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封來信,可以看出盡職的父親對女兒的疼愛,打造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這是教養兒女最美好的方式了,勝過對兒女所有的栽培。
我聽俗諺說:「女兒是父親前輩子的情人。」可見當父親的,對女兒有一份綿長的愛,這樣的愛在婚宴場合,常看見嫁女兒的父親動容哭泣,可見父女有著特殊的感受連結。因此我揣想,不止女兒出嫁,也許女兒談戀愛,對父親而言也許都有特別的感受吧!這種感受也許只有父親才能強烈體會。
談戀愛的年齡
女兒已經上大學,應該已經超過18歲了,在我的認知裡,18歲談戀愛是很合宜的年紀,不算是「早戀」了,爸爸不妨試著思索,女兒幾歲適合談戀愛呢?信中寫到對女兒戀情的認可是「學生時代」,若是女兒繼續攻讀研究所,甚至博士班,交男朋友是否也不能被父親視為「男朋友」呢?
現代的社會,相較於30年前的舊年代,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是環境、資訊、家庭、社群、人際關係,連價值觀都與以往大不相同。
過去在穩定的關係中,學習如何彼此適應的舊年代,現今顯得非常奢侈。比如過去一輩子待在同一個崗位工作,如今的人在職場上迅速轉換工作;過去三代同堂居住,如今子女遠走高飛發展;過去相親決定終身,婦女多半從一而終,如今夫妻動輒離異……,人與人的關係較以往脆弱,也顯得更多元發展,不再是固定在某一種形式裡面。
因此在巨變的時代,我們期望孩子能如何學習?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30年前我就讀高中時,高中明令不准談戀愛,當時即使高中明令禁止戀愛,也未能阻止戀愛的發生,只是讓孩子們偷偷摸摸發展。如今社會風氣大開,我見高中生談戀愛已屬常見,大部分高中學校也未禁止了。甚至也有兩性專家,鼓勵父母與師長健康看待青少年戀愛,更有專家指出在現今的社會,有不少「剩女」現象,起因缺少異性交往機會,或者青春期交往遭受嚴重限制。
然而幾歲可以談戀愛?無數個人可能有無數個答案,但18歲似乎是一個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年紀。因為18歲標誌著人的獨立,必須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再是一個孩子了。
「男朋友」的衝擊
父親對與女兒說:「學生時代交往的對象,我都看成是朋友而已,不會將他看成男朋友。」
這句話很有意思,但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並不確切明白?
因為信中寫道:「女兒已經有男友了。」
但父親表示:「我不會將他看成男朋友。」
這句話有很大的衝突,彷彿在傳達兩種矛盾的訊息。
那句話的意思,似乎意味著父親並不認同,不希望女兒交「這個男朋友。」,或者不希望女兒交「男朋友。」
但女兒確實有男朋友了。那女兒是否要繼續視男孩為男友呢?似乎「是」也不太對,「不是」也不對,感覺上彷彿被束縛了。
因此我邀請父親檢視,當女兒交男朋友了,對於父親而言是否有衝擊呢?那份衝擊是失落?還是其他?
我們不妨回想自己回到18歲,交往了一位男女朋友,但我們的父母這樣告訴我們:「學生時代交往的對象,我都看成是朋友而已,不會將他看成男(女)朋友。」
若是18歲的孩子,聽到這樣的陳述,會有什麼感覺?
在被束縛的感覺中,18歲的孩子,如何看待這一份關係呢?
會因此而分手嗎?分手就是健康的嗎?孩子會不會在戀情中,因為父親透露出的訊息,感到漂浮不定?遇到戀愛的紛爭與挫折,會不會和父親分享呢?會在戀愛關係與親子關係中,有健康的學習與發展嗎?
父親創造美滿幸福的家庭,如今孩子長大了,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歷程。
我很欣賞來信的父親,因為信中透露對女兒的愛,並且在應對女兒談戀愛的過程中,願意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應對。
陪伴孩子走向健康人生
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影響是正面或者負面,取決於父親的言行作為。父親可以是女兒的榜樣,通過父親認識男性的責任感,認識男性的堅毅溫柔,對男性擁有健康的認識。相對的,父親也有可能給予誤導,使得女兒在與男性相處時感到迷惘,而感到徬徨不知所措。
因為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第一個男性,女兒最有可能通過父親認識男性,若能幫助女兒瞭解男性,進而擁有健康的兩性關係,那是每個父親想給予女兒的禮物。
信中的父親在女兒成長期,給予了一個美滿家庭圖像,扮演著一個溫暖正直、而且具有創造力的父親,便豎立了健康男性的形象。如今女兒已經長大成人,開始邁向獨立的人生,逐漸要建立自己的社群關係,建立自己的家庭圖像,因此父親若能轉換角色,不再只是以保護者的姿態進入,而是予以寬闊的陪伴,大方的給予女兒祝福,成為女兒最有力的支持,分享女兒在戀愛中的欣喜,陪伴女兒在戀愛中的失落,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父親形象。
女兒在戀愛期間,得到父親的陪伴,得到父親的支持,那是如何幸福美麗的一件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