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26  第2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關於本週電影
好片推薦 《登月先鋒》已知事實背後的心路歷程
《潛艦獵殺令》滿滿兩小時精采的過程,但就是只有過程
 
關於本週電影
各位朋友大家好

本週有兩部大片,《登月先鋒》是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故事,但偏向劇情,描述心路歷程,需要觀眾多點同理心去體會真實的感受;如果單純只想要娛樂爽片的話,還有《潛艦獵殺令》可以選,真的就是緊湊的商業作品,不過故事上就比較沒有那麼講究。兩個不同類型的選擇。

祝大家週末觀影愉快

火行者

 
《登月先鋒》已知事實背後的心路歷程

看完《關鍵少數》之後,我對於登月的認識從只知道阿姆斯壯太了不起,轉換成其實背後好多無名英雄,光是計算這些數字就是多大的工程。然而,看完《登月先鋒》之後,又再做了一次校調,原來阿姆斯壯也還有這麼多我們無法體會的心路歷程。

先說一下期待方向。《登月先鋒》並不是爽片,它有相當讓人屏息的真實感,可是那不是娛樂式的爽,而是真正體驗到身歷其境的緊張跟屏息感。

而要有這種感受的形成,除了導演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之外,還有了解角色的過程也很重要。片長超過兩個小時,從阿姆斯壯剛開始加入相關的計畫以及家庭講起,到最後上月球其實是一段很漫長的路,並不只是訓練辛苦,太空人還要面對同事在任務中喪生的壓力,太多變數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一個數據出錯可能都還沒離開地面就…;就算離開地面了,還是有無數可能發生的狀況,狀況發生時在那種高壓條件下能多冷靜做緊急處理?

《登月先鋒》塑造了一種很棒的體驗,需要大銀幕配合,感受自己身在火箭中的情境,以及登陸月球的景象,感受度會受到畫面大小影響,進戲院並不是因為它動作滿滿。事實上它是劇情片的步調,不能只是期待高潮不斷,這樣可能會悶到,畢竟這是真實故事改編,路程不會遇到外星生物或是發生戲劇化的神救援。所以大銀幕的用途其實主要是發揮在幾個任務跟最後的登月而已,其他時間觀眾還是要很…文靜地看事件中的人物,以及他們身邊受到影響的人。畫面的部分也用了陳舊的感覺來配合時代。

《登月先鋒》讓我們看到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層面,登月的這個機會可能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除了實力,真的還有運氣成分,選上了一次失敗的任務可能就結果就是犧牲,而且以當時的技術(比我們現在手機的技術還落後)要做這種從來沒做過的大躍進,有多少不可預期的變數,心理負擔絕對很重,還有外界的壓力,更不用說自己的家人會怎麼想了。

阿姆斯壯的妻子就說,她只希望他能在家陪著家人,陪著孩子長大。但人生不可能盡如人意,都是取捨,成就的背後一定有犧牲,而一個人的決定多少都會影響到跟他有交集的人,這些人也有感受也有情緒,面對完全未知的未來,我們只是剛好看到一個成功的例子,並不表示成功是必然的。

《登月先鋒》是一部需要看角色、同理角色,然後再來體會登月過程的電影,也就是說劇情的成分不少,動作片觀眾不是不適合,只是要多給它一點耐心,因為它的好是在於真正去了解起起落落的過程,不是只看關鍵時刻,跑過42公里的馬拉松,才知道越過終點線的滋味,跑者的心情,不是等在終點線旁歡呼的群眾能夠體會的。《登月先鋒》在做的,就是幫我們補足已知事實背後的心路歷程。

所以…帶著一種願意去了解的心情,來看《登月先鋒》吧,如果你能融入,那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會讓你的心跟著悸動,那句耳熟能詳的「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會讓你聽到鼻酸。我不是美國人就很有感了,我相信如果親自走過那個時代,曾經守在收音機旁邊等著消息的人,一定會更多的連結感。

任何一件事,不論是好是壞,不是當事人都有太多無法知道的過程,就連登月這麼重大的事,我們又知道多少?或許平時在評論任何人事物之前,可以先提醒自己這一點。

 
《潛艦獵殺令》滿滿兩小時精采的過程,但就是只有過程

《潛艦獵殺令》確實把潛艇戰拍得很精采,整部片不只是在水底,還有政變、救人質的地面槍戰等等,片長兩個小時,基本上從一開頭就直接進入緊繃狀態(後來還會越來越緊),一路到片末,單純的娛樂效果是很夠的。故事有它的特色,但也因為娛樂取向而有所犧牲。

先來談談娛樂性的部分吧,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這次不用親自打打殺殺了,在潛艇上做的是指揮,可是很多臨場的冷靜判斷,和需要下的賭注,還是讓他的「靜態角色」很有動作魅力(但我本來就很喜歡他,所以多少有主觀的偏心)。電影一開始是以水下的場景為主,因為深海環境以及潛艇的性能,我本來是不預期能打得多過癮,畢竟就是魚雷發射出去,有中和沒中的差別?可是看了《潛艦獵殺令》確實能感受到那種在深海裡知道有魚雷朝自己的潛艇殺過來的那種壓力,也看到臨場經驗戰術的運用能帶來不同的勝算。

當然,不能整片都在水底對射魚雷,《潛艦獵殺令》也很快就帶出了一些俄國內部的狀況和陰謀,派出一個地面小組去偵察,增加了一些情勢上的變化,後來也演變成地面的槍戰,雖然這裡沒有大角色參與,真實感是相當夠的,每一槍每一摔都好痛,現場的壓力度很夠,不玩特別耍帥的動作,可是執行計畫和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發生的過程,就讓這些動作戲很夠抓住觀眾注意力了。

當局勢漸明朗之後,水底、地面、總部的各種決策和執行通通參與進來,真是好熱鬧。

所以,看起來很豐富吧?

過程的確很豐富,但因為電影從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就是把焦點放在這個過程,所以前因後果的部分相對被捨棄了,因為無法理解完整的故事,有些細節的發展會感覺是為了戲劇性而設計(因為這麼做可以讓主角有理由去冒險,所以就設計一個情境來導致這件事發生),編劇的本意不見得真的是如此,可是因為缺乏資訊,就很容易如此聯想;且對於人物的認識也僅限於他們出場的時候和人互動的反應。

傑瑞德巴特勒飾演的主角艦長算是比較OK的角色,因為他的戲多,在接下這個工作時,在屬下應對時,在處理危機時,在做決策時,都有機會透過事件來呈現他的特質。我還蠻喜歡《潛艦獵殺令》放入的一個元素,就是敵人之所以是敵人,可能只是因為雙方就生在不同的國家,並不是因為他是個爛人或是你和他有仇…。當然,在戰爭中釋出善意或是為對方做什麼,很可能會害死自己,可是在某些情況下,回歸到人的層面,雙方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然而,在兩國之間關係本來就不是很友善的時候,雙方的互動又牽扯到軍事機密以及身分立場,「人」的成份能佔多少?這可能是在現場最了解所有現況條件的當事人得要自己決定的。

但除了兩國艦長亦敵亦友的交手之外,其他的人物就顯得比較…為了劇情而介紹。比如突擊隊隊員,《潛艦獵殺令》有稍微安排一些簡單的小片段情節,讓觀眾認識他們幾個人,可是真的就是認識一下,然後他們就去發揮必要的功能去了,他們這些人本身的故事並不重要,似乎卻又不能都不講他們是誰就直接讓他們去打打殺殺,所以就這麼點到為止。

稍微大一點的角色,比如「反派」叛變角色,為什麼要叛變、叛變之後要幹嘛等等都不太清楚,只知道這人就是要叛變(對於《潛艦獵殺令》著重的這段過程,的確只要知道這樣就可以發揮他的功能了)。美國高層也是很奇妙,幾個不同機構的人物,因為描述甚少,不同的意見似乎只是要製造衝突氣氛,不太有真正幕後決策階層的真實感。即使用上了戲精(應該叫戲神了)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劇本就是沒給他多少戲份,就是只要他做某些事,光靠演技也是無法把空缺的部分演完整。

所以,《潛艦獵殺令》無法成為很全面性叫好的片子,可是至少它把商業娛樂性做出來了,整個過程的經歷實在蠻過癮的,如果你沒有那麼在乎故事的邏輯性要很完美,只要有蠻豐富的故事就可以了,重點在氣氛感受,然後想看的也就是主角,其他角色無所謂,那其實《潛艦獵殺令》是非常可以的。也推薦大銀幕,因為深海的沉重壓力,以及許多動作場景是需要大銀幕來加分的。愛看商業爽片的話可以納入考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