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
2020/05/06第670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最新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出爐!
台積電衝上第3名,僅落後這兩家企業
企業大砍配息金額!
美股投資人面臨「2大新隱憂」聯準會資金趴也難救
 
   
封面故事
   
最新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出爐!
台積電衝上第3名,僅落後這兩家企業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2020年《今周刊》「兩岸三地市值1000大」排行榜出爐,與去年的榜單相比,除了各企業一整年的營運表現是重要因素外,疫情對股市的衝擊亦大幅影響本次排名。

以截至今年4月20日的情況分析,過去一年來,台股加權指數下跌3.6%、中國上證指數下跌11.3%、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8.8%,讓今年成為本調查近年來罕見出現「不退步、排名就會進步」的一年。

阿里、騰訊、台積電 包辦前三大

雄踞在金字塔頂端的,是連續四年占據前兩名、各項損益數據都十分亮眼的阿里巴巴與騰訊;尤其是阿里巴巴,充分展現即使創辦人馬雲退休,依然能持續向上的實力。

在2019年榜單中,阿里巴巴、騰訊分別以14.8與14.7兆元新台幣(下同)市值,大幅領先第3名中國工商銀行的9.3兆元;今年,這段差距進一步擴大,阿里巴巴市值17.1兆元、騰訊15.1兆元,遙遙領先第3名的台積電1倍以上;台積電市值7.9兆元、成長率14.3%,排名從第6躍升至第3。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中國線上零售消費金額約10.6兆元人民幣,超過當年整體零售額41兆元人民幣的25%。也就是說,這個地表最大的零售市場,去年有4分之1的消費行為是在網路發生。而這樣的勢頭,隨著今年第1季實體經濟活動被暫停,只會更猛。

第1季結算,中國整體零售額較去年衰退19%,線上零售則逆勢成長6%。疫情摧殘中,依附在網路線上的經濟活動,成了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唯一亮點。

2019年興起的「直播帶貨」與「萬物即時送」的快經濟熱潮,普遍被認為是中國電商的下一個風口,今年以來,這道風口又因為疫情的推波助瀾而更顯火爆。然而,若將目光拉遠些,這股風潮背後所反映的,其實僅僅是中國近年「在線經濟」高速發展下的一面縮影。

大工程:新基建 力拚改變國運,加快5G商用步伐

「新基建」是中國今年以來很夯的詞彙。中國媒體對這3個字另有形容:「改變國運的超級工程」!

「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底,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層,對未來一年中國產業的發展策略做出了這樣的宣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詞首次登場。今年3月底,中國工信部公布發布白皮書,強調官方預計在2025年底之前,至少在「新基建」領域投資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42兆元)。

對此,鑽研中國產業發展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明澤解釋,新基建一方面是延續2016年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對外經貿環境愈來愈嚴苛,中國政府希望加速自主創新的步伐,「官方口號從『中國製造2025』變成『中國標準2035』,由此,可以看出一絲端倪。」

而伴隨今年疫情無預警爆發以來,新基建更是被多次強調,「中國出口已被貿易戰打得亂七八糟,現在東西又賣不出去,消費和出口都大幅衰退,能救經濟的,只剩下政府支出了。」吳明澤表示。

新風口:在線經濟 快速提振內需,中國產業唯一亮點

回到「在線經濟」,某種程度來說,在新基建的大格局戰略中,在線經濟是最快、最早,也最能讓新基建快速提振中國內需的應用方案。4月13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列出如在線醫療、無接觸配送等12大發展重點,中國官媒《新華社》立即評論,「上海瞄準『新基建』,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事實上,上海官方也在政策說明中指出,之所以選在此時推出該方案,固然有因應疫情與上海經濟發展的需要,惟背後著眼的,正是上海發展在線經濟的「新基建」基礎已漸趨成熟。

至此,被寄予「改變國運」期待的新基建,與疫情蔓延下中國經濟唯一亮點的「在線經濟」,儼然已經連成一線。簡單來說,「新基建」是中國政府應對近年各種內外挑戰、重新打造經濟地基的藍圖框架;而「在線經濟」,則將是新基建最快發酵的應用場景之一。

變數多:轉型不順 新基建規模小,新增就業機會有限

只是,中國的「在線經濟」要能穩定發展,相當程度仍須仰賴中國「線下實體經濟」的養分供給;不過,影響目前中國實體經濟「養分供給」的最大變數,是近年一再被市場提起的經濟結構轉型問題。

據中國官方統計,去年中國人均GDP正式超越1萬美元,離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經濟體」門檻僅一步之遙,但吳明澤指出,綜觀歷史,許多國家走到這個階段時,因無法克服經濟轉型的種種問題,都會落入所謂的「中等所得陷阱」。

「中國人口紅利不再,經濟下行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傳統基建的投資效率愈來愈差,債務問題更持續惡化。」吳明澤表示,以上種種,儘管部分是老生常談,卻無疑是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最迫切的課題。

內外挑戰的確艱難,但從今年「兩岸三地1000大排行」的變動狀況來看,以「新基建」為渾厚暗湧、以「在線經濟」為第一波巨浪的經濟逆襲,正在逐漸成形。未來數年的中國經濟突圍戰略中,「在線中國」,必然會是主旋律之一。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0 期 謝謝!)

企業大砍配息金額!
美股投資人面臨「2大新隱憂」聯準會資金趴也難救
今周刊•撰文:陳姿蓉

全球景氣低迷,美國企業力求度過疫情危機,竭盡所能保留現金以因應衝擊,然而這也代表,企業的股利發放和股票回購恐不如往年。

4月29日,美國商務部下的經濟分析局(BEA)在萬眾矚目中,公布了美國今年首季經濟數據。報告指出,美國第一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季增年率衰退4.8%,經濟萎縮幅度高於預期,為自2014年第一季以來首次跌入負區間,也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平。

經過一輪調查,問題的答案有了初步輪廓。對美股或美股基金投資人來說,即使個股股價或指數短期內受到資金行情庇蔭,但至少在兩個層面,美股今年會與過去的樣貌有些不同。首先,是配息能力。

隱憂1》今年配息家數銳減

過去幾年,平均殖利率超過2%的美股,是存股族的口袋名單之一。但如今,豐厚穩定的股息收入,可能將暫時畫下句點。

無論股價強弱,低迷的景氣已讓多數企業營收告急。為了度過當前的危機,各大企業紛紛盡可能地保留手上的現金,根據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截至4月28日,全美已有83家企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公共投資基金宣布,暫停甚至是取消去年度、也就是今年股息發放。

83家股息喊卡,這是2001年以來的新高數字,甚至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同時,目前已確定削減股息發放額度的美股企業,也已達到142家,將可能成為繼2009年後最多的一次。

據估計,至今已公布的美股企業股利調整政策,總計將使今年股息發放規模,縮水230億美元。而高盛證券更預測,標普5百企業今年股息發放將大砍23%,整體規模下滑至3980億美元。美國銀行日前也指出,美股企業今年整體股息支出將減少約一成,其中股息削減幅度最大的兩大產業,就是在這段時間受傷最重的能源和非必需消費品。

整體來說,配息將不如以往,是投資人面對今年美股應該放在心頭的第一件事。至於第二件事,則是「美股波動恐較以往更為劇烈」,這是因為以往扮演股價低檔支撐的最強買盤,今年恐怕大量消失。

隱憂2》庫藏股恐不如往年

這個買盤,就是企業回購自家股票,也就是庫藏股。

過去10年,為了給股東更優渥的報酬,美國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買回自家股票,成為支撐或拉抬股價的最重要買盤。這一波蓬勃發展的股票回購,助長了史上最長牛市,甚至有專家認為,股票回購是成就過去股市黃金10年的最重要推手。但在企業縮衣節食的今天,大手筆的庫藏股政策,面臨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危機。

4月3日,高盛發布報告指出,自3月初以來,標普5百指數已有51家企業宣告暫停股票回購計畫,占去年標普5百企業股票回購整體規模27%。高盛甚至預期,今年標普5百企業的股票回購金額,將腰斬至3710億美元。即使時序拉到明年度,情況也不甚樂觀。根據高盛的預期,明年第一季美股回購規模將較今年同期下滑4成。

高盛也警告,一旦股票回購買盤縮水,當股價下跌時,將不再有強力且穩定的支撐,跌幅可能進一步擴大。根據花旗統計,過去10年中,美股有多達7年的波動率低於歷史平均值,即使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導致股市劇烈起伏的2018年,波動率也僅有16.64%,與歷史平均值相當。這當中,企業買回自家股票的力道,扮演了重要角色。

股票回購的另一個效應,是透過減少流通股股數達到提高每股盈餘的效果。如今股票回購計畫紛紛宣告暫停,也讓今年原本就不樂觀的每股盈餘數字,更減少了「人工拉升」的空間。高盛預計,今年標普5百企業的每股盈餘將大減33%。

聯準會大開資金派對,固然有助於拉高美股本益比空間,但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股息配發、企業回購股票的手筆,乃至於每股獲利水準,這些變數卻也可能讓美股的樣貌與過往有所不同,投資人在參與資金派對之際,仍然必須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多加留意。

聯準會救市後,美股迅速回神,但經濟活動凍結的衝擊無法避免,美國企業今年度的營收,仍有嚴峻挑戰。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0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與確診者同機乘客沒人權嗎? 陳時中曝「上機前不先做疫調」原因

  企業大砍配息金額!美股投資人面臨「2大新隱憂」聯準會資金趴也難救

  連年拿下F-35戰機、衛星、導彈訂單!騰輝這家電子業小廠,如何殺出生路?

  50多年來頭一遭! 新光金改選前家族分裂 老二、老三為此槓上大哥

  當異地辦公、減少外食成為日常 後疫情時代2類商機前景看俏

 
武漢肺炎疫情不減 寶寶要不要延後打疫苗?
臺灣武漢肺炎確診案例暴增,不少家長除了擔心要不要讓孩子上學以外,更怕帶年紀更小的寶寶到醫院打疫苗,會陷入感染風險中,紛紛詢問醫師是否能延遲到疫情趨緩後再接種預防針?看看兒科醫師怎麼說。

台東書屋父子傳承 翻轉黑孩子宿命
陳彥翰父親20年前創立台東書屋,給了偏鄉孩童一個聽故事的避風港,幫助近3000個學童。經歷父親驟逝,陳彥翰決定扛起父親遺願,幫助更多黑孩子們除掉孤寂之刺,希望有一天書屋可以消失!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