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主題樂園有了新藝術形式:音樂劇。
迪士尼「在中國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
當牛天龍去年從上海體育學院畢業時,22歲的他本打算繼續追求自己熱愛的武術事業,沒想到收接到了迪士尼樂園發來的邀約。如今,他每天穿著長靴、身穿男裝馬褲、頭戴藍色印花頭巾,正在為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耗資55億美元)的正式開幕,排練一場鬥劍戲。
「和武術動作相比,這點肢體動作算不了什麼,但在表演方面,像臉上的表情和演技,就很有挑戰性,」牛天龍表示。他在迪士尼樂園裡演一個海盜,穿梭於不同景點之間,與遊客互動。
為了將最具特色的卡通人物表演帶進中國,迪士尼需要處理上百萬個小細節,例如為《獅子王》裡面的經典對白「hakuna matata」(斯瓦希里語,意為「別擔心」),確定合適的中文翻譯。其實,更具有挑戰性的是,為期一年的千名演員招募工作。他們需要排練多套大型音樂劇以及其他各類表演,正是這些演出給迪士尼這個奇幻王國增添了巨大吸引力。
中國內地的表演藝術培訓都傾向於採用中國傳統藝術形式,集中於城市地區,其他地方幾乎看不到。而在美國,能表演、唱歌或跳舞的人綽綽有餘,三者兼具的也大有人在。在中國,學過西方音樂劇的表演者多數學習的是美聲唱法,而不是引吭高歌百老匯名曲,尋找合適的人才並不容易。
這種情況下,迪士尼不得不隨機應變。當幾年前上海迪士尼樂園還只是出於概念階段時,迪士尼公司就和中國30家藝術院校達成合作,從零開始創建自己的人才庫。「迪士尼在中國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對上海迪士尼樂園進行了案例分析的維珍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授韋斯(Elliott Weiss)說,「尋找和培訓人才成了上海迪士尼樂園不得不做的額外投資,因此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什麼時候才能開始盈利。」
迪士尼早已在中國八零後的心目中樹立了品牌形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在1986年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迪士尼動畫片後,才第一次認識米奇老鼠(Mickey Mouse)。2008年,該公司從上海開始起步,建立了迪士尼英語培訓機構。如今,迪士尼在中國七座城市擁有28個培訓中心,培訓對象為2到12歲的孩子,課堂使用教材上有巴斯光年和小丑魚尼莫(Nemo)等卡通形象。迪士尼還通過戲劇舞蹈項目來物色人才,如上海師範大學24歲的余亮就被選中出演一部音樂劇的女主角,該劇是根據電影《加勒比海盜》情節改編而成。
李薇玲也在一年前的試鏡後,接到了迪士尼拋來的橄欖枝,這對她來說是職業上的重大突破。李薇玲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 從2014年開始在中文版音樂劇《貓》(Cats)中出演Silibub一角,兩年後離開劇組做了一名全職老師。「上大學二年級時,老師讓我唱《獅子王》中《陰影之地》(Shadowland)一曲,」她說,「我當時對這部音樂劇一無所知,而現在我正努力應對成為中國第一個娜娜(Nana)扮演者的壓力。」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幕前,中國演員正和來自美國的導演和培訓人員一起排練。在率劇組人員為開門迎客做好準備後,迪士尼的下一步挑戰可能是如何留住他們。
從明年開始,上海迪士尼樂園將面對更激烈的競爭。夢工廠動畫公司斥資24億美元在上海打造的「夢中心」計劃2017年落成,而中國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有限公司建設的中國最大海洋公園將於明年在上海開業。美國六旗樂園(Six Flags Entertainment)也將於2019年在中國內地建成一座北美境外的首家樂園。Aecom顧問公司預計,到2020年中國會有59個以上的主題樂園,每年接待遊客估計會達到2.2 億人次,與目前美國市場的整體規模基本相當。達頓商學院的韋斯說,「在演員培訓方面進行了投資的迪士尼有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挖角。」
從武術學生變身海盜的牛天龍表示,他很喜歡迪士尼提供的表演速成培訓,但遠在河南省鄉村、以他為驕傲的父母卻對他的職業變化感到困惑。「村裡人都知道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但他們不知道原來這些角色都屬於一個叫迪士尼的公司,」他說。上海迪士尼樂園所做的就是要改變這一點。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下載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Apple、 Android 繁體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