的焦慮。
但當焦慮這隻怪獸被我們越豢養越壯大,焦慮會潛入、掌控、侵蝕我們的性格。焦慮會充斥在我們每一個想法與行為中,直到某個壓力爆表的時刻,引發成嚴重的精神病症。

對小小孩的自己說:「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
我們需要找到焦慮的根源,因為當焦慮的根源沒有被處理,焦慮就會不停轉移對象。
而從高中到大學時期,深陷在每日超過八小時「強逼自己不斷開關門檢查的」強迫症,以及被掐緊咽喉般難以喘息的絕望憂鬱症,僅能每日祈禱自己隔天不會再醒來的博安心理師,用他令人疼痛的經歷,想告訴讀者,雖然傷痛的童年就像戰場,而你好不容易才逃脫,你再也不想回憶與回去,但療癒焦慮,我們需要回去。回去找到當年痛苦、還是小小孩的你,幫他把痛苦說出來、幫他把眼淚流出來,然後輕輕擁抱他,告訴他:「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那些恐懼、憤怒、愧疚、嫉妒、挫折、悲傷、孤獨等情緒孤兒,需要你看見與感受。



作者簡介:
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現為「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致力將困難的心理治療概念轉譯為白話文,協助來談者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於多個網路平台擔任駐站作家。主要撰寫焦慮、憂鬱、伴侶相處困難等議題,讓讀者有機會探索自己與原生家庭的深層連結。
曾出版《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歡迎至社群網站,不定期更新文章與直播互動
Facebook: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Instagram:wesley.psy



Top
Top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Top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