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感到疑惑,才去看了一些原著相關資料,有點可惜,不然我就會調整我的期待方向,所以在這裡分享一下,希望能讓想去看的觀眾先有準備。
首先,小木偶的故事,我們比較熟悉的版本可能會是迪士尼的版本,但那個版本其實是挑了原著中的某個重點(說謊的部份)放大,主題是很明確,只是更像是改編性質,原著並非如此。而《皮諾丘的奇幻旅程》「不是」迪士尼的這種版本。
原著的《木偶奇遇記》其實蠻黑暗,且夾雜著很多對當時義大利政治狀況的諷刺跟給世人的訊息,不是在那個背景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橋段出現。也就是說,比起迪士尼的大眾版本,這個版本可能更貼近原著,卻反而沒有那麼貼近一般觀眾。
如果單純看小木偶的奇遇旅程也是可以,可是單純當電影來看的話,會覺得故事的連貫性很不順,一個事件突然就跳到一個事件,人物也是突然需要就出現然後又不見了,對於沒看過原著想要從這部電影入門的觀眾來說,可能會不知道要看什麼。
當然,特效很棒有很大的加分,木偶的真實感還蠻融合的(融合到有點詭異?就好像真的有木頭製的活人一樣),場景很漂亮,視覺絕對是饗宴。所以我反而覺得《皮諾丘的奇幻旅程》比較適合很清楚原著、只是來看文字怎麼變成炫目的畫面的讀者,那很OK。
可是對於真正原著(迪士尼版本不算)不熟悉甚至沒有看過的觀眾,《皮諾丘的奇幻旅程》不是很好消化。比如,突然跑到法庭來個恐龍法官亂判之後又馬上離開,這是怎樣?它其實有諷刺當時的背景,但我們不在那個時空,很難聯想反而會覺得突兀。或是電影不斷傳遞的訊息,要上學讀書才是對的,這種很刻板的訊息,也是有時代背景的意義,但現在看到這樣的訊息不太容易有感。
所以我才會覺得,《皮諾丘的奇幻旅程》更適合本來就有一定熟悉度的觀眾,因為它保留了不少原作的元素,雖然加上現代的特效,但劇情本身並沒有針對一般電影觀眾去做太多增加現代故事性的改編,以致於純粹看熱鬧的觀眾,在過程中會因為很多無法體會的隱喻橋段而覺得莫名其妙,怎麼突然出現這個?幹嘛突然說那個?反而無法融入電影當中。
這種取向好不好就看個人了,我這個早就忘記原著(甚至不確定看過什麼版本)的人似乎不是它的目標族群,我真的就是看看視覺而已,其他的感受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