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當代承繼與創作
【陳勁甫/撰文】
1. 《官場現形記》
晚清時期,李寶嘉所著的《官場現形記》,全書共六十回。小說最早在陳所發行的《世界繁華報》上連載,是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官場現形記》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力作,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上自軍機大臣,下至左雜胥吏,全面地涵蓋筆下。並且,書中人物故事更多以真人真事為藍本,諷刺意味更加深厚。而在結構安排上,《官場現形記》與《儒林外史》特別相仿,同樣採用了若干各自獨立的短篇故事,彼此又串聯而成之結構體現。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稱其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並認為本書之體裁與《儒林外史》略同。
作者:李寶嘉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二○○七年七月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沃堯所著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全書共一百○八回,是一部頗具自傳性色彩之創作,作品反映了中法戰爭後二十年,中國的各種社會亂象。全書皆都用白話寫成,透過主人公「九死一生」描述其所見所聞的怪異奇景,使讀者得以通過小說,窺探清末社會的醜惡與墮落面貌。「九死一生」是這部小說的主人翁,自認在亂世中能夠倖存實在是九死一生,故以此稱呼自己。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同樣受到《儒林外史》諷刺手法的深遠影響,藉由呈現種種人間怪狀,大大地譴責了當時清末腐敗的風氣。因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也同樣地被魯迅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與《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及《孽海花》齊名。
作者:吳沃堯
出版社:五南出版
出版日期:二○一八年六月
3. 《洗澡》
楊絳寫於一九八○年代的長篇小說《洗澡》,所描述的是中國解放後,知識份子們如何面對首次的,「三反五改」的思想改造。「洗澡」便是當時讀書人為美化三反五改所提出的說法,亦即所謂的「洗腦」。小說以平淡質樸的筆調,舉重若輕地寫出在動盪時代下,知識份子們的各種荒謬嘴臉。《洗澡》如此以知識份子為諷刺對象的書寫安排,在閱讀時總會令人聯想起《儒林外史》。作家施蟄存就曾在〈讀楊絳《洗澡》〉一文中評論道:「《洗澡》給我的印象是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精神,不用解釋,因為《洗澡》中的人物,也都是「儒林」中人。」時而夾雜在小說裡令人拍案叫好的批判文字,亦成為了《洗澡》的重要特色之一。
作者:楊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二○一五年三月
4. 《八駿圖》
沈從文的小說《八駿圖》,以婚姻戀愛為中心,從性的角度切入,通過主角達士先生之視角,以犀利的諷刺之筆,寫出了八位大學教授,受到現代文明的壓抑,道貌岸然,表面堅守禮義道德,私下裡卻腐朽而庸俗,尤其對於「性」有嚴重扭曲變態心理,虛假作勢、不堪一擊的的病態人生與墮落生活。小說中這群知識份子,被沈從文喻作「近於被閹割過的侍宦」。「侍宦」的觀念,正是作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頹廢委靡以及對於人性之束縛與禁錮,所寫下的最具有深義且富有批判意味的諷刺比喻。而對於知識份子們腐化、醜陋面目的描寫,以及對其中知識份子們虛偽造作的道德觀的揭示,很顯然是受到了《儒林外史》,相當程度上的啟發與影響。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一五年十二月
5. 《華威先生》
收錄在《張天翼代表作:華威先生》中的短篇小說〈華威先生〉,以抗日時期為背景,描述當時國民黨官員華威先生整日忙於開會、演說,飯局,企圖操縱一切群眾活動;所作所為遭到人們的鄙視和抵制,生生刻畫了一個自命不凡、剛愎自用的官僚形象。華威先生作為一官僚,對其而言,強調「領導中心作用」的重要,才是他的主要目的。通篇小說,巧妙地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運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辛辣地諷刺了當時的國民黨頑固派。這部漫畫小品式的小說,是抗戰時期相當著名的一篇諷刺小說。張天翼曾在一九四二年發表過長達三萬字的,著重於分析《儒林外史》中典型人物「馬二」先生的相關論文。張天翼小說的諷刺筆法,顯然融受了《儒林外史》的諸多寫作特色。
作者:張天翼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八年十月
6. 《圍城》
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認為,中國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成就,當屬吳梓敬的《儒林外史》與錢鍾書的《圍城》。享有「新儒林外史」稱譽的《圍城》,以犀利的語言,刻畫描寫三、四十年代,以方漸鴻為主的一群海外留學歸來的知識份子,自負自大、虛偽矯情、庸俗弱怯的種種群相。尤其是主人公方漸鴻,自始至終都處於被動狀態,深陷於戀愛、婚姻、職業等圍困之中,進而迷失了自我的人生方向,最終導致其一生竟也成為了一座圍城。《圍城》不僅承繼了《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特色,甚至還有所「突破」。「城裡面的人想出去,而城外面的人想進來。」作為《圍城》的名句,相信即使尚未讀過《圍城》的讀者們,肯定也曾經聽過。運用豐富有趣、獨特新穎的精妙比喻之諷刺語言,更成為了《圍城》的最大特色。
作者:錢鍾書
出版社:大地出版
出版日期:二○○七年二月
7. 《阿Q正傳》
魯迅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落後封閉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出一個從物質到精神層面都遭受嚴重傷害的農民典型。魯迅以深刻冷峻的諷刺口吻,通過農村中貧苦僱農阿Q的藝術形象,影射出當時國民的種種劣根性。阿Q堪稱為魯迅筆下最富盛名、最具代表性、經典性的諷刺角色;而其諷刺的筆法與風格,更深受《儒林外史》的啟發。不僅反映出動盪時代的混亂景象,亦真實呈現當時底層人民惡劣不堪的生存困境,並描繪出當時知識份子面對眼前扭曲社會的苦悶與無奈。而「阿Q」一詞,更在當代社會語境中,成為了專有名詞,用來形容盲目信奉「精神勝利法」,不願面對現實,既自欺、自憐而又自大之人。
作者:魯迅
出版社:前景文化
出版日期:二○一八年一月
8. 《孔乙己》
收錄於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描述生活潦倒,在科舉中屢次落地的讀書人孔乙己,一生功名不遂,還因窮困而幹起偷竊的勾當,最後遭人打折了腿,鬱鬱而終的悲慘命運。行文架構明顯承繼了《儒林外史﹒范進中舉》的書寫模式,雖然孔乙己不像范進在五十多歲時,總算考中秀才,後又再中舉人,而是終其一生都未考取功名。孔乙己與范進,展現了從古至今讀書人無法掙脫的命運樣態:范進以卑躬屈膝的姿態跪進官場;孔乙己則窮到剩僅所謂讀書人的傲骨堅持。兩篇文章彰顯了相同的中心思想,皆旨在揭露科舉制度對世人的戕害,對當時的炎涼世態與人情冷莫提出強烈的控訴。〈孔乙己〉可謂是典型脫胎自《儒林外史》,充滿諷刺風格的小說創作。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日期:二○一六年三月
9. 《棋王》
中國當代作家阿城著名的「三王」系列,分別為〈棋王〉、〈樹王〉、〈孩子王〉,被譽為八十年代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其中,〈棋王〉所講述的是關於一知青「我」,在文革時於下鄉的火車上認識了「棋呆子」王一生後,所發生的故事。〈棋王〉中的人物簡單,對於心理描寫甚少,反而著重寫人物的儀態、動作與對話,屬於群像式的通俗演義寫法。按阿城自己的說法:「語言樣貌無非是『話本』變奏,細節過程與轉接暗取《老殘遊記》和《儒林外史》。」若仔細閱讀〈棋王〉的小說結尾,確實能感受到同《儒林外史》結尾那四位民間藝人的形象。而〈棋王〉的寫作手法,更充分掌握《儒林外史》白描手法的運用。〈棋王〉深受《儒林外史》之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阿城
出版社:大地出版
出版日期:二○○七年六月
10. 《死去活來》
收錄在黃春明《放生》一書中的短篇小說〈死去活來〉,以荒謬的情節、幽默的對話,及悲喜交織的場景,訴說一位八十九歲的老人粉娘,兩度迴光返照的故事。通過粉娘的故事,也讓讀者看見人性與親情之間的真實與矛盾。小說不僅通過生與死創造了劇情張力,反映出現代社會中老人的處境,並擴大延伸至更多面向的社會議題,發人深省;更在這「死去」與「活來」之間,映現出一種極致荒謬與充滿諷刺與疏離意味的景象。〈死去活來〉不禁令人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吝嗇鬼「嚴監生」,同樣是在臨終之際,遲遲不肯斷氣的經典形象。雖然兩則故事所講述的內容有所不同,但對於親情之間的那種矛盾與反諷,彷彿如出一轍,讀來皆令人有唏噓之感。
作者:黃春明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二○○九年五月
【陳勁甫】
一九八九年生於台灣屏東。東吳大學文學博士生,現為東吳大學兼任講師。研究領域為當代文學與華語電影,並關注性別與大眾視覺文化現象。碩士論文為《虞姬。程蝶衣。張國榮——電影《霸王別姬》的觀看政治與性別寓言》。
更多九合一選舉儒林外史現代篇精彩文章,請見《聯合文學雜誌》2018年9月號(NO.407期) http://www.linkingbooks.com
最新文學線上消息:《聯合文學雜誌》官網 http://www.unitas.me
跟大家一起討論文學:《聯合文學雜誌》粉絲團 www.facebook.com/unitas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