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主題:
烏衣巷口夕陽斜
.遙光絮語:
喜歡文學的起點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二五六期 2014/10/21 主題:烏衣巷口夕陽斜 南京,古名「建康」、「金陵」,是我國著名的古都,秦淮河由東向西貫穿全城,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也是古老文明的源頭。在秦淮河北岸,有一座孔廟,再往西南走,經過了「朱雀橋」,轉進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這裡,就是「烏衣巷」,也就是著名詩人劉禹錫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烏衣巷〉所描寫的場景: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詩人憑弔古跡、感懷舊事的得意名篇,詩中述說繁華易逝與對世事滄桑的感慨,大意是:朱雀橋邊,幾朵小花寂寞的在風中搖曳。斜陽一抹,安靜的在烏衣巷裡徘徊。六朝時代王謝兩家的豪門大宅,早已經頹敗傾圮,當年在華麗屋簷下棲息的燕子,如今也只能飛到平常百姓家築巢了。 朱雀橋,是六朝時代的都城正南門,也就是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繁華的交通要道。而「烏衣巷」,傳說是三國時代的吳國,曾在此處駐紮設營,當時的士兵都穿著黑色的軍裝,「烏衣巷」也就因此而得名。 「王、謝」指的是東晉時代的先後兩任名相,政治家王導與謝安。王導是輔佐司馬氏建立東晉王朝的最大功臣。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爆發,當時的王導是琅琊王司馬睿的安東司馬。他力勸司馬睿移都建康,為東晉王朝的崛起做準備。西元三一七年,王導結合北方士族與南方富紳的力量,協助司馬睿登基為東晉元帝。司馬睿因此對王導十分敬重,尊稱他為「仲父」。 王導歷經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宰相,居中運籌帷幄,竭盡心力保持東晉偏安江南的安定局面,是一代名相,世人還稱東晉是「王與馬,共天下」,也由此可見,王導當時的位高權重與備極尊榮了。 謝安是王導所提攜,接續他成為東晉另一支柱的將相之才。謝家是東晉南遷的世家大族之中的佼佼者,謝安的祖父與父親以及族中許多人,都在朝為官,是當時顯赫的名門望族。從小就沉著機靈的謝安,風采優雅,有著獨特的敏銳思想,不少名士如王導等人,都對他非常器重。 然而,謝安對於功名利祿並不熱中,隱居於會稽的東山。後來,權臣桓溫扶立傀儡皇帝簡文帝,篡位的野心日益明顯,為了保住東晉王朝的命脈,謝安終於出面穩定政局。不僅阻止了桓溫的謀反,還巧妙運用計謀,以少勝多的贏了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維持了東晉之後三百多年的和平。 王、謝兩家是支撐東晉王朝的兩大棟樑,朝廷對他們的封官賞賜自然不在話下,名山良田也幾乎全由兩家瓜分。王、謝兩家的家產富可敵國,是當時最為顯貴的兩大家族。南遷之後,兩家都選擇在烏衣巷設府居住,其他富豪名門也漸漸都到此處聚居,「烏衣巷」於是變成了繁華尊寵的代名詞。 中唐詩人劉禹錫,有政治的革新思想,他積極參與王叔文所主導的改革集團,與柳宗元等人合作,期望為大唐再創新氣象,然而事與願違,革新運動失敗之後,所有參與的人都遭到貶抑的命運。大唐寶歷二年,劉禹錫從和州罷官,在回洛陽途中,路濄金陵,當他走到昔日繁華的烏衣巷口,想起了王、謝兩家的豪門大宅,如今已經殘破衰敗,往日的富麗景象難以再現,只有燕子年年去而復來,回歸舊巢,但也只能飛入平常百姓之家了。心中不禁感嘆世事的無常,也想到當時的大唐國勢中落,前途堪慮,詩人焦急又無奈,於是寫下了這首以古諷今的懷古詩,將五百年間的盛衰,巧妙的用燕子來貫串,而成千古之佳作,為後世讚賞與傳誦不絕。
撰文者:紫荊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記憶,最早可以上溯三四歲的時候,但這些記憶的片段,就像是硬碟儲存影像一般,不具任何意義,只是因為無法解讀或很特別,就這麼被我的大腦儲存下來。不過,幼稚園大班的時候,有一件事卻讓我印象深刻。 記得當時幼稚園申請到去電視台兒童節目錄影的機會,因為有名額限制,所以老師必須從班上同學中挑選,挑選的方法是作勞作。我記得那個勞作是用牙籤和餅乾組合成實物來發揮創意,可是我面對這些材料,根本毫無概念,東看西看,也不曉得自己真正想要作甚麼?我忘記我最後做了甚麼,只知道老師看了我的作品一眼,轉過頭去跟另一個老師交頭接耳,然後我就被告知,當天留在園內看電視轉播。 當時的我沒有任何情緒,就是「接受」,這種感覺,就像電影「霹靂五號」中的機器人,人性化後的第一件事,是喊著:input。我很淡然的接受了,但腦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 後來我解讀這個印記,認為自己並非沒有創意,可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分析的結果是因為晚開竅。因為晚開竅,讓我在學習的路上起步比較慢,但因為保存了對世界的好奇,累積的能量卻很巨大。這種想法,後來在讀到愛因斯坦傳記時得到了證明,因為愛因斯坦,也因此一度被認為弱智。 不過,正因為如此,我有許多天馬行空、旁人看來極其可笑的作為,不過我卻不以為意,用我的方式詮釋這世界。直到國小三年級接觸「作文」之後,成為一種偏執的狂愛。 因為作文,恰巧是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媒介,我常在寫作文時馳騁我的想思,把我創發的東西亂寫到裡頭。只不過,我的文筆並不突出,偶然一次作文比賽進入複選,那已經是我最好的成績了,可是我依舊很喜歡寫作文,因為可以把我放在心底醞釀的想法和心情,天馬行空的寫下來。細細想來,這應該就是我喜歡文學的起點了,所以我從國小三年級就立定志向未來要當作家,十數年不變,支持我直到進入中文系。 一晃眼,又是二十個年頭。 這麼些年過去,我是寫了幾本書,達成我的願望了沒?沒。從經營文學網站紅極一時,到補教界發光發熱,然後在媒體界一點小小曝光度,我始終覺得,我的願望沒有真正完成。傳統中國文學創立到今年十一月也十五個年頭了,而我也即將過了創作能量最菁華的年紀,當我覺得自己經營過的大概都有點成績,可是對創作,對我喜歡的文學,始終存在著遺憾。 「試試看吧!至少努力過就不會有遺憾。」我對自己這麼說著,但兀自猶豫,不知從何下手。然而恍惚中,卻看到幼稚園大班的我,對著現在的自己,微微一笑。
傳統中國文學臉書社團: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31844880197365/
遙光信箱:shinning@pchom.com.tw
•真實的市場,是怎麼一回事?真實的市場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客戶,沒你想像中理性。市場,沒你想像中飽和。產品,也不是由媒體來評估好壞。競爭,也未必是壞事。真實的市場,真的跟教科書講的不一樣。•水管裡喝咖啡超新奇 來去水管屋住一晚赴墨西哥旅遊,友人推薦特色住宿水管屋,蘇先生一住之下覺得有趣,因此將水管屋的概念引進台灣。若在傍晚時抵達,太陽剛下山時的藍色調搭配水管屋燈光最美。
˙訂閱、徵稿與轉載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大學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thread.php?f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