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台灣AI領域「準獨角獸」的Appier(沛星互動科技),發布2017《台灣消費者跨螢幕行為洞察》年度報告,分析源自14個國家、超過5兆筆行銷活動資料量,找出消費者數位足跡背後的含義。
Appier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表示:「2017年台灣數位消費者行為可用『精明』和『軌變』來總結。」
「精明」是指台灣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平均需多接收37%的廣告曝光次數才願意點擊廣告、耗費成本增加;而「軌變」在於51%的台灣人擁有逾4個裝置,包括電腦、手機、平板各式組合,高於亞太地區的41%,且近3成消費者,會在不同裝置點選完全不同類型的廣告,相較亞太地區高出近1倍,這讓台灣網路族行為更難以捉摸,仔細深究共分為5類觀察:
一、PC制霸,在轉換率中扮演要角
行銷人普遍都有「行動裝置制霸」的思維,但相較以手機為主的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例如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的電腦網路使用量普遍較高,台灣甚至比亞太區高出17%。

(圖片來源:Appier提供)

(圖片來源:Appier提供)
而在多螢幕世代,廣告從曝光、點擊到轉換的進程,Appier統計共有24種跨螢幕組合,而在轉換率前3高的路徑中,皆為用電腦完成轉換。簡單來說,即使在手機、平板上看到廣告,但在填單、註冊或購買,仍多傾向在電腦上完成。
二、平板在深夜最有爆發力
乍看之下,似乎多數人上班用PC、下班用手機,但其實平板在晚上6點至凌晨6點,使用量更勝前兩者,換句話說,平板才是下班後最有影響力的裝置。
另外,若將裝置類別和年齡層進一步結合,將台灣網路族劃分成Y世代(18∼35歲)、X世代(36∼55歲)和中年長青世代(56歲以上),長青世代是唯一平板使用量占比達10%的族群,李婉菱分析應為平板螢幕大、便於操作所致。
三、瀏覽網頁,女性愛用手機看
在瀏覽網頁時,由於手機可顯示內容有限,多數人可能認為電腦用來瀏覽網頁、手機則拿來使用App。但出乎預料地,女生在瀏覽網頁時,55%選擇在手機上、高出男生25%。李婉菱推測,原因之一可能為女生習慣用行動裝置網購,網頁相比App內容更豐富。
四、把握深夜商機,夜貓子不分男女...Read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